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周純粼1
2020年1月30日,馬自達迎來了自己的100周歲。
在馬自達的全球官網上有一個特別的板塊,裡面記錄了馬自達在漫長歷史中的裡程碑時刻和許多溫馨的車主故事。
和大部分汽車製造商一樣,馬自達的英文名Mazda,它的命名也來自於創始人松田重次郎的「松田」(音讀)。Mazda也是古波斯拜火教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名字,故此該公司曾經使用火焰圖形商標。不過,「松田」兩個漢字名稱從未被任何大中華地區子公司或者代理商採用,反而直接音譯成馬自達或萬事得。
1920年,海塚新八在廣島創立東洋軟木工業公司,然而第二年就一病不起。為了將公司支撐下去,他想到了已經在大阪小有名氣的老鄉松田重次郎。1921年,46歲的松田回到老家廣島,臨危受命成為了東洋軟木工業公司的社長。
東洋軟木工業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生產包括葡萄酒瓶塞在內的軟木產品。接手公司後,松田重次郎決定「產品升級」,於是他在1927年將公司改名為東洋工業公司。1931年,東洋工業正式進入機動車製造領域——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三輪摩託車馬自達號(Mazda-Go)。這是馬自達(Mazda)商標首次出現。
上世紀50年代,日本國民收入提高,對汽車有了需求,日本政府提出了國民車設想,這種車限制尺寸和排量,被稱為K-car。馬自達R360 Coupe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紀60年代,日本政府出臺了一個拍腦袋的政策:為了有更好的國際競爭力,小車企必須和大車企合併,除非有獨門技術。這對於剛剛開始汽車業務的馬自達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但這對於經歷過1945年廣島核爆,血液裡流淌著不屈個性和冒險精神的馬自達而言,成為了日後名聲大噪的機遇。
1954年4月13日,德國人菲加士·汪克爾為NSU公司研製成功第一臺轉子發動機,但真正將其發揚廣大的是馬自達。
1967年,馬自達推出CosmoSport跑車,這是歷史上第一部量產轉子發動機汽車。1991年,馬自達787B賽車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戰場上斬獲冠軍,將馬自達品牌和它的轉子發動機技術帶上了巔峰。至今,這臺787B賽車還擺放在馬自達廣島工廠展示區。
搭載轉自引擎的RX-8一度成為看《頭文字D》長大的那群日系車迷心中的圖騰。
巔峰之後馬自達迎來波谷。1980年代適逢日本泡沫經濟時期,馬自達大舉擴張副品牌:原有的馬自達、高級豪華汽車路線的Eunos、專注小型車與輕型車的Autozam、運動性能化車款的fini、經營福特汽車車款的Autorama等五個子品牌。結果這種多頭馬車式的行銷策略卻招致失敗,陷入經營危機。
於是該公司重新整合,重新以單一MAZDA品牌進行營銷。
上世紀80年代,不得不提馬自達的另一款經典車型——MX 5。
1976年,一位來自MOTOR TREND雜誌對日本汽車頗有研究的編輯名為Bob Hall,與馬自達當時的高層一起探討汽車,其間馬自達的高層問Bob hall,馬自達未來要造什麼樣的汽車?Bob Hall回答,應該是一臺敞篷的,簡單的,廉價的,開起來具有經典英國味道的跑車。Bob Hall絕不是隨便說說而已,5年後,1981年他將一份嚴謹的項目計劃書交到了馬自達高層的手中,經過8年的籌備和研發,第一代MX-5終於在1989年芝加哥車展上亮相。
自從1989年第一代車型問世至今,截至2011年在全球範圍累計銷量已經超過90W臺,這個數字對於一輛跑車而言無異於天文數字了,這也讓MX-5輕鬆成為全球範圍內銷量最大的跑車。
BBC著名汽車節目TOPGEAR主持人傑爾米克拉克森曾這樣評價MX-5:「如果你想要一輛跑車,MX-5是最佳選擇。沒有第二輛該價位的跑車可以給你如此多的樂趣。」
眼下,馬自達進入中國的28年裡,以其獨有的「親民的上乘操控感」(官方稱為「人馬一體」駕駛感受)將一批中國用戶培養成了忠實擁躉。雖然其在2.5T動力和最新的Skyactive-X系列技術上對各個市場似乎有些「區別對待」,但這並不妨礙這家公司在中國打造它的「高價值感」品牌戰略。
對於今年,就如同馬自達官網上描述的「一路走來,在諸方的幫助下,我們終於抵達了這個偉大的裡程碑。帶著這份深深的感激,我們進入了下一個100年。」
而馬自達在「下一個百年」為中國市場送上的第一份禮物就是,將Skyactiv-X引擎引入中國。它將搭載於即將投放在長安馬自達渠道的第二款「次世代」車型——CX-3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