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2020-12-23 沙漠紅柳HL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

王維的詩《田園樂七首.其六/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中,就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因為有「宿雨」,所以「花落」。花落應掃,而家童未掃,不是不掃,而是因人未起的緣故。無人過問滿地落花的情景,別有一番清幽的意趣。「鶯啼」卻不驚夢,山客猶自酣睡。花落鶯啼雖有動靜、有聲響,只襯託「山客」的居處與心境越見寧靜,所以其意境主在「靜」字上。王維通過以動襯靜的手法,寫出了靜中的生趣,給人的感覺仍是清新明朗的美。杜甫的詩《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中,就運用了靜中見動、動靜結合的手法。前兩句寫動,黃鸝「鳴」,白鷺「上」。後兩句寫靜,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但也靜中見動,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裡。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是動靜相襯的手法。「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水神奇的動,力量巨大;「碧水東流至此回」寫出了山雄奇險峻的靜,有強大力量的靜;然後又用「兩岸青山相對出」寫靜,又靜中有動;「孤帆一片日邊來」寫動,又動中有靜。像這樣,動靜相襯,既有力量的對抗,又有寧靜與和諧,真可謂用筆如神!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中,以動襯靜,以鳥啼、鐘聲反襯出靜,反映了詩人羈旅的鄉愁。

在賞析古詩中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時,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思路:先找出詩句中描寫的景物,再分清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然後分析二者的關係,是「以動襯靜」,還是「靜中見動」,還是「動靜結合、動靜相襯」,最後再結合整首詩的內容、主旨分析其表達效果。

相關焦點

  • 古詩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我們在閱讀古詩時,善於發現詩人使用的表現手法,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快速、深入地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主旨。對比這種表現手法,在古詩中運用普遍而巧妙。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 古詩詞鑑賞:表現手法之動靜結合
    請就這首詞的主要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使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有:動靜結合、對比、直抒胸臆。①三、四、五句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靜景和伴著清韻悠遠的笛聲歡歌到天明的動景,描寫了作者當年在良辰美景中與朋友一起借著酒興盡情戲鬧的遊樂情形。
  • 詩經《子衿》:通篇運用「賦」的藝術手法,動靜結合,直抒胸臆
    戀愛中的女孩子都是敏感的,她想要的安全感就是男孩子可以多陪陪她,當男孩子沒有顧及到她時,她很想告訴他,但又怕被認為是小題大做,所以只能自己偷偷難過。詩經《子衿》中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傻女孩,又不知道多少女孩像她一樣,明明已經過了時間,戀人卻還不來,只要自己不主動,他就永遠不會給你發消息,更別說提見面了,想放手,但又真的很害怕失去。
  • 魏晉古詩之《劉禎·贈從弟》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贈從弟朝代:魏晉作者:劉禎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的修辭手法。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從弟:堂弟。
  • 鑑賞高考中常出現的古詩手法兩則:「反襯」和「通感」!
    這兩句中,梅花是主要形象,而「懸崖百丈冰」是次要形象,目的是通過「懸崖百丈冰」這一次要形象所表達的嚴寒,來突出主要形象梅花不畏嚴寒,戰霜鬥雪的堅強意志。夏意 蘇舜欽別院深深夏簞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題幹表述:本詩是怎樣運用反村手法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賞析。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之比興手法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考點之比興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本次課程咱們來為大家講2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技巧,教你輕鬆應對2020年的中考,歡迎大家加入尖子生數理化教育跟我們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哦。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質是一種心理的主觀聯想,先寫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再寫由它所引發的 聯想,而這種聯想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 二、 區分 「比」和「興」的方法 看重心:比喻的表意重心偏靠前,起興的表意重心靠後。
  • 掌握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法」也稱寄意於物,是指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寫或敘述客觀上的某件物品,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與情感。一般作者在創作「託物言志」類作品時,會對現實景物進行細緻的觀察與悉心的體驗。它的特點為:常存「言志之物」。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法」也稱寄意於物,是指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寫或敘述客觀上的某件物品,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與情感。一般作者在創作「託物言志」類作品時,會對現實景物進行細緻的觀察與悉心的體驗。它的特點為:常存「言志之物」。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 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法」也稱寄意於物,是指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寫或敘述客觀上的某件物品,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與情感。一般作者在創作「託物言志」類作品時,會對現實景物進行細緻的觀察與悉心的體驗。它的特點為:常存「言志之物」。
  • 三年級上冊語文必背古詩文及注釋,譯文詞句賞析
    古詩在我們的課文裡很常見,每一個學期的課文內容都少不了古詩文。我們接觸到的古詩都是古代詩人留下來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彌足珍貴,從古距今具有很大的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了解到詩人寫詩的背景,感受詩人的寫作心情。
  •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裡面的寫景技巧之動靜結合答題技巧
    (《 書湖陰先 生壁 》) ③ 動襯靜:通過描寫和渲染動態,達到反襯和突出靜態的效果,是動靜結合 中最常見的方式。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 入若耶溪 》)2.詩歌中的 動靜結合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望洞庭湖》教師筆記和知識梳理
    4.複習多音字「磨」消磨(mó) 磨(mò)坊三、品讀詩句再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意。(1)請你結合注釋,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的意思。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風平浪靜,猶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鏡子。(2)詩人為什麼要寫無風的潭面,這裡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 鑑賞古詩中常見的兩大手法:「比興」、「烘託與渲染」!
    詩歌創作要運用形象思維,就離不開比興兩法。比興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手法,從《詩經》起就已開始運用。具體說,比是比喻,興為寄託「比」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比喻所要寫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動、具體。朱熹解釋「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其實就是聯想。
  • 邊塞詩中融情於景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這些詩人常用融情於景的的表現手法,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這種手法的運用使詩歌蘊藉悠遠、情豐意密。邊塞詩中所呈現的景物飽含詩人的情感,即詩中意象。詩人常常選取的邊塞意象有哪些呢?一是走過的地方。樓蘭、陽關、玉門關、夜郎、陰山、龍城、關山、雁門關等等,如「秦時明月漢時關」。
  • 劉可亮‖《楚望樓聯語》借對手法運用賞析
    《楚望樓聯語》借對手法運用賞析 劉可亮  臺灣著名聯家成惕軒先生(1911-1989)的《楚望樓聯語》近年來頗為聯界所關注和推崇,鹹稱「民國以來第一大家」。將該書引介於大陸的劉太品先生評價其為「推倒一世雄傑之大手筆」「近百年來能臻乎妙手望乎聖手者」。
  • 七年級古詩《逢入京使》賞析及考題
    【賞析】「故園東望路漫漫」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自己的家園,「東望」點明家園的位置,也說明自己在走馬西行。「路漫漫」三字,說明離家之遠。詩人辭家遠徵,回首望故鄉,自覺長路漫漫,「漫漫」二字,給人以茫茫然的感覺。 「雙袖龍鍾淚不幹」寫思鄉的實情。
  • 中考語文,用修辭手法賞析名句
    古詩詞名句的賞析,可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詞彙三個角度賞析。對於初中生而言,修辭手法是首選的角度。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講如何從修辭角度賞析名句。答題格式:修辭手法+內容+情感(意境/氛圍)四.例題展示。1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把自己比作飄飛的蓬草、北歸的大雁,飛出漢家邊塞,飛進胡人境地。
  • 古詩中直抒胸臆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這種抒情方式看似平淡,缺少形象,是直白、坦率地渲洩,但卻醍暢淋漓,是感情的必然噴發,往往在全詩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鑑賞時,可用「詩句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的情感」的鑑賞語句。 如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最後一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 結合中考真題,分析古詩詞鑑賞該如何答題(分值佔比越來越重)
    解析:《月夜》根據「春氣暖」中的「春」判斷為春天;《早行》根據「露侵」「稻田」「草蟲鳴」判斷為秋天。兩首詩的最後兩句都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請作分析。解析:「以動襯靜」是詩歌中常用的手法,首先明確兩首詩最後兩句中,「動」體現在哪裡,襯託了什麼「靜」。《月夜》中的「動」主要體現在「蟲聲新透綠窗紗」,尤其是「透」字寫出了聲音的動態,蟲的細小的聲音能穿過窗紗進入屋內,足見夜的恬靜。《早行》寫詩人在睡意矇矓中經過靜寂的小橋,其「動」主要體現在「稻田深處草蟲鳴」,靜中有動,襯託出清晨的寂靜。
  •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常見修辭手法賞析技巧 附答題模板教學案例
    廢話不多說,先上乾貨:以上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和考試中需要掌握的修辭手法以及作用。 這類修辭手法賞析類體型我們的答題步驟就是三步走:1. 修辭:運用了XXX 的修辭手法(藝術手法)2.作用+畫面: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的情景(結合文段描述景象及特點)3. 情感:抒發了/表達了……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