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婆婆執掌經濟大權,只有一種結局」一位兒媳感嘆道|百家故事

2020-12-16 葉驚夢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01

幾年前,銷售業績平平的我,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利用銷售職業自由靈活的時間安排,到一家素食餐廳謀求一份兼職。

兼職期間,結交了一位很好的姐妹,一個不到二十就為人母的女孩。

她叫張曉慶,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女孩,性格爽朗、大大咧咧,為人又比較仗義。當時因為我離家較遠,公交車收車又比較早,於是每次輪到我值夜班,她都主動替我攬了過去。為了答謝相助之恩,後來特地買了她愛吃的榴槤贈與她。

我們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好友,談人生理想,也談現實生活。她告訴我說:「他們家其實很有錢,可她卻是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

她告訴我說,她從小成績就不好,高中沒畢業就耐不住性子了,索性輟學出來到一家火鍋店當服務員。機緣巧合之下,她認識了那個叫譚波的男孩。

男孩比她大兩歲,也是成績不太好而又厭惡學習,於是在高考結束後,就跟著搞工程的父母走南闖北。

譚波的父母承包的項目遍布國內外,據說還去過南非,張曉慶手上的戒指,就是譚波從盛產鑽石的南非買的。

男孩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但對性格開朗而又咋咋呼呼的張曉慶一見鍾情,他們很快墜入愛河,年少無知的他們,很快就懷上了孩子,不到二十就升級成了父母。

別人都說張曉慶命好,不費吹灰之力就嫁給了富家子弟,可這箇中滋味,恐怕只有作為當事人的她最清楚。

02

生完孩子後,張曉慶和譚波就跟著公公在工地上幹活,婆婆留在家裡照顧孩子。讓她無法接受的是,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自己沒看上一眼就被婆婆理所當然地保管了。

戀愛的時候她聽譚波說,家裡的錢財都是母親保管,包括他在父親手下幹活的工資。可她沒想到,他們都已經組成了三口之家,婆婆竟仍然要執掌經濟大權。婆婆的理由是:譚波和張曉慶不懂得理財,思想上還是個孩子,用錢又大手大腳,只好由她這個當媽的來操持管理。看她那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得像是為他們好似的。

張曉慶本來是個心直口快,從來都不委曲求全的女孩,可看在譚波的面子上,不得不息事寧人,收斂鋒芒。由婆婆執掌經濟的弊端是,不管要購買什麼東西,都不得不精心編織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找婆婆開支。

有一次,她找婆婆要一百多塊買化妝品,沒想到婆婆用一副看敗家子的眼神看她:「什麼化妝品這麼貴,要一百多塊?你這女娃就是糟踐錢,那工地上打扮那麼洋氣有什麼用,純粹是浪費!」

一次兩次還能忍,可類似的事情發生太多,她就忍無可忍了。於是和婆婆大吵了一架離家出走。

朋友們都獻計獻策,說她和譚波反正還沒領證,不如早點分了算了,這樣奇葩的婆婆就沒資格有兒媳。可張曉慶深愛著譚波,也放不下孩子,於是在譚波的軟磨硬泡中再次回到那個家中。

03

回去後,婆婆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得寸進尺了,凡事都要監督管束,生活上也越來越愛挑張曉慶的刺兒。譚波害怕張曉慶哪天又負氣離家,在她剛滿二十歲就去領證了。

張曉慶深知,要改變這樣的困境,和婆婆分家是唯一的出路。於是,她暗地慫恿譚波向公婆說明想分家的決定,可譚波怕傷了和氣,一直不願開口。而母親,也一直在背地給他施壓,讓他給張曉慶點顏色看看,不然不懂什麼叫孝道。

一邊是敬重親近的母親,一邊是同枕共眠的妻子,生性膽小懦弱的譚波,經不起兩方施壓,竟不聲不響離開了那個家,下落不明。婆婆氣不過,把這一切怪罪在張曉慶的頭上,說她帶壞了一向對父母百依百順的兒子。

最開始,張曉慶害怕譚波有什麼閃失,每天茶飯不思,後來卻漸漸想通了,一個沒有擔當的男人,不值得她如此深情相待。為了經濟獨立,也為了脫離婆婆的掌控,她只好離開女兒,到後來的素食餐廳打工。她心滿意足,雖然收入甚微,可是花錢自由。

我離開那家素食餐廳後,和她就漸漸少了聯繫。大概三年後,看到她分享到空間的照片,忍不住向她打招呼:「你們現在很幸福啊,看來終於爭取到了自由。」她回道:「和他早就離了,不過我不後悔,現在的男人確實對我很好,至少懂得保護我,錢也由著我管。」

後來,我們又聊了很多。她告訴我說,離開那個家她一點都不後悔,唯一覺得虧欠的是女兒,沒能給她一個健全的家。對於譚波,那個她曾深愛過的男人,在他逃避現實的時候,在她心裡就已經死了。

她開始了新的生活,對婚姻的要求也不高,希望經濟自主,不再由婆婆當家。可老天待她不薄,竟然讓她遇到了這麼好的老公。想到前一段婚姻,她感慨萬千:「由婆婆執掌經濟大權的夫妻,只有一種結局——離婚!」

04

作為婆婆,在你催促兒子成家立業的時候,就應該做好放手的準備,也要做好授權的準備。你要告訴自己:兒子將來有自己的家,有一個女人將代替你的位置,操持他的一切。

一個深明大義的母親,從不會讓兒子陷入兩難的境地,不會在兒子兒媳間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破壞夫妻倆的感情。

聰明的婆婆,會把兒媳當自己人,而不是當「情敵」一樣對待,隨時針鋒相對,劍拔弩張。

當然,在兒子迎娶兒媳的那一刻,作為婆婆的你,就應該想到,他們已經組成了獨立的家庭,而你只是這個家庭之外一個關係親密的長者,而不是主事人。所以,不要像慈禧太后似的蠻橫插手夫妻間的事,也不要想著執掌經濟大權,在他們之間埋下導火索。

不要用過來人的語氣訓導他們,作為成年人,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判人斷事的一套準則。

如果你擔心他們不懂理財之道,可以善意提醒,旁敲側擊。但不要蠻橫幹涉,畢竟你不可能永遠把他們當雛雞一樣護在身下,應該讓他們獨自面臨人生起伏,在跌倒中學會成長。

今日話題:你的經濟是自己打理,還是由婆婆管控呢?歡迎留言!

作者:葉驚夢

看完的朋友,請記得為我點讚、收藏和轉發哦,謝謝

相關焦點

  • 「我兒再娶小媳婦,你只能再嫁老頭」,趕走兒媳,婆婆只得意半年
    時間倒退到封建社會,那時候的婆媳關係還處於婆尊媳卑的階段,作為兒媳要敬奉婆婆,竭盡全力做好兒媳。 因為婆家手裡執掌著女人的「生殺大權」,若是不孝,男人可以一紙休書把女人送回娘家,這相當於要了女人半條命。
  • 「偏袒」小兒媳的她,在年老之後,獲得了幸福的晚年|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她經常跟周圍的人抱怨嶽大嬸:「你們是不知道,我的婆婆有多偏心。我生了個兒子,弟媳生了個女兒,她不肯伺候我坐月子,只伺候弟媳坐月子。有人給家裡送了50個土雞蛋,我只得到了十個。我跟弟媳產生了矛盾,拌了嘴,挨罵的永遠是我。」很多人都相信了她的話,認為嶽大嬸偏袒小兒媳,是個不合格的婆婆。
  • 一位63歲婆婆的感嘆:對兒媳好,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
    婆婆作為母親,生養兒子一場,兒子是生命的支柱和希望,一旦兒子結婚,一個陌生女子成為兒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往往會非常失落。這時候,有些婆婆認為兒媳搶走了自己兒子,內心非常抗拒,一旦家庭發生矛盾,總是偏向自己的兒子,而忽略了兒媳婦的感受。
  • 婆婆對兒媳不好,兒媳還願意給她養老,原因只有這一個
    都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結婚頭十年,兒媳最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若能伸一把手,一起渡過難關,兒媳熬過這十年,她會很感激婆婆。而這時的婆婆身體狀況走下坡路,也是需要兒媳來照顧,她記著婆婆的好,自然會心甘情願為婆婆養老。
  • 泰劇越來越上道了,惡婆婆與拳擊兒媳鬥智鬥勇,全程看得哈哈大笑
    對於媽媽輩的觀眾群體來說,婆媳之間、家裡長短的故事永遠是最下飯的。情節貼近現實生活,還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和媳婦之間的相處法則。一般來說,這一類型的故事都是偏狗血。但最近,泰國最新上線的《拳擊兒媳》(又名《麻辣拳拳》)打破了這一魔咒,把婆媳大戰的故事拍成讓觀眾爆笑不斷的喜劇片。才看5分鐘就笑出內傷。
  • 一位高情商婆婆:兒媳,真正婚姻幸福的女人,身上有「三寶」
    導語:一位高情商婆婆:兒媳,真正婚姻幸福的女人,身上有「三寶」作者:三點/原創人們總說人只有跟自己心靈契合度高的人,才能成為朋友、戀人或夫妻。性格差異大沒問題,但如果婚姻觀、價值觀與生活觀這些方面存在太大的懸殊,那麼可能不適合成為一家人。而女性如果想獲得美滿的婚姻,有些玲貴的品質,更不能缺少。
  • 民間故事:孝兒媳
    民間故事:孝兒媳。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81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夥講民間小故事的時間了。今兒咱這篇故事的題目為「孝兒媳」,故事大體講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媳,為救婆婆而身亡,後來這兒媳的孝心感動了閻王,閻王給她增壽又將她送回了人間。
  • 豪門兒媳成「生育機器」,郭碧婷答應婆婆生三胎,奚夢瑤要生六胎
    尤其是對於我們女性來說,生兒育女是我們的天賦,更是我們的一種責任和使命,人生只有經歷了才算完整。而孩子作為一個家庭希望,老人們總是希望孩子多一些更好,覺得「多子多福」,這樣家裡熱熱鬧鬧的很有氛圍。所以,老人們才總是著急催婚、催娃等等,尤其是一些家裡有經濟資本的家庭,由於「財大氣粗」,要孩子,要幾個孩子基本都看自己的意願,反正養得起孩子。不過,豪門也是很注重小輩的教育方式的,就像是有的豪門貴族,他們對於小輩很是嚴苛,生怕「富不過三代」,怕一代家業在小輩手裡敗光。
  • 高情商的婆婆,不會幫兒媳婦這3種忙,傻婆婆才會一再插手
    兒媳夫妻吵架不插手一對夫妻吵架是件很正常的事,畢竟一起生活總會有摩擦,為了一些瑣事吵吵鬧鬧增加生活色彩,矛盾都是避免不了的,可是這是兩夫妻的事,作為婆婆就不該插上一手,不然會讓矛盾升級。姜媽媽就從來置身度外任由他們自己解決。因為大家都深知夫妻吵架沒有不能好的。
  • 婆婆栽贓陷害兒媳偷錢,結果當場毀了兒子的婚姻,自己遭了報應
    前面一種人抓住別人的弱點報復別人,是為自己及時止損。比如,一個女人在婚姻中遭遇背叛之後,被男人反咬一口,如果不報復男人就會讓自己有損失,這種情況下抓住男人的弱點予以報復,就是為自己及時止損。而後面一種人妄圖抓住別人的弱點,是一種自私的表現,通常都是為了算計別人。
  • 《婆婆來了》結局讓人意難平,未改編的原著,才是最殘酷的現實
    《婆婆來了》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當時播出時,大家都被女主何琳的「攪屎棍」婆婆給氣得不輕。好在最後結局王傳志最終還是和何琳離婚了,而王傳志母親為了給自己兒女還債,早早的去世了。看起來似乎這個結局大快人心,但卻讓人有一種哽在喉頭卻說不出來的難受。何琳和王傳志雖然離了婚,但兩個人之間有孩子這樣的羈絆,似乎還有幾分情感。婆婆雖然愛搞事,把兒子的婚姻搞得七零八碎,但卻在大是大非上能拎得清。後來去搜索原著,被心驚的同時,也感覺到這才是最殘酷的現實。
  • 那些被兒媳看不起的婆婆,往往都有這幾個特點,讓年輕人很無奈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後一種婆婆,這些婆婆以為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侵犯,卻不知自己在兒媳心中也是其看不起的對象。而這些老人多半都有這幾個特點,讓年輕兒媳也是很無奈了。
  • 80後遇上90後婆婆,思想前衛的婆婆,讓兒媳大跌眼鏡
    而面對婆婆種種不可思議的行為,讓兒媳黃玉無法融合,不僅膽大妄為,更是無所顧忌。一見到兒媳黃玉,婆婆劉夢就喊她「黃姐」,這下逗樂了大傢伙,婆婆喊兒媳婦姐姐,那喊兒子什麼呢?吳磊說她喊劉夢媽媽,這家的關係真夠亂的。
  • 李寧:支持婆婆走天下,兒媳負責顧好家
    今晚17:50,請跟隨山東影視《第一家》的鏡頭,來了解這些「好兒媳」背後的「最美」故事吧~國內國外,各省各市,說起這些地方,濟南市歷城區的姚老太是眉飛色舞、滔滔不絕......這些都是近五年她去過的地方,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出去旅遊。人到七十古來稀,別人是「養魚種菜接孫子」,而姚老太是「天南海北去看看」。
  • 兒媳會因此心生嫌隙:婆婆私翻兒媳東西,兒媳東西為啥不能隨便碰
    婆媳關係是中國家庭關係中最難處理的一種關係,因為婆媳關係而導致家庭和睦受影響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婆媳關係也並非不能和諧,如果婆婆和兒媳兩方都懂得婆媳禮儀,有分寸,懂邊界,知進退,就都能夠成為這段關係的受益者。
  • 《民法典》頒布,不肯幫兒媳帶娃的婆婆傻了,心理學家:亡羊補牢
    而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所以從古至今都是女方嫁男方娶,生了孩子跟男方姓,婆婆幫忙帶娃。奶奶帶孫子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甚至可以說,很多人都認為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但是,也有不少婆婆總想「反其道而行之」,圖個清閒,說什麼也不肯幫兒媳帶娃。
  • 兒媳伺候婆婆是本分,你憑什麼不幹?鳳凰男控訴前妻,慘遭打臉
    重男輕女,這是婆婆最大的一個毛病。 在女兒出生前,她打著檢查腹中孩子健康的旗號,把我騙到了一位老中醫那裡,實際上是為了確定胎兒性別。得知是女孩後,婆婆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 老公缺位,婆婆越位:兒媳對婆婆不得不說的話「我又不是嫁給你」
    而王阿姨跟我聊天,只有兩點:1.她家孫女;2.她家兒媳。深刻的詮釋了一句俗語:孩子是自家的好,兒媳是別人家的好。在她吐槽的過程中,我基本上算是了解了她與學妹的恩怨過往。婆婆是惡婆婆嗎?算不上!兒媳真的如婆婆嘴裡所說的那樣,什麼都不好嗎?未必!但就是調和不了矛盾。
  • 「第一次見婆婆,我就註定是保姆」看到婆婆態度,兒媳怒摔青瓷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雙面膠》,裡面海清所飾演的女主和婆婆充滿了矛盾,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海清為了給婆婆留下好印象,什麼事情都會容忍,婆婆喜歡節省,喜歡賢惠的兒媳,她忍下了,婆婆將家裡做裝飾品的桌布收起來,她忍下了,但是在婆婆一邊炒菜一邊教導她,怎樣做才是一個合格的兒媳婦的時候,海清在一邊沉默了。
  • 婆婆進城兒媳煮白粥招待,丈夫不滿指責,婆婆:兒媳比你孝順
    所以有些男人很是困惑,婆婆和嶽母同樣是母親,為什么女婿能做到尊敬嶽母,但是兒媳卻不行呢?其實,任何一段感情都有一段磨合期,女人心思細膩不似男人大大咧咧,突然憑空多了一個媽,感情上一時半會不能適應。所以很多兒媳結婚很久,也難以輕鬆地叫出那個稱呼。培養一段感情,時間是最好的溫床,婆媳之間的感情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