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驛(國定古蹟)

2021-01-09 娛樂開心專

新竹驛(國定古蹟)

第六站:新竹驛(國定古蹟)

新竹火車站的歷史已超過百年。

清朝光緒13年(1887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向清廷奏準在臺修築鐵路,至光緒15年(1889年)時,完成了臺北至新竹路段縱貫線鐵路。

劉銘傳原本規劃修築鐵路至臺南,但因去職,其計劃遭繼任的臺灣巡撫廢止,所以鐵路只到新竹市而已。直到日據時代明治41年(1908年),臺灣總督府才完成臺北至高雄的縱貫鐵路。

清代設置的新竹火車站位置較現址偏東,約位於今日新竹動物園附近的山腳下。由於路線較為蜿蜒且坡陡,於是臺灣總督府修正鐵路的路線,將新的車站「新竹驛」設於現在的位置。新竹驛建造完工於大正2年(1913年)。

比起今天已參觀過的新竹市役所、新竹州圖書館、新竹專賣局,新竹驛呈現出更多樣的大正時期巴洛克建築風格。陡斜的復折式屋頂,屋頂上的牛眼窗,圓拱形的門窗,羅馬式門柱,都是當時流行的古典「樣式建築」。新竹以北的鐵路大站,如臺北車站、基隆車站,舊站都已改建。新竹車站是北臺灣僅存的巴洛克建築的火車站,因此更顯得珍貴。

車站內懸掛著一幅黑白的新竹驛舊照片,營造出濃濃的懷舊氣息。車站內,進進出出的人潮,形形色色。車站,是城市的進出的門戶,也是一個充滿情愫的流動空間;離別或重逢的情緒, 散落在車站的每一個角落。旅客的臉上,寫著離情或鄉情。

二十年前左右,我曾幾次進出這個車站。曾來這裡參加考試,曾來參加畢業典禮,曾來拜訪新竹的好友。

新竹驛,完工於1913年。火車站,一個充滿情愫的流動空間。

新竹驛(新竹火車站)。濃厚的古典樣式建築風格。希臘式的石柱。

圖:新竹州廳

第七站:新竹州廳(國定古蹟)

從火車站前直走中正路,經過竹塹城迎曦門,續行中正路,約10分鐘的路程,就來到了新竹市政府。這裡也是80幾年前新竹州廳的所在地。

1920年代起,臺灣總督府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臺灣劃分為「五州三廳」(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 臺南州、高雄州、花蓮港廳、臺東廳、澎湖廳),新竹州管轄的範圍包括今日的桃竹苗地區,州廳官署就設於這裡。

新竹州廳興建於大正14年(1925年),次年完工。因為是州廳,所以主體結構的規模比鄰近的新竹市役所大得許多。初次遇見時,感覺新竹州廳與臺北市政府舊廈外觀極為相似,兩者建造的年代接近,或許是出自同一設計師。

兩棟建築都同樣是二層樓、「ㄩ」字形的設計,主要入口在建物中央,左右兩端各設小門入口, 左右建物相互對稱。所不同者,新竹州廳的中央入口突出的門廊,採雙柱結構,看起來更具氣勢,更顯得雄偉。進入大廳之後,則可以看見頗為氣派的拱廊及羅馬式的廊柱。

新竹州廳的建築屬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流行的紅磚建築,這是大正年間臺灣總督府所屬的官署或校舍常採用的建築風格。新竹州廳前方面對著中山路,有寬闊的馬路,使建築物的格局顯得很開闊,而這裡目前是新竹市政府所在地,因此還能令人感受到那股已迴蕩80多年的州廳氣勢。

新竹州廳,約完工於1926年。新竹州廳,目前為新竹市政府。

左右兩側各有入口。側拍建物立面。建物兩側微高,左右對稱。

第八站:新竹信用組合(市定古蹟)

新竹州廳的對面,中山路的兩側,各有一棟日據時期的建築;左側是新竹市警察局, 右側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由警察局再往前走幾步,則是新竹信用組合(新竹一信),這三棟建築都是昭和時代(約1930年代)的建築。其中,新竹信用組合已被列為市立古蹟。

新竹警察局位於中正路與中山路的轉角。街角,是警察局常選定的座落位置,警察局的大門就位於轉角處。新竹警察局建於昭和年間,年份不確定,但其建築形式與完工於昭和8年(1933年)的臺北市大同分局相似,都成L形並左右對稱,立面簡潔,無繁複裝飾。褐色的面磚,屬於國防色,具有防空保護色的作用。大同分局已被列為臺北市市定古蹟。新竹警察局倘若不改建,成為古蹟應是時間遲早而已。

新竹消防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據時代的消防組,建造於昭和12年(1937年)。土黃色的面磚也是日本統治晚期公共建築物常使用的顏色,都屬於國防色。這棟建築最大的特色是有一座六層樓高的瞭望臺,是當時全新竹市最高的建築。因為當時通訊不發達, 因此消防員可從瞭望臺眺望全市失火處的濃煙,判定失火地點,然後利用從牆內的傳聲筒通知一樓的消防人員,可以迅速出動滅火。新竹市消防局遷移新址後,這裡規劃為消防博物館,以推廣消防觀念,平日開放供民眾免費參觀。

新竹信用組合,建於昭和8年(1934年),現為「新竹一信」的辦公室。這棟三層樓的建築物座落於中山路與大同路的轉角,雖然已是昭和年間的現代建築風格,但仍保留了一些古典「樣式建築」的元素, 例如採用圓拱窗,拱窗上的裝飾,以及入口的仿石材的門柱,都為建築物增添古典的氣息,呈現金融機構典雅穩重的氣息。

新竹市警察局。新竹市消防博物館。

六層樓高的瞭望臺。建造於昭和8年(1934)。新竹信用組合。

圖:長和宮

第九站:長和宮、水仙宮(市定古蹟)

離開新竹信用組合,沿著大同路北行,中途左轉世界街,再右轉北門街,不久就來到了北門街與北大路交叉路口。

這裡是昔日竹塹城北城門(拱辰門)的位置,如今已不留任何痕跡,只見路口騎樓地上鑲著一塊大理石的導覽解說牌而已。

從昔日的北門街穿越拱辰門,就抵達城外的長和宮和水仙宮。這兩間廟座落於北門城口的交通要道上, 都是竹塹城重要的寺廟。長和宮建造於清乾隆7年(1742年),已具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主祀媽祖, 因廟位於北門城外,所以被稱為「外媽祖」。廟內的媽祖像是由中國大陸福建湄洲媽祖祖廟移靈來的, 是桃竹苗地區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廟名取「長和」,是希望竹塹各船頭商行要長久合作, 能和平共處。

長和宮為二殿二廊的廟宇,前殿主祀媽祖,後殿主祀觀音佛祖。由於寺廟的歷史悠久,入口的三川殿古色古香,龍柱、 石獅、木雕、石刻古樸優雅。長和宮的右廂房的「太歲殿」則有供奉竹塹郊商先賢牌位。「郊」是昔日從事進出口的商業團體所組成的同業商會,竹塹地區的郊商就稱為「塹郊」, 塹郊曾多次捐資整修長和宮,並以此地做為郊商議事地點。因此長和宮也成為竹塹郊商的信仰中心。

圖:長和宮廟埕,演出歌仔戲

水仙宮位於長和宮左側,祀奉水仙尊王,也就是夏朝開國君主大禹。

臺灣的民間信仰將媽祖與大禹都視為是航海的守護神。

水仙尊王原奉祀於「長和宮」的後殿,後因竹塹市街日漸發展,信眾漸多,於是於同治2年(1863年)在長和宮左側另建水仙宮以祀奉水仙尊王,因此形成兩廟並立的景象。水仙宮左側外牆旁,豎立著三塊複製的古碑,記錄建廟的歷史。

我來到長和宮時,廟埕搭著戲臺,正在演出傳統的歌仔戲。戲臺擋住水仙宮的入口,因此無法拍攝兩廟並立的全景。我則在廟入口的三川殿駐足觀賞歌仔戲一會兒。我已很久沒看過這種廟前的野臺戲,這是幼年時極熟悉的場景,因此倍覺親切。

臺上雖然賣力演出,臺下觀眾卻零落可數。想當年,每當廟埕演出歌仔戲時,總是人潮聚集,將廟埕擠得水洩不通,而小販雲集吆喝,熱鬧喧囂。今非昔比,多數的歌仔戲團如今都已蕭條沒落。

我緩慢地移步離去,希望沒有幹擾到臺上演出者的心情。沿著北門街前行,繼續我的新竹古蹟之旅

相關焦點

  • 新竹城隍廟——是令人可回味再三的古蹟廟宇
    列屬二級古蹟的新竹都城隍廟,位於北門街與東門街的路口,創建於清乾隆13(1748)年,廟內供奉威靈公都城隍,為本省諸城隍廟中神位最高者。殿宇雄偉,雕刻精細,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臺灣之最,香火鼎盛,各地來此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 進士第(二級古蹟)
    進士第(二級古蹟)第十站:進士第、鄭氏家廟(二級古蹟、三級古蹟)進士第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驚訝的。臺灣第一個赴京考中進士,有「開臺進士」之稱的鄭用錫宅第,被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但出現在我眼前的這棟宅第卻是屋簷破敗,牆垣舊壞,大門甚至被換成了鐵門。
  • 新竹火車站慶百歲生日 臺鐵最老火車頭駛入共襄盛舉
    新竹火車站是目前臺灣最古老的火車站(圖片來自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4月2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外型是歐式巴洛克建築風的新竹火車站,造型十分典雅,也是不少鐵道迷一生必朝聖的景點之一
  • 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赴臺師大、新竹清華演出
    圖為演出結束後兩校師生合影8月2日,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訪問了新竹清華大學。
  • 農曆七月 帶您直擊臺灣新竹城隍開鬼門
    新竹都城隍廟的簡介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二級古蹟,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臺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 新竹高商 在此安放「少女心」
    拍攝地:新竹高商電影:《我的少女時代》《我的少女時代》差不多70%的場景是在新竹高商、新竹高中與新竹東門城護城河拍攝。其中,作為片中主角們的學校,新竹高商出現的鏡頭最多,校園洋溢著90年代的風味,學生們平常上課的教室、每天都會經過的走廊、展現了男主角帥氣身姿的籃球場、尷尬逃離現場的頂樓天台、為躲避發現而藏身的遊泳池等,都是與重要情節扣連的場景,電影播出後已成為了人氣景點。
  • 流河驛與外國使者
    流河驛與外國使者郭學青青縣,作為中原文化的邊境之地,頗有地標意義。一個叫權近的朝鮮哲學家,任奉翊大夫、籤書密直司事,於洪武二十二年(1389)六月,奉恭讓王之命出使明朝。由於《入明記》對沿途各地的寺廟古蹟、風土人情,乃至官員交往、商品貿易無不涉筆,語言翔實簡率,故在中日交流史的載籍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策彥周良分別於1540年2月和1549年2月往返青縣,亦宿於流河驛,天氣、風向、行駛狀況均有詳細描寫,尤以參觀「三清殿」著墨最多:「二日,立夏。辰刻,開船。午前,著乾寧驛。正午,同鈞雲、江雲上岸,遊勅建三官廟。
  • 電影《國定殺戮日:全民瘋殺》:諷刺現實中,那些互不信任的關係
    電影《國定殺戮日:全民瘋殺》就是要帶觀眾走進一個,接近沒有政府體制的無政府狀態,究竟會是怎樣的一回事。《國定殺戮日:全民瘋殺》是2013年《國定殺戮日》的續集,在電影的世界觀裡,我們現時熟悉的美國政府已經遭到推翻,由一個新的政權取代。在「新美國」,失業率降至1%,貧窮人口維持在5%,罪案率極低,原因在於每年一度的「國定殺戮日」。
  • 臺北北門(承恩門):百年古城門風華再現,來一趟古蹟觀光小旅行
    初經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和博愛路交叉路口的古蹟,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落成,是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是「承恩門」,以北橋為簡稱,又擴建了北門廣場,北門周邊的天空非常漂亮,打開,讓人的眼睛變成一個亮!
  • 馬嵬驛、上源驛、白馬驛,唐朝的驛站制度知多少
    驛的設置情況唐承前代之制,「凡三十裡置一驛」,但亦視地理環境而有所差距,在都城附近大約十至二十裡一驛,而在一些偏遠地區,驛與驛之間相隔則有達上百裡之遙者。據《唐六典》卷五記載,天下的驛共有1639所,其中有陸驛1297所,水驛260所,餘外則是水陸相兼的驛。不過,這只是開元時期的數字,後來又增設或改沒了一些驛。
  • 火山下的日本新三大景觀大沼國定公園
    但是我今天用鏡頭帶領走進的不是富士山,而是位於北海道的駒嶽火山和新晉的日本三大景觀之一的「大沼國定公園」。駒嶽火山位於大沼國定公園內,距離北海道函館僅20餘分鐘的車程,它可謂是最不「安分」的火山了。在駒嶽火山的山腳下,坐落著新晉日本三大景觀之一的大沼國定公園,它是由火山爆發後阻斷水系後形成的湖泊,簡單說就是堰塞湖。大沼國定公園自1905年設立,距今已有114年的歷史了。大沼國定公園以大沼為主,另包含附近的小沼和蓴菜沼,以及大小126個島嶼、32湖灣組成。大沼國定公園在北海道可謂是大名鼎鼎,這裡遠離城市喧囂,空氣清新,植物種類繁多。
  • 陝西這些古蹟的本來面目,他80多年前都拍下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幾天,有一位南方人,攜帶相機來到關中,尋訪古蹟。
  • 參選新竹市長?前新竹市長蔡仁堅:年後公布
    華夏經緯網1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市長選情逐日增溫,繼國民黨力挺現任市長許明財續拼連任,民進黨是否推派前市長蔡仁堅重批戰袍?蔡仁堅說,陷入「天人交戰」,但也首度鬆口表示「農曆過年後,就會有答案」。 據報導,蔡仁堅昨天出席臺灣「清大」相關活動時,被問及是否考慮參選新竹市長?
  • 頂泰山巖(三級古蹟)
    頂泰山巖(三級古蹟)頂泰山巖是泰山最古老的廟宇,創建於清乾隆19年(1754),福建安溪移民李氏由原鄉迎奉顯應祖師神像來臺, 在現址興建了一座寺廟,名為「福山巖」,以庇佑拓墾順遂平安。鹹豐三年(1853),臺北盆地發生漳泉大械鬥,福山巖遭漳州人焚毀。鄉人集資重建之後,改名為「泰山巖」。
  • 灌口深青村:古驛深深 古風悠悠
    徜徉在路面斑駁的古驛道,駐足在閱盡滄桑的驛樓古地,驛站成為窺視郵驛發展和古鎮興衰的一處觀景臺;行走在和風翠影中,驀然發現,寬敞的國道與悠久的古道,是那麼富有詩意地展示新的一頁地理。 古驛的前世今生
  • 一頁 | 新竹
    而Hebe的家鄉,就是在新竹。今天讓大叔帶你去看看,Hebe田馥甄的家鄉新竹有哪些值得去看的風景。青青草原位在新竹香山丘陵內,約有十九公頃大,是新竹的一處旅遊小秘境。位於新竹的海之聲在過去是不少攝影迷心中的私房景點,可惜在2015年蘇迪勒颱風受到嚴重損毀,僅剩一部份的海堤。
  • 南寧市青秀區新竹街道新竹社區黨委
    集體簡介新竹社區成立於2000年12月,總面積為0.78平方公裡,有居民住宅樓101棟,常住戶3712戶,總人口12696人,駐有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等區直、市直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個,也有拆遷戶、企業改制職工,是一個混合型社區。
  • 「五一」小長假鎮原北石窟驛景區接待遊客6萬多人次
    中國甘肅網5月3日訊(通訊員 劉耀)「五一」小長假期間,鎮原縣北石窟驛景區迎來又一波旅遊高峰,遊人數量持續攀升,異常火爆,開啟了「人海」模式。前往景區賞民俗,品美食,感受農耕文化、絲路文明的遊客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場面壯觀,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