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美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參與設計創作的廣東公安英雄廣場公共藝術項目落成

2021-02-18 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廣場落成儀式及紀念活動現場

謝昌晶書記和陳克院長出席落成儀式及紀念活動

為緬懷英烈、紀念英烈、學習英雄,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忠誠警魂,弘揚公安英雄精神,廣東省公安廳黨委決定在位於佛山南海的廣東省公安民警培訓中心,為廣東公安英烈建設一個總佔地面積3.5餘萬平方米可容納4000人參加紀念活動,以雕塑為主體的大型紀念廣場,通過藝術形式彰顯警察精神。

活動現場

經過省公安廳嚴格甄選,廣場的整體規劃設計由北京清尚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穆金山領銜設計,廣場公共雕塑藝術規劃與配置及園林景觀工程由廣州美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和廣東省集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由陳克教授、陳宏踐副教授領銜的我院師生團隊負責廣場公共雕塑的設計創作。省公安廳領導多次審核指導雕塑創作方案,要求我院雕塑團隊拿出一流的技術水平,展現出富有嶺南特色,充分體現廣東公安英雄形象的設計方案和雕塑作品。

我院創作團隊自2018年9月啟動項目的創作實施,通過對廣東公安自建國以來的發展歷史和英雄先烈的豐功偉績進行深入了解,結合英雄廣場的地理位置和公共環境,深挖嶺南地域特點,緊扣「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經反覆構思、總體設計、圖紙繪製、製作施工、後期完善等一系列設計製作環節,歷時一年多的時間於2019年12月完成公共雕塑作品的創作和落地安裝。

《粵警英雄賦》 紅花崗

創作團隊秉承公共性、地域性、崇高性和前瞻性的創作原則,以公共藝術理念為導向介入創作,與廣場的空間規劃理念相融合,力求通過能充分體現廣東公安精神和嶺南地域文化特點的藝術表達方式,打造出「生態化、園林化、公共化」的精神洗禮聖地。

《精英》鑄鐵

在公共空間的劃分上,設計創作團隊將廣場分為儀式廣場、靜思緬懷、休閒放鬆三大空間布局,三個空間循序漸進地體現儀式、紀念、緬懷、休閒、藝術等功能需求,在突出紀念性空間莊重儀式感的同時,充分考慮大眾的藝術審美接受度,關注人類情感與公共空間場域的緊密聯繫,以體現人本主義的創作初衷。

《群英》局部   紅花崗

在嶺南地域性體現上,挖掘具有嶺南特色的藝術載體和創作媒材,將被譽為「英雄花」的廣州市市花木棉作為主要的視覺元素,並選擇與寓意形象相統一的創作材質紅花崗,以藝術敘事的手法展現廣東公安的編年紀實及英雄先烈的光榮事跡,在形式、內容、精神多個方面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借當地之「神」訴當地之「形」,彰顯紀念性空間營造的在地性思考,以喚起公眾的精神共鳴與文化認同。

《英雄牆》南側局部  紅花崗

廣東公安英雄廣場是集紀念性、儀式性、教育性於一體的公共空間,創作團隊經過反覆斟酌,提煉出與英雄廣場紀念功能相契合的設計方案和視覺表達形式,通過廣場入口的鋼鐵「敬禮」和「英雄花」、廣場中心主雕的「天圓地方」、浮雕牆的「長城」和「英雄花」等設計概念,將藝術形式與精神思想相統一,充分體現出廣東公安英雄的崇高形象感,營造出肅穆、莊重的紀念性公共空間。

《鋼鐵長城》耐候鐵

廣東公安英雄廣場的公共藝術空間設計和雕塑創作並非一味遵循傳統的公共藝術設計思維和創作方式,而是以開放的視野,積極汲取當代公共藝術創作前沿理念,完成在地性創新實踐,將有形的空間營造出無界的場域,成為引領時代的城市公共空間品牌。

《英雄牆》南側局部   紅花崗

陳克院長表示,廣東公安英雄廣場建設具有跨時代的紀念意義,英雄是一個時代集體精神的象徵,英雄廣場不僅僅是紀念某一個警種某一個個人,它匯聚了整個警察隊伍的英雄。廣場整體凸顯出磅礴厚重、奮進向上的崇高情境,力求打造成為全國同類型空間廣場乃至公共藝術領域的「廣東品牌」。

《英雄牆》北側  紅花崗

主廣場紀念碑《群英》以「警帽」為主題寓意造型,警帽的一側呈現的是天地間各警種在「英雄花」的託舉中向前奮進的無畏形象,另一側的拱頂上布滿了榮勳,在紀念碑的上方銘刻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公安的殷殷囑託:「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群英》前方開闊的公共空間是可容納數千人的儀式廣場,以圍繞主體紀念碑,開展各種儀式活動,發揮紀念性廣場構建集體記憶、凝聚社會共識、引導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教育功能。

《群英》紅花崗

沿著蜿蜒的紅色砂磚路,穿過拱頂就是英雄牆,在由紅花崗建成的220米長的《英雄牆》上,鐫刻著新中國成立以來1282名因公犧牲的廣東公安民警紀念銘牌,每個動人心魄的英雄故事,都濃縮著生命的光輝與大無畏的警察精神。蜿蜒成弧形的《英雄牆》與主廣場紀念碑的背面拱頂圍合成一個相呼應的回音壁,觀眾在朗讀英烈故事時可以產生回音共鳴,因此在這樣一個半封閉的靜思空間裡,觀者能沉靜地追思、緬懷和感受廣東公安的先烈精神。

《英雄牆》北側局部  紅花崗

雕塑公園作為英雄廣場三大空間中休閒放鬆的場所,對廣場的結構布局、功能體現、氛圍營造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創作團隊運用寫實與抽象穿插結合的手法,創作出一批以反映公安事跡、警民生活為主題的雕塑小品,以線性布局的方式,營造出休閒文娛的氛圍,豐富了廣場的空間布局層次和公共服務的功能性。

《忠誠衛士》鑄銅

《110》花崗巖

《關愛》鑄銅

《罪惡剋星》鑄鐵

《城市衛士》耐候鐵

《英雄之家》鑄銅

《大公至正》紅花崗

《傳承》鑄銅

《鐵騎先鋒》鑄鐵

相關焦點

  • 廣東公安英雄廣場落成!220米長的《英雄牆》上鐫刻著1282位因公犧牲的公安民警......
    莊嚴肅穆,坐落在廣東省公安民警培訓中心的廣東公安英雄廣場迎來了第一縷陽光——廣場上鮮花盛開,松柏蒼翠。英雄紀念碑巍峨聳立,寓意著廣東公安紅色基因的歷史與傳承。隨著鮮紅的朝霞鋪滿天地、肅穆的音樂穿透蒼穹,廣東公安英雄廣場正式宣布落成。
  •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舉行第九屆「黎明雕塑創作獎學金」、第六屆「榮髮雕塑基礎教學獎學金」頒獎典禮
    我校原院長黎明,學校黨委書記謝昌晶、副書記穆林、副校長蔡擁華,教育發展與校友事務辦公室主任黃明海,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院長陳克、黨總支書記劉燕平等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師生出席頒獎典禮。黎明、陳克致辭,張弦主持頒獎儀式。 本屆「黎明雕塑創作獎學金」對2019屆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67件畢業創作作品進行嚴格評選,最終評出8件獲獎作品。
  • 【卓越碩博】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研究生——林儀
    林儀1989出生於廣東潮州,現生活於杭州2009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201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2016年至今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纖維繫研究生2018年獲國家獎學金(研究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年「I ART青年藝術計劃」年度入圍展三等獎
  • 【卓越碩博】中國美術學院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劉宸
    中國美術學院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公共空間藝術系碩士研究生 1990年生於山東青州201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景觀裝置專業獲學士學位2016年至今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公共藝術研究與創作方向 2017.11-12月赴法國萊茵高等藝術學校交流學習2018   獲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 第四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精英賽落幕
    」公共藝術精英賽全球線上頒獎典禮暨公共藝術研討會在龍崗區南灣街道182工業園圓滿落幕。活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深圳市龍崗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雕塑》雜誌社聯合主辦,南灣街道、龍崗區文化產業促進中心等單位承辦,旨在通過吸引國內外藝術家精英的積極參與,促進公共藝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並激勵藝術創作,從而更加豐富和發展現代城市的公共精神。
  • 新中國革命歷史題材雕塑作品展在廣美展出
    9 月 8 日下午,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廣州美術學院主辦,廣州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承辦,廣東省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廣州雕塑院、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廣州美術學院潘鶴藝術館協辦的 " 烽火紅棉——新中國革命歷史題材雕塑作品展 " 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美術館開幕
  • 用公共藝術為北京冬奧會「點睛」
    」吳洪亮表示,這個平臺是非常開放的,期待藝術家都參與到徵集活動中來,讓公共藝術的概念在北京冬奧會的系統當中有更新、更好的表現,不僅充分展現北京冬奧會的願景和奧林匹克精神,也可以去充分表達人與空間、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同時融入「藝術+科技」的理念,通過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形成可持續的創作邏輯。
  • 徵集12個國家969件作品,第四屆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精英賽獎項...
    通過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作品的徵集、舉辦國際性盛典進行頒獎,邀請國際及國內知名藝術界大咖舉辦論壇講座,有助於擦亮深圳文化品牌,提高深圳公共空間品質,提升深圳城市藝術品位以及城市影響力及美譽度。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吸引國內外藝術家精英的積極參與,促進公共藝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並激勵藝術創作,從而更加豐富和發展現代城市的公共精神。
  • 奇葩雕塑你一定見過,問題出在哪?追求「最美」時代,公共藝術好看就...
    公共藝術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城市生活。而這也牽引出一個追問———什麼是公共藝術?是美化空間的「好看」作品?是為提升城市形象而作的「命題作文」? 在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院長王中看來,對公共藝術內涵及作用的淺顯認識,阻礙了其發揮巨大能量的進程。
  • 姜俊 | 公共藝術系列12:從雕塑走向裝置1——藝術的反自律和極簡主義
    ,發展更為多元、跨媒介的藝術實踐,比如裝置、影像、甚至是行為和表演都被納入到這個「雕塑項目」的框架中。在以下的討論中我們將從這兩個關鍵詞「場域化」和「項目化」入手來梳理60年代開始西方藝術發生的變革:藝術物向藝術場域的轉變。這使得特殊性、個體性和文脈化代替了普世性成為了藝術創作的核心。同時藝術的場域化也使得作為客體物的藝術開始消解,發生了藝術客體向藝術項目的轉變。這也造成了我們今天藝術圈內更喜歡用「藝術項目」一詞,而非「藝術作品」。
  • 當雕塑藝術與飛行學院相遇……
    5月17日,2020中國北川禹羌國際雕塑大賽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中國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綿陽飛行學院舉行,用藝術的方式為大學賦能,助力禹羌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
  • 好的公共藝術,是發現問題、回答問題
    公共藝術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城市生活。而這也牽引出一個追問——什麼是公共藝術?是美化空間的「好看」作品?是為提升城市形象而作的「命題作文」?在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院長王中看來,對公共藝術內涵及作用的淺顯認識,阻礙了其發揮巨大能量的進程。
  • 【名匠】朱邦雄:陶壁公共藝術的先鋒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設計藝術學碩士專業導師、河北大學公共藝術研究所所長藝術創作:1999年為嘉南療養院創作庭園陶壁「飛躍的心」1999年為小港國際機場創作的「文化交流」陶壁藝術   1999年為高雄縣澄清湖棒球場製作陶壁藝術「九命球體」   2000年二度為高雄餐旅學院創作陶壁藝術「建樹」
  • 廣美教授回應被指抄襲米菲兔 所有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
    廣美教授回應被指抄襲米菲兔 所有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時間:2021-01-16 22: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廣美教授回應被指抄襲米菲兔 所有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 1月15日,有網友發文稱,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馮峰在其近期展出的《鴨兔元旦》中的卡通人物形象,與家喻戶曉的米菲兔高度相似
  • 2019西安國際公共藝術工作坊展覽在西安美院展出 公共藝術走進生活
    「2019·西安國際公共藝術工作坊」自2019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展覽開幕共計15天,藝術家與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創作實踐、理論梳理等環節開展藝術創作,推動了公共藝術創作與研究,建立了國際化、高水平、開放性的中外藝術與學術交流平臺。
  • 「國際公共藝術獎」:讓公共藝術重塑「地方精神」
    相關專家認為,在評獎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世界不同地區對於公共藝術的認識和公共藝術形態的表現有非常大的差異性,但是最後都回歸到同一個主題,「那就是『地方重塑的精神』」;「公共藝術作品是可以由大眾所參與的,能夠引發人們情感的共鳴,不論是我們還是街上的路人,都能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 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作品面向全球徵集
    韓子榮表示,奧林匹克運動從誕生之日起就跟公共藝術有著天然的聯繫,許多從奧運獲取靈感而創作的藝術作品,堪稱人類藝術史的瑰寶;而奧運理念和文化通過藝術作品的詮釋,也愈加璀璨壯麗。北京冬奧會公共藝術策劃委員會主任吳洪亮介紹了活動的整體安排和13個預選核心節點位置。本次活動最終入選的10件「最佳方案」將永久安置於國家速滑館、延慶賽區主入口廣場、張家口頒獎廣場等核心節點位置,與競賽場館共同組成本屆北京冬奧會重要的文化遺產。
  • 廣美教授否認抄襲米菲兔:所有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
    1月1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就鴨兔形象與米菲兔為何高度相似一事詢問馮峰,對方表示,所有的公共符號尤其是商業的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我研究鴨兔的時間很長,藝術創作本身是一種社會研究,所有的社會符號都在你的研究範圍當中,所有的公共符號也都可能在公共話語中使用。」在馮峰看來,能夠構成記憶的米菲也是公共符號之一。
  • 2020設計與人文:當代公共藝術期末完整版考試答案
    設計與人文:當代公共藝術 薇心宗號↓《來點參考》一、單選題 (題數:40,共 40.0 分)1平面圖分為()兩種。(1.0分)1.0 分A、由伯納德·屈米設計B、公園展示了「科技與未來」和「藝術」兩個主題C、於1980年落成
  • 廣美教授涉抄襲事件,否認稱所有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
    1月1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就鴨兔形象與米菲兔為何高度相似一事詢問馮峰,對方表示,所有的公共符號尤其是商業的公共符號,都是藝術家創作的「詞語」。「我研究鴨兔的時間很長,藝術創作本身是一種社會研究,所有的社會符號都在你的研究範圍當中,所有的公共符號也都可能在公共話語中使用。」在馮峰看來,能夠構成記憶的米菲也是公共符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