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15日),JEDEC固態存儲協會正式發布了DDR5 SDRAM標準(JESD79-5),為全球計算機拉開新時代序幕。
簡言之,DDR5內存晶片Bank數量翻番到32,每Bank的自刷新速度翻番到16Gbps。VDD電壓從DDR4的1.2V降至1.1V,也就是減少功耗。此外,芯級ECC、更好的設計伸縮性、更高的電壓耐受度等都保證了性能、產能、工藝水準等。
按照JEDEC的說法,DDR5內存的引腳帶寬(頻率)是DDR4的兩倍,首發將以4.8Gbps(4800MHz)起跳,比末代DDR4的標準頻率3200MHz增加了50%之多,總傳輸帶寬提升了38%,未來將最高摸到8400MHz左右。
DDR5內存發布後,AMD、Intel、三星、美光、SK海力士等廠商紛紛出面站臺,SK海力士更是再次強調,其DDR5內存定於今年內量產。
其中美光宣布,繼今年1月份率先出貨驗證產品後,他們將和行業夥伴一道,加速DDR5內存在下一代計算平臺中的使用。
此次涉及的合作夥伴包括Cadence、Rambus、Synopsys等等等,其中與Cadence合作驗證了15款以上IP。
美光認為,DDR5內存容量密度和速率上的優勢,對於數據中心等場景應用將大有裨益。以64核平臺為例(Zen3 Milan?),插滿8通道DDR5-4800內存,每核心可分配的內存帶寬多達4.8GB/s。
不過,Intel、AMD尚未有成熟的平臺支持DDR5內存,估計企業級先行,比如下半年基於Zen 3的AMD熱那亞(EPYC 3)等,Intel這邊據說是明年底Eagle Stream平臺(LGA4677)的首發產品,Sapphire Rapids架構處理器首發支持DDR5內存。
說完了高大上的DDR5,再來看銜枚疾進的國產內存。
今年上半年來,已經有包括威剛、七彩虹、光威在內的五六家品牌宣布推出國產內存晶片的內存條,他們使用的都是合肥長鑫的DDR4晶片,去年9月份正式量產,這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量產自研的內存晶片。
國內在內存上的投資主要是合肥長鑫及福建晉華,不過後者因為被美國制裁,並沒有實際生產,合肥長鑫去年9月份量產了國產DDR內存。
根據資料,合肥長鑫集成電路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選址位於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佔地面積約15.2平方公裡,由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空港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園、空港國際小鎮三個片區組成。
國產內存走過了量產的第一步,這是從0到1的重要突破,不過這還只是剛開始,產能提升是個長期過程,能從內存市場上賺錢更是遙遠的目標。
合肥長鑫一直沒有公布過營收及盈利數據,不過從第三方洩漏出來的信息顯示,Q1季度合肥長鑫未經審計的收入為2.55億元,淨利潤是-9708.86萬元,換句話說,Q1季度虧了就差不多1個億了。
對於剛剛進入晶片行業的中國公司來說,前期賺不到錢是必然的,技術研發到產品測試、客戶配合都是個燒錢的階段,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