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曼施坦因反攻日託米爾得手,蘇軍為何失而復得?輸光了本錢

2020-12-26 島主說事

1943年底1944年初,在蘇德戰場上,圍繞日託米爾-別爾季切夫一線的爭奪,蘇德雙方發生了多次拉鋸戰。這場戰鬥是蘇軍發動基輔反攻戰役的延伸戰鬥,也是決定南線德軍命運的關鍵一戰,雙方指揮員瓦圖京和曼施坦因是針尖對麥芒,戰略要地日託米爾更是幾次易手。由於德軍裝甲主力損失嚴重,曼施坦因不僅要承擔指揮失利的責任,還把自己裝了進去成了失敗的背鍋俠。這個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

首先,基輔戰役,蘇軍收復日託米爾,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因主次方向意見不和

1943年11月3日,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司令員瓦圖京率領下,對德軍曼施坦因指揮的南線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了基輔戰役。這場戰鬥打得非常凌厲,僅10天時間,蘇軍就收復了基輔,11月13日,瓦圖京趁勝收復了烏克蘭交通重鎮日託米爾。

基輔一戰,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損失慘重,傷亡10萬人,損失600輛坦克、90架飛機、1200門火炮和2000輛汽車。與之相比,蘇軍僅傷亡3萬人,損失坦克271輛、火炮104門和飛機125架。戰鬥清點,德軍11個師只剩下1個團的兵力。

仗打到這個份上,曼施坦因自然不好交代,他多次向希特勒請求增派援兵,並要求壓縮中央集團軍群的防線,把有限的兵力和裝甲部署到南線北部,以確保高加索和南線主戰場的安全。

曼施坦因的想法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幾乎所有裝甲主力都在南線,加上蘇德雙方都把爭奪南線的戰略資源作為重點,德軍只要穩定克裡米亞大後方,在南線建立穩固防線並有羅馬尼亞的能源基地作戰略支撐,轉入戰略反攻也是有可能的。

但曼施坦因的想法遭到了希特勒的反對,按曼施坦因的建議,德軍在1943年底就要壓縮北方戰線和中線防區,這樣,中央集團軍群防守的白俄羅斯大部地區就會不戰而潰,這與希特勒固守待援和寧死不退的戰略是相牴觸的。

因此,當蘇軍收復日託米爾後,希特勒答應增援第4裝甲集團軍,但沒有放棄對中央集團軍群的重點防禦,還要求曼施坦因必須在11月中旬把日託米爾奪回來,並重新佔領基輔。

從這個層面講,早在基輔戰役發起前,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就因為南線和中線誰是主次戰場的問題發生了分歧。這不僅給了蘇軍進攻的機會,還使第4裝甲集團軍陷於孤軍奮戰的境地。

其次,1943年11月,曼施坦因小勝奪回日託米爾,偷雞不成蝕把米

要求給南線集團增加裝甲力量,早在基輔戰役打響後的11月初,曼施坦因就有危機感。7日,他親自飛到大本營晉見希特勒,當面申明失去第4裝甲集團對於南線的重要意義。

此時,希特勒正在為基輔失利找藉口。一方面,他解除了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特的職務,任命勞斯接任,還命令法國的第25裝甲師、義大利的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緊急馳援東線。另一方面,又從東線調撥了黨衛軍帝國師,第3、19裝甲師,第10裝甲步兵師、第198步兵師。還將第24、48裝甲軍都劃給了第4裝甲集團軍。

希特勒的要求是,要人給人要坦克給坦克,就是不能壓縮北線和中線,而且還要求曼施坦因奪回日託米爾後,重新在基輔地區擴大戰果。

11月15日,曼施坦因在48裝甲軍還沒有完全集結完成情況下倉促發動了反攻,蘇軍的第38、60兩個集團軍交戰失利,18日德軍奪回了日託米爾。

雖然曼施坦因反攻成功,但損失也不小。在蘇軍預備隊的反擊下,德軍第1、第19裝甲師遭受重創,警衛旗隊裝甲師失去作戰功能。到12月23日,反攻結束。

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雖然奪回了日託米爾,卻只完成戰役任務一半,德軍離基輔還遠著呢。而且,奪回的城鎮僅僅到手幾天就被蘇軍又奪了回去,曼施坦因不僅白白浪費了3個師的裝甲和兵力,還為蘇軍發動第二次收復日託米爾創造了條件。

再次,蘇軍二次收復日託米爾,曼施坦因喪師失地,背鍋俠無人能成替罪羊

1943年11月底,德軍對日託米爾和基輔發動進攻時,蘇軍統帥部也已經著手增派力量馳援瓦圖京,曼施坦因重新佔領日託米爾後,蘇軍第18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近衛坦克第4軍和坦克第25軍全部趕到戰場。

與德軍30個師的57.4萬人相比,蘇軍配屬了63個步兵師、6個坦克軍、2個摩託化軍和3個騎兵師共83.1萬人。蘇軍根本沒有給曼施坦因防禦的準備時間,12月24日,經過50分鐘的炮兵和航空火力準備,蘇軍就展開了大反攻,到31日,蘇軍重新收復日託米爾,1月5日收復別爾季切夫。

日託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蘇軍僅用20天時間,不僅把戰線向前推進了80-200公裡,還重創了德軍6個裝甲師。讓希特勒心痛的是,那些被他派到南線的黨衛軍裝甲師幾乎失去了戰鬥力,有的師甚至比庫爾斯克戰役損失還大。客觀上,這場戰役的失利,希特勒對曼施坦因的指揮能力也產生了懷疑。

總結:日託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失利後,曼施坦因曾和希特勒當面交談過,他直言不諱地說南線戰鬥失利,不光是蘇軍變得強大了的原因,與德軍的指揮也有關係。他想把失敗責任推到希特勒的排兵布陣上,可希特勒卻不買他的帳。在1944年1月份的軍官會議上,希特勒公開指責前線軍官都要對戰局失利負責,一些將領噤若寒蟬,唯有曼施坦因起來插了他的話,從而使矛盾公開化。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被解職回家。

如果說基輔戰役失利,霍特是幫希特勒背鍋當替罪羊的話,那麼,蘇軍重新收復日託米爾,德軍前後損失了9個裝甲師,把閃擊戰的本錢都打沒了,曼施坦因再也找不到背鍋的人選,他只能自己去背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精彩推薦:二戰索木斯薩耳米戰役,蘇軍裝甲為何輸給了芬軍步槍?輕敵惹的禍

蘇軍同時發起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場戰役,曼施坦因為何不2選1?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二戰德米揚斯克戰役,骷髏師揚名,是265架飛機387名飛行員換來的

相關焦點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蘇德坦克損失4比1,為何德軍不敢再發動進攻
    二戰蘇德戰爭,一些人認為德軍不該在1943年7月5日,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發動堡壘行動。由於這場戰役致使德軍在東線丟掉了戰場主動權。實際情況卻是,德軍在這場戰鬥中的坦克損失遠比蘇軍小得多,戰後統計顯示,蘇軍坦克損失高達6800輛,而德軍只損失了1500輛。那麼,蘇軍坦克損失這麼大,難道對後續戰場形勢沒有影響嗎?
  • 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軍為何反攻200公裡就停止追擊,有後顧之憂
    蘇德戰爭莫斯科戰役,蘇軍在大反攻階段,將德軍追擊到離莫斯科200公裡左右的地方就停止追擊了。有人認為,蘇軍應該乘勝一口氣將德軍趕出蘇聯。實際上,這個問題不是蘇軍不想把德軍直接攆走,而是自身防禦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再反攻下去,恐怕會讓德軍反戈一擊。
  • 二戰右岸烏克蘭戰役,蘇軍實施冬春兩季連續作戰,重點是分割圍殲
    發生於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4月17日的右岸烏克蘭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1944年發動十次大反攻行動中的第二次戰役。與其它各場戰役不同,這次戰役蘇軍動用了5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在冬春兩季連續作戰,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實施了分割圍殲,完成了把戰線推進到蘇聯與羅馬尼亞邊境線上的目標。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二戰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把握戰場特點,最終反敗為勝
    二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被稱為蘇德戰爭三大轉折點。莫斯科會戰使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史達林格勒戰役使戰場形勢發生逆轉,而庫爾斯克戰役更是蘇軍全面轉向大反攻的序幕。那麼,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軍都是先贏後輸,而且都離目標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雖然在此之前,蘇軍已經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戰場主動權的問題。而1942年7月7日展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徹底扭轉了蘇軍在戰場上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蘇軍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復失地和反攻準備,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敗德軍裝甲部隊,並開始展開大反攻作戰。
  • 二戰葉利尼亞戰役,朱可夫為何準備30天後才反攻?磨刀不誤砍柴工
    因為此戰,他不僅改變了史達林對他的看法,還是蘇軍在蘇德戰爭爆發以來打贏的第一場勝仗,意義重大。但如果仔細琢磨朱可夫在這場戰役中的反攻策略,就會發現這場仗蘇軍不僅打得巧妙,朱可夫還真是下了一番工夫。得知葉利尼亞丟失,史達林非常震怒,命令鐵木辛哥必須儘快發動反攻把葉利尼亞突出部奪回來,並從第24、28、29、30四個集團軍中,抽調了17個師增援他。但蘇軍的反攻並沒奏效,相反,在古德裡安的裝甲精銳打擊下,蘇軍的步兵衝鋒損失巨大。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蘇軍3個命令加劇了戰場惡化?指揮與戰場脫節
    二戰蘇德戰爭,當德軍分三路閃擊蘇聯時,蘇軍並沒有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史達林甚至在24小時之內下達了3個作戰命令。一些人認為,蘇軍這3個命令,不僅加劇了戰場形勢的惡化,還為德軍裝甲部隊快速打擊創造了條件,因而使蘇軍在戰爭打響之初損失巨大。那麼,事實又是怎麼樣的,蘇軍這3個命令是否下達的正確呢?01蘇軍為何24小時之內要下達3個作戰命令?
  • 二戰蘇德戰爭,庫爾蘭集團為何久攻不下?蘇軍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在二戰蘇德戰爭中,庫爾蘭集團是德軍1945年5月8日發布無條件投降書後,唯一未被蘇軍殲滅而在蘇聯境內向蘇軍投降的部隊。那麼,早在1944年9月,蘇軍就對北方集團軍群發起了庫爾蘭戰役,後又對該集團德軍陸續展開了6次進攻,但都沒能將其完全殲滅,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蘇軍為何在同一戰場犯同樣錯誤,缺乏創新打法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戰爭爆發後走了很多彎路,尤其是在1941年到1942年間,因為不適應閃擊戰快速進攻和德軍慣用的鉗形攻勢,吃了不少虧。在北線列寧格勒戰場,有這麼一支隊伍,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就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兩次都差點全軍覆沒。這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蘇軍的大炮打得遠,德軍的裝甲跑得快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閃擊戰和大縱深理論誰能技高一籌的爭論一直經久不斷。有人形容蘇軍的勝利是依靠大炮打得遠和拼兵力消耗來抵消德軍的閃擊戰,而德軍的上半場頻繁得手也是依靠閃擊戰的速度和快速機動佔了先機。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蘇軍的消耗戰到底是不是戰勝閃擊戰的根本原因呢?
  • 二戰歐洲戰場,盟軍與蘇軍開創聯合作戰模式,歷史功績載入史冊
    2020年5月9日,是俄羅斯紀念蘇德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紀念日,但讓俄羅斯沒想到的是,美國突然宣布當年打敗德軍的是盟軍登陸歐洲,與蘇軍沒有關係。消息傳出輿論譁然,美國這是玩的哪一曲呢?開闢第二戰場,作為在二戰歐洲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它的重要性,一直以來都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曼施坦因為何能有這麼輝煌的成就呢?一方面,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繼續戰鬥,蘇軍犯了驕兵必敗的錯誤。一方面,曼施坦因錯過了北線蘇軍裝甲進攻滯緩的大好時機。8月16日蘇軍北線集團發起進攻後,方面軍裝甲兵司令沃羅赫中將被流彈打死,第1近衛機械化軍又不想進攻,如果此時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能發動一場反突擊,情況就會發生一些轉變。
  • 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 二戰蘇德戰爭,是蘇軍一己之力打贏,還是盟軍蘇軍共同戰鬥結果?
    由於歷史學家們把二戰的起始時間從德軍閃擊波蘭的1939年9月1日起算,所以,在這之前英法聯軍與德軍的一些摩擦並沒有當作大事提出來。但英法與德軍的抵抗實際上已經展開了。一方面,雖然英法綏靖政策慫恿了德國迅速崛起,但也使德國過早的暴露了野心。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與朱可夫領導蘇軍大反攻取勝不同,德軍沒有更多的兵力供曼施坦因調配。正因如此,在他指揮的幾次戰役中,德軍都是處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如克裡米亞戰役,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並不是德軍的一類部隊,但他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依靠自身力量打敗了蘇軍;在頓河集團軍群時,同樣遭遇到缺乏裝甲支援的困境,但他審時度勢主動撤出戰場,保留了實力。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這時的環境似乎對德軍也有一些可乘之機,一方面,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從容撤出勒熱夫戰場,從北向南形成了進攻態勢;另一方面,2月19日蘇軍收復羅斯託夫時,放跑了曼施坦因的殺手鐧第1裝甲集團軍。到1943年3月14日曼施坦從蘇軍手中奪回哈爾科夫時,蘇德雙方的裝甲部隊幾乎都跑到了南線,蘇軍不僅將列寧格勒防區的第1坦克集團軍調到了南線,還將史達林格勒戰區的第21和第64集團軍都移防到了南線,以加強庫爾斯克突出部的防禦力量。這就形成了莫德爾集團在北面奧廖爾向南,曼施坦因在南面別爾哥羅德地區向北,將蘇軍6個集團軍夾在了中間。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第一階段,7月10日到20日。這一階段,德軍主要突破蘇軍右翼和中央防線,以佔領斯摩稜斯克以東70公裡的葉利尼亞為標誌,準備以斯摩稜斯科為中心,組建一個大規模的包圍圈,牢牢把蘇軍主力困在包圍圈中。德軍的目的到20日達到,葉利尼亞失利,蘇軍陣亡30多萬,受傷8萬多,由此引發後續朱可夫的葉利尼亞反擊戰。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東線接連遭到史達林十次戰役打擊,已經失去了挽回敗局的本錢;在西線,由於盟軍成功從諾曼第登陸,德軍能把戰線控制在本土國境線已經不易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德軍仍然發現了盟軍的漏洞。第一,德軍利用了盟軍後勤補給困難的漏洞。
  • 二戰時的柏林會戰究竟有多慘烈?攻克柏林的前夜,35萬蘇軍倒下
    德軍高層預感不妙,他們沒有反攻的本錢了。只能選擇堅守。一系列戰鬥的失敗,希特勒也擔憂極了。為了防禦德軍,柏林城內緊急徵兵。經歷了數年徵戰,德國國內本有就男人稀少。沒有辦法,女人也被召集了。搬運石頭,製造鋼鐵,構築工事。一點點的,他們為即將來臨的戰鬥做了準備。此時,德國人草木皆兵。一點風吹草動,他們都驚慌不已。蘇軍已經打入國境,柏林周圍盡數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