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2020-12-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人們在美國華盛頓國會附近遊行。新華社記者 劉 傑攝

當地時間5月25日,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遭遇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市白人警察暴力執法,隨後身亡。弗洛伊德之死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陳年瘡疤,引發國內外輿論譁然。連日來,大規模抗議活動在全美50個州、包括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內的數百個城市蔓延。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

「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紐約羅斯·裡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瀾濤表示,美國是一個移民「大熔爐」。經過上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雖然明面上的種族歧視言行不多了,但實際上少數族裔在就業、求職等方面依舊面臨著各種「隱形歧視」。

失業、貧窮、曾感染新冠病毒……弗洛伊德生前的種種遭遇可以說是美國弱勢群體的真實寫照。在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看來,種族歧視現象在美國由來已久,弗洛伊德之死如同一個引子,引爆了疫情下的多重社會矛盾。「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美國人失去了工作,廣大中下層低收入群體及少數族裔生活更加困難,民眾借弗洛伊德案件宣洩憤怒與不滿情緒。該事件通過社交網絡平臺進一步發酵,引發廣泛反響,這是美國社會的巨大創傷。」

「經濟水平跌至新低,社會矛盾達到新高。」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衝擊,失業率創下幾十年來新高,最近由抗議活動引發的騷亂如同雪上加霜。美國社會正面臨重大挑戰。」

「在美國,歧視華裔的事件也時有發生。」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梁冠軍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借疫情針對華裔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尤其在華人集中的加州和紐約地區較多。除言語騷擾外,還有推搡、肢體攻擊、禁入場所甚至打砸等極端事件。「一些美國政客將『中國病毒』掛在嘴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

李斧指出,亞裔和華裔群體分別約佔美國總人口的3%和1.5%,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族裔,但美國針對少數族裔的一些保護和扶助政策很少包含亞裔和華裔。

「種族歧視是美國社會的癌症,多年來種族矛盾一直未得到有效調和。」美中經貿科技促進總會首任理事長徐德清說。

「團結起來保護自己」

當前,美國部分地區的反種族歧視示威抗議演變成騷亂,一些店鋪遭到縱火和搶劫,華人社區也受到波及。梁冠軍介紹說,紐約華埠一些臨街商店被暴亂分子砸毀,店內物品被洗劫。李斧也關注到,他所在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一家開業不久的中餐廳被暴力破壞。

面對困難,團結是最好的武器。近期,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等地華人自發組織起來,成立巡邏隊應對騷亂衝擊,為華人社區撐起安全保護傘。疫情發生以來,許多華人社團紛紛行動起來,或自發建群互助,或組織各種活動聯名請願抗議歧視及汙名化言行。

孫瀾濤表示,「對一個人不公,就是對所有人不公」,我們要記住這句話。反對種族歧視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小事,而是整個華裔、亞裔等少數族裔群體在美爭取生存空間的大事,每個人都不能坐視不管。

據梁冠軍介紹,目前,美國許多華人聚居地區成立了「SOS互助微信群」,大家承諾共同應對風險。紐約皇后區森林小丘等地的華人還組織成立志願者巡邏隊,發現違法犯罪行為立即報警或介入制止。「經歷危機後,華人將更加團結。我們更認識到手中選票和積極參政的重要性,以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

「長期以來,華裔不夠團結、參政意識不強、投票率不高且選票分散,在美國社會影響力較弱,這種狀況在近幾年有了一定改善。最明顯的表現是,2016年全美多個城市華人同時發起示威遊行,呼籲公正審判華裔警官梁彼得案件。」李斧表示,在美華人形成一股團結的政治力量至關重要。

徐德清指出,從過去忍氣吞聲到如今抱團發聲,華人在應對種族歧視上有很大進步。如今,生活在美國的600萬華人需進一步團結起來,讓主流社會聽到華人的聲音和訴求。

「與其他各族平等相處」

近日,美國華人華僑聯合總會發布的倡議書指出,華人不僅要消除族裔歧視,還要幫助弱勢群體,多多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共建和諧社區。同時號召在美華人團結其他族裔居民,共同應對當前困難,保衛各地家園。

對此,徐德清深有感觸。不久前,由美國華人組織的「全美華人愛心中餐日」活動在美國50個州100多個城市舉行,向美國醫護人員、社區弱勢人群捐贈免費食物或提供熱餐,徐德清也參與其中。此外,他還向自己居住的北海文鎮政府和警察局捐贈口罩,幫助當地民眾抗擊疫情。

「華人不僅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與其他族裔民眾加強團結,平等友好地相處。這是華人的根本利益所在。」徐德清說,「面對疫情挑戰,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反對種族歧視的必要性。只有超越種族,互相幫助,才能渡過難關。華人要落地生根,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一定會得到當地民眾的公正評價。」

李斧表示,疫情期間,許多華人團體向當地公共服務部門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不少中餐館向貧困人群派發免費餐盒等,這些善舉為樹立華人的良好形象發揮了作用,也是華人對當地社會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

「我們要對種族歧視『零容忍』。」蔡文耀指出,華人社區要了解其他少數族裔的歷史和生活,關心、支持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在美少數族裔要團結在一起,勇於發聲,向種族歧視說『不』。」(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15日 第06 版)

相關焦點

  • 外媒:面對種族歧視 海外華僑華人不再忍!
    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同樣不可避免地承受著不公平、不公正的遭遇。爭取主動 融入當地病毒毒害的是人的身體,而種族歧視毒害的卻是人的心靈,其毒尤勝!華僑華人在抗擊疫情的同時,通過網絡社交等多種形式發聲,向「種族歧視」宣戰。資料圖:加拿大多倫多,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集會的民眾單膝下跪,表達反對種族歧視的訴求。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美國國會華裔眾議員趙美心表示,針對美國多起歧視亞裔案件,「受害者應意識到事態嚴重性,立即通報警方」。
  • 多國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海外華僑華人應如何站出來?
    呼籲不要保持沉默美國華裔律師Michael Wu表示,他的孩子現在正經歷著幾十年前的美國經歷的那種歧視。他說:「我在喬治亞州上八年級的時候,似乎所有的貶義詞都被用來形容過我。現在我的孩子也受到了同樣的歧視。」
  • 在英華人疫情下如何應對種族歧視?華人律師支招
    病毒不分種族,疫情沒有國界,英國北京聯合會、英中律師協會、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英國金絲結總聯盟將聯合舉辦《疫情下如何應對種族歧視》講座特邀英中律師協會會長朱小久博士,MBE、英國薩裡地方議員王鑫剛,告訴你如何運用法律武器,對種族歧視說不!
  • 美國加州ACA-5法案將公投 華人反對稱其「種族歧視」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州ACA-5法案將於2020年底公投,在華人社區引起廣泛討論。不少華人認為,該法案是一種新型態的「種族歧視」,將嚴重損害華人的權益。連日來,加州多地華人自發組織起來,在全加州遊走,呼籲民眾在公投中封殺該法案。
  • 華人遭遇種族歧視隱忍還是反擊?看看他們怎麼說
    華人遭遇種族歧視隱忍還是反擊?《世界日報》報導,常有華人新移民抱怨,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或是將與不同族裔鄰居或隨機遇到的其他族裔間紛歧或矛盾,歸諸種族歧視。
  • 種族歧視——美國白左的政治碰瓷秀
    而另一群被扣上種族歧視大帽的人,卻僅僅因為堅守人所共知的常識而遭受網暴乃至生命威脅。(一群blm支持者打算砸掉林肯雕像)這正是美國發生的魔幻現實主義。再拿一個外國例子來說,馬來西亞的華人一直是該國最富裕的人群(十大富豪中華人佔了八個),那麼是否可以得出結論說大馬的華人是馬來西亞政治地位最高的群體?答案毫無疑問是否定的,大馬華人的政治地位反而遠遠低於當地土著,大馬自建國後就不斷出臺限制華人的相關政策。而在美亞裔也無法和黑人的影響力相提並論。
  • 英媒: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令人震驚」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英媒:對華人的種族歧視「令人震驚」英國《衛報》2月9日文章,原題:冠狀病毒暴發後,在英華人稱種族歧視「令人震驚」 「如果這些傢伙對我們打噴嚏,我們就有麻煩了。」當傑森·顏與弟弟走進曼徹斯特皮卡迪利車站的電梯時,他無意中聽到這句話。
  • 為什麼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依然存在?
    文/王廷維 美國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暴力非法致死案再次揭開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向全世界證明了在奴隸制被廢除150多年、種族隔離結束50多年後,種族歧視仍然深植於美國社會之中。
  • 張素久:疫情之下亞裔遭受雙重傷害 遇歧視當勇敢維權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電 題:美國僑領張素久:疫情之下亞裔遭受雙重傷害 遇歧視當勇敢維權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程宇「作為多族裔國家,美國社會種族問題由來已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隱藏在黑暗角落』的種族歧視和排外情緒捲土重來,對亞裔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日前,美國知名僑領、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榮譽主席張素久接受了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張素久介紹,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美國華僑華人「打滿全場」。
  • 美國《僑報》:反抗種族歧視絕不是傷害華裔的藉口
    中新網6月13日電 美國《僑報》近日刊發評論,指出全美少數族裔都應共同面對種族問題,並敢於向歧視說不,謀求改變,而不是打著反對種族主義旗號的旗幟,卻做著種族歧視的事。全文摘編如下:即便世代更替,美國社會的種族主義問題幾乎沒有太大改變。
  • 西方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華人在西方的社會地位如何?
    我們都知道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那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國它是分等級制的,國家之間按照親疏遠近和國際地位有等級制,種族歧視鏈也分等級制。一句話,白種人的地位肯定高,有色人種的地位肯定低,那麼華人的地位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歧視鏈的排列,先說一句,這個歧視鏈在白人右翼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在左翼看來是個實力劃分和親疏遠近的綜合性結果,白左原則上強調種族平等。當然了,是白人主導下的「種族平等」。
  • 堅決抵制種族歧視 華僑華人維權聲音更響亮
    「這是阿根廷華人第一次成功的聯合維權,不容易但必須做。」目前新冠肺炎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並沒有減少。面對汙名化言論和惡性攻擊,華僑華人通過報警、投訴、請願、在主流媒體發聲等方式,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
  • 加拿大華人社團召開反種族歧視工作座談會
    針對這一情況,由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倡議,加中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加中地產投資總商會、加拿大中國高校校友會聯合會共同發起了「華人社區所面臨的歧視及應對之路雲端研討會」。
  • 海外華人華僑:堅決抵制種族歧視 華僑華人維權聲音應該更響亮
    維權行動組織者之一、阿根廷僑胞劉芳勇介紹,維權期間僑領們四處奔走控告投訴,華文媒體發出反歧視的呼籲,華人律師們出謀劃策,還有幾百名華僑華人向反歧視局寄去投訴信,現在終於迎來了當事人的道歉。「這是阿根廷華人第一次成功的聯合維權,不容易但必須做。」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種族歧視」受害者!說實話,種族歧視在澳大利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竟然有那麼多華人朋友親身經歷過被歧視的事情!他們衝著我們大喊『Ching Chong』,以為我們聽不懂英語。」這三個人圍著畢勝的女朋友口出惡言,大叫著「滾回你們的國家去」,還口爆一些種族歧視言語。
  • 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種族歧視仍在繼續!
    種族歧視仍在進行。近段時間,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1.《雪梨先驅晨報》撰文指出:自4月初以來至今,澳大利亞亞裔共報告了近400起針對他們的種族主義攻擊行為。迄今為止,這一調查已記錄了386起種族主義事件,包括辱罵,人身恐嚇和吐口水等等。
  • 雙語|紐約計程車拒載華人 市長:種族歧視絕不容忍
    由於擔心感染上新冠肺炎,一些計程車司機和共享拼車司機產生了對顧客的歧視行為。而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截至2月17日,美國確診15例,紐約州無一例確診病例。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16日強調,計程車司機拒載華人乘客涉嫌種族歧視,不可容忍。
  • 加拿大華人女生因中文名字被多收九千學費!校方:不是種族歧視
    她認為這種行為是對華人的歧視,屬於種族歧視,她要求校方公開道歉。但校方卻表示這不是種族歧視由於是中文名字而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謝同學把自己的經歷公布在社交平臺上,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呼籲華人群體團結起來,對抗種族歧視,身份標籤。
  • 西班牙媒體為華僑華人正名 揭露種族歧視行為
    他說,很多西班牙人都會說「Voy/Vamos al Chino(我/我們去這家華人商店)。」但是從來沒有人會說「Voy/Vamos al Espa?ol、Marrueco(我/我們去這家西班牙人、摩洛哥人的商店)。」這種特指的稱謂非常讓人不舒服。
  • 美國兩代華人間的種族抗爭論戰
    我不想只關注我自己族裔的歷史和故事,而不去了解和認識所有被邊緣化的少數族群經歷的挑戰、痛苦和創傷(其中也包括我們自己族裔的遭遇)。」 黃艾琳描述了亞裔美國人中長期以來普遍存在著敵視(或歧視)黑人的言論和成見,例如,她從小聽到的嘮叨總是說,「他們在不好的社區長大;他們造成了太多的犯罪;我希望你千萬不要跟黑人交朋友,不要捲入黑人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