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和溼度: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最大CP

2021-01-11 中國氣象局

  夏日,陽光直射,空氣中溫度驟然升高,不適感襲來。但是,和高溫一起組CP(組合)來搞事情的,還有一個空氣溼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吳英表示,在氣象要素中,對人體舒適度有影響的主要是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溫度和溼度。

  研究表明,人體對熱的上限溫度為32℃,適宜的相對溼度為30%至80%。多種氣象要素綜合作用,溫度17℃至25℃,溼度30%至60%,風速2米/秒至4米/秒左右,這是人感覺最舒服的天氣了。

  一般來說,人體對外界溫度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可以藉助體溫調節來保持平衡。但人體的調節是有一定限度的,當環境溫度過高時,就可能影響到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導致人出現中暑和熱疲勞。

  在高溫環境中,由於人體處於熱應激狀態,大量出汗,易導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而出現心律失常。同時,丟失水分過多可引起循環障礙,容易使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復發。悶熱天氣裡,人體排汗不暢,還容易導致皮膚過敏症等。

  有時候,中暑和不適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持續的高溫、高溼天氣,容易誘發人體的「情緒中暑」( 又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症候群」),包括出現情緒煩躁、愛發脾氣、記憶力下降等現象。

  為什麼同樣的溫度,每個人體感不一樣?吳英表示,體感溫度是每個人和外界空氣接觸後感覺到的溫度,影響因素比較多,如溫度、溼度、風和太陽輻射等。

  體感溫度和大氣的溼度關係密切,如果空氣的溼度比較大,人就會感到比較悶熱。一般而言,氣溫達到32℃,相對溼度超過80%,人會感到非常悶熱、不舒服。如果氣溫在35℃以上,空氣溼度小,又有風,雖然會感覺到太陽比較曬,但人體不會那麼難受。

  同樣的氣溫條件下,孩子會比成人更加感覺熱嗎?對此,吳英認為,孩子活潑好動,體溫一般會比成年人高一點,而且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身體新陳代謝旺盛,神經系統調節功能還不健全,在高溫環境下身體自我調節能力比成年人弱,所以孩子一般會更怕熱。

(來源:《中國氣象報》7月26日四版 作者:簡菊芳 責任編輯:申敏夏)

 

相關焦點

  • 相對溼度與人體舒適度
    如生活在西雙版納地區的人,普遍住在被稱為「空中樓閣」的高腿小竹樓裡,是為了減少或避免地表潮溼氣體和蚊蟲叮咬的困擾。而生活在陝北和新疆等乾燥地區的人,一般住在窯洞或土窩子裡面,是為了適應空氣溼度小、風大、沙塵暴多等惡劣氣候環境。氣溫和溼度是決定人們感覺舒適的兩個重要氣象要素。人們常說的天氣悶熱,就是氣溫在30℃以上,相對溼度大於70℃時人們的感覺。
  • 空氣溼度影響人體健康
    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都會覺得悶熱難忍,身體乏力,而在冬季,很多人又會覺得乾燥上火,大多數人認為這是「溫度」在作祟。其實,影響我們身體健康及身心健康的並不僅僅是溫度,空氣溼度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空氣溼度是指空氣的潮溼程度,用來表示空氣中水汽含量距離飽和的程度。
  • 冬季供暖後 室內溼度多少人體才最舒適?
    室內舒適度涵括了室內溫度、室內溼度以及室內空氣健康等多項指標,而對於北方供暖的小夥伴們來說,舒適的室溫隨時能享受,但是室內的溼度可就難以保證了。筆者這幾天也正在犯難,家裡的溫度高達25℃,回家就得穿短袖短褲,但是室內的溼度卻很低,可以說非常的幹,試想我都受不了,剛出生的寶寶怎麼會覺得舒適?
  • 構建好睡眠環境 臥室與被窩溫度溼度要合格
    原標題:構建好睡眠環境 臥室與被窩溫度溼度要合格   良好的睡眠環境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入睡,促進深度睡眠。你的睡眠環境合格嗎?臥室的溫度、溼度、光線環境、空氣環境,以及被窩的溫度、溼度等細節構成了你的整體睡眠環境。想要提升睡眠質量,擁有優質睡眠,不妨從打造一個合格的睡眠環境開始。
  • 室內溼度大影響健康?專家教你選購合適的除溼機
    南城每逢回南天多雨,洗衣服不幹,被子感覺潮潮的,身體和情緒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不少家庭都選擇購買除溼衣來改善室內環境。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室內溼度?如何選擇適合的除溼機呢?室內溼度大的現象有哪些?
  • 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如何保持適宜的室內溼度?
    有人想知道: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是否會增加或者降低房間的相對溼度呢?房間如何保持適宜的室內溼度?新風系統會影響室內溼度嗎?夏天開空調、冬天用暖氣的時候,室內的空氣總是特別的乾燥,我們的皮膚很容易變得乾燥,不舒服。一般來說,大家會使用加溼器來增加室內的溼度,也有人說,新風系統可以增加室內溼度,是不是這樣的呢?
  • 人體冷熱和什麼有關,僅僅是和溫度有關嗎,有其他因素影響嗎?
    人體冷熱感覺屬於觸覺問題。很多人習慣於只用溫度作為唯一的標準來推斷人體的冷熱感。事實上,人體的感知溫度和實際溫度有時相差很大。影響人體冷暖感覺的因素很多。除了溼度和風力,還與人的體質、情緒、年齡有關。空氣溼度是表示空氣乾燥程度和溼度的物理量,可以用兩種方式表示。一種是絕對溼度,用單位體積空氣中水汽的質量(或壓力)來表示,它代表空氣中的水汽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體積的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量有一個最大限度。當達到這個極限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飽和。此時,這種氣體被稱為飽和蒸汽。
  • 人體適宜溼度:45%—65%
    人體適宜溼度:45%—65%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7.16 星期二     一般來說,當室溫在8—18℃時,人體就會向外界散熱,加上室內微風吹拂流通,室內相對溼度在40%—60%之間,你會感到身體舒適健康。
  • 室內溼度大竟然影響健康?快檢查下你家有沒有這些現象!
    南方城市每逢回南天頻繁的潮溼天氣,清洗的衣服不幹,被子感覺潮潮的,身體和心情都受到不小的影響,不少家庭都選擇採購除溼來改善室內環境。除此以外,還有哪些會影響室內的溼度?除溼機要如何選購合適的?哪些現象說明室內溼度大?
  • 什麼是「健康溼度」?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什麼是「健康溼度」?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當空氣溼度低於45%時,室內空氣乾燥,鼻腔和肺部呼吸道黏膜的水分會大量蒸發,黏液分泌減少,人體主觀感覺皮膚和呼吸道乾燥,咽喉發乾甚至鼻腔黏膜充血,容易引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 為什麼我們需要重視空氣溼度?房間溼度低對人有何危害?
    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空氣溼度是指相對溼度,指空氣中水汽壓與飽和水汽壓的百分比。也可表示為溼空氣中水蒸氣分壓力與相同溫度下水的飽和壓力之比。通俗解釋就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長期保持室內溼度恆定,對人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很多人都很重視溫度的變化,而往往忽略了溼度對人的影響,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溼度條件下,人體的散熱方式是不一樣的,因此溼度對人同樣重要。夏天,室內溼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溼度大時,則會加速熱傳導,使人覺得陰冷、抑鬱。
  • 空氣溼度90%是什麼概念
    空氣溼度90%是什麼概念?最近正值家鄉雨季,溫度計顯示空氣溼度非常高,地理小生來給大家科普一下:空氣溼度上限值不應超過80%,下限值不應低於30%。相對溼度90%,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
  • 貴陽的緯度、高度、溫度、溼度、濃度、風度,竟然都有玄機!
    海拔高度帶來的氣壓變化直接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海拔低於500米的地方氣壓較高,空氣密度大,比較潮溼,會對人體機能帶來負擔,海拔高於2500米的地方氣壓較低,空氣中含氧量減少,會造成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而在海拔1200米的地方,人的心跳會提高10%-20%,心率在合理範圍內低強度地加速,有利於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人體排汗量增多,脂肪燃燒加快。
  • 空氣溼度含量對人身健康有什麼影響
    空氣溼度是什麼呢?它表示房間空氣乾燥的程度,在一定的溫度下空氣裡含有的水分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分越多,則空氣越潮溼。房間空氣的乾濕程度叫做「溼度」。過高或者過低的空氣溼度都會影響人體的身體健康。過高的空氣溼度很造成人體的悶熱不適,調查研究表明,當室內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26℃的室內溫度會讓人感覺31℃的悶熱體感。乾燥的空氣能以與人體汗腺製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將汗液吸收,使我們感覺涼快。可是溼度大的空氣卻由於早已充滿水分,因而無力再吸收水分,於是汗液只得積聚在我們的皮膚上,使我們的體溫不斷上升,悶熱難當。
  • 溼度對人體有何影響?上海降溫啦,來...
    高溫熱浪、寒潮等極端溫度事件,會造成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等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近年來,上海市氣象工作者採用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等多種研究方法,關注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下氣象條件和大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開發疾病氣象風險預報產品。
  • 濰坊已開始供暖 室內溫度和溼度不能大意
    其實,長時間處於一種只有溫暖而空氣沒有變化的環境中,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  冬季取暖時,要注意室內溫度和溼度  怎樣調整居室溫度呢?其實方法很簡單--  通過開啟和關閉門窗或通風口,調節室內的溫度。可先使門窗或通風口處於半開或1/3開啟的狀態,15分鐘後,再完全處於開啟狀態,等室內溫度明顯降低,再將門窗或通風口關閉。  在風力正常的天氣下,這種開啟和關閉的過程,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而當風力較大時(有明顯的「吹壓感」),則可在十幾分鐘內完成「變溫」過程。  據調查,冬季室內空氣汙染比室外要嚴重數十倍。
  • 暖氣來了 空氣溼度在40%~70%時人體感覺較舒適
    溫度的冷暖讓人們能夠直接感受到,可是你關注到溼度的變化了嗎?冬季溼度達到多少人體才會感到舒適?記者帶著溼度計測量了一些場所的空氣溼度,並諮詢了相關專家。  供暖第一天市民家中  暖暖的室內 空氣溼度達到50%  「前幾天總覺得口乾舌燥,像是要上火,臉上也幹得都掉皮了,真讓人難受」,前一陣子乾燥少雨的天氣,讓市民劉女士感到苦惱,雖然也喝水,但總感覺室內室外都乾乾的,讓人很不舒服。  據專家介紹,環境溫度在18℃~25℃,空氣溼度在40%~70%時,人體感覺是較為舒適的。
  • 都是「黑球溫度」惹的禍
    銅球上有孔, 並插入溫度計,溫度計插入到球心,此溫度計測出的即為黑球溫度。由於銅球的導熱係數大,內壁薄, 所以銅球表面溫度和球中心點的空氣幾乎相等。黑球溫度也叫體感溫度,標誌著在輻射熱環境中人或物體受輻射和對流熱綜合作用時,以溫度表示出來的人體實際感覺。在相同的體感之下可比空氣溫度高2~3℃。  黑球溫度是一個綜合的溫度,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很大,對人體的熱感覺影響強烈。
  • 紅牛機翼服和衝浪滑板極限運動中可穿戴技術測量人體舒適度和壓力
    紅牛機翼服和衝浪滑板等極限運動中可穿戴技術測量人體舒適度和壓力消費者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是在合身度方面(他們希望這是正確的要求),而且在功能方面。畢竟,舒適感在確定某人是否喜歡某種產品方面起著作用。
  •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為什麼不一樣?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