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因為孩子的家庭矛盾,多半來自媽媽,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媽媽養育孩子的態度跟孩子的未來成長有極大的關係。
因為十月懷胎和孩子出世就和媽媽在一起的緣故,母子之間建立的深厚感情是無人能替代的,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即使孩子發生叛逆,出於母愛的泛濫,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始終狠不下心。
對青少年犯罪心理深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說過:「教育孩子要趁早。」,
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都會給我們敲響警鐘,孩子自控能力差,不僅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還對他未來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因為爸爸長年在外工作,兒子留給了媽媽在家照顧,本身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差,如果遇到同學約一起玩遊戲組隊開黑。
即使作業寫到一半,也會立刻丟下作業拿起手機打遊戲,因為媽媽心疼孩子的原因,除了嘮叨幾句,也沒有作出實質的舉動要求孩子糾正,結果造成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如果不及時做好教育孩子學會有自律行為,那麼孩子就會放肆無比,愈來愈嚴重了,對身心健康有嚴重影響,建議家長們看看以下幾點,有助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改善學習成績。
孩子自控能力差,多半和父母這4種行為有關!
1、改變成長環境
要求孩子擁有強大的控制能力,這與他們所在的成長環境脫不了關係,孩子的耳濡目染,正是影響孩子自律的關鍵因素。
2、家長自身作則
如果家長本身都是沒有自律行為的人,試問孩子又怎麼能有強大的自控能力呢?家長需要做好自我本分,不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在孩子的眼裡,說到要做到,嚴格把控自己。
3、拒絕「誘惑」孩子
如今很多年輕的父母,覺得試探孩子是一件有益的育兒方式,但在試探的背後,卻是在引起孩子對自己的反感。比如父母都習慣拿手機給孩子玩。
但看到孩子拿著手機正玩得開心時,又一把把手機搶回來,強迫要求孩子有自控能力,殊不知長期如此,孩子便會認為父母故意作弄自己,就會對父母失去信心。
4、媽媽拒絕心軟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就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對他們呵護備至,打不得、罵不得,即使孩子發生錯誤,都會一度心軟的安慰孩子,認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結果孩子就會認為有媽媽的「諒解」,就容易放飛自我。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這3個方法,輕鬆培養孩子自控力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當他們身上有墨點時,我們都需要幫助他們糾正,讓他們對自己發生的錯誤有所認知。
1、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是否一個有自律的人,例如那些有強迫症的人,個人自律行為絕對是百分百的,教育孩子行為端正、穿著端莊、東西時刻擺放整齊,也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控制心理。
2、作息時間需要規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但一個人擁有充足的睡覺時間,也會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把作息時間調整為規律,孩子就容易產生時間觀念,自我控制能力也會提升。
3、培養有益的興趣
只要是有益的項目,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當孩子對一件有益的事情專注時,他在實踐過程中就會有所領悟、感想,懂得安排事情、安排時間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孩子培訓自控能力需要孩子本身有堅強刻苦的精神,家長需要多給予孩子鼓勵,支持孩子下定決心,孩子才能有勇氣面對。我強烈給大家推薦這款《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它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行為舉止起到規範的作用,有效改善孩子的自律行為。
《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全套一共有10冊,通過豐富的動物典型事例,除了培訓孩子有控制能力之外,還可以讓孩子的情緒管理得到提升。
全書原價150元,現價69.9元,聰明的家長懂得適合時搶購,下方連結行動吧。
孩子失去了自制力,就很難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媽媽有必要意識到失去自制力將帶來的惡劣後果,如果因為一時心軟,而造成孩子失去自控能力,那將是無可挽救的損失,越早發現孩子,要趁早糾正。
孩子的逆反心理會隨著他們的年齡增加愈加明顯,即使強硬的手段也很難使他們改變,若媽媽沒有下定決心幫助其糾正,那不良的後果將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