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不簡單,體能、技能缺一不可
合肥市民王威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經常自行或參加驢友團組織的登山、徒步和露營等活動。他說,目前很多人對戶外運動的風險估計不足,一時興起就去參加,如果身體和心理方面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有可能發生危險。
「每年都有一些驢友在走長線時遇險。他們其中一些人此前沒有進行過循序漸進的體能鍛鍊,也沒有參加過戶外運動的技能培訓。比如,有些人穿著普通運動服裝、背著通勤用雙肩包就上山,也沒有配備登山鞋和手杖、護膝等專業用具,可能一次活動就會造成腳踝、膝蓋、腰椎不可逆的損傷。技能方面,生火、結繩索、支帳篷都需要反覆訓練。如果在天氣驟變時,不能用最短時間支起帳篷,會在暴風雪中快速失溫,危及生命。」王威說。
「確保戶外運動安全,最核心的問題是自身強化安全意識。」安徽省某戶外運動協會會長胡曉波說,目前協會組織戶外徒步穿越活動之前,要集中培訓並進行線路踩點,有時還請熟悉當地環境的嚮導參與進來。
「不過整體上,這種經驗和技能的傳播,僅限於驢友之間的互助。」王威認為,運動醫學機構、體育管理部門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完善「領隊」資質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懲戒力度
國內各地驢友開展活動,主要是通過網絡平臺「約起」,比如綠野網、野蘑菇戶外等。一些獲得領隊資質的人發起活動,其他人報名追隨,基本上屬於自由組合。
「說實話,我經常跟的那幾個領隊,原本也是普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們的『資質』是平臺頒發還是相關主管部門頒發的,我並不了解。大家配備了手臺、衛星定位系統,上山了就前後招呼著,基本上也是自己管自己,領隊只是起到召集人的作用。」北京戶外運動愛好者申林說。
據了解,目前對於戶外領隊資格並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各種「資質」基本上都是由戶外運動俱樂部組織培訓、考試後頒發。「領隊的能力參差不齊,跟著他們也曾經有過迷路的遭遇。其他運動項目的教練員、陪練員,國家都有標準,我們希望這些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戶外運動領隊也能更加專業。」申林說。
「我的幾位朋友是戶外運動發燒友,他們經常在防火期上山,有的為了躲過森林防火員的追查,走小路、逃門票,被抓到了補點票款就放行,有時還能討價還價。我還在相冊裡發現他們燃起篝火,旁邊就是草地林木,這個太不安全了!容易引發山火。」北京市民宋女士認為,強化對戶外運動的管理,不僅事關驢友生命安全,也是一個社會安全管理課題。
「對驢友團的監管還存在一些困難。正式申請報批的協會比較守規矩,但是網絡論壇、QQ群、微信群裡組織的戶外團體,很難管理。」安徽省含山縣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戶外運動人數增長迅猛,強化對這項運動的安全管理,非常迫切。
每當驢友遇險,公安、消防和公益組織就要出動大量人員、車輛參與救援。「不聽警示和勸阻,穿越禁止遊人進入的野山、徒步穿行有風險提示的無人區,不僅當事人自身面臨危險,而且一旦遇險,援救行動也會耗費大量社會資源。」安徽省某自行車協會負責人許小紅兼任當地藍天救援籌備隊的隊長,她坦言,不鼓勵人們隻身涉險或結伴到沒有開發、沒有安全保障的地域進行戶外運動。「應該誰出事、誰為救援埋單,以此遏制違規行為。」
安徽省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黃山等多個風景區都已出臺或者擬出臺有償救援相關規定,但目前尚未在全省層面推開。「這項規定能否起到警示作用、到底能解決多少問題,還有待時間驗證。希望不要等到出了事才知道實際的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2日 17 版)(責編:嶽弘彬、曹昆)
非遺中的端午 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深厚情感。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划龍舟、插艾草、沐蘭湯、吃粽子、掛香囊等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與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成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詳細】
透視長江環保體檢報告 6月19日,審計署發布首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體檢報告」,披露了長江經濟帶2016年至2017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審計發現,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序推進,但也存在開發管控不夠到位、生態修復未達預期等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