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2020-06-03 11:48: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曾小威 責任編輯:曾小威

  (抗擊新冠肺炎)知名僑領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中新社北京6月3日電 題:知名僑領方李邦琴:華裔為美國社會作貢獻 彌合種族分裂需冷靜理智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無論當前還是疫情結束後,我們呼籲美國社會用理智彌合種族分裂,而非用激烈的手段互相爭鬥、報復。」美國知名僑領方李邦琴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專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美國種族問題凸顯,彌合分裂需「化解」而非「對抗」。

  受疫情影響,美國針對少數族裔的敵意和仇恨犯罪呈上升趨勢,種族問題激化也加劇了美國社會分裂。方李邦琴認為這背後有多重原因交織。

  一些美國政客的政治炒作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她表示,一些政客罔顧事實汙名化中國,炮製病毒「陰謀論」「源頭論」等誤導美國民眾,美國華裔便首先成為了種族分子發洩怒氣的對象。此外,她認為當前美國種族矛盾激化也是民眾在疫情和經濟衰退雙重影響之下內心焦慮不安、無所適從心理狀態的一種投射。

  而從長遠來看,種族矛盾在美國歷史上從未根除。回溯美國華裔移民史,華裔在美國社會生存發展的每一步都伴隨著種族歧視的陰影。方李邦琴說,從19世紀中葉大批華人赴美淘金、修鐵路直到今天,華裔移民始終在與各類顯性和隱性歧視抗爭。「一代代華裔移民用自身的勤奮、拼搏來拓展生存空間,爭取自身權益。」

  「我在美國生活了60多年,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華裔移民進入美國社會的各個行業,華裔地位逐步提高,很多人成為了各自領域『掌握方向盤』的人。華裔為美國社會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方李邦琴說。

  在當前割裂的社會氛圍之下,方李邦琴認為最重要是的消除誤解,讓美國社會了解華裔、正視華裔對美國社會的貢獻。因此,不同族裔之間的友好交流交往顯得尤為重要。

  5月下旬,方李邦琴基金會等17家美國華人及亞裔社團組織聯署發布致美國公眾的公開信,表示「我們為身為華裔美國人而驕傲」。信中介紹亞裔在抗疫中付出的努力:「在美國,每五個醫生裡就有一位亞裔美國人。從事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科研隊伍中,三分之一是亞裔美國人。此外,在商店、物流外送和技術部門等,都有華裔美國人,他們為大家的食品供應、網絡通訊等提供了保障……」

  「我們隨時準備在有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戰『疫』。」方李邦琴說,華裔的付出並非為了得到回報,而是希望不同族裔能夠互相了解和諧相處,共同渡過艱難時刻。

  當前疫情與騷亂疊加,美國正面臨困局。方李邦琴呼籲,美國政府應停止「甩鍋」,把控制疫情和經濟復甦作為工作重點,她也希望美國社會能夠用理智和冷靜來彌合分裂。「歧視是大家共同的敵人,不同族裔的人們需要攜手而非對抗。」(完)

相關焦點

  • 經世言:美國社會分裂鴻溝難以彌合
    這種局面讓一些美國媒體嘆息不已:大選投票雖然結束了,但是美國卻變成了兩個國家。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不在美國大選本身,而在於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分裂對立,鴻溝難以彌合。先看貧富差距。美國在西方國家中貧富分化最為嚴重。最富有的10%家庭佔有美國全部家庭淨資產的近75%。
  • 壽慧生:內閣族群多元化能彌合美國分裂?
    雖然此舉引來民主黨內一些爭議,但它也被視為拜登在彌合國內族群分裂方面做出的新努力。回歸多元與寬容拜登在競選過程中反覆強調,他的政府最主要工作將是去除川普政府的諸多弊端,其中最為關鍵的顯然是彌合一個已經四分五裂的國家共同體,只有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讓美國重歸繁榮、重振世界領導地位。
  • 央視網評:選舉亂局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經濟上的不公是造成當前美國分裂的重要原因,在實體經濟空心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各種因素作用下,近年來,美國社會貧富分化程度愈發嚴重,基尼係數從1968年的0.386上升到了2018年的0.486,前1%的人口擁有的財富佔到全國財富的40%。
  • 美國大選前,這個著名華裔社團發表了一份重要聲明
    聲明指出,歷史見證了華裔美國人為美國的發展建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今天的華裔美國人依然在奉獻自己的力量。然而在今天,華裔美國人對美國社會的全面、平等參與卻受到了威脅。聲明表示,在新冠疫情暴發初期,遭受語言或肢體暴力的華裔、亞裔人數不斷上升。
  • 央視網評丨選舉亂局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經濟上的不公是造成當前美國分裂的重要原因,在實體經濟空心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各種因素作用下,近年來,美國社會貧富分化程度愈發嚴重,基尼係數從1968年的0.386上升到了2018年的0.486,前1%的人口擁有的財富佔到全國財富的40%。
  • ...拜登在講話中呼籲不同種族的美國人更加團結,稱將彌合社會分歧...
    拜登在講話中呼籲不同種族的美國人更加團結,稱將彌合社會分歧,帶來社會公平,對所有人更加包容。拜登強調,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控制新冠疫情。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方李邦琴獲「喬治·H·W·布希美中關係終身成就獎」
    基金會表示,幾十年來,方李邦琴為架起美中兩國之間的橋梁,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做出了巨大的個人努力。基金會創始人兼主席尼爾·布希說:「作為一個富有遠見和魅力的建橋者,方李邦琴在深化美中關係方面發揮了獨特和無價的作用。」基金會總裁兼執行長戴維·法斯泰因說:「非常高興和自豪地向美國傳奇華裔方李邦琴致敬。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拜登喊話「是時候團結起來了」,專家:深度撕裂的美國社會難以彌合
    日前,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正式收官,拜登最終收穫306張選舉人票,正式當選為下屆美國總統。在勝選後的公開講話中,他在點出了一眾試圖「推翻選舉結果」的共和黨人後,喊出了「是時候團結起來了」的口號。但是作為「最不平等的發達國家」,美國的民主制度並沒有主動糾錯,更沒有通過稅收、福利等形式實現合理的財富再分配。1%與99%的矛盾愈發尖銳,加劇著右翼保守主義與左翼民粹主義的泛濫。如此社會背景下,團結、共識顯然是一句空話。族群分裂疊加身份政治,「團結」遭受碎片化認同擠壓。族群分裂本就是美國社會的痼疾,更在川普任內達到了新高度。
  • 美國民眾生活水平已倒退10年,川普的謊言裂痕能彌合嗎?
    在刻意隱瞞的外表下,為了能確保重振經濟,並以此作為連任的重要籌碼,川普試圖故意轉移公眾視線,並通過針對性的甩鍋中國、變相驅逐中國留學生和中國記者、力推注射消毒劑等「神藥」、拒絕承認戴口罩有用、無視系統性種族歧視……甚至為了極力奉行過早「解封」,不惜威脅美國高校如期開學。
  • 美國兩代華人間的種族抗爭論戰
    這封信在美國高校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都引起亞裔學生的迴響,但也在華人家長圈掀起了炸鍋樣的反應,許多文章斥責華裔學生「被左派洗腦」,反對他們大逆不道的「身份政治」。黃艾琳的吶喊正戳中了一個近年來醞釀的爆發點:華人新移民正處於美國亞裔的分裂線,而華人一代和華人二代對身份認同具有不同的價值觀,美國種族抗爭只是暴露了這個痛點。
  • 墨西哥種族的言論是美國社會的毒瘤
    首先作一個聲明,這篇文章就是針對(美國的)五/毛群體的,人物和內容皆為虛構,戴帽子的國家是美國,這對於您理解文章非常非常重要。 舉一個的例子:據史丹福大學某博士說,美國社會不需要過多的農場主,因為他們出大力、流大汗,但是對社會的作用極其有限,這句話長遠來看沒有任何問題,美國社會需要發展,那麼製造業和農業的比重就很低
  • 美國社會分裂,源於南北戰爭
    導讀:美國社會的裂痕被逐漸體現出來,而此裂痕從美國建國開始就已經存在,《日本經濟新聞》刊載的《美國為何會撕裂?》中,從歷史發展的進程全面剖析了美國社會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文中寫道, 18世紀末,多民族國家性質的美國從英國脫離,致力於促進社會的融合。但是,不同的國家在性質上本就是不同的,這也使得民族融合困難重重。19世紀中葉,隨著南方和北方矛盾越來越尖銳,經過了四年的南北戰爭,北方在此戰爭的勝利使得情況發生轉變,國家分裂停止。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剛好以此作為創作背景,編著了《飄》。
  • 美國《僑報》:反抗種族歧視絕不是傷害華裔的藉口
    中新網6月13日電 美國《僑報》近日刊發評論,指出全美少數族裔都應共同面對種族問題,並敢於向歧視說不,謀求改變,而不是打著反對種族主義旗號的旗幟,卻做著種族歧視的事。全文摘編如下:即便世代更替,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問題幾乎沒有太大改變。
  • 記者觀察:借疫情煽動種族主義加劇美國社會分裂
    新華社華盛頓5月20日電記者觀察:借疫情煽動種族主義加劇美國社會分裂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孫丁 鄧仙來截至5月20日,全美50州和首都華盛頓都不同程度地重新開放經濟活動,但新冠疫情依然嚴峻,死亡人數繼續攀升
  • 美國歷史上首個掌有英文主流媒體的華人 她對華裔青年說:積極融入...
    」近日,在「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上,85歲的美國報業大亨、企業家、僑領方李邦琴獲選年度人物,主辦方對其頒獎詞為「故鄉他鄉,我為津梁」。(視頻截圖)她說,以前很多美國人都不了解二戰有東方戰場,紀念館能讓美國社會知道中國抗戰歷史,這也是中美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並肩戰鬥的紀念。2019年8月,方李邦琴在舊金山組織了一場「中美建交40周年回顧與展望高峰論壇」,中美各界人士在論壇上呼籲停止中美貿易爭端。
  • 大選顯現分裂的美國,深陷以川普為對立的時代,政府與人民淪輸家
    文章導語:大選顯現分裂的美國,深陷以川普為對立的時代,政府與人民淪輸家....經過大選年的激烈辯論和民族反思,美國不但沒有彌合分裂,反而讓政治對立鴻溝越來越深。在這個「川普時代」,無論誰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利堅合眾國依舊是極其分裂的國家。「對美國來說,政治的毒性分裂變成日常而非例外,是一種悲劇。人們擔心文化分歧已經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 【美國華人專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華裔青年「新左派」團體探析
    一、華裔青年「新左派」團體產生的社會政治背景 (一)美國社會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激發了華裔青年的平權意識 「六十年代」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亞非拉國家)來說,都是個「
  • 《喜福會》告訴你,美國華裔移民第二代的身份是如何重新構建的?
    自出版以來,美國著名華裔作家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便引起了評論界的廣泛關注。小說通過講述美國出生的女兒與其移民母親之間衝突與和諧的故事,探究了華裔移民第二代的身份危機與重建的主題。作為華裔移民第二代,小說中的女兒們雖然生就一副中國人的面孔,但其思想行為已經完全美國化了。
  • 在美華裔遭種族攻擊屢見不鮮 意識覺醒奮起反抗
    中國僑網10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近日,《紐約時報》華裔記者被斥「滾回中國」的事件引發了華人的共鳴,一時間美國種族歧視留在華人心中的鬱結隨之翻出。  華裔遭辱屢見不鮮   女生坐火車講中文遭暴打:滾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