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問:請尊者開示,發現自己入息短、出息長,這樣有問題嗎?204.如何修行出離心和忍辱…心迅速調柔…對佛法僧生…恭敬心…

2021-02-22 書畫為善

 Namo tassa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禮敬尊者!!!

瑪欣德尊者答疑440問

         203. 問:請尊者開示,發現自己入息短、出息長,這樣有問題嗎? 

 答:沒問題。如果入息短,出息長,你就「知道」它,只要呼吸自然就沒有問題,只需要很如實的去覺知它就可以。 

 

204. 如何修行出離心和忍辱巴拉密?如何讓自己的心迅速調柔?如何對佛、法、僧生起無限的恭敬心、珍惜心、難遇心? 

 

答:如何修習出離心和忍辱巴拉密?修習出離心,就是你應該要看到世間的過患,看到種種因緣和合之法的過患,這個可以培養出離心。修習忍辱巴拉密,就是無論……其實我們說到的忍,巴利(語)叫做(khantī)他的意思就是忍,而不要把他只是理解成忍辱。因為忍辱往往就是當別人對你不好的時候、欺負你的時候,中傷你的時候,你忍,這個叫做忍辱。但是真正的(khantī)的意思是忍耐。

 

忍耐的範圍很廣,不僅僅是別人對你好,別人中傷你,你要忍。別人對你好,你也要忍,忍著什麼?安忍不動。對於自己、如果感覺到很熱,很冷也要忍。如果你要想要忍,修忍巴拉密的話,如果現在到了5、6點肚子餓了,我就忍不住要去吃飯了這種……如果你能夠忍的過去,這個也是屬於一種忍。現在修行不好啊,禪坐很多妄想啊,腿痛,腳痛,這個時候又感覺到很難熬。如果你都能挺得過去,安忍不動,這個也是一種培育忍的過程。

 

培育忍,大的忍——別人中傷的要忍,小的忍也要忍。你應該八風吹不動,就是對於世間的榮辱得失,苦樂,稱譽,誹謗,你都不動於心。對於一些外在的,熱、冷、寒、暑,虻、蚊、風吹日曬,你都能夠安忍不動,你就把心放在業處上,放在修行上,那這個叫做忍。如果你能夠從小的做起,這個也是屬於培育忍的巴拉密。

 

如何讓自己的心迅速調柔?當你想你的心要迅速調柔,本身這種心態,就是不夠調柔,所以你才會想著,要迅速的調柔。要想讓心調柔,這需要有個過程。有些人的心,天生就很調柔,所以我們說一個人的心調不調柔,和他過去世的業及性格有關。如果一個人很愛發脾氣,看這個看不順眼,看那個又不順眼,這種人的心比較難調柔。如果要讓自己的心調柔,有幾種方法:第一,要如理作意。第二,要管得住自己的情緒。第三,要經常修習慈心,培育慈愛。

 

如何對佛、法、僧,升起無限的恭敬心和珍惜心、難遇心?剛才在結營的時候,我所講的那些,其實就是幫助大家生起恭敬心、珍惜心和難遇心。在禪修業處上,如果修行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也可以使我們生起對佛、法、僧的恭敬心。 

 

 

感恩尊者慈悲開示!!!

相關焦點

  • 問:尊者,您們怎麼看待植物人?他們算進入在有分階段麼?如果他們像植物人那樣,昏迷到臨終,是不是意味著他們投生不善趣的機會很高?
    植物人對我們來說就像長眠不醒的活人,很多時候植物人的心 都是處在有分心和穿插著夢境的心路過程。然而,植物人也可 能會對來自根門如耳根和身觸的目標撞擊而起反應,他們也許 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和感受到親人按摩的刺激。也有一些植物 人因為長期受到親人或愛人不屈不饒的鼓勵和刺激下奇蹟醒轉 的個案。所以,我們覺得植物人還是存有醒轉的希望,不應該過早放 棄。
  • 智廣阿闍梨:一切都是自己心的投射,修行的重點在於「治心」
    所以說「一切唯心造」的道理非常的甚深,外面沒有別人,都是你自己心的投射。佛教唯識宗的智慧揭示了世界萬象皆是我們心的投射、心的化現,所以佛法的修行最強調的就是「治心」,向內求,在心地上下工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元音老人 | 《楞嚴咒心》修法,修行之人必知!
    元音老人 | 《楞嚴咒心》修法【咒文】:都盧用瓦達 大底約他 嗡 阿錄尼 皮舍地 皮納 白熱納 陀尼 攀陀攀陀尼 白蛇納 胖尼攀 虎信 都盧 印攀 娑哈【功用】:持此楞嚴咒心一遍等於持楞嚴咒一遍,修法人若常誦此楞嚴咒心,既能降伏自己無始劫以來的邪欲心及煩惱種子,又能降魔、得定,作用很大,修行之人必知!
  • 佛法開示:警惕偽善之法,網絡佛法成商道,且問菩提在何方
    佛說,佛法修行,特別是在這個末法時期,說法的邪師如恆河沙子一般多。而今網絡流傳之發達,多以佛法名義而商化的,諸多迷人,寧墮名相愛見中,不解如來真實語。在禪林釋疑中,有緣眾問疑,今此將所問疑事而作開示,望修行人正信佛子,住般若實相,清淨修行。
  • 一位方丈說:佛緣深厚的人,往往有這5個特徵,一個也算有佛緣
    朋友一聽,便趕緊求教方丈,自己進房間沒有流眼淚,是否是因為佛緣淺薄?若是如此,平日裡又該如何加深自己的佛緣?方丈見我們二人誠懇請教,便針對「佛緣」為我們進行了開示。聽完之後,我與朋友如醍醐灌頂一般,原來做一個與佛有緣的人,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 佛法中忍辱的最高境界:忍無可忍!
    ~簡簡單單學佛法,自由自在過生活~不論你是不是一個信仰佛教的人,佛陀的教法都可以給你的人生帶來不可思議的影響。如果你是一個佛的信仰者,能真正按照佛的教法去修行,那麼你註定行走在成佛的道路上!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也許是家庭內部的矛盾,也許是工作中的分歧,也許是身體健康方面的困擾,也許是外部客觀條件的原因,反正大部分的事都是不會讓我們稱心如意的。怎麼樣對待我們身心遇到的逆緣呢?這真是一個大學問!早在二千多年前佛就教給了我們圓滿的解決方法——六度。今天談談六度之一:忍辱。《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出家菩薩住阿蘭若。
  • 什麼是修行?在這個社會怎麼去修行,才能找到「佛性」?
    我們學佛修行就是為了升華自己,為了尋求宇宙間的真理,找到自性的純淨,在這個世界上要真正放下執著,才能不起煩惱,沒有煩惱了,才能有歡喜心,才能一心一意的一門精進去感應宇宙的真相。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樣,不是爭對不對。
  • 【禮敬至尊】龍欽巴尊者三十誡
    大師自小,即能憶念前生,悲智俱足。五歲時,開始學習讀誦書寫的啟蒙教育,並從父親受聞密法,了解醫藥曆書等學問;十二歲,進入蓮花生大士(藏密第一代祖師)首創的桑耶寺出家,研習佛法戒律,十四歲起,參學專門講經的寺院,學習新舊派教理,並修行密法,得甚深禪定。  在擔任桑耶寺住持數年後,即隱居深山專事修行和著述,在許多著作中,聞名於世的《廣大心要》是佛教經典之著。
  • 103歲的高僧夢參老和尚珍貴開示:我們學佛修行究竟有沒有竅門?
    夢參老和尚出獄的第一件事便是立刻換上了出家人的袈裟,重新恢復作為一名出家人應有的威儀相貌。夢參老和尚曾經開示過學佛修行的竅門問題。夢參老和尚開示說,我們很多人在學佛修行之後,總是感覺到自己所學習的佛法不夠。自己所了解的佛學知識、修行竅門不夠透徹。佛教經典看得不夠多。我們以念經來說吧,有的人以為念一部經太少了,可是如果念兩部經呢,又嫌太長了,很是苦惱。
  • 做到了這幾點,念佛更有功德
    比如躺著可以念佛嗎?上廁所時念佛會不會不恭敬?可以同時稱念兩個佛菩薩聖號嗎?……念佛是一個長期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堅持。應儘量保持不間斷,從早到晚,行、住、坐、臥,佛不離心,心不離佛。而是要求我們在念佛時,一心不亂,信心不變,願心不變,念佛心不變,在日常生活、工作、修行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困難,隨時隨地都能夠想起來念佛,而決不會在種種藉口下怠惰和延宕,也不是等到臨終時才「臨時抱佛腳」,這才是真正的不間斷。很多學佛者可能會問,念佛的功德這麼大,那我可以同時稱念兩個佛菩薩的聖號嗎?
  • 弘法資訊┃道見法師開示:佛法的核心 心地法門
    2014年12月7日,大靈巖寺道見法師宣講《佛法修證心要》,大靈巖寺法空法師、法如法師隨喜參加。《佛法修證心要》是由當代大德無相密心中心法三祖大阿闍黎元音老人所著。道見法師圍繞心地法門的知見和實修法要展開詳細的講解,並且結合曆代祖師的介紹、禪宗公案的妙解,以及元音老人所傳《心要》加以通透的說明。上午9點15分,前來參加聽法的三十餘位居士信眾在靈巖寺禪堂恭敬合掌,禮請道見法師講法。
  • 阿底峽尊者
    那個時候,他就知道皈依三寶,知道認真地持戒、修行,非常有善根。  2.遍訪名師通達五明  到了 11歲,阿底峽尊者就對皇宮裡的生活感到非常厭煩了。皇宮裡的生活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豐富多彩,比世間一般平民老百姓的生活不知要好多少倍,但是他居然能夠在那麼小的時候,就對世間的繁文縟節、不真實的五欲快樂,生起厭離心、出離心,非常地厭患,所以他就到外面、到深山裡去參訪當時的修行人。
  • 什麼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妙法蓮華經》裡告訴了我們答案!
    所謂真信佛法,真為生死者,我們就應該及早樹立「唯求作佛」的堅固信願!我們學佛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成佛!這也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妙法蓮華經》的根本殊勝意義之所在。為什麼舍利弗尊者如是二請,釋迦牟尼佛均是「止止」而答。皆因眾生根性弱小,不生「自信能夠成佛」之想。所以墮入二乘境地。後舍利弗如是三請,佛不得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