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縉雲縣誌(1993—2010)》志稿終審會召開

2020-12-15 浙江在線

我們正在見證縉雲歷史 參與時代書寫

《縉雲縣誌(1993-2010)》志稿終審會召開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12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周凡 張森/文 章程雅/圖) 盛世修志,垂鑑未來;志載盛世,澤惠千秋。12月11日,《縉雲縣誌(1993—2010)》志稿終審會召開。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潘捷軍,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正飛出席會議並講話,副縣長潘巧玲主持會議。

  2011年5月,縉雲縣啟動了第二輪修志工作,在省市方志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資料的徵集和志書的編纂、初審、覆審等工作,於今年11月份形成終審稿。

  會上,縉雲縣誌(1993-2010)》主編介紹了編纂情況,參會人員就《縉雲縣誌(1993-2010)》志稿終審意見作了交流。

  潘捷軍首先對縉雲縣目前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並從全面、系統、客觀三個方面對修志工作做了指導,他表示,編修志書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個優良的傳統,有著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意義。要做到不能缺、不能斷、不能造,牢牢把握「全、通、實、特、精、深」的志稿編纂工作方法,拿出把「冷板凳坐熱」的匠心精神,記載歷史、書寫歷史,做好志稿的編選修改工作,力求打造精品佳志。

  隨後,王正飛代表《縉雲縣誌(1993-2010)》終審驗收委員會宣讀終審意見:

  經過認真評議,終審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縉雲縣誌(1993-2010)》終審稿指導思想正確、體例規範、內容全面、資料翔實、重點突出、點面結合、特色鮮明,是第二輪續修志書中的一部用功之作、創新之作。志書符合憲法及保密、檔案、歷史、經濟、軍事等方面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國家地方志指導小組《地方志書質量規定》和《浙江省市、縣(市、區)地方志書審查驗收和出版管理辦法》的要求,同意通過終審。

  就做好下步工作,王正飛強調,要精益求精抓好修改提升,樹立精品意識、發揚工匠精神,堅決把好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出版關,進一步增強縣誌的全面性、時代性、科學性、思想性,確保高標準、高質量編修出一部精品志書,為記錄縉雲歷史、講好縉雲故事、傳播縉雲文化、展現縉雲形象,作出應有的貢獻。要加快進度抓好出版工作,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堅決克服任務重、時間急、人手緊等困難,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要切實緊盯目標,倒排時間節點,落實責任分工,做好各項工作,確保按時完成出版任務。要千方百計抓好成果運用,進一步發揮縣誌在規劃編制、旅遊開發、環境治理、歷史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傳承等方面的參謀資治作用,在服務大局、推動發展中貢獻更多方志力量。縣誌出版後,要第一時間把成書送到全縣各鄉鎮部門,推動地方志資源共享利用最大化,以全面、準確的縣情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同時,要創新方式、廣泛宣傳,進一步營造讀志、用志的良好氛圍。


相關焦點

  • 「中國名鎮志德平鎮志」志稿終審會在臨邑縣召開
    9月8日,「中國名鎮志德平鎮志」志稿終審會在德州市臨邑縣召開。省委黨史研究院業務指導處處長張耀龍、二級調研員杜泉,德州市委黨史研究院院長李士新,臨邑縣委副書記王玉東,省修志業務專家諮詢組成員丁愛軍、王光輝,臨邑縣委黨史研究中心、德平鎮有關負責同志及《德平鎮志》主編、編輯等共20餘人參加會議。會議對《德平鎮志》志稿編纂質量給予充分肯定,對志稿進入終審環節表示祝賀,並就下步志稿修改完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 【方志動態】《泊頭市志(1983-2010)》稿通過省終審
    《泊頭市志(1983-2010)》通過省級終審11月,《泊頭市志(1983-2010)》稿經省終審機構審閱,通過省終審。終審組專家對志稿進行了細緻審閱,專家一致認為,《泊頭市志(1983—2010)》稿指導思想正確,體例完備,文風端正,語言樸實流暢,可以交付出版社進行印前規範性審核把關。同時,終審專家也提出,志稿中還存在一些需要修改的問題,需進一步規範志稿,精心打磨,做好修改、核對、校對等工作,確保出版質量。
  • 縉雲的城隍老爺,你知道是誰嗎?
    早些時候,我看到過民國初年編寫的《城隍廟志》(手抄本),內中竟未列有一位城隍老爺的名字,只是籠而統之稱為「顯佑伯」;在另外一些地方,我看到的也是「顯佑」、「顯侯」。後來看任繼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才知道朱元璋打下天下後大封城隍,這個「顯佑伯」,就是他給封起來的。城隍是本來就有的,只是公、侯、伯、子、男,他算是哪一個級別呢?朱元璋這一封,城隍老爺的級別就明確了。可見「顯佑伯」絕不是城隍老爺的名字。
  • 縉雲十大美食排行榜!每一種都名聲遠揚,縉雲燒餅行銷全球
    大塊的牛血,外地人看著有點血腥,不忍下嘴,第一次吃要適應,第二次吃以後會喜歡上這個湯。熱騰騰的大鐵鍋裡燉著牛血,牛雜,盛上一碗,放入各種調味品,胡椒麵,辣椒,香菜,雞精,香油等,下雨天,吃上一碗熱乎乎的牛血湯,喝一壺冰冰的米酒。豈是一個爽字了得。
  • 漫話縉雲龍鬚草和龍鬚席
    南朝宋永初四年,也即公元423年秋,著名文學家、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遊名山志》載:「縉雲山:凡此諸山多龍鬚草,以為攀龍而墜,化為此草。」可見,縉雲山自古出產龍鬚草。而該草的「來源」和「多」的因由,就是當年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得道,乘龍升天時,凡臣俗子攀援龍鬚相隨,致使龍鬚斷墜落地,變化而來。晉代崔豹《古今注》載:「有龍鬚草,一名縉雲草」。
  • 縉雲城隍廟:李陽冰書寫定風碑
    跟隨著縉雲縣博物館副館長馬丁雲,記者一同來到縉雲城隍廟遺址,一探它的傳奇歷史。縉雲縣博物館副館長馬丁雲說,提到縉雲城隍廟,就不得不提及一個人——李白的族叔李陽冰。正是這位當年曾任過縉雲知縣的唐代文學家、書法家,讓縉雲城隍廟多了一份傳奇的色彩。唐乾元二年(759),縉雲縣自七月初起到八月半一直無雨,大旱成災,百姓叫苦連天。八月十六日,縣令李陽冰親自祈禱於城隍廟,與城隍爺約曰:「五日不雨,將焚其廟。」
  • 小篆大家李陽冰與縉雲,那些鮮為人知的不解之「緣」~~~
    縉雲雖非富庶之地,但山水清幽,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李陽冰與縉雲的機緣,指他一生中與縉雲相遇的歷史緣分,換言之即他任職或隱居縉雲的次數和時間。其中「山川」載:「吏隱山,在(縉雲)縣(治)東北五十步,一名窪尊山,唐縣令李陽冰公暇,退居於此,因名曰『吏隱』。鑿石為窪尊。石壁上有『吏隱山』三楷字,古有留題。」而「名宦」載:李陽冰「乾元間為(縉雲縣)令……秩滿退居吏隱山……後遷當塗令。」 其後萬曆《括蒼匯記》和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緒《縉雲縣誌》記載略同。
  • 縉雲姓氏之呂氏
    縣內各《呂氏宗譜》所載,縉雲呂氏主要有壺鎮、方川、西岸、谷川、雙龍五支,皆出自姜姓,西岸支以河東,其餘以東平為郡望。有呂克炎者居台州仙居,有十二子,長子至五子留居原籍,後七子:世平居仙居巖前珠溪,世華居永康太平,世章居縉雲壺鎮溪頭,世恭居溫州窖下,世銓居臨海黃檀,世演居永康,世隆居金華。居縉雲壺鎮的呂世章(1131 -1197),名盛,世章為其字。其遷縉原因,據明隆慶元年(1567)範堪《呂氏宗譜序》稱,乃「往臨安侍養,道經縉雲壺溪,相其為利用懋遷(貿易)之地,遂徙家之」。
  • 厚育土壤,讓在縉雲的外資企業長成風景
    尤其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面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作為麗水市最大的外商獨資項目,總投資達10億元的肖特玻管順利投產,見證了優化營商環境的「縉雲力度」和「縉雲溫度」。胡正新告訴記者,非常時期雙方人員往來多有不便,而新項目的投產又需要德國專家前來給予技術支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麗縉園從4月到現在,接連召開了100多次對接會,研究討論了14批132名德國專家的入境方案,才最終讓這個項目能夠順利按時投產。「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我們入境疫控方案讓德國專家從一開始的難以理解,到現在的個個舉大姆指點讚,靠的是用心用情去融化。」
  • 縉雲姓氏之林氏
    據縉雲儲樹坪、黃龍、金鼓堂《林氏宗譜》所載,縉雲林氏源出子姓,以西河為郡望,相當於今山西、陝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據清光緒《縉雲縣誌》所載,有林彥祥,北宋時縉雲人,善書畫,摹李公麟《虛鴻草堂圖》,米友仁為之作跋;又有林熙,至道進士。可知北宋時已有林氏。今之林氏,最早於南宋末入縉,有儲樹坪林氏、黃龍林氏、金鼓堂林氏三支。
  • 縉雲文旅驚豔蘇州!2020縉雲文旅(蘇州)推介會成功舉辦
    優美的山水風光、獨特的人文底蘊、精雕細琢的非遺產品......12月2日上午,由縉雲縣文廣旅體局主辦的「黃帝縉雲 人間仙都」2020縉雲文旅(蘇州)推介會在蘇州成功舉辦。此次推介會以大眾化、年輕化、新潮化的推廣形式,充分展示縉雲文旅的魅力。以可「聽」、可「見」、可「聞」的文旅推介和沉浸式趣味互動讓蘇州市民進一步感知縉雲、認識縉雲、愛上縉雲。
  • 縉雲姓氏之施氏
    縉雲施氏現有青塘施氏和永康施氏分支,另外,歷史上還有施宅施氏。青塘施氏居縉雲分為三大脈,分別以東陽、縉雲、吳興為郡望。據民國38年(1949)《東陽郡澤磯施氏宗譜》載宋濂於明洪武五年(1372)所撰《浦江施氏譜序》稱,縉雲「施氏,肇自河南汴京。諱極者,遷於湖州府德清縣。生四子:曰元、曰亨、曰利、曰貞。元生清,清生節,節生茂,茂生盛,盛生華。華生秀、生文、生質。次子文生宏。
  • 大年初一,縉雲發布給您拜年啦!縉雲的年味在這裡~
    縉雲農村裡泡豆腐的時候,都會叫上鄰居、好友來吃上幾塊,浸點醬油或者白糖水,非常美味!做好的泡豆腐撒上些鹽,可以存放很久,早上配稀飯或下火鍋都一道好菜!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現在做的人少了,但是大多數人家還是會做些豆腐丸子,可以作為配菜,也可以放在火鍋裡煮。
  • 縉雲葉氏源流概況
    >縉雲葉氏源流概況 浙江縉雲 葉德君 葉氏系出自羋姓沈氏,春秋楚昭王時,有楚令尹沈諸梁,字子高,因功受封葉邑(今河南葉縣),人稱葉公。二、紅錦葉氏(新建鎮)原系景寧縣大順鄉新長汀村,因本地建灘坑水庫而於2007年移居縉雲,現有人60多人。三、英山葉氏(前路鄉)宋代葉謙,台州仙居石舍人,官翰林侍講。其七世孫葉福厚,因避亂寓居縉雲英山。歷四世,有北山呂彥恭娶英山葉氏為妻,生四子,次子呂遜,出繼英山母舅葉中為後。
  • 縉雲名山社區地塊……
    縉雲名山社區D-05地塊於2020年12月20日再次掛牌,地塊相關指標均未變動,但此次掛牌起價設定為之前出讓時最高報價。名山區塊D-05地塊,計容出讓面積39382㎡,容積率2.5,建築面積98455㎡。起價120204萬元,起始樓面價12209元/㎡。
  • 厭倦了人間,可以去仙境縉雲看一看
    然而回到煙火人間,縉雲的美食,又讓人饞涎欲滴,甘願下凡為人。傳統日光晾曬縉雲爽面,也稱縉雲土面。「拜年上門,先喝茶,吃糖果,隨後吃索麵卵。」——《縉雲縣至》縣誌裡提到的索麵卵,就是縉雲土面加上雞蛋。傳統的手工面,承載了上千年的智慧和配方的工藝,天然晾曬而成。手工,天然,代表著人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敬畏。食材的好壞,向來都是天地人共同決定的。天定大局,地決內質,人主高低。
  • 縉雲巖宕,你曾忽略的美!!!
    ‍縉雲豐富的凝灰巖資源,使得當地的採石歷史非常悠久,作為千年古石城,縉雲豐富的凝灰巖資源,使得當地的採石歷史非常悠久,作為千年古石城,縉雲豐富的凝灰巖資源,使得當地的採石歷史非常悠久,作為千年古石城,縉雲豐富的凝灰巖資源,使得當地的採石歷史非常悠久,作為千年古石城,縉雲豐富的凝灰巖資源,使得當地的採石歷史非常悠久,作為千年古石城,縉雲有著縉雲金縉雲有著縉雲有著豐富的凝灰巖資源,採石歷史非常悠久
  • 這位縉雲走出去的當紅小鮮肉向網友安利:縉雲燒餅一級棒!
    這位縉雲走出去的當紅小鮮肉向網友安利:縉雲燒餅一級棒!縉雲燒餅又被明星推薦了!最近新生代演員、UNINE組合成員陳宥維在錄製《親愛的小課桌》間隙接受了新浪的採訪當主持人問到:有沒有什麼浙江的美食可以推薦給大家?陳宥維回答:「我覺得縉雲燒餅是一級棒的!」
  • 中國縉雲甲龍! 「浙江恐龍」大家族又多一員
    圖片由浙江自然博物館提供  昨天,浙江自然博物館報來消息——浙江研究的具尾錘新種甲龍,有了正式命名,叫中國縉雲甲龍!  新加入「浙江恐龍」家族的中國縉雲甲龍,是一種怎麼樣的恐龍?  甲龍類,可能起源於中侏羅世。目前確認最早的甲龍類化石。發現於晚侏羅世(距今1.5億多年前)。而有尾錘的甲龍化石,此前只發現於晚白堊世末的坎潘期和馬斯垂克期(距今約8360-6600萬年前)。  浙江,可以說是「恐龍之鄉」。麗水縉雲縣,是浙江恐龍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
  • 讓蘇州市民享受縉雲的「口福、眼福、耳福」
    此次推介會以大眾化、年輕化、新潮化的推廣形式,充分展示縉雲文旅的魅力。以可「聽」、可「見」、可「聞」的文旅推介和沉浸式趣味互動讓蘇州市民進一步感知縉雲、認識縉雲、愛上縉雲。  石城風情惹人醉  本次推介會從口福、眼福、耳福三個方面,全方位展示縉雲的文化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