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節日,平時吃得到,吃不到的食物,都會想辦法在這個時間給湊齊吃上了,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夜飯和春節聚餐越來越豐盛了。
作為廣西梧州人,由於老家地理位置跟廣東的肇慶就是一線之隔,我們的飲食習慣跟廣東人幾乎一樣,偏愛清淡,尤其父輩,真是滴辣不沾,年輕人走南闖北,很容易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食物,酸辣麻,已經高度包容與接受了!
春節的吃喝都是父輩甚至祖父輩在操辦,所以一直都是沿襲他們的清淡口味和一些習俗!我們老家過年有拜神祭祖一說,是家族祠堂或者廟裡,不知道大家家鄉有沒有?這種過年儀式應該在兩廣比較盛行!
拜神祭祀總得好酒好肉伺候,可不能用一些次品或者假的食物糊弄先祖,對我家鄉來說,尤其是二三十年前,每家能拿得出手最好的就是自家養的雞了, 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食物搭配拜神,所以我們每年過年必吃的食物,跟拜神的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拜神必須用整雞,用清水煮熟後就可以撈出來祭祖,年年如此,拜完神之後,由於雞是熟的,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斬塊,配個姜蔥調料就可以開吃了,於是就有了這道逢年過節必定出現的白切雞!
雞都是家人自己飼養的雞,只吃米糠拌飯,稻穀,幾乎不放飼料,養的時間在5-6個月,雞肉的品質特別好,不柴不過硬,甘香回味,跟柴爛腥味重的飼料雞沒法比,這也是我麼們老家年年過年吃白切雞吃不厭的原因!
除了用雞來拜神,還有豬肉,由於條件不允許用整豬,從父輩開始,就一直是用一塊豬肉來代替。豬肉跟雞同時煮,豬肉比較容易熟,煮好就先撈出來了!拜神過後的豬肉,切片,我們基本都是用姜蔥醬油爆炒,做法簡單卻香濃無比!
拜神還會用到慈姑,慈姑寓意添丁發財美好的意思,平時是吃不到,家裡也不會買,就是過年吃一回,主要是慈姑收穫季節剛好是過年期間,寓意好應季,所以就被用到拜神了!慈姑口感粉香,適合炒著吃或者燉著吃,很多人都愛吃,我是覺得有點澀味,愛不起來,不過過年就吃一回,我還是會乖乖吃的!
這個食物也是拜神所用,過年結婚必須吃的,叫煎堆,寓意「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用粵語讀很押韻滴)。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的,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做成的,空心,用油炸,剛出鍋的是最好吃的,脆香脆香的,家人都會控制著不讓多吃,總怕上火!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家的人都開始怕麻煩了,剛好也有一些人一做幾籮筐,然後挑到鎮上賣,從此,老家過年,幾乎沒人自己做煎堆了,都是買10個8個,拜神用,所以還是挺懷念小時候家人為過年忙活做煎堆的景象!
這個紅瓜子算是廣西特產了,色澤紅豔,特別適合喜慶的節日吃,也是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得賣,家家戶戶都會買上一袋幾袋,留一些拜神!這種紅瓜子吃了不上火,而且會吃上癮,越吃越甘,越嚼越有味道!
我們老家過年必吃的,都是跟拜神這個習俗有關的,拜神的食物可以更豐富,但是上面的5樣是固定不變的,也成了我們過年必吃的食物,有它們在,就覺得這個年是完整和美好的!你們老家過年有什麼必吃的食物呢,吃到它就會有過年的感覺呢?
我是「果果郭美食記」,愛烹飪愛分享的美食愛好者,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者覺得不錯,希望您能給我一個贊或者關注「果果郭美食記」,我會每天分享更多的美食烹飪技巧和知識,感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