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裹腳婦女抽旱菸不怯場,男子站在鼓樓上俯瞰北京城

2020-12-26 鴻鵠志在蒼宇

本文選取十多張大清末年的照片,來展現一個王朝的背影。那些穿越劇就不要再看了,穿越回去也達不到人生巔峰。實際上,這些老照片當年都是無心之拍,卻讓世人真切的感到那時候的落後,貧窮,愚昧。近代史,大清是屈辱的,山河破碎,「國不知有民,民亦無國」。

清末百姓的真實處境,居無定所,渾渾噩噩。當所有人還在「天朝上國」的夢中沉迷康乾盛世時,西方人用槍炮打痛了我們。走進工業文明的西方列強,通過戰爭和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讓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庫虧空,官吏腐化,百姓苦不堪言,

煙館中的煙客,菸具一應俱全,讓人看了痛心疾首。大清的國門可以說就是用傾銷鴉片打開的,尤其是清廷在推廣種植大煙後,就連窮苦百姓也可以抽的起了。到了光緒帝時,吸食鴉片的人有千萬之巨!史料記載吸食鴉片後的情景,「久食鴉片者,肩聳項縮,顏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慈禧甚至將鴉片賜名「福壽膏」,可見其泛濫程度有多厲害。

當時的照相技術也是隨著國門打開傳入中國,最初並沒有專業的攝影師。很多就是傳教士,外交官等來華帶來的攝影器材。百姓對這種「奇巧淫技」一直有排斥感,以為能夠攝取人的靈魂。很多照片也就顯得呆板,表情麻木。到了後來,才不至於在相機面前膽怯。

街道口,一位裹腳的婦女正抽著旱菸。面對鏡頭一點也不怯場。只見她坐在椅子上,頗有氣勢。這也說明攝影推廣有了成效,國人開始漸漸的接受西方新鮮事物。這也為我們留下了真實,直觀的不可替代的史料。

縣官在衙門審案子時的場景,和電視劇裡不大一樣。狹小的空間,縣太爺官威倒是很盛。犯人戴著手銬,跪在地上不敢言語,任憑處置。

一張清朝百姓的全家福,有妻有妾。最令人醒目的就是兩個女兒不到十歲,小腳已經定型了。纏足被西方人稱之為三大陋習之一,是對女子身心的摧殘。「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男子對小腳的病態心理,讓其屢禁不止。實際上從順治帝到康熙乾隆甚至慈禧,都曾命令禁止纏足,可收效甚微。有人甚至認為這是男子「剃髮易服」後的另一種勝利。

被枷刑折磨的奄奄一息的犯人,躺在地上也不舒服,還得用一個磚頭撐著枷鎖。枷鎖一般重35斤,戴在脖子上就不輕鬆了。犯人常常要戴著木枷遊街示眾,有的重刑犯要戴一輩子。

一位侏儒在算卦,難得一見。那時候,街頭巷尾卦攤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對於自己的命運總是寄托在求神問卦上,朝廷越是腐敗無能,百姓越是心裡沒有著落。正道不走,錢財盡失。

京城的古董商人,那些祖上有戰功的八旗後裔,家道中落,變賣家產也就每時每刻在上演。京城分內外城,內城都是滿族人,也最招引古董商人。因為那些八旗後裔,在清末已經變得遊手好閒,好吃懶做。要想講究,只能變賣家產。

騎著毛驢的女子,在丈夫的陪伴下回娘家。女子纏足後,行動非常不便。尤其是家遠的時候,常常坐獨輪車或者騎毛驢。這是當時最為普遍的出行方式之一了,可西方人已經用上了蒸汽機車。

京城百姓幫助洋人攻打皇城。1900年,慈禧因為想廢掉光緒帝,遭到各國紛紛反對,她一怒之下與洋人開戰。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宣揚「刀槍不入」的義和團不經打,兩個月都攻不下「東交民巷」。八國聯軍從天津登陸後就長驅直入,等到了攻打皇城,百姓竟然來幫忙。慈禧若是看到這一幕會作啥感想?

1905年9 月,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女兒艾麗斯去儀鸞殿覲見慈禧太后,慈禧顯得十分高興。艾麗斯對慈禧的評價是「精幹,敏銳,威嚴」,她還遊覽了頤和園,並受到熱情款待。晚宴慈禧用「玫瑰酒」,「鯊魚翅」招待了這位美國女子。

男子在鼓樓上俯瞰北京城,那時候的北京,還保持著都城的完整面貌。雄偉的城牆,壯觀的宮殿。街道兩旁的房屋,並排而立,街道上行人寥寥無幾,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一片蕭條景象。

相關焦點

  • 抽旱菸的佤族女人
    在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中,唯一的女性普遍喜歡抽菸的民族,當數佤族了。佤族婦女們嘴上叼著旱菸,吧噠吧噠地吸,豪爽大氣,比佤族男人要大方自然得多。 不論你是陌生的來客,還是當她們置身喧囂的都市,想吸的時候,她們便會從自己的圍腰裡拿出菸袋,熟練地把菸絲安放到煙鍋嘴裡吸起來。佤族婦女抽菸,歷史很長,在阿瓦山陡峭的大山中,似乎只有苦蕎和旱菸可以瘋長。
  • 清末老照片,73歲的李鴻章拜會俾斯麥,紫禁城留守太監低頭耷腦
    刊發一組清末時候的老照片,從中一窺百年前的人和物。時間在歷史長河中不算久遠,可如今看到每一張都讓人心生感慨。1840年後,清朝的國門被打開。西方的「奇巧淫技」開始進入中國,讓國人從思想到行動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 清末老照片,草棚看瓜的孩童形單影隻,新郎官在嶽母面前唯唯諾諾
    清末理髮匠孔聖人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誰曾料到,到了滿族入主中原,一統天下後,推行「剃髮易服」。嫵媚的女子一張清末女子的美照,女子施著淡粉描著峨眉,給人一種嬌美的感覺。她託著腮側臥著,美目流盼,溫婉如玉。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 清末老照片,王爺福晉容貌敦厚俏麗,羊倌在頤和園放羊旁若無人
    喜歡歷史的人都喜歡那些泛黃的老照片,給人一種親切厚重之感。裡面的人都已經作古,拍攝者甚至不會想到有一天它們會藉助網絡呈現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目之所及,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在簡陋煙榻上吸食鴉片的男子,兩眼空洞,已經弱不禁風。當時鴉片泛濫成災,史料記載「老少奔波,男女爭嗜,始而城鎮,繼而鄉村,始而富豪,繼而貧窶」。清廷為了增加財政,鼓勵種植大煙。鴉片本土化,自產自銷, 毒禍蔓延,就連底層窮苦百姓都能抽得起。國民素質急劇退化,西方稱之為「東亞病夫」。
  • 清末上色老照片,八旗後裔提著鳥籠四處溜達,李蓮英臉上膿包畢現
    清末時照相的清晰度儘管有了很大改善,可彩色技術依舊不成熟,我們看到的都是黑白照片。今天就來分享一組經過後期上色的老照片,因為有了顏色的加持,視覺上看起來格外讓人印象深刻!
  • 老照片中晚清人們的生活日常,有人衣著破爛,有人摟著美女抽大煙
    照相術是在道光年間從西方傳入中國的,得益於照相技術,我們現在才能從一些老照片中看到晚清時期人們的生活情景。這張照片拍的是街頭理髮攤,理髮師看起來年紀不大,正赤裸著上身給客人刮臉毛。面對鏡頭,理髮師顯然有些不習慣。這張照片拍的是街頭的採耳攤。採耳師和客人衣著都比較破舊,採耳師看起來有一把年紀,此刻正聚精會神地給客人採耳,客人則是一副難以形容的表情。
  • 清末老照片:男子解開辮子秀過腰長發,朝廷大臣妻女貌美如花
    今天刊發一組清末人物老照片,供大家結合背景知識加以賞析。這些人並非平頭百姓,而是非富即貴。來源:美國女士Sarah Pike Conger所著書籍《Letters from China》,1909年出版。
  • 光緒十五年天津老照片:站在鼓樓俯拍市井,海河官船掛帥旗
    近日小編搜集到一組拍攝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天津老照片,包括租界和老城廂的影像,在此與大家分享。鹹豐十年(1860年),《北京條約》確定了天津為通商口岸,自此,這座著名的城市進入了國際化發展的軌道。
  • 清末罕見老照片,僧人愁眉苦臉,太監氣定神閒,圖九正妻喜上眉梢
    冬日裡兩位清朝婦女在閒聊。一位倚著木樁,額頭露出大半,揣著暖手袋,很「豪橫」。另一位身材高大,面黑如鍋底,一雙三寸金蓮格外惹人注目。相比唐裝漢服,清朝的大開襟真是醜爆了,什麼身材都凸現不出來了。
  • 清末老照片,新娘在公婆面前羞羞答答,留守太監提著蒲扇一身贅肉
    吸食鴉片的男子,託著一根煙槍,神情萎靡。看模樣吸食鴉片已有段時間,快要骨瘦如柴了。清末鴉片如此泛濫,已經危及國體,可為何清政府卻不加阻攔? 清朝百姓的日常,一位獨輪車夫在街口攬活。
  • 100年前的老照片:清末身穿新軍軍裝的閻錫山,「中國飛彈之父」
    而這對於皇上寶貴的精力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浪費,是不被允許的。這張100年前的cosplay照片含義豐富。站著跪著坐著。百姓官府洋人。你覺得裡邊的信息量大不大?1905年,天津。遊走在大街上的職業洗頭扎辮人。
  • 1915年北京老照片:俯瞰紫禁城,街頭小吃攤,城門下的駱駝隊
    北京街頭的店鋪,門面非常精緻。站在景山上俯視紫禁城。這時候的紫禁城由溥儀小朝廷和民國政府共同管理。具體來說:乾清門以北的區域,仍由溥儀「統治」;乾清門以南的區域,由民國政府管理。鼓樓。鼓樓就是早晚敲鼓向百姓報時的建築,與鐘樓相配合,約略等於一座大鬧鐘。擊鐘、鼓時先快擊十八響,再慢擊十八響,快慢相間計六次,共一百零八響。
  • 100年前的老照片:騎自行車的裹腳太太,坐黃包車的和尚
    這組100年前的老照片,選自法國、日本、清末民初,讓大家可以更直觀的了解下當時的歷史。1914年拍攝的巴黎場景,離現在已經100多年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100年前的巴黎是什麼樣子,法國大革命後工業革命使法國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 晚清歷史老照片:圖2令人驚豔,圖8一生痴情,最後一張令人憤怒!
    晚清歷史老照片:圖2令人驚豔,圖8一生痴情,最後一張令人憤怒! 晚清歷史老照片,一家店門前等待拉貨的獨輪車車夫,衣著簡樸,面容有著些許愁容,可見當時的生活過得較為拮据。
  • 1948年北京城老照片:北京古城牆還能看到,崇禎帝自縊處一片荒涼
    【說媒的男子(也有可能是太監)】這是一組反映1948年北京城的老照片,當時的北京城還稱為北平,正處於和平解放的前夕。儘管民國期間政府對北京城的建築有所改變,但此時的北京城也是最有韻味的時刻,依稀能看到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影子。
  • 清末老照片:婦女在街頭擺攤縫補衣服,孩子在碼頭乞討撿銅板
    今天我整理了一組老照片,為大家呈現清朝末年廣州的社會風貌。廣州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省治的所在地。在清朝,廣州長期是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地位獨特,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才有所改變。
  • 晚清老照片:你別噴,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圖5男子在表演活人吞劍
    這是一組反映晚清社會的老照片,與如今清宮劇中的清朝差別老大,你別噴,這才是真實的晚清。圖為北京城茶館裡的一個傳統樂隊,吹拉彈唱樣樣齊全,普通老百姓相比,他們的收入相對較高。
  • 清末老照片:「丐頭」對著乞丐疾言厲色,正妻慫的小妾面如死灰
    街頭,路口,集市上都有剃頭匠的身影。一根旗杆,一根扁擔,架上火罐,掛上毛巾,擺上坐凳就可以開張了。從淨面開始,刮臉,掏耳,捶背,梳辮,編辮,簡直就是一條龍服務。 煙榻上抽菸的男子,眼眶突出,煙槍,煙燈,煙籤子真是一應俱全。抽上大煙就會上癮,破家敗業,形銷骨瘁也就是時間長短問題。有煙客如此形容:不願皇帝招駙馬,一口煙子一口茶。
  • 清末彩照:最真實的清末社會場景,真的是百看不厭
    清末北京城多遭劫難,像這樣安寧祥和的村莊未遭戰火摧毀也是幸事。1912年,一個駝隊從北京城腳下路過。駝隊運輸是清朝時期關內與關外貨物流通的一種運輸方式,通過駱駝隊將關外的特產帶入關內,然後再將關內的特產帶入關外。1910年的北京郊外,一對夫妻走在回家的路上。清朝時期婦女纏腳,無法遠行,只能騎乘騾子或者驢子。
  • 老照片: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生活,射箭比賽難得一見
    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面貌,拍攝地點在大草原上的大城市——庫倫(後來稱為烏蘭巴託)。從照片來看,雖然時代劇變,但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清朝時期相比,變化不大。抽旱菸的男人們。外蒙古當局鬧來鬧去,鬧出不少么蛾子,唯獨沒有花心思改善民生。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百姓生活水平談不上進步。很多男人依然保留著清朝時期的大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