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足球場大小的行星飛掠地球!網友反應亮了

2020-12-11 瀟湘晨報

網友:躲過一劫

據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消息,一顆代號為「2002NN4」的小行星剛剛飛掠地球。

「2002 NN4」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時間為北京時間今天11點20分。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510萬公裡,約為地月距離的13倍。NASA同時表示,該小行星並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

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300米。物理學專家德裡克·布扎西說,「2002NN4」的大小超過90%的小行星,像一個足球場這麼大。而它的速度超過每小時3.2萬公裡。

不過,這顆小行星的軌道預計只會變化200公裡左右,因此並不會撞擊到地球。

布扎西說,像「2002NN4」這樣的小行星之所以會引起天文學家注意,是因為它們可能對地球造成的衝擊。天文學家會追蹤體型較大的小行星,一般也了解它們的軌跡。體型較小的小行星幾乎難以追蹤,不過它們不太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例如今年4月28日,一顆代號為「2020 HS7」的小行星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直徑在4米到8米之間。NASA方面解釋說,每月都有數個這樣大小的近地天體(NEO)飛掠地球。它沒有對地球造成威脅,即使它衝向地球,也會在大氣層崩解分裂。

「2002NN4」在學界非常有名,天文學家花了不少心思了解它。布扎西說,相比起「2002NN4」這樣的熟客,宇宙中仍有和它一樣體型,仍然沒有被發現的小行星。那些不速之客,更讓天文學家擔驚受怕。

網友評論:「我又多活了一天,美滋滋!」

天文學家找到了多少這樣的小行星?

根據NASA官網,截至到2019年初,已知近地天體數量超過1.9萬。到目前為止,這個數量已經達到22776個。

今年,我們也報導過幾次關於小行星的新聞——

5月1日,由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在今年初新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DM4,飛掠地球!其直徑160米左右、速度為6.39公裡/每秒,與地球「擦肩而過」,離地球最近距離為705萬公裡左右,約為18.4個地月距離,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

2月15日,一條聳人聽聞的消息在全球網際網路上廣為傳播:「美國宇航局(NASA)證實: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小行星正在高速向地球運動。」後來,NASA忍不住出來「闢謠」了。NASA近地研究中心的官方帳號Asteroid Watch(小行星觀測)說:「我們注意到了一些關於小行星2002 PZ39的不實文章。這顆小行星的運動軌跡其實相當明確,它將安全地在577萬公裡之外「路過「地球,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5倍。」

所謂近地天體,一般就是指飛掠地球的小行星和彗星。

多少來說足夠近呢?天文學家劃定的範圍是4800萬公裡以內。

天文學家每周平均都會發現約30個這樣的近地天體。

「2019 OK」小行星

去年7月底飛掠地球的「2019OK」,真的把大家都嚇了一跳。

這顆小行星直徑約100米,飛行速度每秒24公裡。

2019OK小行星已經距離地球非常近

直到它抵達近地點之前最後一刻才被發現。而直到它掠過地球之前,天文學家才最終確認了它的軌道、速度以及直徑大小等相關數據。在此之前,人類對它完全一無所知。

而在2013年,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導致上千人受傷。當時,連一秒鐘的提前預警都沒有。那個小行星進入地球的時候,全世界沒有一個望遠鏡提前發現它。還好,那顆小行星直徑大概只有20米左右。

【來源:半島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一顆足球場大小的行星飛掠地球
    據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消息,一顆代號為「2002NN4」的小行星今天飛掠地球。「2002 NN4」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時間為北京時間今天11點20分。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510萬公裡,約為地月距離的13倍。NASA同時表示,該小行星並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300米。物理學專家德裡克·布扎西說,「2002NN4」的大小超過90%的小行星,像一個足球場這麼大。而它的速度超過每小時3.2萬公裡。
  • 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今天飛掠地球!網友: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
    據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消息,一顆代號為「2002NN4」的小行星剛剛飛掠地球。「2002 NN4」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時間為北京時間今天11點20分。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510萬公裡,約為地月距離的13倍。NASA同時表示,該小行星並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300米。物理學專家德裡克·布扎西說,「2002NN4」的大小超過90%的小行星,像一個足球場這麼大。而它的速度超過每小時3.2萬公裡。
  • 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剛剛和地球擦肩而過
    「2002 NN4」小行星據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消息,一顆代號為「2002NN4」的小行星剛剛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時間為北京時間11點20分。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510萬公裡,約為地月距離的13倍。NASA同時表示,該小行星並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300米。物理學專家德裡克·布扎西說,「2002NN4」的大小超過90%的小行星,像一個足球場這麼大。而它的速度超過每小時3.2萬公裡。
  • 每秒23.67公裡,一顆390米寬的巖石飛過來,NASA:3月底飛掠地球
    就像我們地球,就經常會有小行星飛掠地球的情況。雖然這些小行星數量多,飛掠地球的情況也時有出現,但是很少會撞到我們地球,畢竟宇宙空間非常大,兩個天體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據NASA的科學報告,有一顆尺寸較大的小行星正在高速呼嘯而來,預計在2020年3月27日03:52從地球附近飛過去。
  • 死星背後的科學:如何摧毀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Alderaan),威脅用「超級雷射炮」摧毀這顆星球,除非她供出起義軍基地的位置。雖然這個情節很好地展示了銀河帝國的殘暴無道,但從現實來看,僅發射一道雷射——即便是超級雷射——不大可能造成那種程度的破壞效果。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用一道雷射在數秒之內摧毀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並仍然留有足夠的能量能將星球的碎片以極高的速度炸射到宇宙空間裡,物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一套不可思議的解決方案。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那將需要多少能量。
  • 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於北京時間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
  • 紫金山天文臺發現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2020 FL2(綠色)和大行星軌道圖(水星:白色;地球:藍色)。紫金山天文臺供圖中新網南京3月24日電 (記者 朱曉穎)國際小行星預警網(IAWN)和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發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於北京時間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
  • 【行星撞地球】2019年,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這個距離看似遙遠,但從宏觀的天體視角來看,只要這顆名為2019 OK行星軌道稍有偏轉,它與地球那就會正面「剛」上徹底KO。這顆行星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一樣,飛臨地球前一天才被人們發現,著實令天文學家們捏了一把汗。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人類所生活的地球,不過只是其中最小的一顆,圍繞著太陽作運轉的活動。曾經的人類可能對於宇宙太空一無所知,甚至用神話故事來詮釋人類之外的世界。不過隨著人類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知道了地球之外的並不是神話,而是運轉著的無數星體。
  • 它們真能撞地球?這次不會
    微博上,「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戴口罩小行星29日將掠過地球」等熱門話題頻頻登上熱搜,閱讀量達到數億人次。「會不會對地球造成危害?」「我們能看到它們嗎?」……留言區裡,網友對小行星的疑問多得快要「溢出屏幕」。 全球科學家都在密切關注這些「天外來客」加「不速之客」,我國也有一臺以跟蹤觀測小行星為主要目標的望遠鏡:位於江蘇盱眙的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
  • 直徑至少250米,時速1.7萬公裡,近地小行星將在8月10日飛掠地球
    不久前,剛有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直到臨近前的一天才知道它的存在,這著實讓天文學家捏了一把汗。因為小行星號稱是生命殺手,如果體型較大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將會造成巨大的破壞。6500萬年前,引發恐龍以及當時75%的地球物種走向滅絕的罪魁禍首正是一顆小行星。
  • 紫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在接近,預計本周五飛掠地球
    交匯點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  「預計該小行星將於11月20日08時08分在距離地球448萬公裡的距離飛掠,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趙海斌說。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行星
  • 克卜勒數據發現宜居行星:大小、溫度與地球最相似 距離300光年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15日報導,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早前收集的檔案數據,發現了一顆潛在系外宜居行星,大小和溫度與地球最相似,距離地球300光年。Kepler-1649c圍繞紅矮星運行(圖片來源:CNN)這項研究本周三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 一個摩天大樓般的天體正飛掠地球,秒速達89公裡,未來有撞擊可能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行,但是太陽系中圍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太多了,即便是在地球的軌道附近,也經常會有其他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經過,有的時候兩者距離會很近,那麼小行星等天體被地球引力吸引的時候,就會降落到地球上形成流星和火流星等天文現象,特別大的小天體降落到地球上時還會造成自然災難。
  • 遠古一顆類水星行星與地球碰撞帶來生命元素
    ,大約44億年前,水星大小的胚胎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之後地球富鐵內核形成,對地球帶來了大量碳元素,有助於地球生命的孕育形成。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地球形成歷史上,不斷有大型小行星穿過大氣層碰撞在地球表面,地球上的生命反覆地經歷著浩劫,曾多次被徹底滅絕。但是最新研究顯示,44億年前一顆類似水星的胚胎行星與地球碰撞,為地球孕育生命提供了所有碳元素。最新研究表明,這顆直徑約4800千米的微型行星與地球融合在一起,之後形成了地球內核,帶來了孕育生命的基礎元素,以及寶貴的晶體,例如:鑽石。
  • 足球場大的小行星以2萬英裡的時速和地球擦肩而過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消息,一顆被命名為「2002NNA」的小行星,在6月6日飛掠地球。與地球的距離約為320萬英裡(510萬公裡),約為地月距離的13倍。NASA同時表示,該小行星並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早期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仿的可居住帶行星
    一支跨大西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來自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重新分析數據,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可居住區域內運行,該區域位於恆星周圍,巖石行星可以在其中支撐液態水。科學家在查看克卜勒的舊觀測結果時發現了這個名為Kepler-1649c的行星,該機構於2018年退役。雖然先前使用計算機算法進行的搜索誤認了該行星,但研究克卜勒數據的研究人員再次查看了籤名並確認為一個星球。在克卜勒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這個距離地球300光年的遙遠世界與地球的大小和估計溫度最相似。
  • 地球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10倍於地球質量但只有保齡球大小
    2016年,邁克·布朗(Mike Brown,他將冥王星降級)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們提出了太陽系外圍存在一顆行星,這讓科學界感到震驚。據美國媒體10月3日報導,奇怪的事情正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發生。
  • 超級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4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向地球
    一個新的超級計算機模擬研究顯示,月球可能是在45億年前地球與一顆叫做Theia的行星相撞形成的,這個行星和火星大小差不多,科學家們還模擬了其形成機制。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們生成了數種模擬情景的動畫展示,每一種代表了這顆「漫遊行星」 Theia在靠近地球過程中帶有不同自旋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