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A股震蕩中依然不缺結構性機會,百億級私募的產品銷售也有所升溫。記者獲悉,正心谷資本、景林資產、靈均投資、衍復投資、大樸資產等百億級私募的銷售較為火爆,其中有私募一口氣募資70億元。
據第三方平臺透露,目前已經有25家私募規模飆升至200億元以上,頭部的私募規模甚至超過1000億元。不少百億級私募均在主動控制規模,不過由於資金入市熱情依舊高漲,後續產品「秒殺」的情況或將更為常見。
多家私募產品銷售火爆
「開賣不到一分鐘就2個多億了,一個多小時賣了將近8個億,這家私募還限額銷售,很多人都來問能不能搶到。」一位券商渠道人士透露,近期上海一家百億級私募的產品300萬起步,鎖定3年,賣得很火爆。
據悉,該百億級私募掌門人有著近20年投資和創業經歷,曾擔任某公募基金公司的總經理。該公司在當日銷售較為火爆的情況下,對銀行渠道的限額說明如下:「公司出於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希望更好地進行投資運作,本期限額銷售20億元,請分行及時告知客戶,做好客戶預期管理。」
與此同時,還有一家新晉百億級私募11月以來一口氣賣了70個億的產品。該私募為老牌券商派私募,其掌門人擁有21年的證券研究和投資經驗,在行業內頗具名氣。
「資金入市的熱情與市場表現是同步的,11月以來A股市場不乏結構性機會,因此行業內有影響力的百億級私募迎來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從產品備案情況也能發現端倪。」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表示。
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上周(11.16-11.20)共有635隻私募產品完成備案。其中19家私募單周備案基金數量超過3隻,其中有10家為百億級私募。景林資產上周備案產品17隻,備案數量已連續兩周在私募機構中居於首位。
百億級私募規模再上新臺階
資金的持續湧入,使得多家百億級私募管理規模再創新高。
據第三方平臺透露,截至發稿日,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的私募數量達到25家,其中超過500億元規模的私募為5家,千億級私募則達到了2家。
具體來看,部分私募的規模增長速度驚人。比如,華北地區一家私募機構於2018年成立,由於核心團隊在行業內名氣頗高,今年4月份就成為了最「年輕」的百億級私募,如今其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900億元,令業內人士震驚。8月份新進入百億級陣營的一家民間派私募,僅僅用了兩個月,規模就已經超過了260億元。一直處於業內龍頭地位的一家平臺型私募,管理規模也快速衝到了1000億元以上。
除了主觀多頭策略,量化私募今年以來勢頭也較為強勁,明汯投資目前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靈均投資也超過了400億元。
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百億級私募規模迅速擴張的背後,是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分析稱,今年股票市場做多熱情高漲,結構性行情輪番演繹,有著深入研究功底的頭部私募表現明顯佔優,因此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在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背景下,銀行理財資金向權益市場大幅流入。與此同時,機構資金在私募機構的選擇上更為專業,在投研實力、風控能力、人才儲備等方面佔優的私募更容易獲得機構資金的青睞,因此私募行業頭部效應愈演愈烈。
明毅博厚總經理李元豐近期也公開表示,未來隨著監管趨嚴,投資者對私募基金的認識有所提高,私募基金行業也可能出現超大規模的龍頭,強者恆強的效應也將更加明顯,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在這種情況下,私募基金首先要儘快形成並堅守自己的風格,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為客戶創造價值。其次,要堅持高標準的做事準則。第三,要做好投資者服務。最後,貼近客戶需求,降低費率,提供更少更聚焦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