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2020-12-22 沙漠紅柳HL

我們在閱讀古詩時,善於發現詩人使用的表現手法,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快速、深入地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主旨。對比這種表現手法,在古詩中運用普遍而巧妙。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今昔對比這種表現手法,在古詩中運用非常普遍。劉禹錫的《烏衣巷》是一首懷古詩,詩人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其中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將燕子的棲息地曾經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門高大廳堂的簷檁之上,如今卻是普通老百姓的人家進行對比。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喚起讀者的想像,通過烏衣巷昔日繁榮與今朝沒落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無限感慨。李白的《越中懷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首詩前三句寫了越王大敗吳國,凱旋而歸,戰士們個個脫下戰袍,換上了「錦衣」,向國人炫耀他們的戰功,宮女們個個打扮得像花兒一般,在宮裡恣情歡樂,而最後一句則是「只今惟有鷓鴣飛」,現在只有幾隻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雲,昔日勝利、熱鬧早已煙消雲散。詩篇將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悽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抒發了盛衰無常之感。再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中「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也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將鼎盛的開元時代與安史之亂後的衰落進行對比,詩人感慨時代滄桑,社會變遷,人生巨變。對比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主題,發人深省。

除了今昔對比,還人其他多個方面的對比。如歐陽修的《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裡,不及林間自在啼。」,前兩句寫自由自在的畫眉與後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議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嚮往。高適的《燕歌行》中的詩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也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戰士們在沙場上與敵人打得天昏地暗,水知生死如何與那些將官們卻躲在營帳裡,心情地欣賞女人的歌唱與舞蹈進行對比。對仗工整,寫出了邊塞廣大士兵浴血奮戰、傷亡慘重和將帥縱情享樂、不恤士卒的情形。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出了富貴人家門前飄出酒肉的味道,而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的情形。通過對比,表現了當時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對下層民眾生活境況的同情和對富人高官只顧自己快活,不顧他人死活的憤慨。

相關焦點

  • 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王維的詩《田園樂七首.其六/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魏晉古詩之《劉禎·贈從弟》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贈從弟朝代:魏晉作者:劉禎原文: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的修辭手法。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從弟:堂弟。
  • 三年級上冊語文必背古詩文及注釋,譯文詞句賞析
    古詩在我們的課文裡很常見,每一個學期的課文內容都少不了古詩文。我們接觸到的古詩都是古代詩人留下來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彌足珍貴,從古距今具有很大的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了解到詩人寫詩的背景,感受詩人的寫作心情。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之比興手法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考點之比興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本次課程咱們來為大家講2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技巧,教你輕鬆應對2020年的中考,歡迎大家加入尖子生數理化教育跟我們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哦。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質是一種心理的主觀聯想,先寫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再寫由它所引發的 聯想,而這種聯想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 二、 區分 「比」和「興」的方法 看重心:比喻的表意重心偏靠前,起興的表意重心靠後。
  • 邊塞詩中融情於景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這些詩人常用融情於景的的表現手法,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感情。這種手法的運用使詩歌蘊藉悠遠、情豐意密。邊塞詩中所呈現的景物飽含詩人的情感,即詩中意象。詩人常常選取的邊塞意象有哪些呢?一是走過的地方。樓蘭、陽關、玉門關、夜郎、陰山、龍城、關山、雁門關等等,如「秦時明月漢時關」。
  • 鑑賞古詩中常見的兩大手法:「比興」、「烘託與渲染」!
    詩歌創作要運用形象思維,就離不開比興兩法。比興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手法,從《詩經》起就已開始運用。具體說,比是比喻,興為寄託「比」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比喻所要寫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動、具體。朱熹解釋「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其實就是聯想。
  • 鑑賞高考中常出現的古詩手法兩則:「反襯」和「通感」!
    這兩句中,梅花是主要形象,而「懸崖百丈冰」是次要形象,目的是通過「懸崖百丈冰」這一次要形象所表達的嚴寒,來突出主要形象梅花不畏嚴寒,戰霜鬥雪的堅強意志。夏意 蘇舜欽別院深深夏簞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題幹表述:本詩是怎樣運用反村手法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賞析。
  • 劉可亮‖《楚望樓聯語》借對手法運用賞析
    《楚望樓聯語》借對手法運用賞析 劉可亮  臺灣著名聯家成惕軒先生(1911-1989)的《楚望樓聯語》近年來頗為聯界所關注和推崇,鹹稱「民國以來第一大家」。將該書引介於大陸的劉太品先生評價其為「推倒一世雄傑之大手筆」「近百年來能臻乎妙手望乎聖手者」。
  • 魏晉古詩之《左思·詠史·鬱郁澗底松》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詠史朝代:魏晉作者:左思原文: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據《漢書·張湯傳》載,自漢宣帝、元帝以來,張家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餘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比於外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馮公,即馮唐。他是漢文帝時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長這樣的小官。這裡以對比的方法,表現「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體內容。並且,緊扣《詠史》這一詩題。何焯早就點破,左思《詠史》,實際上是詠懷。
  • 七年級古詩《逢入京使》賞析及考題
    【賞析】「故園東望路漫漫」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自己的家園,「東望」點明家園的位置,也說明自己在走馬西行。「路漫漫」三字,說明離家之遠。詩人辭家遠徵,回首望故鄉,自覺長路漫漫,「漫漫」二字,給人以茫茫然的感覺。 「雙袖龍鍾淚不幹」寫思鄉的實情。
  • 中考語文,用修辭手法賞析名句
    古詩詞名句的賞析,可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詞彙三個角度賞析。對於初中生而言,修辭手法是首選的角度。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講如何從修辭角度賞析名句。答題格式:修辭手法+內容+情感(意境/氛圍)四.例題展示。1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把自己比作飄飛的蓬草、北歸的大雁,飛出漢家邊塞,飛進胡人境地。
  • 古詩中直抒胸臆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這種抒情方式看似平淡,缺少形象,是直白、坦率地渲洩,但卻醍暢淋漓,是感情的必然噴發,往往在全詩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鑑賞時,可用「詩句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的情感」的鑑賞語句。 如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最後一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
  • 古詩《江南》賞析:這首詩到底是誰的作品?
    直到上周讀《周濤散文》,周老師在「讀《古詩源》記」中談到《江南》這首古詩時, 給予了這樣的賞析:此詩不用註解,通俗至此,童稚可懂。當時,周濤老師賞析《江南》時,在旁邊打一括號,裡面註明:【梁武帝作江南弄即本此】。然後,我們也看到,上面的賞析心得中,周老師是將本詩作為梁武帝的作品給予了賞析。可是,印象中《江南》好像是漢樂府歌詞,與梁武帝所處的朝代有出入。
  • 魏晉古詩之《曹植·七步詩》賞析
    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七步詩朝代:兩漢作者:曹植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曹植很有才華,精通治國理家,說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絕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謂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曹丕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對曹植產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苦苦相逼。眾臣漸也明其中理,阿諛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說三道四,謠言惑眾:朝中一日有曹植,宮內雞犬不寧,如他日造反,圖謀篡位,何不為宮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為強,斬草除根,以免日後夜長夢多。
  • 恭喜《中文自修》雜誌《古詩文賞析》欄目入選華東地區期刊「優秀...
    《中文自修》自2009年開設的《古詩文賞析》欄目作為本刊歷史最悠久的王牌欄目之一,一直深受廣大師生群體甚至家長的喜愛。 本欄目每一期都會邀請上海市優秀語文教師為學生撰寫課外古詩文鑑賞寶典,作為學生課外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補充,以提升鑑賞古詩文的能力,幫助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和運用中華傳統文化。
  •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常見修辭手法賞析技巧 附答題模板教學案例
    廢話不多說,先上乾貨:以上是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和考試中需要掌握的修辭手法以及作用。 這類修辭手法賞析類體型我們的答題步驟就是三步走:1. 修辭:運用了XXX 的修辭手法(藝術手法)2.習題: 請賞析本段中「你在裡面打滾兒,你是駕著白雲朵的鳥」這句話。(從修辭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入手) 4分練一練:文中黑體字的句子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其表達作用。2.
  • 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古詩鑑賞之比興手法習題練習詳解這次課程我們來練習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教你輕鬆拿下古詩鑑賞。【練習】1.下列詩詞作品中,通篇運用比興象徵手法託物言志的是( )。A. 《秋興八首》(其一)B. 《早雁》C.
  • 古詩《秋行》的賞析
    通篇表現手法高超,是難得的佳作。《秋行》的原詩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生。《秋行》的賞析《秋行》一詩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不乏清新之詞、膾炙人口如同怡然而忘俗的田園短笛,把原本很普通的風景,也是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從而令這首詩有著一種不一樣的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這樣的作品也是最有代入感,讀來仿佛置身其中,能夠感受到詩作中那種不一樣的美。
  • 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望洞庭湖》教師筆記和知識梳理
    二、初讀課文請同學們跟隨「詩豪」劉禹錫的腳步,一起來讀一讀《望洞庭》這首古詩,在讀的過程中試著給古詩劃分節奏。請學生按照自己劃分的節奏讀古詩。老師出示古詩的劃分節奏,按著節奏,有感情地再讀古詩。(2)詩人為什麼要寫無風的潭面,這裡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平靜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鏡子,形象貼切寫出了千裡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
  • 《山居即事》賞析 王維古詩《山居即事》賞析
    賞析  此詩主要是描述了詩人隱居山林之後的生活和心態寫照,寫出了生活的愜意,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欣賞,也在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頷聯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夕照滿山,鳥鵲還巢,行人歸宅,柴扉緊掩,詩人以最傳神的字眼來表現景物給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態和任其消歇的流變特徵。頸聯體現的是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喜愛之情。最後一句的「歸」暗合其歸隱之意,隱隱有陶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