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分裂時代保持理智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JiFeng Bookstore 迴響編輯部 收錄於話題#風向書單15個

作家兼政治學者Elif Shafak虛構了兩個小女孩,她們的父母受到短暫的阿拉伯之春的鼓舞,分別為她們起名叫「Facebook」和「Like」(點讚)。社交媒體曾經似乎註定要帶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就像這兩個女嬰一樣,然而在今天,社交媒體上的言論變得越來越極端,我們生活在一個分裂的世界中。為什麼所有人似乎都拒絕傾聽與自己相左的觀點?

在How to Stay Sane in an Age of Division(《如何在一個分裂的時代保持理智》)中,Shafak認為,如果你不能講述自己的經歷,就不會願意去聽別人的故事。那些感到自己被排除在社會主流之外、不被重視的人們,也不會去試圖理解那些與他們衝突的想法。當「越來越多的公民感到被遺忘——不,而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被注意到」,你就不會再對社交媒體上的公共辯論變得越來越粗魯感到奇怪。

Shafak理解這些憤怒,更準確地說,她認識到「面對不公正和壓迫」時人們憤怒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她告誡不要將憤怒本身視為一種「引導力量」,不僅因為它的破壞力,還因為沉溺於憤怒的情緒可能會阻止你去做一些真正有助於變革的,更積極的行動。

除了這本討論社交媒體上極端言論的How to Stay Sane in an Age of Division,本期書單還有回溯右派是從何時起開始盤踞美國政治的Reaganland;繼那不勒斯四部曲後,又一部展現女性之間複雜關係的小說Sisters;記錄總統與記者之間圍繞言論自由的拉鋸戰The Presidents vs. the Press;從家族史、地方志追溯一個小鎮是如何因為環境汙染而衰敗不堪的Mill Town……

(文末可打賞支持,謝謝各位~)

Reaganland: America's Right Turn 1976-1980

裡根地:美國右轉,1976-1980

Rick Perlstein / Simon & Schuster / 2020-8

·正是從裡根開始,作為思想的保守主義和作為政黨的共和黨取得優勢地位並持續至今

隆納·雷根被美國人視為他們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快刀斬亂麻,一舉扭轉了美國經濟頹勢,也是在他的任期中,蘇東陣營走向垮臺,藉助他的人氣,作為思想的保守主義和作為政黨的共和黨取得優勢地位並持續至今。有批評認為,裡根的政策為今日的危機埋下了伏筆,美國至今仍未擺脫裡根時代。

記者、歷史學家Rick Perlstein的《裡根地》詳盡再現了裡根從1976年競選總統落敗到1980年成功當選總統的過程。全書勾勒了這期間國內外各種勢力的角逐,描繪了裡根的種種言行,從而解釋了保守主義思想與共和黨候選人裡根如何轉敗為勝,最終奠定了裡根時代。

Mill Town: Reckoning with What Remains

米爾鎮:以殘骸來估算

Kerri Arsenault / St. Martin's Press / 2020-9

·我們願意容忍什麼?我們願意為自己而犧牲誰的生命?

Kerri Arsenault出生在緬因州的Mill Town。100多年來,小鎮一直圍繞著一家造紙廠運轉,大部分鎮子上居民都是造紙廠的僱員,Arsenault一家三代人都在造紙廠工作。離家多年後,Arsenault意識到她為看似安穩的童年付出的代價。造紙廠雖然為幾乎所有人提供生計,但也帶來了一場緩慢的災難,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小鎮的經濟衰退,道德水平的下降,現在,小鎮被稱為「癌症谷」。

在Mill Town,Arsenault翻閱了歷史檔案和科學報告,與家人和鄰居交談,並重新回顧了自己的童年,最後勾勒出小鎮歷史的輪廓。她展示了美國工人階級的瓦解,每天暴露在工業汙染中的危險,以及令人害怕的沉默。在書中,Arsenault探索人體、水源和政府機構的腐敗,這本書同時也在追問著:我們願意容忍什麼,我們願意為自己而犧牲誰的生命?

How to Stay Sane in an Age of Division

如何在一個分裂的時代保持理智

Elif Shafak / Wellcome Collection / 2020-8

·為什麼所有人似乎都拒絕傾聽不同的觀點?

在Elif Shafak的How to Stay Sane in an Age of Division一書中,最有趣的角色是兩個小女孩,她們的父母受到短暫的阿拉伯之春的鼓舞,分別為她們起名叫「Facebook」和「Like」(點讚)。社交媒體曾經似乎註定要帶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世界,就像這兩個女嬰一樣,然而在今天,社交媒體上的言論變得越來越極端,充滿了憤怒和偏見,我們生活在一個分裂的世界中。

這本書的作者Shafak儘管是一位小說家,她同時也是一位受過學術訓練的政治理論家。在這本書中,她試圖剖析當代社會的憤怒和焦慮,以及小Facebook和Like的名字所象徵的失望——為什麼所有人似乎都拒絕傾聽不同的觀點?

她認為,如果你不能講述自己的經歷,就不會願意去聽別人的故事。那些感到自己被排除在社會主流之外、不被重視的人們,也不會去試圖理解那些與他們衝突的想法。當「越來越多的公民感到被遺忘——不,而是一開始就沒有注意到」,你就不會再對社交媒體上的公共辯論變得越來越粗魯感到奇怪。

Shafak理解這些憤怒,更準確地說,她認識到「面對不公正和壓迫」時人們憤怒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她告誡不要將憤怒本身視為一種「引導力量」,不僅因為它的破壞力,還因為沉溺於憤怒的情緒可能會阻止你去做一些真正有助於變革的,更積極的行動。

Sisters

姐妹

Daisy Johnson / Riverhead Books / 2020-8

·一座令人不安的破敗房屋中,保存著三位女性記憶、感覺和思想

本書是布克獎決賽入圍者Daisy Johnson的新作,也是繼那不勒斯四部曲後,又一部頗受關注的探討女性關係的虛構作品。小說中,七月和九月是一對在外表和性格上都頗為不同的姐妹,姐姐九月是關係中的主導者,在妹妹受到欺凌時挺身而出;妹妹七月忠實跟隨著姐姐,模仿她的一舉一動。但在青春期的成長壓力下,姐妹關係顯現出更為複雜黑暗的一面。在一次校園欺凌事件之後,單身母親Sheela帶著姐妹倆搬進一間令人不安的破敗房屋,這房子像一個保存三位女性記憶、感覺和思想的容器,它搖搖欲墜的結構預示著她們之間並非牢不可破的關係,與世隔絕的環境暗喻了七月對姐姐的日漸疏離。在哥德式的黑暗氛圍下,作者以一種動人而有力的方式描述了女性親屬關係中的張力。

The Presidents vs. the Press:

The Endless Battle between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Media——from the Founding Fathers to Fake News

總統與新聞界:

白宮與媒體無休止的鬥爭——從開國元勳到虛假新聞

Harold Holzer / Dutton / 2020-8

·正是在總統與記者,政府與媒體的永恆之戰中,言論自由才得以捍衛

川普曾經在推特上寫道:「假新聞媒體不是我的敵人,它是美國人民的敵人。」「假新聞」或「造謠」的指責已成為當權者壓制媒體和言論自由的工具之一。事實上,從華盛頓到川普,幾乎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曾經試圖攻擊、貶低或操縱新聞業。在這本書中,歷史學家Harold Holzer講述了多位總統與記者之間的衝突,以及權力對言論的操控:John Adams曾試圖利用行政權力操控新聞,起訴重要記者;Thomas Jefferson讓記者報導競爭對手的八卦;Andrew Jackson獎勵忠於政府的報紙;Abraham Lincoln曾404一些重要論文,還關押編輯……在媒體與政府間的複雜鬥爭中,讀者將看到自由言論得來不易,一個健康運轉的新聞界需要人們永不停歇地去爭取和捍衛。

Memorial Drive: A Daughter's Memoir

紀念大道:女兒的回憶錄

Natasha Trethewey / Ecco / 2020-7

·以詩人的語言,講述家庭暴力和種族主義對社會和個人造成的雙重創傷

19歲時,Natasha的母親被繼父謀殺,此後她的世界被徹底顛覆。面對生與死的重負,她經歷了難以想像的創傷。在兇案發生三十年後,作者重返白人父親殺害黑人母親的現場,回顧母親的少女時代和南方的隔離生活,以此作為了解母親的悲慘經歷和作者自身生命歷程的切入點,追溯這段經歷如何將她塑造為一位詩人、作家的過程。作者以一名詩人的洞察和語言,講述了家庭暴力和種族主義對社會和個人造成的雙重創傷及持續影響。

Against the Loveless World

抵抗這個缺愛的世界

Susan Abulhawa / Atria Books / 2020-8

·恐怖分子或者政治活動家,巴勒斯坦難民女性的鏡像內外

Nahr是1960年代末出生在科威特難民營裡的巴勒斯坦難民的女兒,夢想著家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自己能擁有一份美滿的愛情,但殘酷的現實卻讓她一步步激進化而最終成為了恐怖分子。

與其筆下虛構的角色Nahr一樣,《抵抗這個缺愛的世界》的作者Susan Abulhawa同樣是1967年巴以衝突的巴勒斯坦難民在科威特誕生的女兒。但不同的是,Abulhawa並沒有成為恐怖分子,而是成為了作家和政治活動家。藉助Nahr的視角,Abulhawa向讀者呈現了巴勒斯坦難民女性的生活,或者說呈現了鏡像內她自己命運的另一種可能性。

True or False:

A CIA Analyst's Guide to Spotting Fake News

是非題:

中央情報局分析師教你鑑別假新聞

Cindy L. Otis / Feiwel & Friends / 2020-7

·對抗假新聞,其實是有系統方法的

在這個嚴肅媒體權威性下降、人人都可以是新聞媒體的社交網絡與自媒體時代,如何鑑定假新聞已成了關係到社會政治體系能否正常運轉的當務之急。儘管假新聞現象由來已久,但直到最近幾年,才以「假新聞」之名成為社會病症。問題在於,不像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普通大眾並不具備鑑別假新聞的媒體素養。在這個意義上,Cindy L. Otis的True or False或許會是對抗假新聞的一劑良方。

Otis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擔任情報分析師,她的崗位職責就是篩選分析信源各異的海量新聞,從中整理出有用的情報供軍政要員制定政策時參考,若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災難。她寫作True or False,希望能夠將自己在中央情報局的經驗傳遞給公眾。在本書中,Otis回顧了假新聞漫長的發生發展史,然後從區分事實與觀點以及鑑別自己與他人的預設立場開始,手把手教讀者鑑別假新聞和假影象。Otis表示,「我希望告訴你如何對你觀察到的東西進行批判性思考,如何提出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分析你所閱讀和看到的東西。」

Irreversible Damage:

The Transgender Craze Seducing Our Daughters

不可挽回的傷害:變性潮如何引誘我們的女兒

Abigail Shrier / Regnery Publishing / 2020-6

·誰在製造性別認同障礙?誰在用「變性」傷害那些青春期的女孩?

青春期的少女經常在網上尋求支持,以努力應對青春期的挑戰,但也有可能在網上發現錯誤的建議。比如有些網上的小組會建議少女自殺和離家出走。目前有一些小組向少女們灌輸了變性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觀念,然後,這些小組的成員會分享變性的方法,來解決青春期的煩惱,從注射睪丸激素開始,直到最後進行變性手術。但變性並不是解決一切少女們青春期煩惱的最佳方案,這些小組提供的建議反而會傷害到女孩的身心健康。

這一切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作者Shrier提供了多方證據來描述她的觀察,支持她的觀點。最重要的是,她警告了所有的家長,並提出預防的方案。

往期精彩

原標題:《如何在分裂時代保持理智 | 海外風向書單200901》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2020-06-03 11:48: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曾小威 責任編輯:
  • 每天一點心理學:如何在憤怒的時刻保持理智?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在憤怒的時刻保持理智。情緒沒有所謂的對錯,只需要被理解。如果想要理解我們的憤怒,我們就勢必要能夠保持理性,來看待自己的憤怒。詳細描述可預期的最壞的結果,如果最壞的結果真的發生,我如何應對?我擔憂接下來無法發布文章,就算最壞的結果發生,我可以暫停幾天構思一下如何進一步改進寫作。4.我的情緒是否符合事實?憤怒情緒符合事實:需要解決目前無法登錄寫作的問題。
  • 在感情中不容易受傷的三個生肖,不會喪失理智,時刻保持清醒
    生肖馬生肖馬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去生活,通常在生活中往往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時刻保持清醒,永不失去理智,他們也是關係中的一個人,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永遠不會脆弱,即使他們喜歡一個人會保留底線,所以他們是一個有能力放手的人。
  • 心理學家: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保持理智
    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不理智的。但大量的科學實驗(包括上面這個測試題)卻發現,人類在做決定時,其實99%都是依靠直覺,而非自以為的理智。01為什麼絕大多數人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理智?因為我們雖然已經活在高科技時代,但我們的大腦卻還活在遠古時代。在《超越智商》這本書中,作者斯坦諾維奇講過:我們的大腦裡,有兩個系統。系統一負責直覺,系統二負責理性。但一直都是系統一主導人類的絕大多數行為。
  • 6個技巧,讓你保持一顆理智的心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最頂級的自律,並不是行為上的自律,比如,跑步,早起,不熬夜,控制飲食,等等,這些事情上的自律對許多人來說雖然不容易,但發發狠,幾乎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反而是始終保持理智不發火,卻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一旦做到了,你就絕不是普通人,所以說,保持理智,不發火
  • 中印衝突後,身為普通民眾的我們應該怎樣保持理智?
    但它也應止於此,這非潑冷水,也非有懼於什麼,而是我們應該時時保持警惕和理智,不能被戰爭的狂熱衝昏了頭腦。因在這場衝突的背後,定還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印度何以要碰中國的逆鱗,在他們的疫情控制尚處一個神奇階段的時候?
  • 為何中國封建時代越來越統一,歐洲卻越來越分裂
    歐洲自羅馬帝國之後始終是分裂的,再也沒有統一過。雖然後來的拿破崙,希特勒和史達林雖然通過多種形式去統一歐洲都已失敗告終。二戰以後,歐洲也通過多種方式形式進行整合,最終希望成為歐洲合眾國,但目前來看,依舊是遙遙無期。而中國秦朝以後就是大一統王朝,雖然也數次大分裂,但大一統始終是封建時代一致意識。歷代王朝也以天下一統為己任。
  • 非常穩重,不喜歡感情用事,能夠時刻保持理智的星座
    雖然有句話叫「難得糊塗」,但是在一個紛亂的社會裡,能夠時刻保持理智,其實也是「糊塗」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當遇到一些偏激的事情時,理智告訴你可以用裝糊塗的方式來緩和過去,這也不失為一種為人處世的好方法。
  • 赫內斯:拜仁無需大手筆引援 如今特殊時期要保持理智
    直播吧9月14日訊 前拜仁主席赫內斯近日出席了德國媒體Sport1的節目,對於此前拜仁主帥弗裡克呼籲俱樂部進行引援的聲音,他表示在目前這個特殊時期,拜仁在買人上需要保持理智「尤其是今夏一些有能力的球員離開了球隊,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唯一可能的方法就是用同樣實力強大的球員填補他們的位置,因此在買人上我們需要保持理智。沒有教練希望自己手下有100名球員,陣容構建是教練的事,但財務狀況他們往往不會考慮。拜仁不會在當前的情況下浪費時間,但如果球迷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還是無法回到球場,我們一貫健康的財務狀況將面臨危險,所以我們要在當前階段保持理智。」
  • 不喜歡感情用事的星座,凡事保持理智,才能使自己更加地清醒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誰都想成為生活中的成功者,但是誰都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的,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有一顆理智的心裡,不要過多的感情用事,這樣才能讓自己保持清醒,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在十二個星座中,這幾個星座,往往有著理智的心裡,從不會感情用事。
  • 勒布朗·詹姆斯想通過冥想,讓他在NBA泡沫中保持「理智」?
    洛杉磯湖人隊最近公開了他如何堅持自己的方位並堅持專心那肯定會讓我在泡沫中堅持理智。」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長期以來一直吹捧堅持精力健康以確保最佳場上體現的優點,因此他對泡沫中冥想的依託是完全合理的。
  • 不理智粉絲謾罵侮辱引爭議 德約再發聲呼籲保持理智
    儘管德約科維奇已經第一時間發聲明道歉,但塞爾維亞天王的部分極端粉絲,卻在網上對該女線審進行謾罵,甚至是侮辱其去世的兒子,如此網絡暴力自然是令人不齒之事,而德約科維奇也通過社媒呼籲粉絲要理智。奈何,如今根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的報導,在塞爾維亞的某家小報曝光了該女線審的個人信息後,部分不理智的德約科維奇粉絲在網上圍攻女線審的社媒帳號
  • 非分裂式餅圖你會繪製嗎?一文學會如何用Python搞定
    數據可視化是現今大數據時代的必備技能,Python作為數據可視化的寵兒,得益於其編程靈活和上手快等特點已被很多開發人員使用,而在Python數據可視化當中,matplotlib庫是最為常用和經典的二維可視化庫,關於使用matplotlib庫中繪製圖表相關的函數咱們已經介紹過多個,上次咱們已經聊過在Python中如何使用matplotlib庫中的pie
  • 從虛置州郡到僑置州郡:分裂時代的地方行政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混亂的時代,秦漢所開創的一統格局到了這個時期,已經面目全非,許多秦漢兩代創製的典章制度早就不能適應飛速變化的時局,必定要改頭換面。但中國大一統歷史的韌性,也在全面混亂的局勢中得以體現。儘管一統不再,但分裂的各方(主觀上和客觀上)也沒有完全拋棄一統王朝所遺留下的制度遺產,而是各有繼承再加以變通。
  • 人口宿命:尋找學術分裂時代的學術共識
    [1]其實不只是學科分裂,學科內部的不同方向也已經很難對話了。由此導致的後果是,不同學科各說各話,都堅信自己探討的是真理,而大眾卻無法理解。於是,「在旁人看來,每一個小圈子都很好笑」[2]。長期下去,會損害政府和大眾對學術界的信心,並可能產生各種所謂「反智」的公眾情緒。
  • 面對愛情,依舊能夠保持清醒理智的星座女,不會被蒙蔽雙眼
    即便是面對愛情,也能夠保持清醒和理智。 01水瓶女 首先要說一下,水瓶座能夠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愛情對別人來說,或許在他們的人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 疫情加重,社會分裂在即,美國今年的獨立日不太平
    有外媒稱,美國今年的獨立日不太平,川普的獨立日演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和動蕩。川普希望人們忘記疫情,學會接受疫情川普曾多次和官員談話中講到,一定要告訴人們病毒一直都在,如果我們重啟經濟,那麼就必須接受病毒,忘記病毒的存在。
  • 保持社交距離,你們是我見過的最「分裂」的一屆LOGO!
    在大洋彼岸,之前還說「新冠可以自愈無需救治」的川建國同志,也於近日宣布延長「保持社交距離」指南至4月底。領導人的抗疫戰打得刻不容緩,被迫集體家裡蹲的歪果仁也沒閒著。近日,「Social Distancing」成為海外各大網站的熱門話題,在網上隨手一搜,不僅能搜到一堆關於「如何保持社交距離」的科普和示範,當然也能發現不少企業的借勢營銷。「6英尺到底有多遠?」
  • 數字時代的後浪都在玩些啥?
    數字時代的後浪都在玩些啥?01 數字時代的青年文化玩些啥?@ 澎湃網友IfMJ3y: 如何理解鬼畜視頻文本中的解構與重構,能不能說是約翰費斯克的通俗文化理論?或者說是一種文化盜獵行為?@南瓜999:數字時代的網絡文化是否加劇了人們的分裂化趨勢,且被網際網路本身放大?許多網絡文化的愛好者喜歡用某些標籤區別自己和他人,在網上經常看到「群體」與「非群體」之間的割裂、罵戰。
  • 時代少年團成員丁程鑫喊話私生飯 請理智追星!莫讓你的愛成為別人...
    時代少年團成員丁程鑫喊話私生飯 請理智追星!莫讓你的愛成為別人的負擔時間:2020-12-17 13: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時代少年團成員丁程鑫喊話私生飯 請理智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