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12歲封王,72歲去世,為何3次被貶為庶民?

2020-12-22 諸葛品歷史

古代皇帝最讓人羨慕的地方,就是擁有後宮佳麗三千,每一位妃嬪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長相肯定毋庸置疑。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皇帝不英年早逝,身體素質不太差,生下十個八個兒子應該沒問題。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光兒子就二十六個,皇長子朱標和四皇子朱棣最為知名。

這些皇子之中,有的小時候就夭折了,比如九皇子朱杞,生於公元1369年,即明朝建立的第二年,未滿周歲因病夭折,實在令人惋惜不已。八皇子朱梓,與丞相胡惟庸走得很近,朱梓的嶽父於顯,以及小舅子於琥,因胡惟庸牽連被殺,朱梓嚇得睡不著覺,聽說父親朱元璋派使臣來找他談話,竟然帶著妻子自焚而亡。

朱元璋七十一歲駕崩,放到現在不算長壽,甚至連平均壽命都沒達到,但在七十古來稀的年代,朱元璋已經是比較高壽的帝王,比他活得久的皇帝並不多。然而,他的長壽基因,未能遺傳給後代,眾多兒子裡面,唯有岷王朱楩活到72歲,其餘均不過七十歲,朱楩也成了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

洪武十二年四月,後宮傳來嬰兒的哭聲,五十二的朱元璋再次當父親,屬於老來得子,自然喜不勝收,按照獨創的起名方式,給這個兒子起名為朱楩,同時沒有忘記賞賜朱楩的生母周貴妃。朱楩度過愉快的童年,轉眼間十二歲了,朱元璋封他為岷王,封地在如今的甘肅岷縣。

由於年齡較小,尚無能力管理封地,朱楩暫時仍舊住在皇宮。在朱楩看來,等到自己成年之後,就可以到封地當藩王,畢竟哥哥們都是如此,父親不會區別對待。洪武二十五年,朱楩十四歲,這一年發生兩件大事,影響了朱元璋的決定,並且把朱楩原本的大好前程,推向無盡深淵。

第一件事,正值壯年的太子朱標,因身患重病英年早逝;第二件事,奉命鎮守雲南的沐英,與朱標感情深厚,情同手足,因朱標之死對他造成巨大打擊,不久後也去世了。或許你會鬱悶,朱標和沐英去世,頂多讓朱楩傷心落淚,不至於改變他的人生吧,咱們接著往下看。

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忠心耿耿,才能突出,由他鎮守雲南,朱元璋完全放心。但是,沐英死後,情況就不一樣了,朱元璋決定從皇子當中,挑選一人去雲南做藩王,或許朱楩運氣不好,恰好他被選中,只是沒有立即前往,因為需要先修建王府,否則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朱楩對於到雲南擔任藩王之事,並不過多牴觸,甚至還有些開心。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朱楩再也笑不出來,考慮到勞民傷財,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叫停正在修建的王府工程。朱楩欲哭無淚,想死的心都有,覺得父親太不公平了,讓他鎮守雲南,竟不給安排府邸。

生氣歸生氣,朱楩不敢表現出來,於洪武二十八年,帶著失落的心情,與成親不久的妻子趕赴雲南。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西平侯沐春,也就是沐英的兒子,對朱楩不冷不熱,還給朱元璋寫份奏摺:「雲南左、右二衛官軍久居雲南,善於徵戰。若為護衛,則不可調遣,宜仍其舊。」

沐春的意思很明顯,認為自己有能力守衛雲南,朱楩完全是多餘的。另外,沐春不給朱楩的護衛隊安排任務,而是讓他們屯田,也就是種地。堂堂皇子,被欺負成這樣,朱楩忍無可忍,向朱元璋訴說委屈,朱元璋認為沐春的做法有些過分,訓斥沐春一番,朱楩與沐春結下梁子。

建文帝登基後,實施削藩策略,加上當年沐英與太子朱標的關係,建文帝對沐春非常器重。由此一來,有恃無恐的沐春,隨便告了朱楩一狀,朱楩就從王爺,直接被貶為庶民,而且被流放到福建漳州。朱楩心裡太難受,實在想不通,身為正兒八經的王爺,為何淪落到如此境遇。

幾年後,朱楩時來運轉,因為哥哥朱棣當皇帝了,朱棣二話不說,把遠在漳州的弟弟朱楩,調回雲南,恢復他的藩王身份。此時沐春已死,弟弟沐晟承襲西平侯,朱楩決定予以反擊,向哥哥朱棣訴苦,並狀告沐晟。朱棣趕緊安慰弟弟,但沒有懲罰沐晟,只是口頭批評一下,畢竟雲南離不開沐家。

不久後,沐晟以不尊王法為由,呈上一封狀告朱楩的奏摺,朱棣看到「擅收諸司印信,殺戮吏民」的字樣,頓時雷霆大怒,派人進行核實,而後把弟弟朱楩貶為庶民,這是他第二次失去王爺的身份。儘管考慮到兄弟情義,朱棣後來又恢復弟弟朱楩的王位,但好景不長,朱楩因犯錯,第三次被貶為庶民,而且貶得非常徹底。

洪熙年間,即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期間,認為叔叔朱楩一把年紀,漂泊大半生,連一座府邸都沒有,混得太慘了,就命人給朱楩修建王府,但並未恢復他的王位。六年後,七十二歲的朱楩去世,雖然是皇子當中最長壽之人,卻沒過幾天好日子,朱楩心中的苦悶,一般人無法理解吧。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的26個兒子,誰最短命,誰最長壽,誰活到了最後
    朱元璋親生的,公開的兒子,一共有26個。其中活得最短的,是他最小的兒子朱楠(1394-1394),連一周歲都沒有活到;最長壽的兒子是十三子朱桂(1374-1446),活了72歲。公元1448年,70歲的十七子朱權(1378-1448)去世後,朱元璋的兒子們全部故去,此時大明後來的第九任皇帝朱見深(1447-1487),都已經1歲了。這位十七子不簡單,明初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們分封藩王時,最有實力的當屬九大塞王,其中的寧王朱權又是塞王中實力極強的,甚至不弱於朱棣。
  • 朱元璋最長壽兒子朱權,15歲統領強兵部隊,歷6任帝王,71歲壽終正寢
    朱元璋不放心將邊境悉數交給大臣管理,又害怕出現西漢七國之亂,因此一面讓自己的兒子率軍鎮守邊疆,另一面則不給他們治地權。洪武帝認為這可保江山無虞,然而他還是高估了親情的力量,低估了人對權力的欲望。
  • 盤點明朝歷代最長壽的皇子,其中一位,除了未成年的都比皇帝長壽
    正統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十二日薨,終年72歲。這是明成祖朱棣最長壽的兄弟了,也是明朝最長壽的皇子之一,比明成祖朱棣(1360-1424)的64歲,多了8年。比明成祖朱棣長壽的兄弟還有:岷王朱楩(1379年4月9日—1450年5月10日)71歲,寧王朱權(1378年5月27日-1448年)70歲。3、朱高燧(suì)(1383-1431)明成祖朱棣第三子。
  • 明太祖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和雲南沐王府的血淚鬥爭史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26個兒子中最後一個在世的兒子岷王朱楩去世,享年72歲,此時距離他父皇朱元璋去世已經52年。訃聞,代宗朱祁鈺輟視朝三日,賜諡號曰莊,朱楩也被稱為岷莊王。先封甘肅,改調雲南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三月,皇子朱楩出生,生母未詳。
  • 朱元璋兒子中最長壽的活了多久?經歷了明朝6位帝王,尊榮一生
    在朱元璋二十六位皇子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是後來締造"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和一開始就被朱元璋作為接班人培養的長子朱標。相比於大哥朱標不到四十歲就英年早逝,朱棣活到了六十四歲,算是比較長壽的一位。不過,朱元璋諸子當中最長壽的還得是其第十七個兒子朱權,他一輩子先後經歷六位帝王,最後還壽終正寢,可謂十分難得。
  • 明朝唯一非朱元璋直系的藩王,5歲養在宮中,10歲與皇子同時封王
    作為封建帝王,明太祖朱元璋有著濃重的家天下思想。大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確立了"眾建宗親以藩王室"的政策,並於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洪武二十四年(1391)分三次封了25個藩王。
  • 他只是一個老實農民,卻被朱元璋封為國公,死後追封為隴西王
    這個人沒有徐達這幫人的卓著戰績,幾乎沒有任何功勳,但竟然能和這些人並獲顯爵,這就究竟為何呢? ▲李文忠冠冕像清初所修的《明史》居然沒有這個人的傳記,關於他的記載,要不然就在他兒子的傳記中提到了一點,要不就是他老婆的傳記裡提到一點。此人的兒子就是明初名將李文忠,老婆是朱元璋二姐曹國長公主。
  • 貴為皇子,一生專幹壞事,卻活了73歲,竟然還是最長壽的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總共繁育了26個兒子,16個女兒,之所以能生這麼多,與其戎馬一生,身體素質倍兒棒以外,主要還是受他苦難的童年陰影的影響。比如在朱元璋這眾多的兒子當中,就有這麼一個皇子,他一生沒有為明朝做出一點兒貢獻,反而不學無術,壞事做盡,惡貫滿盈,臭名昭著,與他的四哥皇帝朱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那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個兒子——朱桂。
  • 明太祖朱元璋的兒子們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未發跡之前替地主家放過牛,還做過和尚,後來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走上了反抗元朝的道路,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迅速擴張自己的勢力,之後又相繼平定了張士誠、陳友諒和元朝殘餘勢力,最終於1368年在應天稱帝,建立了明朝。
  • 朱元璋雖為一代雄主非常聖明,但是他的偏心,導致兒子被孫子屠戮
    不過,朱元璋作為皇帝,他的偏心卻讓兒子被孫子大肆屠戮。歷史上對朱元璋的評價有很多,有人說他太殘酷,有人說他太狠心,可是很少有人說朱元璋沒有眼光和才能。朱元璋看人的眼光當然非常準。不過,朱元璋和馬皇后情深,所以在他諸多兒子當中,他更喜歡與馬皇后的兒子朱標。
  • 明朝第一個異姓王,朱元璋殺光他的兒子,娶盡他的女兒!
    說起明朝異姓王,很多人會想到徐達。 常遇春等人,實際上,在朱元璋時期,第一個不同姓的王是郭子興。朱元璋成為皇帝後,他對嶽父郭子興的支持表示感謝,追封嶽父為「滁陽王」,在滁州為郭子興建廟,每年祭祀。郭子興共有3個孩子和2個女兒,長子早逝,朱元璋與大女兒結婚後,郭子興還有二兒子郭天敘,三兒子郭天爵和剛出生的小女兒。郭子興病故後,郭天敘任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郭子興還活著的時候,郭天敘就到處為難朱元璋。 郭子興去世後,郭天敘一直試圖除掉朱元璋。朱元璋派其手下陳先野請郭天緒付宴,郭天緒在「鴻門宴」上被殺。 然後朱元璋假裝來營救。
  • 5歲封王,8歲當宰相,10歲被哥哥賜死,臨終冷冷說7字,流傳至今
    宰相是除去君王之外最高行政長官的稱呼,不管是宰相還是丞相的地位都很高。一直以來知道的最小的宰相都是甘羅,甘羅是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當上宰相的。但在歷史上還有一個人比他還神奇,只是不是靠聰明才智。這個人五歲就被封王了,八歲成為宰相,只是在十歲的時候忽然被賜死,這位王爺被賜死的時候說了十四個字的遺言,流傳至今。
  • 朱權14歲封王,16歲手握重兵,為何最後卻成了文人?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朱權」,便可以稱得上的是這麼一個「年少有為」的人。明洪武十年五月(1378年5月),朱權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在金陵出生,繼而於「洪武二十四年封」寧獻王,也就是我們後世口中的「寧王朱權」,時年14歲,若是按周歲來算,也就才13歲。
  • 古代最牛神童:5歲封王,8歲拜相,為何10歲時卻被下令賜死?
    甘羅3.曹衝七歲秤大象。曹衝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王勃是唐代著名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26歲時寫下了千古雄文《滕王閣序》。
  • 乾隆帝的第八個兒子:愛新覺羅·永璇,清朝最長壽的阿哥!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他25歲登基,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活到了近90歲,他這才離開人間。
  • 自古帝王最薄情:李隆基為何會把他的結髮妻子王皇后貶為庶人呢?
    一、年少成婚,王氏助力王皇后的本名王靈,是王仁皎的女兒,長壽二年也就是公元693年為了鞏固在朝中的地位,王仁皎便將她的女兒獻給了當時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為妃,如果按照這個年份來推算的話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在先天元年的8月20日,李隆基便封已經陪伴自己19年的結髮妻子王靈為皇后,同時呢,也封王仁皎為祁國公。當然,這其中也有著父以女貴的原因。既然新皇已經登基,皇后也已經立下,那麼作為一國之母后宮之主,王皇后除了要協助皇上管理後宮之外,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 西漢「七國之亂」教訓在前,朱元璋為何還分封同姓王
    朱元璋分封藩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防備邊患。從洪武三年(1370)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 ),朱元璋進行了3次分封,把自己的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分封於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廣、四川、江西等地,以此來實現「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的目的。 朱元璋忠實擁護嫡長制,在分封同姓王時,嚴格按照這一制度來執行。
  • 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
    那麼,問題來了,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趙德昭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呢? 但是,在趙匡胤去世前,他的兒子趙德昭已經25歲了,這和周恭帝柴宗訓的情況,顯然是不同的,也即一個是成年,另一個只能說是幼年了。換而言之,20多歲的趙德昭,理應具有駕馭權臣,力保北宋江山的能力。不過,趙匡胤依然選擇將江山交給趙光義,這只能說明相對於趙光義,趙德昭還是存在不足的地方。
  • 為朱元璋打工16年的宋濂,72歲時卻慘遭流放,真的是因為胡惟庸嗎
    但是宋濂卻在72歲高齡時慘遭朱元璋狠心流放,一種觀點認為是宋濂的孫子宋慎捲入了胡惟庸案,宋濂受宋慎牽連,所以招來橫禍,即宋濂之死其實是因為宰相胡惟庸。宋濂和朱元璋劇照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72歲的宋濂慘遭流放,這與胡惟庸之案又有多大關聯呢?
  • 明清都有一位開國皇帝兄弟後代封王,他們有何異同?
    有意思的是,明朝和清朝都有一位開國皇帝兄弟後代封王,明朝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侄孫朱守謙開始被封為靖江王。而清朝開國皇帝太祖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被封為鄭親王,並為開國封的八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之一。可以將這兩個形式上有點近似的王做一些對比,就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對皇帝近親封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