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孝感2月9日電(記者伍曉陽、胡虎虎、陳罡)今天是我們抵達孝感第四天。經過幾天低溫、陰雨天氣,天氣終於轉晴,氣溫回升。
這跟疫情可能關係不大,但對憋在家裡的人來說,曬曬太陽心情更好一點,戶外暴露的防疫工作者也不會挨凍了。
孝感市孝南區同興鄉掛口社區疫情防控指導員秦興輝拿著市民所託付的物品,趕往目的地。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今天,我們把目光聚焦「發熱病人」這個群體。
鍾南山院士說:「發熱仍然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
疫情防控中,發熱病人篩查是一道重要防線和基礎性工作。如何儘快把發熱病人篩查出來呢?眼見為實,我們決定再去一線!
此前,孝感市市長吳海濤曾向我們介紹:「2月4日起,全市各縣市區開通了發熱和求助電話96120平臺,通過廣泛宣傳、結合全面摸排做到了家喻戶曉,發熱就撥打96120,諮詢求助也打96120,起到了積極效果。」
我們來到設在孝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孝南區96120平臺。
6樓一間辦公室裡,4個電話座席分開排列,電話聲此起彼伏,話務員一邊接聽電話、詢問情況、答疑解惑,一邊登記相關信息。有人不斷進進出出,將填好的登記表送到旁邊幾間辦公室的處置組。
孝南區96120平臺話務組工作人員何為在接聽市民來電,
並做好信息記錄。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孝南區96120平臺話務組的工作人員在忙碌中。
辦公桌旁擺放著洗漱用品、方便食品。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孝南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姚陽介紹了96120平臺的運轉機制。24小時值守——話務員分三班倒,保證不漏接一個電話。事項隨接隨分——涉及發熱病人的交處置一組,涉及求助諮詢、投訴舉報的交給處置二組。跟蹤處置——對城區、鄉鎮的發熱病人,分別聯繫120和鄉鎮聯絡員,按發熱病人轉運規定處置;對其他事項,話務員能答覆的直接答覆,不能答覆的由處置二組辦理。
孝南區96120平臺話務組的一名工作人員在記錄市民來電信息。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下午接近3點,一個電話打進來:臥龍鄉河口社區黃某發燒38度。我們迅速趕到臥龍鄉衛生院,跟隨發熱病人接送專車前去接人。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醫生,在讓患者也穿上防護服後,把她帶到衛生院接受檢查治療。後來,這位患者被轉運到臥龍島集中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
姚陽介紹,2月4日至9日18時,孝南區96120平臺共接到電話1584個,其中涉及發熱病人的368個。其中,有一些被判定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已送到孝感東南醫院隔離治療;還有一些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發熱病人,轉到當地政府指定的集中隔離點,接受觀察和治療。
孝感市孝南區臥龍鄉衛生院副院長徐運楨和同事出發,
去接一位發熱的病人。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孝感市孝南區臥龍鄉衛生院副院長徐運楨(前)帶著一位發熱病人回衛生院,做初步檢查。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孝南區委常委、紀委書記滕亞斌說,篩查發熱病人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全面摸排、上門測溫;二是通過96120電話平臺;三是通過遍布城鄉的檢查點。一旦發現發熱病人,立即送到發熱門診。
「我們寧可重複,也不能漏過一人。」滕亞斌表示,目前孝南區已有發熱病人基本都篩查出來了,新發病人也能第一時間找到。
我們從孝感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全市發熱門診接診及留觀情況。從1月21日至24日,全市發熱門診迅速大幅增長,從947人增長到2928人;1月24日至29日為高峰期,最高一天接診2945人;1月29日開始,在波動中逐步下降。
2月8日,孝感市發熱門診接診1318人,留觀202人。
孝感市孝南區臥龍鄉衛生院副院長徐運楨在醫院門口休息時,手上仍拿著手機,隨時準備接收96120平臺分派來的任務信息。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攝
9日公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8日24時,孝感市累計確診新冠肺炎2436例,連續四天保持在武漢之下、黃岡之上,仍為累計確診人數全國第二多的城市、最多的地級市。
看新增確診病例,孝感市5日達到424例高點之後,連續三天大幅下降,6日、7日、8日分別為255例、172例、123例。這組數據令人欣慰,但是還不能盲目樂觀,疫情防控必定是一場持久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