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徐昊)訊,7月25日,曾用名天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稱「艾康尼克」)的新造車企業,在同日對註冊資本增資3933萬元後,更名為「天津天汽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天汽」)。
在此前兩周,艾康尼克剛剛與天津百利機械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百利裝備」)以及天津市靜海區政府就天津天汽集團美亞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下稱「美亞汽車」)股權轉讓事宜達成協議。更名後的艾康尼克也由此獲得了造車資質。
財聯社記者經調查後獨家獲悉,艾康尼克此次收購美亞汽車的代價至多為8.76億元。
「這個數字差不多吧,應該還略少一些。」7月26日,艾康尼克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確認稱,「公司更名也是在天津市政府的批准下進行的,今後『天津天汽』是企業名稱,而『艾康尼克』則作為品牌名稱。」
艾康尼克近8.7億獲「準生證」
7月11日,天津市靜海區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艾康尼克與百利裝備以及天津市靜海區政府就股權轉讓事宜進行了籤約,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靜海。
消息進一步顯示,此次籤約包括了兩項內容,即,靜海區政府分別與百利裝備和艾康尼克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和新能源汽車總部項目合作協議;靜泓公司分別與百利裝備和艾康尼克籤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與合作協議。
靜泓公司與百利裝備和艾康尼克分別籤署的股權轉讓協議的標的物即為美亞汽車。
在此次三方籤訂的股權轉讓協議中,靜泓公司的實際角色更像是「中間人」。資料表明,靜泓公司的全稱為天津靜泓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天津市靜海區國資委100%控股的投資公司。
在此次股權轉讓中,天津靜泓首先從百利裝備手中購得了美亞汽車100%的控股權,隨後,天津靜泓又將這一控股權轉讓給了艾康尼克。
財聯社記者獲取的資料表明,2014年4月30日,百利裝備以2.06億元100%控股美亞汽車;今年7月19日,天津靜泓對百利裝備所持美亞汽車100%股權進行了交割。不過,天津市產權交易中心公告顯示,相關委託人曾委託該產權中心掛牌美亞汽車100%股權加56955.87萬元債權(項目編號:G317TJ1003092-3)轉讓項目,項目終結日期為2018年11月7日。
據記者了解,該股權轉讓項目的委託人即百利裝備。按項目轉讓面值推算,天津靜弘從百利裝備購得,並同時轉讓給艾康尼克的美亞汽車的交易標的合計8.76億元。也就是說,艾康尼克以此金額購得美亞汽車,從而獲得了生產資質。
上述艾康尼克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在此次股權轉讓過程中,得到了天津市方面的支持,並且藉此盤活了美亞汽車的資產,「這對天津市汽車工業也是有益的。」
參照此前部分造車新勢力通過收購獲取資質的案例來看,艾康尼克此次以不到9億元收購美亞汽車尚在合理價格區間。
2018年10月,拜騰8.5億元收購了一汽華利100%股權;同年12月,車和家以6.5億元購得力帆汽車子公司100%股權。兩家造車新勢力藉此先後獲得了生產資質。
與天津結緣背後
艾康尼克為天津人吳楠於2016年創辦的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並於當年在卡達國際車展上發布旗下第一款產品——高端純電動MPV ICONIQ SEVEN。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艾康尼克攜姊妹品牌W Motors旗下ICONIQ SEVEN II VIP版和尊貴版、超級跑車Lykan和Fenyr、以及無人駕駛概念車MUSE共5款車共同出展,這也是這家造車新勢力首次在國內亮相。
雖然在4月的上海車展上,艾康尼克發布了將與天津方面進行合作造車的消息,但並未披露具體的合作方式及如何解決造車資質等細節。
「2018年5月,艾康尼克參加天津智能大會時,引起了天津市方面的注意。」一位知情人士向財聯社記者透露了艾康尼克與天津結緣的過程,「天津市方面很希望借新能源汽車重振天津市的汽車工業,並提出了通過美亞汽車解決艾康尼克的生產資質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股權轉讓中的美亞汽車成立於2003年,為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汽工業」)旗下100%控股子公司。
2014年4月,在天津市國資委的安排下,天津百利機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天汽工業進行了重組,重組後成立了百利裝備。百利裝備旗下A股上市公司百利電氣曾於2014年1月2日發布公告披露了這一重組案。
根據方案,合併百利集團和天汽集團組建百利裝備集團,同時註銷百利集團和天汽集團法人地位。百利集團和天汽集團本部資產及負債、人員併入百利裝備集團,原百利集團和天汽集團子公司作為百利裝備集團的子公司。
至被百利裝備重組時,美亞汽車已行至市場邊緣。數據顯示,2011年,美亞汽車皮卡、SUV及輕型商務車系列累計銷售4504輛;2012年和2013年,這一數字分別下滑為2570輛和2672輛。至2014年3月,美亞汽車是年前三月累計銷量僅148輛。
「靜泓公司成功收購百利集團持有天汽美亞全部股權,既保證了天汽美亞整車生產資質留在天津,又使(靜海區)子牙經開區再添一家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天津市靜海區7月11日發布的新聞稿證實了上述知情人士的說法。
美亞曾兩次險失資質
上述靜海區方面新聞稿中提及的「保證了天汽美亞整車生產資質留在天津」這一細節描述,表明了美亞汽車的生產資質曾險些旁落。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覬覦美亞汽車生產資質的,正是不久前與富力地產達成合作的華泰汽車。
2013年7月,有報導稱,華泰和天汽美亞(即美亞汽車)已經合併,天汽美亞的工廠開始改造流水線,進行生產調試。該報導並稱,早在2013年1月,華泰汽車就集團總部及產業基地落戶天津籤訂了合作協議,天津市政府相關領導與華泰汽車董事長張秀根共同出席,根據協議,華泰初步規劃在天津建設出口整車生產基地和研發銷售物流基地。
事實上,據財聯社記者調查,該報導所稱「華泰和天汽美亞已經合併」,是指華泰汽車與當時100%控股美亞汽車的天汽工業於2013年1月18日籤訂的《合作框架協議》,並按照華泰、天汽工業及美亞汽車三方籤署的《天津天汽集團美亞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增資協議》,華泰汽車對美亞汽車進行重組。
2015年3月23日,華泰汽車又與彼時已成為美亞汽車控股股東的百利裝備再次籤訂了《合作備忘錄》。
儘管目前這三份協議的細節尚難知曉,但彼時華泰汽車「借殼」美亞汽車布局天津生產基地的意圖卻很清晰。按照當時的汽車產業政策,整車企業異地建廠擴能,必須吸收當地有資質的汽車生產企業。
「具體細節我不清楚,但華泰汽車肯定和美亞汽車已經沒關係了。」上述知情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當時華泰與美亞和百利裝備的合作很有可能只是停留在「借殼建廠」層面。不過,華泰汽車並未對此予以置評。
在經歷了與華泰汽車的「糾纏」後,美亞汽車在2008年11月再次險些失去資質。當年11月7日,工信部發布《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公告,對停產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予以特別公示,相關企業再次生產需要重新經過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破產的企業,將被撤銷資質。美亞汽車、長安PSA等企業便位列其中。
「沒有影響,只要能保住正常生產就可以。」7月26日,一位美亞汽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美亞還是可以繼續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