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掛牌成立

2020-12-17 瀟湘晨報

進入春天,山西文博行業也邁入新階段,改革動作頻頻,整合風潮迭起。

4月10日上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兩家單位和相關職責,今後將負責全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重點課題研究等。

加強力量打造山西文化自信 擁有全國考古機構最年輕班子

山西擁有豐富的地下文物資源,在中華文明綿延不斷、多元一體、兼收並蓄的進程中,佔據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兩家文博單位組建,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著眼於山西深厚的文物資源底蘊,充分考慮全省文物工作實際,精準把握山西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地位,作出的重大戰略布局。

掛牌儀式上,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趙曙光表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的組建是圍繞考古工作,變民俗博物館為考古博物館,整合了雙方人財物及場地空間,從橫向上增強了隊伍力量,從縱向上延伸了考古職能,「整合後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擁有全國考古機構中最年輕的領導班子,擁有一批在田野考古實踐和博物館運營中積累有豐富經驗的中青年業務骨幹,有一批專業素養深厚、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們支持,是一個人才構成合理、充滿活力和無限希望的文化科研機構和戰鬥集體。」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王曉毅在掛牌儀式上說,「這次參與合併的兩家單位,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很深的淵源。山西省民俗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在太原文廟成立的山西省教育圖書博物館,是全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勘察組。1949至1979年,30年的時間裡兩家是一個單位的兩個部門。1979年文管所分成文物局、博物館、考古所、古建所四家單位。如今,我們又合併成一家,這是一個歷史的圓滿輪迴。」

在山西文博事業的版圖中,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三晉大地上調查並發現了數千處文化遺址,發掘了百餘處重要的古代遺址和萬餘座古代墓葬,先後有15項考古發掘項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0個項目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近70年來,考古所向各類博物館移交出土文物40餘萬件,發表考古簡報、報告和研究論文上千篇,出版考古發掘報告和研究專著百餘部,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為中國文化建立起完整的山西考古文化譜系。近70年來,省考古研究所湧現出張頷、王健、王克林、楊富鬥、張慶捷、石金鳴等多位考古文化大家,考古學人代不乏人、傳承有緒,以紮實嚴謹的學術功力和高尚無私的奉獻精神,鑄就了山西考古人的良好作風,樹起了山西這個考古大省的人文形象。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雖立館時間較短,但在它身上活躍著山西文博的百年基因。17年來,幾任館長和館內工作人員篳路藍縷卻始終不忘初心,創造一切條件致力於挖掘、整理、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民俗文化,盡其所能為公眾做好開放服務。在他們的手裡,先後修復保護了太原文廟,完善了省民俗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開展了經濟社會發展物證的調查,開啟了山西文物巡展的先河,創建了山西第一家社區博物館——文廟社區博物館,培養了一支勇於思考、善於謀事、敢於成事的年輕隊伍,為山西古建築類博物館的發展拓展了道路,創造了經驗。

四大考古研究部門協同發力 為山西文博事業添磚加瓦

組建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未來將會如何發展?對於山西文博和考古事業,又會做出哪些大的布局?

對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省考古院將著眼山西考古資源特色,根據山西地下文物資源優勢,設古人類研究所、華夏文明研究所、晉文化研究所、民族融合研究所四個核心學術研究部門。其中古人類研究所以舊石器時代遺存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揭示山西在東亞地區古人類起源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華夏文明研究所以新石器時代遺存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探索山西在農業起源與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晉文化研究所以夏商周時期遺存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探索夏商王朝資源控制與國家政權鞏固等模式,確立晉在中華文化大一統形成過程中的支撐地位;民族融合研究所以秦漢以來遺存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研究山西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還要全面提升考古學的科技與信息化水平,打造多學科研究平臺,建立冶金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食譜分析、陶瓷考古五個實驗室,並繼續引進夯實,逐步形成綜合、多樣的科技考古中心。

打造考古博物館 講好出土文物背後的故事

如今,山西考古博物館與昔日的文廟融為一體。文廟中軸線上,依然是我省弘揚國學的重要場所。其餘展陳空間,將依託山西豐富的出土文物資源,依託已有的考古學科研團隊和研究成果,創建具有考古學特色的考古博物館。

據了解,山西考古博物館將從考古學學科發展的角度、從強調出土文物學術意義的角度,深度闡述展示山西史前及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向社會公眾科學傳播考古學知識,講好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山西故事,講好黃河文化孕育下的歷史文脈精神,講好出土文物背後所反映的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內涵。公眾也有望在這所博物館裡,看到更多考古發掘後的出土文物。

文廟的功能也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孔子是中華民族的古聖先賢,儒家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逐步恢復孔廟的原有功能,繼續發揚文廟的作用,向公眾弘揚國學,傳頌中華經典文化。

山西晚報記者 孫軼瓊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山西離石信義遺址考古研究獲新進展
    2020年3—8月,為配合國道209改線工程呂梁新城區段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呂梁市文物調查考古勘探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院長王曉毅告訴記者,山西離石信義遺址的發現為探索新石器時代末期中原與河套兩大區域文化交流、互動融合以及不同建築模式的空間分布提供了豐富資料,對於認識廟底溝二期文化向北傳播的路線以及與晉西北、陝北同時期文化遺存之間的交流互動具有重要意義,是考察兩大區域文化之間互補發展趨勢的重要線索。
  •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在山西博物院開展
    9月18日,在山西省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的合作與指導下,「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在山西博物院開展。此項展覽已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是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的重要舉措。
  • 在山西早期聚落遺址,吉林大學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11月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節目,以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發現距今6000年的石雕蠶蛹為題,聚焦了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考古工作的進展情況。據央視節目報導,夏縣師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師村西北約1公裡處的青龍河故道河曲地帶。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在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19年起就聯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運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單位對師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專家不樂意了
    業內人士前來支持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也掀起了考古界match的廣泛關注為了表達對鍾芳蓉的支持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考古豪華大禮包」↓紛紛為她送上△各地考古界為鍾芳蓉送去的部分贈品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多個省市考古圈聯動,為鍾芳蓉送去祝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山西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現與研究
    梁思永和吳金鼎兩位先生均是在留學期間以國內考古材料為研究對象來完成各自的學位論文。梁思永先生以所發掘出的西陰村陶片為研究對象,寫成一篇英文論文《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考古專業碩士學位。該論文1930年以英文單行本出版。該文對西陰村陶片作了5個級別的分類,並與國內外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存進行對比分析,推斷西陰村與河南仰韶村的年代同時。
  • 《考古學報》2020年1-4期目錄索引
    不僅是國內外各考古機構、各大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必備典藏,也是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出版物,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刊物。《考古學報》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兼重政治正確與學術標準。刊發田野考古報告、考古學研究的專題論文,以及與考古學關係密切的其他重要論著。《考古學報》學風嚴謹,風格質樸,數十年一以貫之,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學術特色。
  • 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會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梁憲亮
    4月15日,芮城縣委書記張建軍會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梁憲亮、鄭媛一行,就建立黃河文明遺址公園等相關事宜進行會商。副縣長趙偉兵、縣委辦主任楊建幫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參加。座談會上,梁憲亮對芮城在文物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表示感謝。
  •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掛牌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掛牌   新華社電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11月30日在京正式掛牌成立。該中心在原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基礎上更名組建,將逐步建成我國考古領域具有國際影響的專業研究機構。
  • 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 考古圈卻集體寵她
    隨後,山西、河南、湖南、甘肅、遼寧的考古機構官方微博以及廣東、四川、天津三地的考古同行個人微博的聯動「送禮」環節,叫人羨慕又長見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
  • 轉發關於「黎國倗國霸國考古問題」致山西省文物局考古所的公開信
    建議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能夠重啟關於「黎國倗國霸國考古論證」計劃,徹底解決黎國倗國霸國考古之疑,以準確還原出土文物所傳達出歷史信息和考古真相。         期待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能夠用出土的文字證據說話,推翻新發現的「獻候宰鄙畢萬、羊舌四族、霸伯春秋霸主晉文公」之新說。但願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專家們關於「黎國、倗國、霸國」都是對的。
  • 雲岡研究院在山西大同成立
    2月19日,雲岡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山西大同召開。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就雲岡研究院成立作出批示。
  • 考古圈晚來得女!留守女孩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網友質疑沒前途
    據不完全統計,禮物名單如下:@考古匯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文創抱枕一個@湖南考古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
  • 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啟用!
    教學基地航拍圖      出席儀式的嘉賓還有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復明,國家文物局考古與文物保護司司長閆亞林,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丁紀崗,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運城市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運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梁清燕,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馮正玉,運城市夏縣縣長王雲。儀式由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利峰主持。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 山西兩大考古項目入圍初評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初評啟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文博部門選送的31項考古項目。其中,山西的夏縣師村遺址、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成功入選。據悉,此次初評將組織投票,最終選定20項進入終評。
  • 這位衡陽留守女孩成全國各大「考古門派」團寵!網友:恭喜小師妹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張瑞 :
  • 「考古系」怎麼樣,「過來人」告訴你 ​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本報進行了深度採訪,通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講師及畢業生,向大家展示不一樣的「考古」,為您揭秘考古專業那些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考古,酸甜苦辣中收穫著驚喜與快樂考古專業冷門、沒前途,事實果真如此嗎?
  • 考676分女孩報北大考古專業遭質疑,這些大佬都來撐腰!
    >7月31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實現九省考古圈聯動為鍾芳蓉送去祝福↓↓↓向上滑動閱覽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發現湖南
  • 北大考古專業真的很糟糕嗎?畢業後都去哪工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22年北京大學國學門下成立考古學研究室,這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個考古學的教學研究機構。按照此政策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博物館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高峰,以現有的考古人才供給,必定是供小於求。
  • 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讓文化說話——李尚鴻女士《山西考古那些...
    《山西考古那些事兒》,是最近常看的一本書。書中,我們可以深度聆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山西故事。(《山西考古那些事兒》作者李尚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系統梳理中華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 報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樊錦詩給她回信了
    鍾芳蓉報考考古專業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也掀起了考古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表達對鍾芳蓉的支持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工作者紛紛為她送上「考古豪華大禮包」↓△各地考古界為鍾芳蓉送去的部分贈品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多個省市考古圈聯動,為鍾芳蓉送去祝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