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注:①陳與義(1090年——1138年),洛陽人。宋徽宗時任太學博士。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滅亡,避亂閩、粵,後輾轉到了南宋朝廷臨時所在地紹興,作此詞。②長溝:大河。
請就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使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有:動靜結合、對比、直抒胸臆。
①三、四、五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②上下兩片運用了對比襯託的表現手法,把殘酷的現實和往昔的美好形成鮮明的對照,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表達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③此詞首尾四句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明快的筆調,通過對舊遊洛陽生活的回憶,寥寥幾筆,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豐滿,抒發了北宋亡國後深沉的感慨。
本題考查對古詩詞表現手法的賞析能力。答題思路:首先提取具有表現手法的例句並翻譯,然後明確手法並加以分析,最後點明手法效果,即表達了何種思想感情。本題涉及的表現手法為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指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別於藉助景物等其他物象間接側面委婉抒情的「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或「託物言志」等間接抒情的方式。另外還有對比手法,這種手法的特點是同類相比突出不同點,與對照後得出相同點的類比注意區別開。
直抒胸臆:這首詞是作者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遊而作的。上片憶舊,直抒胸臆,寫對已經淪落敵國之手的家鄉以及早年自在快樂生活的回顧。「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橋橋上宴飲,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傑。用「憶」字開篇,直截了當把往事展開來。
動靜結合:「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們在午橋暢飲,晚上圍坐在杏樹底下盡情地吹著悠揚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隨著流水靜悄悄地消失了。橋上歡歌笑語,橋下一片寧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這三句寫景敘事,優美自然,它如同明淨澄澈的清水一樣。特別是「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兩句,「杏花」則點明在春天的夜晚,豪傑們撫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作者那種充滿閒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下片感懷宕開筆墨回到現實,概括詞人從踏上仕途所經歷的顛沛流離和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結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通過上下兩片的今昔對比,萌生對家國和人生的驚嘆與感慨,韻味深遠綿長。
對比手法:「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殘酷的現實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照,很自然會有一場惡夢的感觸。這兩句概括了這段時間裡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這裡,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後餘生的血淚的筆觸,寫下這感慨深沉的詩句,發人深思,啟人遐想。經歷了國破家亡,戰事連連之後,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傑們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閒登」句是說:我閒散無聊地登上小閣,觀看這雨後新晴的月色。這句點題,寫明作此詞的時間、地點和心境。「新晴」與「長溝流月」照應,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繫起來加以對照,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進行對比,進一步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
答題技巧:
如果對所給詩歌的表達技巧進行賞析,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①從練字角度:著重分析該字的表達效果對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從名句角度:著重分析該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對主旨所起的作用。
③從修辭角度:審清修辭手法,該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起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④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⑤從表現手法:辨明表現手法,如化用典故、想像等。
古詩詞鑑賞:理解含義題
古詩詞鑑賞:賞析詩句含義題
古詩詞鑑賞:鷓鴣天﹒懷王道甫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古詩詞鑑賞: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