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2021-02-19 經典古詩詞鑑賞

  第二首是推崇楚國著名辭賦作家宋玉的詩。詩是作者親臨實地憑弔後寫成的,因而體會深切,議論精闢,發人深省。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雲雨,故宅荒臺,舟人指點的情景,都是詩人觸景生情,所抒發出來的感慨。它把歷史陳跡和詩人哀傷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現了主題。詩人瞻仰宋玉舊宅懷念宋玉,從而聯想到自己的身世,詩中表現了詩人對宋玉的崇拜,並為宋玉死後被人曲解而鳴不平。全詩鑄詞溶典,精警切實。有人認為,杜甫之「懷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這種說法自有見地。

  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寫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歡會故事,因而傳為巫山佳話。又相傳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過巫峽,至江陵,不禁懷念楚國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來,宋玉既是詞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後卻都只被視為詞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則遭誤解,至於曲解。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處,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為傷心處。這詩便是詩人矚目江山,悵望古蹟,吊宋玉,抒己懷;以千古知音寫不遇之悲,體驗深切;於精警議論見山光天色,藝術獨到。

  杜甫到江陵的時候是秋天。宋玉名篇《九辯》正以悲秋發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當時正是產生悲秋之情,因而便藉以興起本詩,簡潔而深切地表示對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時又點出了時節天氣。「風流儒雅」是庾信《枯樹賦》中形容東晉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語,這裡藉以強調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負的志士。「亦吾師」用的是王逸的說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閔惜其師忠而被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這裡藉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師承宋玉,同時表明這首詩旨意也在閔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聯接著就說明詩人自己雖與宋玉相距久遠,不同朝代,不同時代,但蕭條不遇,惆悵失志,其實相同。因而望其遺蹟,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淚。

  詩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懷才不遇,後半則為其身後不平。這片大好江山裡,還保存著宋玉故宅,世人總算沒有遺忘他。但人們只欣賞他的文採辭藻,並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負和創作精神。這不符宋玉本心,也無補於後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這巫山巫峽,使詩人想起宋玉的兩篇賦文。賦文的故事題材雖屬荒誕夢想,但作家的用意卻在諷諫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誕夢想,欣賞風流豔事。這更從誤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閹割成荒誕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為無謂詞人。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傷心。而最為叫人痛心的是,隨著歷史變遷,歲月消逝,楚國早已蕩然無存,人們不再關心它的興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負和創作精神,以至將曲解當史實,以訛傳訛,以訛為是。到如今,江船經過巫山巫峽,船夫們津津有味,指指點點,談論著哪個山峰荒臺是楚王神女歡會處,哪片雲雨是神女來臨時。詞人宋玉不滅,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獲際遇,身後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為此。前人說「言古人不可復作,而文採終能傳也」,恰好與杜甫的原意相違背。

  體驗深切,議論精警,耐人尋味,是這詩的突出特點和成就。但這是一首詠懷古蹟詩,詩人親臨實地,親自憑弔古蹟,因而山水風光自然在詩中顯露出來。杜甫沿江出蜀,飄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計窘迫,境況蕭條,情緒悲愴,本來無心欣賞風景,只為宋玉遺蹟觸發了滿懷悲慨,才灑淚賦詩。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雲雨,故宅荒臺,以及舟人指點的情景,都從感慨議論中出來,蒙著歷史的迷霧,充滿詩人的哀傷,詩人仿佛是淚眼看風景,隱約可見,其實是虛寫。從詩歌藝術上看,這樣的表現手法富有獨創性。它緊密圍繞主題,顯出古蹟特徵,卻不獨立予以描寫,而使其溶於議論,化為情境,渲染著這首詩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詠古的特色。

  這是一首七律,要求諧聲律,工對仗。但也由於詩人重在議論,深於思,精於義,傷心為宋玉寫照,悲慨抒壯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賦,在用詞和用典上精警切實,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韻律和諧,對仗工整,寫的是律詩這種近體詩,卻有古體詩的風味,同時又不失清麗。前人認為這首詩「首二句失粘」,只從形式上進行批評,未必中肯。

相關焦點

  •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誦讀
    主播 沈興惠   孔捷  郭晶晶  喻瀚文  錢俊儒       《詠懷古蹟五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在夔州寫的組詩。杜甫在詩中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遭遇。詠懷古蹟五首其一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寫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詩人崇拜他的詞章,又深感同樣的悲涼寂寞,感慨中對國運的興衰懷有諷喻。
  • 【夜聽】《詠懷古蹟五首·其三》唐代,杜甫
    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裡。」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
  • 一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憫農二首其二》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 2020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古詩詞鑑賞是高考語文的必備考點,對於那些摸不到規律的童鞋有福嘍,下面這10大規律,希望對同學們能夠有所幫助!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
  • 高三寒假複習之古詩詞鑑賞: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首聯「三度為郎」「一從出守」自敘平生,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這裡說「三」是指多次,且與下文「五」字不重複。B. 頷聯承首聯訴平生感慨,「長不用」指平生不是「為郎」,便是「出守」,但詩人心繫天下,他的關注點在於「蒼生」。C.
  • 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鑑賞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唐】陳子昂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鑑賞】  這首五言詩通篇詠香蘭杜若。香蘭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麗芬芳。蘭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麗,但好花還須綠葉扶。  《感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組詩,共三十八首,本篇為其中的第二首。詩中以蘭若自比,寄託了個人的身世之感。陳子昂頗有政治才幹,但屢受排擠壓抑,報國無門,四十一歲為射洪縣令段簡所害。這正象秀美幽獨的蘭若,在風刀霜劍的摧殘下枯萎凋謝了。
  • 34首古詩詞「鑑賞」分類匯總!全是重點,掌握它,期末考試穩提升
    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古詩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大小小考試中的必考題。進入初中後,關於古詩詞的考題也開始多樣化,除了必考的古詩詞默寫外,古詩詞鑑賞也會常常考到。並且分值佔比很大,考試難度也很高,如果同學們掌握不了古詩詞鑑賞的一些答題訣竅,是很難學好這門學科的。「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學習過程中就要從方法上去提升,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式,都要學會從基礎上去打牢。
  • 30年老教師:初中古詩詞鑑賞無非就這30首,勤學苦練,3年不扣一分
    30年老教師:初中古詩詞鑑賞無非就這30首,勤學苦練,3年不扣一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國是一個詩詞盛行的國家,中國古詩詞浩如煙海,每首詩都飽含詩人豐富的情感。詩詞茫茫,情感戚戚,把握詩詞的情感,是讀懂詩詞的關鍵。而在我們的語文考試當中,這塊的學習也是我們語文的必考內容之一,古詩詞鑑賞作為語文考試的重點,很多孩子基本上得不到分,那麼,關於古詩詞鑑賞這類題型,孩子們究竟該怎麼去掌握好呢?
  • 古詩詞鑑賞:表現手法之動靜結合
    ①三、四、五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古詩詞鑑賞:理解含義題古詩詞鑑賞:賞析詩句含義題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5·春思李白6·望嶽杜甫7·贈衛八處士杜甫8·佳人杜甫9·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10·夢李白二首·其二杜甫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12·送別王維13·青溪王維>14·渭川田家王維15·西施詠王維16·秋登蘭山寄張五 / 秋登萬山寄張五 /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 秋登萬山孟浩然17·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18·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19·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王昌齡20·尋西山隱者不遇
  • 掌握這幾點古詩詞鑑賞不成問題
    古詩詞鑑賞題是語文科目中必考的一大題,包括的題型一般為詩句鑑賞,詩詞情感分析以及字眼解析。作為一道必考題,古詩詞鑑賞讓很多人頭疼,情感分析不正確,詞牌名套入詩詞解析,分不清哪一句,哪一字是詩詞重點。一不小心就翻了車丟了分,等到老師講解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怎麼簡單我怎麼想不到。
  • 未來講堂|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誦讀:寶木中陽
    未來講堂|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 誦讀:寶木中陽 2020-10-2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超全總結:幫你搞定中學古詩詞鑑賞!
    古詩詞鑑賞是歷年中考的必考題型,屬於難度較高的題型,失分率也相對較高。但其實古詩詞賞析是有題型規律的,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失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詩詞鑑賞的基礎積累,二是缺乏相關閱讀解題技巧。意境是詩歌鑑賞中與意象同等重要的另一個概念。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的交融。它是詩人詩歌創作追求的目標,也是鑑賞評論作品的重要標準。三、語言風格古詩詞語言是詩歌鑑賞的重要內容。
  • 百家姓入詩,每個人的姓都曾在古詩詞中出現,你的姓在哪句詩裡
    當然,除了極少數特殊的姓氏,幾乎所有姓氏都可以在古詩詞中找到。小編特地查了一下《百家姓》中排在前面的24個姓氏,果然都在古詩詞中找到了。突然想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讓我們每個人都說出帶有自己姓氏的一句古詩詞,你會說哪一句呢?歡迎大家踴躍留言,也讓我們看看是不是還有在古詩詞中找不到的姓氏。
  • 結合中考真題,分析古詩詞鑑賞該如何答題(分值佔比越來越重)
    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在各類語文考試中,古詩詞的分值佔比越來越重了,一般佔6-12分。課內古詩詞還好,因為老師詳細分析過,所以很好理解。但近年來,課內的古詩詞考得不多,即便考,也是以比較閱讀的題型出現,就是「課內古詩詞+課外古詩詞」結合的形式。
  • 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關鍵沒掌握技巧和方法!看看這些經驗分享
    語文古詩詞鑑賞薄弱的同學看過來。你是否一到考試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做題時也不知該如何下手,看不懂讀不懂,只能胡編亂造,而且考試下來分最低的也是此題型。古詩詞鑑賞,要「鑑賞」肯定要先理清古詩詞的主旨,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每一個古詩詞都有自己的主旨。比如《示兒》,它的主旨就是家國情懷,答題的時候往它的主旨靠攏,才能得高分。審題能力是需要慢慢提升的不可能一下就會,這一點沒有捷徑可走。我的建議:可以買歷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只買這一題型的,先從簡單的古詩詞入手,看主旨,看題意。
  • 王昌齡千古絕句賞析,長信秋詞五首·其一,古詩詞鑑賞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詞?留言說一說。《長信秋詞五首·其一》唐朝·王昌齡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燻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眼前之景,次寫想像之景,後直抒懷古情思。由弔古傷今而託古諷今,這首詩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見的。【點睛】鑑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
  • 古詩詞鑑賞:白描+細節描寫《南浦別》《喜見外弟又言別》
    1.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B白詩中「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用得非常傳神,它能真切刻畫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 三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採蓮曲二首其二》
    這兩首詩主要描寫了採蓮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詩情畫意。第一首寫水鄉姑娘的採蓮活動,以花、月、舟、水來襯託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寫意法,表現採蓮女子的整體印象,詩人將採蓮少女置於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少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