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為什麼吃餃子?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原來都跟餛飩有關

2020-12-22 歷史百家爭鳴

過年期間,除了年俗以外,最能體現節日氣氛的就是食物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最初只是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保障,不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食物逐漸擺脫果腹的基本功能,變得多樣起來,成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傳統和特色。春節作為我國最早祭祀自然萬物、祈求豐收的節日,春節食品也最受到重視,因此春節食品種類繁多,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雞鴨魚肉、山珍海味都擺到了餐桌上,但是最能反映年味的反倒是餃子、餛飩、花糕、棗卷、湯圓、年糕等食物,他們反映了一個共同的心願:子孫繁衍、健康長壽、繁榮昌盛;這也是人們過年共同的願望。

春節的食物中,最能體現過年氣氛的,北方是餃子,南方是年糕,雖然這兩樣食物平時都能吃到,但是過年時候的不一樣,北方人如果不吃餃子,感覺年都沒過,除夕晚上吃餃子,初一早晨吃餃子,很多地方一直到初八每天都在吃餃子,南方人無法理解北方人對餃子的熱愛,餃子不僅是北方人們喜愛吃的食物,還成為了一種儀式化的食物,過年吃餃子已經成為了一種儀式。

北方人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呢?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餃子」是「交子」的諧音,是在子時兩天相交時候吃的食物的意思,確實,北方很多地方過年都在凌晨12點吃餃子,但如果以此來解釋,未免有倒退的意思,而且一個年俗食物是用時間來定義,這恐怕難以說明過年吃餃子的真正含義;還有觀點認為:古代人們要吃在除夕子時吃餃子,有「歲更交子」之意,就連乾隆皇帝也是按照這種習俗來過年的,在子時必吃餃子,這在《乾隆帝起居注》都有記載,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餃子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是人們春節必吃的食品,應該有其更深層的意義。

說起來,餃子和餛飩有一點的聯繫,餃子和餛飩在今天是兩種不同的食品。其實餃子就是餛飩的一種,是由餛飩發展而來的。關於餃子的傳說,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那就是張仲景,張仲景回家的時候遇饑民,這些人都無家可歸,很多人生了病,於是張仲景利用藥材和食物製作了餡,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後,連湯帶食盛在碗裡送給百姓,百姓服下後,渾身發汗、血脈通暢,兩耳變暖。從此,人們從冬至吃到除夕,成為春節時期的民俗食品。

張仲景製作餃子只是傳說,而史書中的記載在三國時期的《廣雅》,那時已有被稱為「餛飩」的食品,但餛飩長什麼樣子,沒有記載。北齊時顏之推說:「今之餛飩,行如僵月,天下通食也。」從這一記載可以獲得兩條信息:一是當時的餛飩形如愜月,與今天之餃子頗為相似;二是當時已經是很常見的食物,因為他說餛飩為天下通食。《正字通》記載的更清楚:「飩,今餛飩,即餃餌別名。俗屑米麵為末,空中裹餡,類彈丸形,大小不一。」其形狀和做法和今天的餃子無異。餃子古稱餃餌,可見,古代餃子就是餛飩。關於餛飩的得名,《資暇錄》中有記載:「以其混飩之形。」《通雅·,飲食類》引程大昌言:「餛飩,出於渾氏屯氏。」

餛飩和「混沌」音同,字形也相似,二者有什麼關係嗎?我們不看哲學概念的混沌,而是看看其他的記載,《莊子,應帝王》載:「南海之帝為愉,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愉與忽時相與遇於混飩之地,渾沌待之甚善。愉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這裡的混沌就是混沌大神,他沒有眼鼻耳口目七竅,是一個封閉的統一體,而餛飩的外觀跟混沌大神是類似的。

至此,我們可以這樣推測,餃子是餛飩演化而來的,而餛飩代表的就是世界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狀態。混沌狀態的結束就是宇宙大地的開始,就是萬物出現的開始。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希望萬物新生,因為只打(吃)破混沌(餛飩),萬物才能開始新生,吃餛飩不是為了美味的享用,而是為了信念的禮儀規定。過年也是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到來,又是一年的開始。

在北方,各省市也有結婚時吃餃子的習俗,其寓意很明確祈求婦女生育、子孫繁衍。「餃」就是「交」,餃子就是有兩角的餛飩,象徵男女相交、陰陽相合得子。大年初一早晨吃餃子,寓意春之將至,「天地合而後萬物生焉」。((禮記·郊特性》)這正是因為餃子就是「混沌」,是萬物生前的母體。在春節吃餃子其內在實質是寓意著新生,這一意識自有人類以來一直存在並延續至今,其最終的目的是祈求人類的生育和繁衍。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一現實的原因,即使餃子是「混沌」,代表著宇宙的開端,也不會在民間具有生存的強大生命力。正是這兩種原因,使得春節吃餃子這一習俗盛而不衰,成為一種儀式化的習俗。

現如今,雖然很多人不知道吃餃子的含義,但是習慣這種強大的力量讓人們都認為吃餃子象徵著明年更加美好,再加上現在食材豐富,餃子也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好吃,餃子正逐漸成為全國人民都喜愛的食物,這得益於交通的發達和物流的迅速,再加上製作方便,存儲方便。

不過,雖然全國人民都喜愛吃餃子,但吃餃子並不是全國人民的年俗,這依然是北方人民的年俗,這就是習俗強大的力量,而這也讓全國保留了更多的年俗,而不是千篇一律,讓各個地方過年風俗更加有趣。

今年,你吃餃子了嗎?

相關焦點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春節期間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吃飯的時候必須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不管是許久未見的老友,還是久別重逢的親戚,見面必須一起吃上一頓好的。那麼春節的時候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呢?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魚吃年糕呢?這三樣東西有什麼寓意?
  •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除夕吃年夜飯的寓意及講究禁忌
    又要過年了,過年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年夜飯。北方很多家庭除夕這邊是吃餃子的,那麼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除夕要吃餃子呢?除夕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嗎?小編整理了除夕吃年夜飯的講究及禁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你過年吃了多少頓餃子
    今天是正月十七,我吃到了春節裡的第六頓餃子,豬肉白菜。第一頓,正月初一;第二頓,正月初三;第三頓,正月初五;第四頓,正月初七;第五頓,元宵節;第六頓,今天。和我吃法一樣的同學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過年必吃的食品,北方人一定會回答是餃子,那麼餃子為什麼會成為中華大地上最廣泛、最普遍的過年吃食呢,又為什麼不是包子,餡餅或者餛飩呢?反正都帶餡。
  • 過年吃餃子,你知道餃子是誰發明的嗎
    過年吃餃子,你知道餃子是誰發明的嗎作者:歐耶姜九州故事萬花筒各個時期餃子的叫法也不一樣:三國,月牙餛飩。南北朝,餛飩。唐代,偃月形餛飩。唐代開始,餃子餛飩分家,餃子逐漸成為一種單獨吃的食物,之前叫餛飩,是因為與其他食物一起煮著吃的緣故。宋代,角子。元代、明代,扁食。清代,餃子。好吃不過餃子,相傳餃子是張仲景首創。張仲景是東漢時期著名醫學家,被後世稱為「醫聖」。張仲景的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至今仍是中醫院校的主要基礎課之一。
  • 大年三十吃什麼餡的餃子呢?想要寓意好,這些餃子都可以
    ,大年初一吃餃子,大年初五還要吃餃子的習俗,破五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兒」,這一天的餃子餡兒一定要自己剁,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掉,預示著來年一切都順利。其實還有很多的預示,每個地方的寓意都不一樣,所以大家可以說說你老家有些啥的寓意。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一家人團圓吃「破五」餃子,也承載了人們的新春期盼:在新的一年裡,勤勤懇懇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吉利幸福的好日子。
  • 為什麼南方人過年不吃餃子?
    自己包著吃不過癮,偶爾去外面下個館子點點兒什麼好吃的?得嘞,先來份餃子!永福館、魁昌居、天慶樓吃了個遍,永遠都是點餃子。餃子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能讓北方人這樣牽腸掛肚魂牽夢縈?為何南方人又對餃子一向不感冒呢?即便在上海、南京等飲食多樣的一線城市,除了像大娘水餃這樣的連鎖品牌,能見到的餃子店依然以「山東餃子店」、「正宗東北水餃」為主。
  • 東北大媽:中國人吃餃子寓意著什麼?
    中國地域廣闊,各個地方吃餃子的風俗也各不相同,南方地區,蒸餃、水餃的形狀是麥穗狀的;北方則做成元寶狀、月牙狀。還有的地方將麵條和餃子放在一塊吃,叫做「金絲穿元寶」。春節吃餃子,不論是以韭菜、白菜、蘿蔔、雞蛋、肉類等作餡,它預示新的一年裡素靜,平安無事。
  • 春節應該吃什麼?有什麼寓意?
    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就是吃。顯然,大魚大肉不再是過年的主角,而那些具有年味的春節傳統食品仍然是年夜飯桌上不可替代的美味。事實上,春節的美食都有著不同的寓意,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過年該吃些什麼吧。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許多漢族地區民俗中的 ,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 除夕吃餃子源於何時?餃子裡「包鋼鏰兒」到底為什麼?
    :「雖然現在生活好了,餃子隨時都可以吃,但除夕夜的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中國五千年的傳統不能丟。」這位朋友大概是「想當然」的認為我國自從有了除夕,便有了過年吃餃子的習俗。首先,除夕還真追溯不了五千年。雖然除夕確實源自上古時代,但最初是歲末除舊布新、祭祀祖先的節日,是傳統的祭祖節。最早提出「除夕」一詞的,是西晉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至今還不到兩千年。其次,餃子是東漢時期才出現的,也沒有五千年歷史。第三,除夕吃餃子是北方習俗,聽說南方吃湯圓兒。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話題|今天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在這天,能吃上一盤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絕對是治癒寒冬的一劑良方。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在我國歷史上,餃子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餃耳」慢慢演變為我們今天吃的「餃子」。這樣看來,冬至吃餃子,不僅僅是吃貨們的大「福利」,更飽含著濃濃的溫情,傳遞著人間大愛。 在我國,餃子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 初五吃什麼餡的餃子?初五吃這餡,美味可口,寓意十足
    初五吃什麼餡的餃子?初五吃這餡,美味可口,寓意十足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過年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不僅要過年吃,年後吃也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各種不同餡料的餃子還有不同的寓意,那麼你們家今年過年吃了什麼餡的餃子呢?
  • 餃子餛飩究竟有什麼區別?(附貴陽好吃的餃子餛飩)
    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嘮一嘮餃子和餛飩的不同。餃子,是一種以面為皮的充餡食物,是在中國北方比較傳統的食物。在一些地方稱之為扁食。常見的有水餃、蒸餃兩種。香菇豬肉,白菜豬肉這些餃子味道都很不錯。,餃子有白菜豬肉、韭菜豬肉、淨豬肉三種餡兒的,都是用鑽子肉做的,皮薄餡足,地道的北方風味。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者「小冬」,冬至節比夏至節的歷史更為悠久,周、秦時期都曾以冬至為歲首,就是新年的開始,這也是民間至今仍把冬至節視為「過年」、「過小年」的歷史原因。每年一到冬至就不免讓人想到「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話,其實不管凍不凍耳朵,就衝著這欲罷不能的人間美味,冬至這天怎麼著也得吃頓熱騰騰的餃子。
  • 立冬 | 為什麼立冬要吃倭瓜餡餃子?
    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立冬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跟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倭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由於以前冬季沒有反季節蔬菜,因此倭瓜餡也就成了很多家庭包餃子的首選,而這樣的習俗也流傳至今。除了立冬之外,除夕、初五、立春、清明、入伏、立秋、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 中國過年吃的吉利食物 你知道都有什麼寓意嗎?
    過年當然少不了各種美食,你知道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和春卷嗎?為什麼過年吃白菜餡餃子比吃酸菜餡餃子吉利?今天我們就來揭示這些吉利食物的寓意。不同的魚都有什麼寓意?魚的吃法也很重要,來看看過年吃魚都有什麼講究:The fish should be the last dish left with some left over, as this has auspicious homophonics for there being surpluses every year.
  • 上車餃子下車面,餃子是北方人最愛吃的美食,連早餐都是吃餃子
    上車餃子下車面說起餃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為餃子是全國人民的最愛,為什麼上車餃子呢?因為它象徵著團圓,出門在外注意安全,都能平平安安的歸來,有著美好的寓意,是老百姓美好的願望。在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上一頓餃子,即使在以前很窮的時候,即使攢一年的麵粉,也得在過年這一天包一頓餃子吃,寓意著來年更美好。
  • 除夕團圓飯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年夜除夕什麼菜寓意好
    中國人過節,最講究的就是吃,不管是古代貧苦的人們,還是現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們,對待節日,一定都要好好犒勞自己一場。那麼在吃方面如此講究的中國人眼裡,除夕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在大年夜吃團圓飯的時刻,吃什麼菜寓意好?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除夕夜團圓飯的食物推薦。
  • 春節的吉祥物——餃子
    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 江南的餛飩,北地的餃子|原鄉
    其實,我明明白白寫的是「餛飩」兩字,但北地的朋友,依然執著地認為,這就是餃子。我太座是地道北方人,自她嫁給我,吃了我家的餛飩之後,從來不說餛飩和餃子是一回事。有比較,才有真相,才明事。北方的餃子自然是好東西。好吃不過餃子嘛。或者說,餃子下酒,越吃越有。不過說實話,餃子下酒這個,討個口彩可以,真要下酒,還是算了。我吃餃子,也有三十多年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