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丨鳴蟬財經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區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中國,將於9月在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此次最多募集資金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在2020年,中概股紛紛嘗試回國上市的浪潮中,科技股居多,作為首例餐飲股類,且國內最大餐飲集團,百勝中國的二次上市備受關注。
對此,百勝中國的官方回應為:目前暫不予評論。
時光回溯到1987年11月,全球最大餐飲集團之一的百勝集團(彼時還是外資企業,未進行拆分)在北京前門大街開出了中國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這是改革開放後,國內首次引進西方快餐,新穎的產品和乾淨的就餐環境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1987年北京前門肯德基門開店,顧客排起了長龍)
33年後的2020年,在獨立拆分事件中(百勝集團將中國市場拆分成立本土化運營的——百勝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百勝中國獲得了春華資本4.1億美元和阿里系裡螞蟻金服5000萬美元的投資,並於2016年正式登陸紐交所。
自此,以肯德基,必勝客為主營業務的百勝中國成為中概股的一份子,並在隨後幾年不斷擴張收購,成為了目前國內最大的連鎖餐飲集團,旗下現擁有三個西餐品牌--肯德基,必勝客,塔克貝爾,兩個中餐品牌--小肥羊、東方既白,一個咖啡品牌--COFFii & JOY,並於今年上半年成功收購黃記煌。
(目前百勝中國旗下品牌)
01 百勝中國回港上市,大勢下的選擇?
2020,註定是金融市場不平凡的一年。先出現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醜聞,遭遇做空困局,終至退市,這個爆炸新聞似乎還只是個起點。由此,美國國會開始重視美國監管機構長期不能審查中概股公司審計底稿的問題,隨後,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在政策上開始不斷收緊。除此之外,5月份在參議院正式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開始實施,政策上的變化進一步增強了中概股公司的緊張感。
政治環境也牽動著金融市場的神經。符合條件的中概股公司大部分開始考慮回港二次上市。然而,不是所有中概股都可以順利回港,港交所制定了幾項條件,百勝中國正在符合條件的二三十家企業之列。
在此之前,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已經有了非常成功的案例。阿里巴巴去年就回香港掛牌,網易,京東今年6月緊隨其後,其中網易籌集了約210億港元,京東籌集了約300億港元,幾家公司的股價均高於發行價。 動蕩的局面沒有影響市場對他們的熱情,它們為後繼籌謀回歸的中概股提供了巨大的信心。據了解,攜程和百度都已經在採訪中透露回港的想法,華住會、寶尊電商已經開始著手準備。
行業大環境的變化是時代的特徵,同時,從百勝中國自身發展角度來講,回港二次上市有利於緩解疫情以來的造成的資金壓力和滿足業務發展擴張的需求。
近日,百勝中國公開發布的二季度業績報告,從財報數據來看,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百勝中國業績相對上個季度有明顯的好轉,但目前仍然處在恢復期,和往年數據同比仍處於負增長階段。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的總營業收入為19.0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1.2億美元相比,下降11%。營業利潤從去年同期的2.04億美元下降到1.28億美元,同比下降38%。淨利潤為1.32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1.78億美元下降26%。第二季度的有效稅率為25.2%。每股攤薄收益從去去年同期的0.46美元下降到了0.34美元,降幅達26%。
此外,從銷售額上來看,整個系統的銷售額同比下降4%,其中肯德基銷售下降6%,必勝客銷售下降12%。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1%,其中肯德基下降10%,必勝客下降12%。
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百勝中國的業績同比降幅明顯,雖然上半年仍保持總盈利4.4億美元,但同比降幅38%。百勝相關人員表示:「由於疫情的持續,公司未來的運營以及現金流量等財務狀況可能會進一步受到衝擊。」
與此同時,百勝中國一直在繼續實施門店擴張的原計劃,在新的業績報告中顯示:2020全年計劃新開800到850家門店,資本支出將在5億美元到5.5億美元之間。
面對腰斬的利潤收入和大量門店擴張的資金需求,百勝中國回港二次上市勢必能減輕公司財務壓力,助力後繼發展。
(來源:官方Q2業績報告)
截至昨日,百勝股價為54.25美元/股,市值為202億美元。
02 會員制和外賣將成回春破局關鍵?
在今年慘澹的餐飲業中,百勝中國持續盈利,實在稀有。
會員粘性助力營業回春
目前,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2.65億,2020年二季度中,會員消費佔總消費比率分別是65%和53%。
肯德基和必勝客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建立起自己的客戶管理系統,開始得並不算早,但是通過對客戶的基本信息和消費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百勝得以得以開展更加有效的精準營銷。比如在點餐APP首頁稱呈現客戶常賣的產品,由分析數據推薦優選套餐或者類似口味新產品;通過會員積分制度換取優惠或者免費單品,進行完美的整合營銷,增加銷量等。客戶關係的系統化管理,使得百勝中國的會員消費在2018年就達到了總消費額的46%,效益顯著。
外賣撐起回春前路的半邊天
肯德基、必勝客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外賣品牌之一,自疫情以來,外賣幾乎撐起百勝營業的半邊天。二季度報告中提到,從4月到6月整整三個月中,外賣銷售額在肯德基總銷售額中佔比27%,在必勝客總銷售額中佔比35%,同比增長分別為18%和24%。包括外賣在內的所有數字訂單在兩家店的總訂單中佔比分別達到了86%和61%,同比增長62%和29%。
及時將營業重點轉向外賣的策略,使得在特殊時期,幾乎所有連鎖餐飲行業遭受沉重打擊,虧損嚴重的時候,百勝中國仍然能夠保持盈利狀態。
由餐飲行業幾大協會在疫情期間發布的數據來看, 儘管餐飲行業的復工率在三四月份就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但是線下流量的回升仍然有限,營業額的回覆仍然需要很長時間,外賣業務將在這段時間內成為餐飲行業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
後疫情時代,甚至更遠的未來,面對大量的上班族和宅家青年消費群體,外賣市場的發展是必然趨勢。百勝中國擁有領先於其它連鎖餐廳的成熟的「中央廚房」系統,正是它的優勢所在,這一特點必然在外賣市場持續發力。
03 老品牌的艱難轉身:從本土化到多方合作
本土化思維驅動下,抓住中國胃的根
中國人在早餐上獵奇心理甚少,相比於漢堡薯條,早上更習慣於吃到熟悉的味道。不久,豆漿,油條,米飯,營養粥等特色中式早餐都出現在了肯德基的菜單上,這是早前西餐中式化裡程碑式的一大步;面對中國人愛辣,肯德基推出香辣雞翅、香辣雞腿堡、勁爆雞米花等;針對中國市場,相繼推出老北京鴨肉卷,嫩牛五方、川辣雙層雞腿堡等類似中式風味美式做法的特色產品等等;
必勝客也屢出新片,麻辣小龍蝦披薩、墨魚汁披薩、鹹蛋黃披薩等都是中國口味的代表。
跨界嘗試,振奮餐飲行業的信心
疫情期間,百勝中國也從未停止創新和試驗的腳步,正是不斷的嘗試與創新才給與了這個巨大的餐飲帝國持續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4月,百勝中國宣布與Lavazza,這個擁有125年歷史的義大利殿堂級家族經營咖啡品牌,組建合資公司,共同在中國運營Lavazza咖啡的首家亞洲期間店。除了咖啡,這裡還與米其林星級廚師合作,提供各種義大利小吃,使國內在義大利街頭小吃的引進方面又進了一步。
這並不是百勝中國入局咖啡行業的第一次嘗試,但是這次嘗試做到了給在公共衛生事業中遭受沉重打擊的整個餐飲行業,提振信心,鼓舞士氣,實屬難得。
入局新領域,植物肉漢堡面世
今年6月份,百勝中國與美國植物肉供應商beyond meat 合作,在旗下快餐廳推出植物肉漢堡,進入市場測試階段。
其實,在2019年下半年的進博會上,人造肉漢堡已經首次亮相中國,隨後天貓,餓了麼,奈雪的茶也相繼推出了國內供應商生產的人造肉產品,但未引起廣泛關注和明顯市場效應。此次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百勝中國的加入,對國內植物肉領域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中國植物性食品協會聯盟秘書長薛巖表示,目前國內植物肉市場仍然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大品牌的入局能夠幫助更多的消費者及餐飲企業認識植物肉,有效提升植物肉的市場培育速度和效率,對於未來國內植物肉市場的發展大有裨益。
04 擴店不停,西餐市場下沉掘金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不少快餐店,頻頻傳來關店新聞,連鎖餐飲界一片慘澹,麥當勞更是迎來2005年以來最差業績。麥當勞已經宣布要關閉美國兩百家門店,還要出售日本業務的部分股權;日本品牌吉野家也在上千家門店停業或者縮短了營業時間的嘗試之後,7月底更是直接宣布要關閉日本本土100家店,海外50家店;
反觀百勝中國的情況卻相對樂觀,仍在繼續擴張。今年7月30號,百勝中國更是宣布旗下餐廳數已經突破1萬家,肯德基功不可沒。
(百勝中國的高管與員工在海南慶祝第10000家店開業,來源百勝官網)
今年百勝中國之所以相對較好,和它的整體市場布局分不開。同類品牌麥當勞將美國作為全球主要市場,2019年底全球近四萬的門店有接近三分之一位於美國,今年美國疫情嚴重,直接給麥當勞帶來了沉重打擊。肯德基將門店主要布局在中國,國內洋快餐市場肯德基佔據絕對優勢。在3月底中國餐廳就開始陸續營業,開業較早,減少成本浪費。營業之初,麥當勞和肯德基同時推出大量優惠吸引消費者,肯德基又佔據門店數量優勢,吃了一波紅利。
並且早在1997年,肯德基就建立了自己的倉庫和物流基礎,為門店的擴展早早打下伏筆。此外,肯德基並不執著於直營店,一直有大量符合條件的加盟商家也為肯德基的擴張提供了便利。
在一二線城市的西餐市場接近飽和的現狀下,在國有大型中餐品牌海底撈等不斷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開發平價菜品的大環境下,百勝中國躬身入局,填補小城市場西餐空白,或可為其三十加的發展史開拓新的局面。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