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泰山巖(三級古蹟)

2021-01-07 一份波瀾不驚的愛情

頂泰山巖(三級古蹟)

頂泰山巖是泰山最古老的廟宇,創建於清乾隆19年(1754),福建安溪移民李氏由原鄉迎奉顯應祖師神像來臺, 在現址興建了一座寺廟,名為「福山巖」,以庇佑拓墾順遂平安。

鹹豐三年(1853),臺北盆地發生漳泉大械鬥,福山巖遭漳州人焚毀。鄉人集資重建之後,改名為「泰山巖」。

光緒元年(1875),因信眾漸多,於是在泰山的溝仔墘另建一座泰山巖,分祀顯應祖師巖,於是而有「頂泰山巖」、「下泰山巖」的稱呼以做為區別。

頂泰山巖,又稱「頂廟」,因為位於「崎仔頭」臺地的山腳下,所以又稱「崎仔腳廟」,至今已擁有250幾年的歷史,而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

頂泰山巖的格局恢宏,正面九開間,二進二廊,左右帶二護龍。可惜今日造訪的時機不對, 正值新春期間,廟埕搭起篷子,放置供桌,以便利信眾祭拜,因此無法拍出廟身全景。

廟內的楹柱木雕、古碑、古匾則頗有可觀。廟內的木造及木雕,是日據時期昭和7至10年(1932-1935)泰山巖大修時,由著名匠師陳應彬率領徒弟黃龜理所完成的。陳應彬是著名漳派匠師的代表人物,國家二級古蹟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即是其重要代表作品。

1853年,泰山巖毀於漳州人的手上,漳泉互不往來,八十年後,泰山巖的修廟工程交由漳州匠師主持,亦間接可推想漳泉兩百年的族群衝突至此時已消弭於無形。

頂泰山巖,右護龍及鐘鼓樓。頂泰山巖,九開間的建築格局。

出自陳應彬師徒的木作雕飾(1)出自陳應彬師徒的木作雕飾(2)

圖:崎頭步道

頂泰山巖的右側有一條「崎頭步道」,可通往山上的「大崎頭」,這條山路是昔日大崎頭居民往來泰山巖及市區的古道。

古道途中有兩座土地公廟,從泰山巖往上走,先後會遇到「下土地公廟」(崎頭福德宮)和「上土地公廟」(大崎頭福德宮)。

崎頭步道全程為石階路,卵石鋪成的石階路,寬闊好走,是昔日大崎頭居民往來市區的重要道路。近年來,石階路已用水泥黏固,以防止石塊鬆動,不過隱然可以感受到古道古樸石階路的痕跡。

古道前段左臨「明志技術大學」的校舍圍牆而行,右側臨坡谷,上行約七、八分鐘, 抵達「下土地公廟」,廟旁老樹成蔭,廟前有坐椅,可供休憩,樹蔭涼爽。過土地公廟後,步道漸離校區範圍, 無冷硬的圍牆梗阻,綠意更盎然,古道愈幽雅,約五、六分鐘,抵達「上土地公廟」。

略休息後,續往上走,又約五、六分鐘,遇右叉路,可通往「山頂公園」。若續前行,約數分鐘, 即可抵達步道終點的大崎頭。大崎頭因為於崎嶇陡峭的林口臺地而得名。早期這裡約二、三十戶人家, 大崎頭福德宮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居民每年農曆八月初一,都會相約每戶派人,共同整修這條崎頭步道, 以方便山上各戶住家往來頂泰山巖及市區的交通往來。民國五、六十年代南亞塑膠廠在大崎頭設廠,當地住戶才遷往他處。

崎頭步道前段,步道沿著明志科技大學圍牆。下土地公廟(崎頭福德宮)。

崎頭步道,也是一條先民古道。上土地公廟(大崎頭福德宮)。

圖:義學坑步道

我沒走往崎頭步道的終點,而是轉入右叉路,進入山林小徑。

泥土路的林間小徑,頗幽致怡人, 途中遇幾位小朋友,原來前方不遠處就有卡拉OK餐廳,並有山泉水可泡茶。

經過餐廳之後,山徑隨即接產業道路,取左行上坡,不久就接大馬路,山頂公園的入口就在右側不遠處。

山頂公園入口旁另有一條蝴蝶花廊步道,兩條路殊途同歸,都可通往山頂公園。我選主線,走石階路,直登山頂公園。約數分鐘,來到稜線高處的公園,這裡有各種運動健身休憩的設施。

續前行,即遇右叉路,右往「義學坑步道」,通往山腳下的「明志書院」,直行則可續登瓊仔湖山及尖凍山(山腳頂山),路程約一小時。我打算造訪明志書院,所以取右行,進入義學坑步道。義學坑步道是一條高架的木棧道,沿途森林蓊鬱,一路上,聽到五色鳥「郭、郭、郭」鳴聲傳響於林間,捎來幾許春意。「義學坑生態公園」位於步道中途的山腰空曠處,設有賞鳥木亭,並展出當地常見的鳥類及蝴蝶資料。附近已可看見零星蝴蝶飛舞於叢草。

更往下走,從途中的觀景臺,俯瞰泰山市區,大片的鐵皮工廠,形成泰山特殊的市景。一路下山, 抵達「義學坑」。附近仍可看見幾間紅磚老厝。出了254巷巷口,就看到右側的「明志書院」了。義學坑的地名, 即是來自明志書院。

山頂公園步道。義學坑步道,高架的木棧道。義學坑步道,可俯眺泰山市區。

圖:明志書院

明志書院是北臺灣第一所正式的書院,卻不是來自官方的設置,而是民間自發的力量。

乾隆28年(1763)原籍福建汀州的貢生胡焯猷,鑑於新莊平原已繁榮發展,當地卻無教育機構, 學子須遠赴彰化求學,因此捐出瓦屋一進五間,旁有廂房十二間的屋舍,做為學舍,成立義學。胡焯猷並且捐出80甲水田做為學產,以佃租收入供應書院的開銷。

這項義舉獲得淡水廳同知的讚賞,並呈報上級,閩粵總督楊廷璋聞報,而將義學命名為「明志書院」。明志書院於是成為當時淡水廳(包括大甲溪以北的北臺灣)的第一間書院。比北臺第二所書院「學海書院」整整早了80年。

乾隆34年(1769)時,新莊墾首郭宗嘏響應義學,也捐出160餘甲水田作為學產, 明志書院的規模愈為宏大,盛名遠播。由於當時淡水廳衙門設於竹塹(今新竹),後來官府於是以「士途不便」為由, 於乾隆46年(1781)將明志書院南遷至竹塹,原來學產亦隨之移轉。原明志書院被地方人士稱為「舊書院」,後來經官方正式定名為「新莊山腳義塾」。

明志書院遷至竹塹後,舊書院的經費愈少,規模就漸漸縮小為地方義塾了。至清同治年間(1862-1874),舊書院僅存正屋三間而已。

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之後,雖暫時容忍舊私塾的存在,但隨著統治穩固,大正(1912)之後, 公學校(小學)更為普及,明志書院就失去功能而房舍逐漸凋敝了。大正9年(1920),胡焯猷的後代胡全發起募款重修, 但限於經費,只建了一進三間,並題字「明志書院」於門額。然而此時書院功能已式微, 只做為祭祀的祠堂而已。

明志書院,重修於民國94年(2005) 。明志書院,列為歷史建築。

圖:明志書院整修前的舊照

臺灣光復後,隨著時間,明志書院的建築逐漸老舊,民國76年(1987),還曾一度因欠繳地價稅而遭到法院查封。由於欠缺維修,房舍的結構日漸脆弱。

民國92年(2003),明志書院因屋後山黃麻倒塌的重壓而坍塌,嚴重毀損。幸經地方人士的奔走, 獲得政府的重視,以古蹟修復工法施工,於民國94年(2005)恢復書院舊觀,並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整修之後的明志書院,恢復了大正9年(1920)重修時的一進三間格局,正廳主祀儒學宗師朱熹及陪祀明志書院的創辦人胡焯猷。廳內還保存數塊古碑,左廂展出書院的歷史沿革,右廂則有胡焯猷、郭宗嘏這兩位對於明志書院有貢獻者的生平事跡。兩人都是拓墾新莊平原而致富的墾首,而都熱心興學,慷慨捐輸, 以嘉惠地方子弟。

展出資料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圖片,就是明志書院遭大樹壓覆後的殘破景象,明志書院幾已成廢墟, 若非地方人士疾呼搶救,恐怕早已被夷為平地,而不留一絲痕跡了。古蹟之保存,只在一念之間而已。

有「北臺首學」之稱的明志書院,終於得以在原址長存於世。這是泰山人的歷史驕傲,而泰山鄉也多了一處可以讓旅人流連緬懷歷史的景點。

照片:

頂泰山巖牌樓(明志路二段、應化街路口)。

頂泰山巖鐘鼓樓。石燈籠為昭和9年(1934)設置。

廟內梁柱木雕。

崎頭步道,沿著明志科技大學圍牆旁,通往大崎頭。

卵石與水泥黏合的古樸石階路。

循叉路,走往山頂公園。

出山路,接馬路,山頂公園的石階入口在不遠處。

義學坑自然步道,採高架棧道。

義學坑自然公園,賞鳥木亭。

俯瞰泰山,大片的工業廠房。

明志書院(歷史建築)。

敬文亭(惜字亭),建於同治13年(1874),已非原貌。

相關焦點

  • 進士第(二級古蹟)
    進士第(二級古蹟)第十站:進士第、鄭氏家廟(二級古蹟、三級古蹟)進士第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驚訝的。臺灣第一個赴京考中進士,有「開臺進士」之稱的鄭用錫宅第,被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但出現在我眼前的這棟宅第卻是屋簷破敗,牆垣舊壞,大門甚至被換成了鐵門。
  • 袁裕樹:踏遍青山尋古蹟 一一 記王桂林和他的《興山古蹟圖考》
    踏遍青山尋古蹟一一 記王桂林和他的《興山古蹟圖考》袁裕樹歲末年初,喜聞興山一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王桂林,歷時四年時間,行走數萬公裡山間小道,踏訪興山的每一個村落,對興山古蹟進行全面詳實的考察,終於推出了由長江出版傳媒正式出版《興山古蹟圖考》一書。
  •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誦讀
    主播 沈興惠   孔捷  郭晶晶  喻瀚文  錢俊儒       《詠懷古蹟五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在夔州寫的組詩。杜甫在詩中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遭遇。詩人於唐代宗大曆元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庾信古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這組詩,五首詩分別吟詠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蹟,讚頌了五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勳,並對這些歷史人物悽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
  • 中國援助吳哥古蹟保護二十年
    吳哥古蹟在17—19世紀末被西方殖民者發現後,以法國遠東學院為代表的研究機構也隨之對吳哥古蹟進行了考古發掘和古蹟的修復工作。這時的法國學者雷慕沙(A.Remusat)首次把元朝人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譯成法文,並在法國引起不小的震動。1992年,吳哥古蹟被世界遺產委員會以瀕危遺產的形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cok》古蹟爭奪戰:和列王的紛爭同走絲路
    全新玩法古蹟爭奪戰規則首曝光! 在列王大陸上,矗立著四個古蹟,每個古蹟將參考對應文明相關時間,輪流開放古蹟爭奪戰活動。古蹟爭奪戰共分為三個階段:剿滅階段、挖寶階段、爭奪階段,共6小時。 第一階段:剿滅階段 該階段,玩家將面臨不斷復活的守軍。這是非常具有挑戰的剿滅行動。玩家需要持續不斷剿滅古蹟中所有的守兵,才能將爭奪推進至第二階段。
  • 新竹驛(國定古蹟)
    新竹驛(國定古蹟)第六站:新竹驛(國定古蹟)新竹火車站的歷史已超過百年。清朝光緒13年(1887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向清廷奏準在臺修築鐵路,至光緒15年(1889年)時,完成了臺北至新竹路段縱貫線鐵路。
  • 山川古蹟並存,葡萄牙
    山川古蹟並存——葡萄牙。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南部和西部瀕臨大西洋,面積為92072平方千米。葡萄牙山川秀美,古蹟繁多,首都裡斯本和波爾圖都有許多古蹟。位於大西洋中的亞速爾群島,是非常有名的地方。
  • 印度取消疫情期間對古蹟遺址遊客數量的上限
    新華社新德裡12月20日電(記者胡曉明)印度文化部20日發表聲明,宣布取消新冠疫情期間對受國家保護的古蹟遺址的遊客數量上限,以促進旅遊業復甦。  聲明說,取消這些古蹟遺址遊客數量上限後,每日遊客數量可由文化部下屬的考古調查局和地方政府共同確定。此外,這些古蹟遺址可恢復聲光表演。
  • 「清談三國」暨許昌市古蹟遺址研究會在青梅園舉行新春茶話會
    2020年1月19日下午2020年1月19日下午,「清談三國」暨許昌市古蹟遺址研究會在許昌青梅園舉行新春茶話會。許昌市古蹟遺址研究會會長黃杰主持了新春茶話會。一元復始歌盛世,萬象更新繪宏圖。值此2020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許昌市古蹟遺址研究會成員濟濟一堂,共話許昌三國文化發展事宜。乘著國家提倡文化自信的東風,針對目前許昌三國文化發展現狀,怎樣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大家積極建言獻策、各抒己見。
  • 鎌倉行程之古蹟篇
    之前也說過,鎌倉的行程基本上就是古蹟篇和海岸線篇。一個一個的來,先說古蹟篇。相對於湘南海岸來說,古蹟篇更不好寫,可能喜歡的人也沒有那麼多,當然也更難寫。首先來說鎌倉這條古蹟的線路上有什麼推薦的,以及遊玩的順序是怎麼樣的。古蹟這條路線一般從北鎌倉開始。一般以以下的順序:円覚寺--東慶寺-- 明月院--建長寺-鶴崗八幡宮--鎌倉宮--瑞泉寺--杉本寺--報國寺 進行遊玩。
  • 浦北法院聯合三鴿社區開展鄉村風貌「三級聯創、三級聯動、三級...
    浦北法院聯合三鴿社區開展鄉村風貌「三級聯創、三級聯動、三級提升」活動 2020-07-10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國首座「活的古蹟城」清邁準備好了!
    如今一群來自清邁的有志青年、地方人士和學者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爭取讓清邁成為泰國首座「活的古蹟城」。盼全民參與打造活古蹟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章程,要判定清邁能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光是從文件審理到列名評選就需要10年。
  • 嘉義神社(縣定古蹟)
    嘉義神社(縣定古蹟)這次陪著兒子隨著內湖社區少棒隊來到嘉義參加諸羅山杯國際軟式少年棒球邀請賽。孩子第一次參加棒球大賽,心情既緊張又興奮,而我呢?平生初次來到嘉義旅行,對此行也充滿期待。12月19日(星期五)晚上,我們從臺北搭乘遊覽車南下,抵達嘉義時,已是深夜十一點,直接入住飯店休息。
  • 【古蹟史話】梵音清耳入開化 炫彩霞光匾上臨
    關於為文物古蹟配詩,我想了很多辦法。直至今天,我才覺得眼界越來越廣,路子越走越寬,成效越來越好。眼下有省城諸多著名詩人專家們一起吟詩作詞,為宣傳文物古蹟添磚加瓦,我的心裡越來越踏實、越來越開心。從2020年10開始,省城詩友若水,張柳,王躍平,毛牛,王德珍,王靜宇,郭麗媛,李玉蓮,梅澗疏影,王莉,漁夫,宋平,司馬文君,娜娜,孫秋芳,燻衣等,一起為太原文物古蹟配詩配詞,各位老師給予了極大支持。
  • 碧落古蹟越千年
    雲華洞這段歷史傳說和美麗神話,增添了古蹟的神韻,使歷代文人遐思不已,寫出了大量的絢麗多姿的詩篇。「望仙亭」旁,燕子巖山脈綿亙南北。通往山腰的峭壁上有一行排列整齊的石磴,這是古代在此山修煉的僧人留下的。循蹬而上,峭壁上有一巖洞,叫「觀音洞」,洞高約4米,深約6米。清代朱雲亭詩《又題碧落巖之觀音洞》寫的就是當時觀音洞的情景。從觀音洞右側前行10米左右,石磴消失。
  • 王者榮耀三級大輔什麼意思 王者榮耀三級大輔介紹
    王者榮耀三級大輔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三級大輔介紹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王者榮耀三級大輔什麼意思 王者榮耀三級大輔含義
    王者榮耀三級大輔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王者榮耀三級大輔含義哦!想知道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下諾夫哥羅德歷史古蹟巡禮
    雖然下諾夫哥羅德含義是「新城市",但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不計其數的歷史古蹟。作為中世紀俄羅斯的宗教文化中心,下諾夫哥羅德擁有諸多早期宗教風格的古建築和雕塑等。  遍布全城的古蹟遺存是俄羅斯寶貴的歷史遺產和宗教文化遺產,給人們講述著下諾夫哥羅德的歷史往事。2018年世界盃比賽期間,下諾夫哥羅德體育場可容納4.5萬人,體育場建在格列布運河岸邊別切爾-別斯基半島上,伏爾加河和奧卡河交匯處。這一地段擁有絕佳的俯瞰下諾夫哥羅德市中心的視野,和著名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所在的歷史建築區緊密銜接。
  • 陳雲田 || 定襄古蹟篇
    定襄縣歷史悠久,古蹟類多。有西社、橫山、白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城西城南西漢陽曲古城遺蹟。有北社東洪福寺、城內關王廟、受祿回鳳塔、七巖山摩崖碑、雷轟尖白佛堂等文化遺存。為了使先人留下的這些東西不至煙飛灰滅,本人繼前期整理的《定襄山嶽篇》、《定襄水澤篇》後又收集整理了《定襄古蹟篇》。
  • 古詩詞鑑賞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這詩便是詩人矚目江山,悵望古蹟,吊宋玉,抒己懷;以千古知音寫不遇之悲,體驗深切;於精警議論見山光天色,藝術獨到。  杜甫到江陵的時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辯》正以悲秋發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當時正是產生悲秋之情,因而便藉以興起本詩,簡潔而深切地表示對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時又點出了時節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