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琳:不要用想像去框定孩子的自理能力

2021-01-21 啟德學遊


前言


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狀況調查」顯示,在全部調查對象中,有52.5%的家長「為孩子安排課餘學習內容」;26.1%的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37.1%的家長「總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鋪或收拾書包等」。



儘管中國二胎政策已經開放,但是對於中國大部分家庭而言,家庭結構依然是獨生子女。所以孩子一出生就享受著父母及長輩的精心呵護。確實也導致了部分孩子自理能力不強,容易產生「巨嬰」這樣的社會現象。


所以家長們對於暑期送孩子出國有著一個深深地擔憂:從未離開家門的孩子,能順利照顧好自己嗎?他有足夠的自理能力去面對國外的生活嗎?本期講座中,啟德教育戰略拓展部總經理兼啟德學遊事業部總經理柴琳老師將為大家解決這個「世紀性」難題。





(第八講:不要用想像去框定孩子的自理能力)



越是能力差,我覺得他才越應該這個參加遊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們在我們身邊有一些事情其實你不知道他是能做的。我一樣啊,我也是中國媽媽當中的一員,啊,我也為我的女兒,我經常會為她做很多很多事情。我經常會擔心:唉呀,她出去以後會不會頭髮吹不幹、牙是不是刷不淨等等的一些,我們認為我們要擔心,但其實沒有必要的事情。所以我覺得自理能力本身就是我們要培養,就是在通過學遊的這種途徑,培養孩子們第一個要轉變的(能力),讓他離開父母之後可以自己照顧自己,這是第一位的。

 


在這裡也說一個小例子。原來的時候的話,我要是帶著孩子出去旅行,那基本上行李都是我自己收拾。雖然我也刻意的讓她有一個自己的小的旅行箱,但是裡面的大部分東西也是我在進行整理,她在旁邊看著而已,說著我要帶這件衣服,我要帶這個玩具,我帶這個娃娃等等。



但是等到她從學遊體驗回來以後,我就發現她真的在這個收拾東西的這件事情上,我已經不需要再更多的關注。她在下一次去參加旅遊產品的時候,就自己先拉了一個list,按照這個list然後就開始準備。然後準備一樣她就畫一個勾,準備一樣畫一個勾,這個list不是一天拉出來的,是好幾天。我要帶什麼啊,她會想,然後她可能會去跟同學溝通,甚至可以去上網上查一些相關的信息。然後她說我要帶什麼。當我看到他這些舉動的時候的話,我就知道在這個方面,我已經是完全不用擔心了,而且她會把她所有東西都進行小包裹的打包,比如說有洗漱用具,有內衣、睡衣、褲子、有運動的時候穿的等等。她都會分開、分別、分類的打包,這個箱子當你打開的時候是非常非常整齊的。所以在這塊來講的話,我覺得自理能力差,反而讓他們自己「單飛」,獨自出去練一練,家長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萬一要是不適應怎麼辦?首先我覺得,作為我們家長來講就先不要這麼考慮,你就要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適應。前一段時間我女兒在參加這個叫她們的這個野外求生訓練的時候,她們有一個項目叫跳海,其實我當時聽到的時候也比較的這個害怕。(雖然)老師都會告訴她們在什麼情況下站在什麼樣的位置,怎樣跳,其實我們跳下去的時候是保證你的生命是安全的。



我覺得這些東西很有用,但是作為我來講的話,我依然還是會很擔心老師們到底怎樣能保證我女兒的安全,甚至能讓她們獨自一個人在大森林裡搭個帳篷一個人過一宿。雖然那個森林裡沒有老虎、蛇,大家可能知道在紐西蘭是沒有這種特別的兇猛和有毒的動物的。但是有野豬,有牛,有類似這樣的動物。而且我女兒一直都怕蟲子,在去這個野外生存訓練之前,應該說我每一次和她通話的時候,她都不停的在跟我說:媽媽,我怕蟲子,那我們要睡在野外,我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蟲子爬進來了怎麼辦......她每天都在擔心。然後我就記得我另外一個朋友說:啊,沒關係,她等她去過之後的話回來她就不怕了。



其實確實是,等到她到了那兒之後,她們要在溪水裡洗澡,她們要爬到8米高的這個瀑布的高臺,然後從瀑布上,就順著瀑布再滑下來,然後她們要這個去晚上在森林裡面自己進行這個獨自的過一宿,然後那看到的蟲子已經太多了,現在她看到蟲子的時候就直接瞟一眼就OK了,也不會像以前似的尖叫啊、逃跑啊,會有這種這麼誇張的這個表現。


所以在去之前的時候我覺得她也不相信自己可以適應。那我雖然口頭上會說你一定會適應的,但內心也會有著無限的擔心。因為我們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我們只能通過這個書信的往來,來進行溝通。所以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講,有些孩子自立能力差是我們家長想像的,他們其實他們的潛力是無限大的。



所以我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給我們孩子充分的信心,相信他們他們一定能做得很好。當然也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給我們信心,也請相信我們,我們會把我們所有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也做得更加的完善。


//////////


如果您對國際遊學感興趣,

有計劃參與國際遊學項目,

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

了解遊學的必備知識點哦!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我們的事事包辦,會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不會主動去觀察和學習這些技能。畢竟有爸爸媽媽親力親為"伺候",孩子又怎會"勞心勞力"去辛苦自己呢?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某所中學,一個班級正在吃早餐,全班39人只有6人吃了雞蛋,於是鄭老師上了堂"雞蛋了解課"教孩子們珍惜糧食。
  • 生活自理、快樂自立——北師大新標準幼兒園幼兒自理能力比賽
    比賽過程既緊張又富有童趣,下面跟隨小編的鏡頭一起去看看孩子們的精彩表現吧!由主持人的一聲「開始」拉開序幕,小朋友們馬上按照要求先將衣服疊好後跑向床的另一邊,開始整理床鋪,在比賽中,有的孩子動作迅速地完成比賽項目,有的則是氣定神閒地慢慢來,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專心致志。別以為疊衣服很簡單哦,尤其是左對齊的精細動作對孩子們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挑戰,孩子們做得有板有眼!
  • 五歲的孩子智商很高,但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差,讀二年級好嗎?
    孩子智商高,父親希望孩子跳級讀二年級,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也不懂社交,這樣的孩子進入小學後會存在很多問題。以前,我們幼兒園也有智商高的孩子,他的媽媽也希望孩子能早點上小學。但是後來看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就沒有讓他提前讀小學了。我來具體說說我的看法:1.孩子自理能力差,會使孩子產生低價值感。孩子的智商雖然很高,但是5歲的孩子進入小學,會很難融入到其他孩子中去。孩子不會吃飯,如果在學校裡吃午飯怎麼辦?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引發的思考
    明智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樣孩子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會更加讓我們放心。即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他們也可以做到獨立自理。那麼,我們該什麼時候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上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進入校園生活,處在集體環境中,他們需要適應這種變化,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否則容易因為什麼都不懂而慌張失措。所以,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們就該循序漸進地教給孩子一些自理能力。
  • 是什麼框住了孩子的思維和想像空間?
    老師在幼兒園裡總是要求孩子填色,填指定的顏色。這會有什麼影響嗎?」 有一次,我去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拉著我看3歲班小朋友畫的西瓜和4歲班小朋友畫的荷花。 老師說,3歲小朋友的西瓜各式各樣,奇形怪狀;4歲小朋友的荷花,幾乎都是一摸一樣了。 這話聽下來,讓我想了很久。 是什麼框住了孩子的思維和想像的空間呢?
  • 被嘲笑低能兒,孩子:都是我媽坑了我,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自理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他們心甘情願的為孩子做任何事情,事無巨細、倍加呵護,幾乎不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有的父母,直到孩子上了大學,也不願意讓孩子獨立,寧願每周開車去學校幫孩子洗衣服、整理床鋪。這樣的孩子,即使學習再好、能力再突出,始終會因為缺乏獨立生活能力而無法適應社會,成為一離開父母就一無是處的人。
  • 邦德英文幼兒園開展自理能力系列比賽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園方: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了孩子,父母們願意付出所有,但親貝網小編卻發現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離開了爸爸媽媽就不知道怎麼生活,缺乏自理能力的背後,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們事事包辦。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馬雅舒的育兒方式卻透露出不少問題。據親貝網小編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給出的理由是:她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而女兒之所以缺乏自理能力,跟媽媽馬雅舒的過度愛護息息相關。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對孩子過度愛護的媽媽。
  • 巧用生活區提升小班幼兒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務,或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幼兒園裡,小班階段是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最關鍵的階段。我們關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不挑食,會用餐具,主動洗手,自己穿脫鞋子,在幫助下會穿脫衣。第二,分清前後、裡外等。第三,其他能力,如會穿珠子、叉水果吃等。通過觀察與訪談,筆者對在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現狀進行了解。
  • 孩子8歲了,還要餵飯?自理能力差是大問題!明智的家長這麼做,你學會...
    孩子8歲了,還要餵飯?自理能力差是大問題!明智的家長這麼做,你學會了嗎 我們小區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已經上了小學的小女孩,家裡從小就對她寵溺有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讓孩子自己去練習生活自理能力,以至於孩子7、8歲了,吃飯還一定要喂,不餵就不吃,上了小學後,中午是在學校食堂吃飯的,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年段風採】「自理小達人」——靈秀鎮中心幼兒園小班段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小班的幼兒正處於學習一日生活自理能力的階段,為了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020年12月22日,我園小班段開展了「自理小達人」幼兒穿鞋襪比賽。寶貝們為了能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平時苦練已久。終於到了決勝負的時刻了!寶貝們到底行不行,比一比就知道!
  • 自理自立,綻放美麗--生活自理能力競賽
    為進一步提高沙坪街道社區康園中心學員的勞動技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感受勞動的樂趣、培養殘疾學員的動手和生活實踐能力,2月9日上午,沙坪街道社區康園中心工作人員組織學員在康園中心開展
  • 有遠見的父母,會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長大更容易成才
    但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長大更容易成才的能力。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長大更容易成才1、自理能力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認為,孩子早期的認知來源於生活實踐。記得在一部講留學生生活的紀錄片中有一個中國孩子,在做番茄炒蛋時,不知道是先放柿子還是雞蛋,就給身處中國、半夜正在睡覺的媽媽發微信求助。而隨叫隨到的父母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奔向廚房給孩子直播做法。很多人評論孩子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空間想像能力薄弱的孩子,構架整體數學思維促進空間想像能力發展
    現在讀小學的孩子,都會表現出空間感差,想像能力也比較薄弱的現象。這是孩子成長發育正常的表現,是孩子的左腦跟右腦通過神經元建立關聯的過程;也是孩子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可以說是抽象思維)建立橋接的過程,從而形成空間感和想像力的過程,是需要通過長期的發展與訓練的過程。一、空間想像能力是孩子的數學能力的基本內容之一。
  • 昔日那個沒有自理能力的神童,研究生未畢業被退學,現況如何?
    他叫魏永康,從小在縣裡就是「神童」,可是在大學裡因為生活不能自理,研究生沒畢業就讓學校勸退了。開掛的人生魏永康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於一個小縣城,典型的80後。在魏永康13歲的時候,考上了湘潭大學,這可是一所重點大學,多少18歲的孩子都考不上的學校,魏永康比別人少用了5年就順利進入了。在他們縣城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魏永康的,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是嘖嘖稱嘆,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家長羨慕不已。
  • 《聽說你家有怪物》:教孩子用想像力克服恐懼,比安撫有用
    直到群裡一位心理諮詢師點醒了我:「不要試圖去解決孩子的恐懼。」我才意識到,我和《養育者》裡父母的做法是一致的。我們都在幫孩子對抗恐懼、解決恐懼,卻沒有培養孩子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懼的能力。《聽說你家有怪物》是她初次自寫自畫的兒童繪本,一反溫情套路,用豐富的想像力和觀察力破除孩子對黑夜的恐懼,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懼。
  • 「我能行、讓我來」諾亞舟和莊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動
    「我能行、讓我來」——諾亞舟和莊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動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累。」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都已經意識到了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為增強幼兒自我服務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諾亞舟和莊幼兒園開展了貼近幼兒生活的「自理能力大比拼」比賽。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我能行 我最棒!本次自理能力大比拼分為三個項目:疊汗巾、穿脫鞋子、穿園服。
  • 蘇斯博士繪本推薦|桑樹街漫遊記 不要讓孩子停止想像
    簡單而富有韻律的英文朗朗上口,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同時包含深刻的寓意和哲理,是一本經典的繪本讀物。繪本簡介:故事主人公是一個叫馬克的小男孩兒,他的爸爸每天都會讓他把在外面看到的事情,都去了哪裡,發現了什麼事情等告訴他,但是每次說完,他爸爸都聲色俱厲的說:「你的眼睛真是尖的出奇。
  • 我可以 讓我來 | 永和鎮中心幼兒園組織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為提高幼兒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永和鎮中心幼兒園近日舉行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活動。經過了激烈比賽,最終按照孩子們完成的先後順序和整體效果,大班組、中班組、小班組獲勝的孩子得到了獎狀。
  • 濟南市市中區七賢實驗幼兒園舉行第二屆自理能力比賽
    原來是七賢實驗幼兒園正在舉行自理能力比賽吶!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前期,教師們在班級內練習的基礎上,每班各項目推薦五名幼兒參與比賽,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設計了穿鞋子、剝雞蛋、疊衣服、梳辮子等一系列自我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