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能力差,多半和父母這4種行為有關,不改影響孩子一生

2020-12-23 寶爸寶媽育兒說

很多因為孩子的家庭矛盾,多半來自媽媽,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媽媽養育孩子的態度跟孩子的未來成長有極大的關係。

因為十月懷胎和孩子出世就和媽媽在一起的緣故,母子之間建立的深厚感情是無人能替代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即使孩子發生叛逆,出於母愛的泛濫,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始終狠不下心。

對青少年犯罪心理深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

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都會給我們敲響警鐘,孩子自控能力差,不僅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還對他未來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因為爸爸長年在外工作,兒子留給了媽媽在家照顧,本身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如果遇到同學約一起玩遊戲組隊開黑。

即使作業寫到一半,也會立刻丟下作業拿起手機打遊戲,因為媽媽心疼孩子的原因,除了嘮叨幾句,也沒有作出實質的舉動要求孩子糾正,結果造成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如果不及時做好教育孩子學會有自律行為,那麼孩子就會放肆無比,愈來愈嚴重了,對身心健康有嚴重影響,建議家長們看看以下幾點,有助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學習成績。

孩子自控能力差,多半和父母這4種行為有關!

1、改變成長環境

要求孩子擁有強大的控制能力,這與他們所在的成長環境脫不了關係,孩子的耳濡目染,正是影響孩子自律的關鍵因素。

2、家長自身作則

如果家長本身都是沒有自律行為的人,試問孩子又怎麼能有強大的自控能力呢?家長需要做好自我本分,不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在孩子的眼裡,說到要做到,嚴格把控自己。

3、拒絕「誘惑」孩子

如今很多年輕的父母,覺得試探孩子是一件有益的育兒方式,但在試探的背後,卻是在引起孩子對自己的反感。比如父母都習慣拿手機給孩子玩。

但看到孩子拿著手機正玩得開心時,又一把把手機搶回來,強迫要求孩子有自控能力,殊不知長期如此,孩子便會認為父母故意作弄自己,就會對父母失去信心

4、媽媽拒絕心軟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就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對他們呵護備至,打不得、罵不得,即使孩子發生錯誤,都會一度心軟的安慰孩子,認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結果孩子就會認為有媽媽的「諒解」,就容易放飛自我。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3個方法,輕鬆培養孩子自控力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當他們身上有墨點時,我們都需要幫助他們糾正,讓他們對自己發生的錯誤有所認知。

1、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是否一個有自律的人,例如那些有強迫症的人,個人自律行為絕對是百分百的,教育孩子行為端正、穿著端莊、東西時刻擺放整齊,也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控制心理。

2、作息時間需要規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但一個人擁有充足的睡覺時間,也會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把作息時間調整為規律,孩子就容易產生時間觀念自我控制能力也會提升。

3、培養有益的興趣

只要是有益的項目,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當孩子對一件有益的事情專注時,他在實踐過程中就會有所領悟、感想,懂得安排事情、安排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孩子培訓自控能力需要孩子本身有堅強刻苦的精神,家長需要多給予孩子鼓勵,支持孩子下定決心,孩子才能有勇氣面對。我強烈給大家推薦這款《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它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行為舉止起到規範的作用,有效改善孩子的自律行為。

《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全套一共有10冊,通過豐富的動物典型事例,除了培訓孩子有控制能力之外,還可以讓孩子的情緒管理得到提升。

全書原價150元,現價69.9元,聰明的家長懂得適合時搶購,下方連結行動吧。

孩子失去了自制力,就很難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媽媽有必要意識到失去自制力將帶來的惡劣後果,如果因為一時心軟,而造成孩子失去自控能力,那將是無可挽救的損失,越早發現孩子,要趁早糾正

孩子的逆反心理會隨著他們的年齡增加愈加明顯,即使強硬的手段也很難使他們改變,若媽媽沒有下定決心幫助其糾正,那不良的後果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孩子的這4種壞習慣,必須得打,不然影響孩子的一生還會拖累父母
    因此,老任建議,如果孩子存在著4種壞習慣,無法糾正的話必須靠打,不然後悔晚矣。1、 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論孩子是因為學習成績優秀、家庭條件優越還是自身條件等原因,過於驕傲自大,這就是自我膨脹的體現。刁蠻任性現在,蠻橫無理的孩子越來越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沒有積極引導,家庭條件優越,家人過於溺愛孩子所導致的。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跟孩子都應該好好的冷靜下來,分析好原因所在,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孩子知道這種因霸道導致的後果有多可怕!
  • 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和父母這兩個行為有關,被欺負是常事
    而有的家長就對孩子的性格很擔憂,例如有的孩子內向、不敢說話,即使在和同齡人接觸時,孩子的存在感也比較低。常常是聽從別人的意見,從來都不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但是孩子的這種「軟柿子」性格,看起來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但是實際上父母才是導致孩子養成這種性格的根本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和這兩個行為有關。第一個如果父母是一個很嚴厲的父母,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就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窒息」。
  •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父母做好這幾點事半功倍
    處在幼兒階段的孩子,儘管對世界的認識有限,但同樣也會遭遇挫折。如果在這個時期,家長就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抗挫折教育,那孩子長大以後遇到挫折時,就會有抗挫的經驗;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缺乏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長大後一旦遭遇挫折、打擊就會產生恐懼、退縮心理及行為。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二、 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抗挫折能力的發展?
  • 孩子總經不住誘惑,自控能力弱怎麼辦?三步提升寶寶的「自制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自控力,能自主學習,合理安排時間,不被遊戲與電視迷得五迷三道的,但是就連父母有時都難以抵擋手機的誘惑,更何況一個心智發育未成熟的孩子。那麼當孩子總是經不住外界的誘惑,會出現哪些問題呢?01自控能力差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 孩子不善於表達,不敢與人交流,多半與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有關
    一個善於表達自己,敢於與人溝通交流的孩子,長大後,容易立足於這個社會,有自己的主見,不會隨波逐流,能做好自己。但有的孩子卻很難做這樣,他害怕與人溝通,害怕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自信,做事唯唯諾諾,不敢向前衝。這樣性格的孩子,多半與父母這幾種教育方式有著密切聯繫,值得注意。
  • 孩子自控力差怎麼辦?做好這「4件事」,幫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因為自控力弱,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表現都不是很好,例如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發火,還控制不了自己衝動等行為。追溯孩子的自控能力,其實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逐漸發芽了。三歲前孩子很多行為習慣還沒有形成。1.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在培養孩子上我不推崇父母什麼都管著孩子,但是這不代表孩子做什麼我們都接受。不是撒手不管也不是放任自流,讓孩子有自控能力,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則。
  • 一名優秀的男生,應當具備這3種能力,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呢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更要引導孩子主動閱讀適合的書籍,而不是一直催促孩子補課,增加作業。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才會讓他一生受益。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這3種能力呢? 1、父母對孩子要說「不」 看多了父母教孩子說不,卻沒想到父母也要對孩子說「不」吧。
  • 暴躁父母懦弱娃,衝動易怒的父母,孩子長大逃不開這3種性格
    1、阻礙孩子表達想法和發洩情緒的勇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經常是想說什麼又無法用言語組織,有時候表達不當父母也理解不到位的時候,可能就喜歡用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耐心,而是給孩子一頓暴力打罵,他們首先會嚇到,而且理解不了父母為什麼兇他們,會導致孩子不敢去表達自己和發洩情緒。2、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變得更加怯懦如果孩子長期身處家庭氛圍差的家庭,父母之間經常為小事吵架,對待孩子用暴躁的態度。
  • 清華學霸日程表火了: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才配擁有優秀的未來
    自控力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大學和小學、中學、高中的學習氛圍都是不同的,沒有老師每天留大量的作業,盯著孩子上自習,看他有沒有認真聽課……一切都要靠孩子自覺。那麼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孩子這種壞習慣會一直延續下去,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人際交往能力都會產生危害。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自控力?
  • 孩子社交能力差,沒有好人緣,與這三個原因有關
    所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免不得與他人進行交流。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差,這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影響。 我們都知道,社交能力可以影響到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能抓住機會。雖然社交能力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孩子社交能力都那麼好。
  • 孩子的急躁和散漫是由父母這3種行為造就的
    對於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大部分家長都知道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常常在課堂上開小差、做小動作。其實,因為年幼的孩子情商尚未成型,自控能力薄弱,如果專注力不好的話,還會出現暴力、依賴和散漫的連帶效應。◆ 有些孩子,性格急躁、執拗,更傾向以暴力發洩情緒。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易怒」父母養出的孩子,多半逃不開2種結局,讓人心疼不已
    ,特別是生了孩子以後,令她煩心的事情也逐漸變多,脾氣比之前還要差。包女士看到昨天剛剛拖好的地板又被孩子弄髒了,不由得心生怒氣,對著孩子一頓怒罵。孩子聽到媽媽的責罵,不由得害怕地哭了起來。可是包女士並沒有因為他的哭泣而停止責罵,反而是越罵越兇。自此以後,孩子變得越來越敏感,不敢與人交往,就連和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神都在閃躲,吞吞吐吐,無法將一句完整的話說完。
  • 父母的這些行為,極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難怪學習成績上不去
    這是因為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時,腦子會不停地高速運轉,聯想能力和好奇心會被挖掘出來,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成年人如此,更別說一個孩子,如果缺乏專注力,孩子容易變得行為散漫、做事拖延,很難在某一個領域獲得卓越的成績。其實每個孩子天生有專注的能力,而長大後逐漸變得漫不經心、注意力不集中,這主要和父母的不適當行為有關,家長才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始作俑者」。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 孩子缺乏注意力,多半是這4個原因,父母要對症下藥幫娃改正
    多半是這4個原因 1.生理原因 根據心理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年齡是成正比的,在他們年齡還小的時候雖然身體已經能夠自主行動,但是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自制力會變得非常差,很容易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
  • 孩子厭學,學習能力差,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材施教讓孩子愛學習
    文/胡胡育兒日記很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愛學習,學習能力很差,成績不好。其實,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父母當找到原因,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小張家總是向我們哭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哪個科目都不喜歡,學起來還很費勁,很是讓人傷透腦筋。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是這樣,父母的行為往往讓孩子在人生的起點學會了該怎麼做,在孩子的判斷善惡的能力沒有形成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第一、父母的日常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模仿對象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往往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損壞了公共物品不主動賠償、為了自己方便而闖紅燈、抄近路,這樣的日常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
  • 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家長別不在意
    孩子一出生就好像白紙一般,什麼都不懂,往往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糾正,這將伴著孩子一生,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可能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經常"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家長別不在意小梅有一個兒子,他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也特別強,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 孩子表達能力差是什麼原因 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表達能力差,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和生活,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與所受教育和生育環境因素有關,那麼孩子表達能力差怎麼辦?原因是什麼?咱們來了解一下。孩子表達能力差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