韓國要求中國作出說明?漢字是哪國的文字,我國回應來了

2021-01-08 德菲看世界

韓國和中國在歷史文化上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也是友好的鄰邦,在古文的哲學、文學和藝術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十分相同的地方,在國際貿易上我們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許多中國遊客也會前往韓國旅遊,也成為了中國遊客十分喜愛的國家。

前段時間,韓國的「燃燈會」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存的名錄,許多中國網友眾說紛紜,覺得韓國的燃燈節和我國的元宵節十分相似,曾經也有許多文化被他們抄襲走了,甚至有網友發現韓國某教授表示:漢子並不是中國創造的文字。

因為兩國的文化十分相似,在歷史遺留上就很容易發生爭執,就算如此,漢字也是中國的。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也是社會公認最難學習的語言,漢字屬於中國這個事情,眾人皆知,就這位教授的言論,可謂是無稽之談。

漢字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在古時候的韓國是一個沒有文字的國家,再加上韓國是我們的附屬國,因此使用了漢字。可是這位教授卻表示:漢字是東夷族所創造的文字,東夷族又是韓國人的祖先,也就是說漢字實際上是韓國的。

面對這樣的言論,許多網友紛紛覺得這個教授或許就是來開玩笑的,也有很多韓國網友都十分的不相信這位教授的研究,他們似乎忘記了古時候他們是中國附屬國的這件事,他們的許多服飾也是借鑑這我們國家的古文化而來的。

對於這些言論,我們國家的網友也紛紛表示,認祖歸宗那你們就是中國人,也有許多網友表示不屑於爭論,因為韓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太多太多,如果每個都要和韓國爭高低也沒有必要,是中國的就是中國的。

相關焦點

  • 網紅韓國教授陳泰夏: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
    韓國被譽為網絡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他們國內的專家自然也不會放過視頻平臺這個領域,韓國著名語言學家陳泰夏發布過有關語言領域的視頻。在陳泰夏的眾多視頻中,有一個視頻的內容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因為他在其中闡述了一個幾乎全世界人都不相信的事情,陳泰夏認為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
  • 韓國全面廢除漢字,63年後韓國學者:漢字才是我們的文字
    韓國漢字書法因此,地球上有很多人類族群雖然有自己的語言,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始終形成不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構建不出屬於他們的文明。在韓國廢止漢字六十三年之後(二零一一),有韓國學者就高調宣稱:漢字才是我們的文字!乍一聽,這個韓國專家是想呼籲恢復漢字,才說漢字才是他們的文字吧?別急,他接著還說了一句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是韓國的!」聽明白了嗎?人家壓根就不是在呼籲要恢復漢字,而是在爭奪漢字的歸屬。
  • 韓國人在外網稱漢字不是中國的文字,中國網友:宇宙都是韓國的!
    這個陳大教授是韓國仁濟大學的客座教授,曾於1998年在韓國成立了一個所謂的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合會,到2011年更是公開聲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而是韓國人的祖先東夷人所創造的文字,順嘴提一句,說孔子乃韓國人後裔的也是他。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草案)》的說明
    當前,語言文字的應用現狀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某些滯後現象:有些地區方言盛行,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還沒有真正形成風氣;社會上濫用繁體字、亂造簡體字的現象比較普遍;有些企業熱衷於取洋名、洋字號,在營銷活動中亂造音譯詞;信息技術產品中語言文字使用的混亂現象也很突出;不少出版物、廣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裝和說明中濫用外文……大量事實說明,在語言文字工作中沒有法律,只靠政策性文件,規範性差
  • 漢城改為首爾,韓國為何只要求中國改變稱謂?
    但說來也奇怪,韓國把漢城改為首爾,卻只要求一個國家改變這一稱謂,那就是我們中國。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韓國為何只要求中國,不要求其他國家更改呢?這個原因比較複雜,還要從漢城的歷史,以及韓國的歷史,古代韓國與中國的關係說起。漢城這個名字,我國也已經叫了六百年,從公元1394年開始,我們就已經稱這座城市為漢城。
  •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文字是漢字嗎?他和韓國使用的文字是否一樣?
    朝鮮半島最早使用漢字,因為在漢武帝時期,那時的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的已經被漢帝國納入版圖了。公元前57年至公元668年,半島上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個割據政權的官方書面文字均使用漢字來表達。朝鮮一直對漢字進行本土化改造,早期的文字稱為「吏讀」,主要是社會上官吏使用,根據半島文化,創造出許多新的吏讀漢字,主要是會意、形聲,完全是為朝鮮語法結構創造的。這只是朝鮮早期的文字。與中國漢字有很深的關聯。一,朝鮮李氏世宗創造了「諺文」。到了15世紀中葉,李氏朝鮮王朝的世宗決心解決朝鮮文字問題,他召集許多儒生精英推出一套名「訓民正音」的拼音文字 。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內對此建議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每一種不同的文字都代表了其背後的一種文化。而漢字的創造,則是人類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漢字不僅促進了中原王朝的發展,也輻射了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漢字文化圈。這其中也包括與中國山水相連的朝鮮半島。當然,一整套上層文化與政治規範也跟著漢字一併學來了(首爾-景福宮-興禮門前)(圖片來自:shutterstock)▼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歷史長達兩千年,在公元1446年李氏朝鮮世宗大王發明諺文以前,漢字一直是朝鮮半島流通的唯一文字。
  • 漢城名稱變為首爾,韓國為什麼只要求中國更改?
    這是因為漢是我國一個偉大朝代的名字,這個朝代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以至於朝代更替之後,人們還是自稱漢人。所以如果漢城是一座中國城市名字,那是很適合的,也很好聽,沒有半點問題。但問題是,漢城這個名字長期由韓國使用,而且還是韓國首都。
  •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漢字的特點(一)從形義上來看,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表音文字,一類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實際 上也屬於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來 表示語言中的音節或音素的。(二)從語音上來看,漢字是代表音節的。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語言的音素的。
  • 哪國文字最好看?英文娟秀,中文當仁不讓
    世界上有多少種文字呢,如果將小語種都算進去的話,應該沒有人能夠計算出來吧,但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文字只有一百多種,文字作為人類交流的重要載體,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同的國家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字,哪個國家的字體最好看呢?
  • 中國的方塊文字是怎麼演變的?為什麼叫漢字呢?
    我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到現在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那它為什麼叫漢字呢?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目的在於記錄當時皇族的佔卜日常。在古代中國皇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徵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都需要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兇禍福決定行止。於是,佔卜成了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朝廷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和卜官。有刻辭的甲骨,都作為國家檔案保存起來,堆存在窖穴之中。
  • 韓國廢除漢字44年後,現狀如何?專家為何呼籲應儘快恢復漢字?
    前些年,韓國搶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事,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雖然韓國的端午祭和我國的端午節除了時間差不多之外,其他風俗習慣或者祭祀方式都不太一樣,但是此事還是令國人不滿。畢竟韓國在歷史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端午祭是以端午節為契機展開的農事活動,某種意義上還是源於中華文明。
  • 韓國專家提議恢復漢字,遭大部分民眾反對,日本網友的話亮了
    我國憑藉著強勁的經濟實力和文化渲染能力,將中國文化傳到亞洲各國,很多外國遊客也喜歡來中國學習漢字,甚至有些外國人說的中文都比中國人標準。現如今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我國的貿易夥伴大多都會認識一些漢字。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是我們固有的」,「韓漢混用將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韓國成均館大學中文學教授全光真表示,韓文協會所謂的「韓文專用」,其中的「專」和「用」如果不懂漢字的話,就可能產生歧義。因為韓語是表音文字,韓文的教科書只是給學生提供聲音上的信息,這並不全面。
  • 漢字是中國統一強大的基石,漢字拼音化是亡國之路
    漢字是中國能夠2000多年保持大一統的基石,如果漢語拉丁化,中國肯定會分裂。採用拼音化的文字的國家普遍不大,美國加拿大這樣另類的國家也是地廣人稀。拉丁化文字的好處是文字普及快,能快速消除文盲,讓人人會認字寫字,缺點就是各地人無法交流。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韓國人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矛盾爭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教他們的學生學習漢字,這成為韓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國也沒有一個最終結論,近日關於漢字文化在韓國再次起了爭議。
  • 韓國廢除漢字50年後,把自己當做起源,如今又被迫恢復漢字
    中國的漢字就是很珍貴的文化之一,由於在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漢字也曾是韓國使用的文字,而後來韓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廢除了漢字72年後,把自己國家當作是漢字的起源地,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韓國廢漢字的惡果已經逐漸顯現。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韓國漢字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韓國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急於樹立文化上的自信,尤其要是擺脫來自中國的影響。
  • 與日本文字太過相似,喪失了漢字靈魂
    我國古代比較有名的社會變革包括春秋時期齊國管仲改革,奠定了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基礎;秦孝公五年(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為秦國一統六國做好了準備;北魏孝文帝改革,讓北魏成為南北朝時期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宋代積弱局面。在我國曆次變革中,不僅包括在經濟、社會方面的改革,也有過多次針對漢字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