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吃飯的時候必須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不管是許久未見的老友,還是久別重逢的親戚,見面必須一起吃上一頓好的。那麼春節的時候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呢?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魚吃年糕呢?這三樣東西有什麼寓意?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腊味
臘肉、臘腸、臘魚是南方一些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春節美食。麻辣的川味臘腸、微甜的廣式香腸、色彩紅亮的湘西臘肉、金華火腿都是很受歡迎的民間傳統美食。
2、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食品,因其形似元寶,被人們賦予「招財進寶」的寓意,人們還把寓意吉祥的硬幣、糖果、紅棗、花生等包在餡裡面。吃到硬幣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果表示來年生活更甜美,吃到花生則寓意健康長壽。
3、湯圓
南方過年的標配是湯圓。上海、江蘇等地正月初一的早餐要吃湯圓,寓意團圓美滿。
4、年糕
軟糯又富有韌勁的年糕也是南方過春節必備的食品。年糕除了好吃外,春節吃年糕還在於其好彩頭,糕同「高」,寓意我們的日子年年高升。
5、春餅
春餅又稱春卷,是用麵粉烙制而成的薄餅。吃春餅講究包著菜一起吃,從頭吃到尾,意為「有頭有尾」,代表吉利的意思。
6、蘿蔔糕
蘿蔔糕是閩、粵地區的傳統小吃,閩南、潮汕叫「菜頭粿」。年菜裡帶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節吃這些菜意在討個好彩頭。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做的一種食品。粘豆包一般是用黃米麵做成的紅豆、綠豆或豇豆餡的糕點,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
8、長面
長面,也叫長壽麵,福建閩南地區過年吃它,寓意「年年長久」。
9、餛飩
餛飩形式元寶,過年包餛飩很有講究,要捏住餛飩皮的兩角往裡包,意為「兜財」。過年吃餛飩湯是祈盼來年財源如湯水一樣滾滾而來。
10、糖瓜
糖瓜其實是用小米和麥芽糖熬製而成的一種祭灶食品。用它祭灶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嘴,不讓他在玉帝面前講壞話。
11、粽子
廣西人把粽子當做一種吉祥物,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年年粽年年中,圖的是一種吉利。
12、發麵蒸饅頭
江蘇部分地區在除夕前家家戶戶都要蒸幾鍋麵食,發麵、蒸麵食取意來年發大財、日子過得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
13、發芽豆和黃豆芽
上海人的年夜飯桌上必定少不了發芽菜和黃豆芽,這兩道菜象徵升和發,寓意吉祥。
14、花糕
山東陽穀過春節,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要蒸花糕。面發好後,人們把面擀成小餅,再用長條形的麵包上紅棗,做成一個棗塔,寄意來年生活蒸蒸日上。
15、餈粑
湘西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臘月末,土家人家家戶戶都要打餈粑,餈粑在晾曬時每個上面都會點上一點圖案然紅色燃料,看起來更喜慶,年味也更濃。做好的餈粑晾乾後便收藏起來,春節拿出來送禮或煎成兩面金黃食用。
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春節吃餃子的寓意
春節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
過年吃餃子的傳說主要有三種,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人時,由於天寒,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春節吃魚的寓意
魚,取自諧音,在中華文化中代表著年年有「餘」。中國人總是希望在年底還有所富餘,因為如果在年底還有富餘的話,那麼意味著來年你會擁有更多的財富。不分南北、傳統年夜飯上最不能缺少的菜就是魚,而且通常是全魚,象徵著「年年有餘」。
年夜飯上對於魚的選擇取決於它吉利的名字。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
春節吃年糕的寓意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