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好不好吃?」新華社記者馬上就回答了,很快啊!

2021-02-08 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新華社

記者:盧宥伊

「河北疫情怎麼樣了?」

「海水稻好不好吃?」

「恐龍足跡怎麼保存的?」

……

近期

大事兒不少

網友與新華社記者們

聊出了小火花

被提問記者:許楊

河北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新華社派出記者小分隊深入一線採訪

網友紛紛@又帥又勇敢的

新華社記者許楊

希望了解更多現場的情況

被提問記者:陳凱姿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又放大招了

大家很關心海水大米是啥味道

和普通大米有啥不同

到底好吃不

新華社記者陳凱姿馬上回答了

可能一看他這臉型

就懷疑是資深「吃貨」

被提問記者:張璇

日前「大頭娃娃」事件引發關注

牽動著許多寶爸寶媽們的心

大家對涉事產品存在很多質疑

新華社記者張璇

從專業角度回復了提問

悄悄說一句

這位美女記者也是帶娃高手

被提問記者:張逸之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

網友們很好奇是怎麼發現的

恐龍足跡又是怎麼保存的呢

新華社記者張逸之說了來龍去脈

網友聽完都想跟著

小哥哥一起去看看

被提問記者:檀易曉

網友們真是熱情高漲

和記者從大米聊到恐龍

從國內聊到了國際

近期大批示威者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大廈

新華社記者檀易曉冒著危險現場報導

為網友解答國際熱點話題

許多網友提醒她注意安全

她也第一時間就回復了

很快啊~

被提問記者:王子江

傳言東京奧運會2032年舉行

日本民眾是什麼態度?

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王子江告訴你

記者張武嶽

等你來問

今天下午

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

救援現場傳來消息

通過敲擊鑽杆

聽到(井下)敲擊聲回應

最多的有9聲

初步認為有生命跡象

點擊下方稿件連結長按識別二維碼

立即向記者提問

了解現場最新救援情況↓↓↓

《初步認為有生命跡象!山東笏山金礦井下收到敲擊聲》

 

還在猶豫啥?

快來新華社客戶端

向新華社記者提問吧

相關焦點

  • 啥是海水稻?聽聽它的自白:我不長在海裡,而且我不鹹!
    新華社三亞1月15日電(記者陳凱姿 羅江)我是一顆海水稻,也叫抗鹽水稻。因為名為「海水稻」,所以總讓人誤以為我能生長在海水裡。其實,我只是一棵能在鹽鹼地茁壯成長的安靜又可愛的水稻。1月5日,在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田間播種。
  • 來自內蒙古的「海水稻」大米,「好吃!」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大米-「袁蒙米」,超好吃!食味值90分,Q彈香甜這「袁蒙米」米粒均勻、飽滿,色澤如白玉一般,晶瑩剔透,一水兒漂亮。用「袁蒙米」做的米飯,米粒顆顆分明,還閃著自然油亮的光澤。且據農業農村部稻米檢測中心檢測,「袁蒙米」的食味值達到了90分,這是不多見的。註:大米食味值,是對食用大米的外觀、香味、口感等的綜合打分。上千次試驗 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那裡環境純淨,遠離工業汙染,且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 種福田海水稻受邀參與2020中國(青島)國際進博會,廣獲好評
    海水稻「種福田」作為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唯一終端生態品牌受邀參會參展,中國食品安全網等權威媒體對「種福田」海水稻進行了重點報導。海水稻種福田在本次展會中為廣大參展客群帶來了優質的海水稻產品,獲得各方一致認可和好評。▲ 種福田受邀參與2020中國(青島)國際進博會種福田作為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唯一終端生態品牌和「中華拓荒人計劃「官方合作執行品牌,多次受到新華社、央視、山東電視臺等權威媒體的重點聚焦報導。
  • 曹林|面對我刁鑽的發問,新華社年輕記者這樣回答
    受邀擔任新華社2015年度新銳青年評選決賽的評委,這是第三屆了,上一屆本要參加,後因為其他事衝突就錯過了。聽朋友說新華社年輕人非常優秀,比賽非常精彩,參加決賽的選手是經過全社一人一票在網上投票選出來的,通過「新銳青年」選撥也走出了不少媒體明星了,而且這個比賽還在新華社電視臺直播。能領略到國社新銳青年對時代、時事的新銳見解,自然再不能錯過。
  • 什麼是「海水稻」?
    2020年,袁隆平團隊在10地啟動「海水稻」萬畝片種植示範10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穩定超過400公斤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國籤約600萬畝鹽鹼地改造項目
  • 目標定位「再造億畝良田」——2020年中國「海水稻」研究取得進展
    這是位於三亞崖州的海水稻試驗田。受訪者供圖新華社長沙12月17日電(記者周勉 張玉潔)中國正力圖利用數億畝的鹽鹼地發展「海水稻」來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在不久的將來,那些之前看起來「用處不大」的鹽鹼地或將成為「再造良田」。
  • 時刻知道丨海水稻要來了!是在海裡種植嗎?什麼味?
    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目前已在全國籤約600萬畝鹽鹼地改造項目,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擬用8-10年實現1億畝鹽鹼地改造整治目標,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據悉,2020年,袁隆平團隊已在十地啟動「海水稻」萬畝片種植示範,10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穩定超過400公斤。
  • 深圳海水稻年產可達10萬噸
    「海水稻不僅可作為我們的優質主糧,也可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濱海生態修復。」10月22日,在2020科技專家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聚焦「」海水稻與國家生態糧倉主題展開研討。據悉,深圳海水稻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預計今年年產可達10萬噸。
  • 鹽鹼地種出的海水稻大米,怎麼這麼好吃?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的餐桌上,永遠少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飯。吃過很多種米,覺得五常大米已經很好吃了,可我前陣子竟然吃到了比它還要好吃的米!不誇張地說,我第一次吃的時候,沒配菜就幹掉了大半碗白飯!袁隆平一生三個夢想都跟水稻有關,其中60年前許下的「水稻比人高,禾下可乘涼」和「雜交水稻覆全球」,都實現了。他的第三個夢,是「在中國改造1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增加糧食產量。」鹽鹼地顧名思義,是鹽多、鹼度高的土地,別說水稻,寸草都難生。
  • 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海水稻再獲豐收
    11月23日,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今年第二期海水稻開始收割,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一片忙碌豐收的景象。 海水稻喜獲豐收。一大早,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便在稻田旁整裝待發。一聲令下,機器啟動,一茬又一茬金黃色的海水稻被漸次收割,飽滿充實的稻穀快速收入谷箱,機械的轟鳴在田野中迴蕩,不一會兒收割便完成,既省時又省力。 收割現場。2019年,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茅嶺鎮崬軍村開始在閒置丟荒多年的草坡鹽鹼地試種海水稻,今年是該村第二年種植收穫。
  • 「何時回」與「打不打」——新華社在臺記者遭遇的「年度之問」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記者吳濟海)2020年,我始料未及地在臺灣駐點工作了整整一年。留臺日久,我和駐臺同事越來越頻繁地被問及兩個問題。與大陸親友隔海交流時,被問到最多的就是:什麼時候回?君問歸期未有期。我的回答都是:回不去。為何回不去?表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實是民進黨當局以疫情為藉口,阻撓限制包括新聞交流在內的兩岸正常往來。
  • 程村第二批海水稻開割
    國家耐鹽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點位於陽西縣程村鎮新光村,近日,該試驗點的第二批海水稻進入成熟期,開始陸續收割,預計畝產量達900斤。長勢都比較好,顆粒看起來很飽滿,抽穗比較多,這幾天都可以收穫了。
  • 保家衛國筆為槍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新華社記者
    期間,在某炮兵部隊戰前動員的採訪中,連隊牆報上一首表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詩引起陳伯堅的注意,他趕緊抄在筆記本上,在文字上略做了修改,如原文中「邁過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中華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打敗美國野心狼」改為「打敗美帝野心狼」等。  很快,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特稿:「何時回」與「打不打」——新華社在臺記者遭遇的「年度之問」
    新華社臺北1月3日電題:「何時回」與「打不打」——新華社在臺記者遭遇的「年度之問」新華社記者吳濟海2020年,我始料未及地在臺灣駐點工作了整整一年。留臺日久,我和駐臺同事越來越頻繁地被問及兩個問題。與大陸親友隔海交流時,被問到最多的就是:什麼時候回?君問歸期未有期。我的回答都是:回不去。為何回不去?
  • 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組圖)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為記者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採訪。
  • 新華社軍事記者王建民的4次天安門閱兵記憶
    1984年,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的女民兵方隊。她們分別來自北京朝陽區十多個工礦企事業單位。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1984年,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的武警方隊。這是武警部隊組建以來首次參加國慶閱兵。新華社記者王建民攝
  • 有這樣一群新華社記者......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記者說「儲備米糧,製作風乾牛肉,蘿蔔、白菜、土豆『老三樣』配犛牛肉,這就是我們過冬的基本食物。(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新華社記者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藏人,我也遇到了嚴重的高原反應,眼冒金花、呼吸困難、腳步沉重。
  • 新華社記者講述武威好故事……
    新華社蘭州5月2日電(記者朱藝琳 白麗萍)天暖了,祁連山腳下的雪漸漸融化,草地冒出點點綠色。胡萬良的家就在祁連山腳下的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周家窯村,自家馬場裡成群的馬兒正在低頭覓食。「伯樂」胡萬良的好日子離不開馬。天祝縣是古絲綢之路進入雪域高原的重要驛站。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草原豐茂。
  • 新華社記者馬書平《記錄·見證:如何寫好新聞》等著作出版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申釘釘) 近日,新華社高級記者馬書平的系列著作《記錄·見證:如何寫好新聞》《記錄時代 書寫平生:馬書平新聞作品選》《用心行走的思考:基層調查研究輯錄》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
  • NBA5個腦殘記者提問的問題,威少不知道怎麼回應,奧尼爾回答經典
    ,以及這樣的問題很快會被忘掉,而有一些問題則非常腦殘,甚至可以用愚蠢來形容,或許他們知道這些問有些問題,但他們為了博得眼球與話題,被罵也是正常。而在美國有一檔節目中,該節目分享了一個庫裡總決賽被問到的一個問題,這令庫裡相當尷尬,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問題是這樣的:「庫裡,你好,我是土耳其的記者,我希望你能拿到今年的FMVP,但是如果你拿不到,你會沮喪還是會保持開心?」庫裡陷入了沉默,觀眾紛紛大笑。隨後該節目就統計了從轉播至今記者提問的腦殘問題,從3000萬條中篩選了5條,與大家分享一下,看看大家有知道梗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