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20號,以穆鐵柱為首的八一男籃和來自NBA的巴爾迪摩子彈隊(當時的國內解說還字正腔圓地稱之為「布萊特」隊,即bullet)打了一場友誼賽,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美國首次派出純職業球隊來華,也是新中國繼桌球外交之後與美國進行的第二次體育交流活動,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此之前,八一隊已經連續兩次戰勝了由美國大學生組成的籃球明星隊,在這兩場比賽中,當時號稱亞洲第一中鋒的穆鐵柱都砍下了20+的得分。然而在與子彈隊的較量中,這名身高比姚明還高2釐米的巨人卻吃足了癟。
比賽的最終比分是八一85-96子彈(半場時八一隊甚至只落後了一分)。這也難怪,子彈隊在前一年剛剛奪得NBA總冠軍,當賽季也打進了總決賽,完全可以代表當時美國籃球的最高水平,實力肯定是遠超八一隊的。
如果只看比賽數據,砍下17分+11板兩雙的穆鐵柱可謂是表現不俗。但縱觀全場,他在和子彈隊首發中鋒的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尤其在內線卡位上,幾乎完敗給矮他整整一個頭的對手。
當時和穆鐵柱對位的矮個中鋒,就是本文的主角——NBA50大之一的「碎骨機」韋斯-昂賽爾德(Wes Unseld)。
「碎骨機」,這個聽起來甚至有些瘮人的外號,到底是怎麼來的?
「我很清楚對手在身高上更有優勢,但和我搏鬥四十幾分鐘,他肯定會疲勞,甚至會感到乏味,這時我就要趁虛而入,帶領球隊找到擊敗他們的機會。」昂賽爾德的這段話完全闡釋了他在球場上的克敵之術——任你再難啃,我就像碎骨機一樣慢慢磨,再硬的骨頭也會有折斷那一刻。
昂賽爾德的官方身高是六尺七寸(後來據他自己透露只有六尺六寸),在今天打小前鋒都略顯不足,更別說中鋒了。那麼有人要問,這麼矮的個兒,當時到底是靠什麼跟賈巴爾、張伯倫這樣的NBA金字塔尖的中鋒對抗的?
「這傢伙就像是個用花崗巖雕刻出來的男人,既擁有類似禁欲主義者的堅韌克己,又有追求勝利的堅定信念。」——這是我印象最深的對昂賽爾德的描述。誠然,求勝欲望、籃球智商、團隊意識等軟體不能撇開不談,但是昂賽爾德的硬體絕對也有其過人之處。
如圖。
我的老天爺!看看這傢伙猶如城牆一般的肩寬,和他的隊友們一比,可以說是非常恐怖了;
雖然身高很可能不足兩米,但昂賽爾德巔峰期的體重卻接近250磅(一個矮五公分的熱火時期的勒布朗?),這樣的噸位保證他在那個中鋒普遍精瘦的時代一點也不吃對抗的虧;
此外,昂賽爾德的力量更是歷史頂級,尤其是下肢力量——在NBA歷史上幾乎找不出和他身高相仿但比他更加強壯的球員了。粗壯的「象腿」給他提供了極佳的連續彈跳能力(雖然他跳得並不算高,真的),在和大個中鋒進行摔跤式的對抗時,能迅速搶佔有利位置。
好了,現在想像一下吧:你的面前是一堵重達250磅、高兩米且深深嵌入了地板的「花崗巖」,推是不可能推動的,要繞過去至少也得花上兩秒鐘,縱使給你210cm+的身高,要和這傢伙在籃下搏鬥近五十分鐘恐怕也會極為頭疼吧?
是的,張伯倫、賈巴爾還有當時的其他中鋒恐怕也是這樣想的。
在被子彈隊選作68年榜眼之前,昂賽爾德早已大放異彩——高中兩次州冠軍,大學場均20分+19板,命中率56%,大四當選全美最佳陣容。
瞎子也看得出來,昂賽爾德從來就不是一個擅長得分的球員(職業生涯場均10分出頭,最高的一個賽季不過16分),他是NBA歷史上當季場均得分最低的MVP和FMVP,沒有之一。但是他卻能以除得分之外的所有方式改變球隊——籃板球、防守、傳球、掩護以及你能想到的一切。
在處子賽季,「碎骨機」就帶領子彈隊取得了57勝的聯盟最佳戰績,場均14分+18板的他被當時的球員們選為MVP且入選一陣(沒錯,直到79-80賽季,MVP都是球員投票選出的),成為歷史上第二位新秀MVP(第一位是維爾特-比數據我不是針對誰-張伯倫)。
從這個賽季開始,子彈隊連續十一個賽季躋身季後賽,期間四次殺進總決賽(我一直覺得,一名球員是否是建隊基石,他加盟之後球隊進季後賽的次數絕對是重要參考):
第一次是70-71賽季。擁有昂賽爾德和「黑珍珠」門羅的子彈隊被大O和「天勾」的雄鹿隊無情橫掃;
第二次是74-75賽季。昂賽爾德在經歷膝蓋手術之後強勢歸來,勇奪當賽季籃板王(也是生涯唯一一次)。在這兩次總決賽間隔期間,子彈隊痛失門羅(感興趣的話請看上一篇),但迎來了和昂賽爾德同級的狀元埃爾文-海耶斯(大E)。一攻一守、完美互補的二者帶領子彈隊實現了隊史唯一一次60勝,卻在總決賽中又一次遭到橫掃——這一年,勇士隊的「端尿盆」始祖裡克-巴裡無人可擋;
第三次是77-78賽季。受膝傷影響,昂賽爾德的數據已經滑落到8分+12板,但他對於球隊的重要性只升不降。常規賽戰績中規中矩的子彈隊完全不被看好,但這一次,他們的團隊籃球終於開花結果。最終,再次殺進總決賽的子彈隊通過艱苦的客場搶七擊敗超音速,奪得隊史唯一一座總冠軍,作為球隊領袖的昂賽爾德被評為FMVP(或許是NBA史上最具爭議的FMVP之一);
第四次是78-79賽季。這一次的季後賽之旅更加艱難,子彈隊經過兩個搶七才進入總決賽,無奈被名人堂教練蘭尼-威爾肯斯(同時也是NBA50大。別急,我已經把他提上寫作日程)帶領的平民超音速成功復仇。
80-81賽季結束後,膝傷嚴重的「碎骨機」正式宣布退役,此時的他仍是球隊頭號籃板手。1988年,昂塞爾德入選籃球名人堂。
十三個賽季的職業生涯,場均11分+14板+4助,再怎麼看這個數據也不過是個特別優秀的藍領中鋒,僅此而已。然而,昂賽爾德恰恰是典型的「數據絕對無法完全體現其價值」的團隊球員,比如:
他的掩護質量就像牆一樣嚴實,能給隊友創造充分的投籃空間;
「他是僅次於保羅-賽拉斯的第二好的更衣室夥伴」(引用自《籃史通鑑》,總之他是個極其出色的球隊領袖);
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他那些抓下籃板後跨越全場的猶如雷射般的精準長傳——不然你以為他一個中鋒的場均四次助攻哪來的?毫不誇張的說,昂賽爾德的長傳絕技是子彈隊打跑轟最重要的戰術,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子彈一傳」。對了,這傢伙助攻最多的一個賽季(5.2次)幾乎進了聯盟前十。
「當韋斯來到子彈隊後,我的場均得分從14分漲到了22分,這都是因為他可以抓下籃板,球不沾地,直接甩到前場,我瞬間衝刺接球上籃得分。」當時球隊的後衛洛克-裡是這麼形容「子彈一傳」的——要知道昂賽爾德加盟時,這傢伙都快三十了。
實在不行,你也可以參考一下凱文-樂福的長傳,雖然他職業生涯助攻不過2.4次,而且昂賽爾德玩長傳早了三十多年。
子彈隊奪冠那個賽季,昂賽爾德場均7.6分+11.9板,其中得分只排隊內第九,到了總決賽數據稍微好看一點,不過也只有9分+12板+4助;而大E是20分+12板。只看數據,似乎用腳指頭都知道應該選誰當FMVP?
好吧,讓我再說一遍(最後一遍),昂賽爾德恰恰是典型的「數據絕對無法完全體現其價值」的團隊球員。在總決賽中,他做到了所有能做的事,籃板、防守、卡位、掩護……正是得益於他最後時刻的兩次標誌性「子彈一傳」,球隊才把比分扳平,從而逆轉獲勝;
而場均20分的大E在七場總決賽的第四節總共只得了21分,並且在搶七還剩十分鐘時就被早早罰下——一個在場邊看著球隊奪冠的FMVP?
從過去到現在,78年的FMVP歸屬一直存在很大爭議,但我個人認為,除了昂賽爾德之外就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藍領中鋒註定很難成為NBA球隊的核心,但做到昂賽爾德這個程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