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表現手法之動靜結合

2020-12-17 宿老師語文課堂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①陳與義(1090年——1138年),洛陽人。宋徽宗時任太學博士。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避亂閩、粵,後輾轉到了南宋朝廷臨時所在地紹興,作此詞。②長溝:大河。

請就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使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有:動靜結合、對比、直抒胸臆。

①三、四、五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②上下兩片運用了對比襯託的表現手法,把殘酷的現實和往昔的美好形成鮮明的對照,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表達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③此詞首尾四句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明快的筆調,通過對舊遊洛陽生活的回憶,寥寥幾筆,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豐滿,抒發了北宋亡國後深沉的感慨。

本題考查對古詩詞表現手法的賞析能力。答題思路:首先提取具有表現手法的例句並翻譯,然後明確手法並加以分析,最後點明手法效果,即表達了何種思想感情。本題涉及的表現手法為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指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別於藉助景物等其他物象間接側面委婉抒情的「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或「託物言志」等間接抒情的方式。另外還有對比手法,這種手法的特點是同類相比突出不同點,與對照後得出相同點的類比注意區別開。

直抒胸臆: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遊而作的。上片憶舊,直抒胸臆,寫對已經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傑。用「憶」字開篇,直截了當把往事展開來。

動靜結合:「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晚上圍坐在杏樹底下盡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隨著流水靜悄悄地消失了。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這三句寫景敘事,優美自然,它如同明淨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別是「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兩句,「杏花」則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傑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閒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下片感懷宕開筆墨回到現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

對比手法:「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殘酷的現實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照,很自然會有一場惡夢的感觸。這兩句概括了這段時間裡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這裡,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後餘生的血淚的筆觸,寫下這感慨深沉的詩句,發人深思,啟人遐想。經歷了國破家亡,戰事連連之後,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傑們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閒登」句是說:我閒散無聊地登上小閣,觀看這雨後新晴的月色。這句點題,寫明作此詞的時間、地點和心境。「新晴」與「長溝流月」照應,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繫起來加以對照,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進行對比,進一步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

答題技巧:

如果對所給詩歌的表達技巧進行賞析,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①從練字角度:著重分析該字的表達效果對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從名句角度:著重分析該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對主旨所起的作用。

③從修辭角度:審清修辭手法,該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起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④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⑤從表現手法:辨明表現手法,如化用典故、想像等。

古詩詞鑑賞:理解含義題

古詩詞鑑賞:賞析詩句含義題

古詩詞鑑賞:鷓鴣天﹒懷王道甫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古詩詞鑑賞: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相關焦點

  • 結合中考真題,分析古詩詞鑑賞該如何答題(分值佔比越來越重)
    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在各類語文考試中,古詩詞的分值佔比越來越重了,一般佔6-12分。課內古詩詞還好,因為老師詳細分析過,所以很好理解。但近年來,課內的古詩詞考得不多,即便考,也是以比較閱讀的題型出現,就是「課內古詩詞+課外古詩詞」結合的形式。
  • 高三寒假複習之古詩詞鑑賞: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尾聯「江上蟬鳴空滿耳」,動靜結合,「空滿耳」與崔顥《黃鶴樓》「白雲千載空悠悠」的「空」都有「空間」之意。本題考查對古詩詞句的理解與賞析情感和手法的能力。要做好這道題需要考生具有揣悟詩句大意、把握藝術手法、理解思想情感等基本功。本題四個選項涉及的角度比較單純,主要是理解詩句內容和作者抒發的情感,另外就是寫作特點。只要細緻分析選項和原文的出入點,不難。
  • 古詩詞鑑賞:白描+細節描寫《南浦別》《喜見外弟又言別》
    2.兩首詩都抒發了離別之情,請結合詩歌分析兩首詩主要表現手法的異同。相同點:都運用了細節描寫(或白描)來表達情感。白詩通過送別時「看」的細節描寫表現了分別時的悲楚。李詩則通過自己和表弟由「驚初見」到「語罷暮天鍾」的細節描寫,表現了至親重逢的深摯情誼。
  • 掌握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詩歌鑑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題型,其中對詩歌鑑賞表現手法的考察又是高頻考點。從歷年語文中考詩歌鑑賞題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都因為不了解題型特點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失分。  其實,詩歌鑑賞類的題型往往有很多規律可循。為了幫助同學們掌握此類考點,新東方在線語文老師特地為同學們分享幾種中學語文詩歌鑑賞常見的表現手法。
  • 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王維的詩《田園樂七首.其六/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詩歌鑑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題型,其中對詩歌鑑賞表現手法的考察又是高頻考點。從歷年語文中考詩歌鑑賞題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都因為不了解題型特點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失分。  其實,詩歌鑑賞類的題型往往有很多規律可循。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 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詩歌鑑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題型,其中對詩歌鑑賞表現手法的考察又是高頻考點。從歷年語文中考詩歌鑑賞題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都因為不了解題型特點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失分。  其實,詩歌鑑賞類的題型往往有很多規律可循。
  • 超全總結:幫你搞定中學古詩詞鑑賞!
    古詩詞鑑賞是歷年中考的必考題型,屬於難度較高的題型,失分率也相對較高。但其實古詩詞賞析是有題型規律的,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失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詩詞鑑賞的基礎積累,二是缺乏相關閱讀解題技巧。二、意象意境意象包括意和象,是指詩人的立意與所描寫物象的結合,是詩歌中浸染作者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象指作者思想情感寄託的載體,有實象和虛象兩類。意象有直接意象和間接意象之分,間接意象又分為比喻象(明喻、暗喻、隱喻)、象徵象。下圖為詩詞常見意象意義。
  • 2020高中語文古詩詞鑑賞10大規律
    2.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頸聯中,「灑落」表現出了劉備君臣的不睦,「飛騰」則表現了呂蒙聲播四方。D. 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眼前之景,次寫想像之景,後直抒懷古情思。本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①借景抒情或用典(借古抒情)。②對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本題考查對詩歌藝術手法及思想感情的分析賞析能力。涉及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和典故。借景抒情不同於託物言志。
  • 高考備考 古詩閱讀鑑賞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典例結合分析
    高考對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辨認修辭,二是說明修辭格的表達效果。此類題型所涉及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等。高考對於修辭的考查,一般要求結合詩句具體分析,不能泛泛而談。
  • 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關鍵沒掌握技巧和方法!看看這些經驗分享
    語文古詩詞鑑賞薄弱的同學看過來。你是否一到考試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做題時也不知該如何下手,看不懂讀不懂,只能胡編亂造,而且考試下來分最低的也是此題型。古詩詞鑑賞,要「鑑賞」肯定要先理清古詩詞的主旨,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每一個古詩詞都有自己的主旨。比如《示兒》,它的主旨就是家國情懷,答題的時候往它的主旨靠攏,才能得高分。審題能力是需要慢慢提升的不可能一下就會,這一點沒有捷徑可走。我的建議:可以買歷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只買這一題型的,先從簡單的古詩詞入手,看主旨,看題意。
  • 古詩詞鑑賞: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過片寫水面平滑,結句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表現出詩人因打破美景的懊惱之情。D. 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徵,並將遊人之悠閒意趣融入其中,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2. 本詞與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都使用了哪些手法來描寫西湖美景?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 古詩詞鑑賞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掌握就能得高分!
    詩歌鑑賞常用術語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 解析:「斷」字面上是「斷絕、隔絕」的意思,結合「音書」一詞,可以理解為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含義,再聯繫詩歌的寫作背景,這首詩是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蠻荒之地的孤寂、苦悶及對家裡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應為: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境況,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情。
  • 詩經《子衿》:通篇運用「賦」的藝術手法,動靜結合,直抒胸臆
    詩的開篇便以含蓄的手法顯露出女子的相思之情,「青青子衿」,既有「子」,又有「青青衿」,由物及人,眼前漂浮著的是你青青的佩帶,思念你的是我悠悠的心,抒發了女子對男子的思慕之情。接著又以責備的語氣質問男子,「縱我不往」,這裡看似是對男子的指責,實際上卻只是傾吐自己對男子的思念罷了。
  • 高三複習之古詩詞鑑賞題: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鄭燮《竹石》)本題考查賞析古詩詞藝術手法的能力,具體而言是對託物言志手法的理解分析。託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願。託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託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抱負、志趣、追求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 2019年高考古詩詞鑑賞指導——淡淡疏疏不惹塵,暗香一點靜中聞
    請簡要分析其奇巧之處。(6分)答題思路:明確手法+結合詩句分析升格答案:(1)巧用比喻,生動形象。把梅花比作「雪」,寫梅花被人誤認作雪花,突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2分)(2)運用擬人手法,給人親切感覺。「淡淡疏疏不惹塵」「天上偷回臘裡春」「惹」和「偷」兩個動詞本來用於寫人,這裡活用作寫梅花。塑造了一個惹人愛憐,給人間帶來美好春意的梅的形象。
  • 古詩詞鑑賞最全題型解析,滿分答題模板拿去!
    ⑵結合詩句內容或表達技巧具體分析形象特點。⑶揭示形象表現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⑵釋理由: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敘述、議論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借代、對比、對偶、擬人、用典、化用、鋪陳表現手法――比喻、起興、對比、諷刺、正襯、反襯、象徵、想像、聯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古今對比、以動襯靜、動靜相襯、以樂寫哀、由遠及近、遠近結合
  • 詩詞鑑賞:洞仙歌
    樂哀、動靜、虛實手法的運用:上片「空山雨過,月色浮新釀」是樂景襯哀情;下片「可憐窗外竹,不怕西風,一夜瀟瀟弄疏響」是以動襯靜;「隴水秦雲」是虛寫,「空山雨過,月色浮新釀」「可憐窗外竹,不怕西風,一夜瀟瀟弄疏響」是實寫。【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鑑賞古詩詞的綜合能力。
  • 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這次課程我們來練習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教你輕鬆拿下古詩鑑賞。《聲聲慢》(尋尋覓覓)2.下列不屬於 「 興 」 手法的詩句是 ( )。A. 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B.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C.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