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政「落地」近10個月,公募、私募、理財子公司等各類機構投資者「跑步」入場,沉寂數年之久的定增市場再度激活。
Wind數據顯示,截止12月2日,公募基金累計參與定向增發獲配資金高達74億元,而去年全年這一數字僅為25億。
得益於今年權益市場行情向好,公募基金在定增上整體盈利「喜人」,162隻公募基金累計浮盈23.44億元,廣發科技先鋒、中歐時代先鋒等4隻基金累計浮盈過億。
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熱情高漲合計獲配資金高達74億元
隨著今年2月的新規出臺,再融資市場迎來全面鬆綁,例如在融資端上,創業板取消連續2年盈利的財務要求;而在發行端上,定增發行價格由此前的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日均價的 90%下調至80%,定增股份鎖定期也從1年縮短至6個月。多重利好助推下,再融資市場全面回暖。
公募基金參與定增也異常活躍,12月2日,匯添富、南方、易方達、農銀匯理紛紛發布公告稱,旗下多隻基金參與科達利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4家基金公司旗下21隻基金合計獲配金額4.03億元。就在同一天,博時基金也發布公告,旗下包括博時匯智回報混合在內11隻基金參與日月股份的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合計獲配資金4.57億元,佔日月股份此次募資總額的16%。
Wind數據顯示,截止12月2日,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累計參與定向增發獲配資金高達74.03億元,興全、廣發、南方分別以15.87億元、15.09億元、9.92億元位居前三,而從單只基金上看,廣發科技先鋒、易方達消費行業、興全趨勢、興全新視野4隻基金累計獲配金額均超過3億元。
在創金合信基金資管投資部副總監何媛看來,定增新規剛剛落地的上半年,資金較為充裕的產業投資者參與居多,而到了下半年,外資、公募基金參與的次數和規模開始逐步爬升。公募基金積極參與定增,也使得定增市場投資者結構發生變化。
財通基金則認為,不同機構投資者對定增市場有著不同考量。「對於傳統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構、私募基金而言,定增組合策略一般被作為增強策略使用,例如,大型公募基金持有的重倉股,在市場未出現階段性機會時,定增創造的折扣為其帶來換倉的機會,而鎖定期限的縮短進一步增加其投資的確定性;而傳統股權投資機構基於長期價值投資邏輯,不在意短期波動甚至破發,堅定長期持有邏輯參與定增市場,對這類機構而言,定增是對其股權投資的延伸,報價時更看重標的3年左右的收益確定性,而不在乎1年期內的價格波動;對於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如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來說,定增一般作為其固收+或量化+的資產組合配置手段進入,可看作為其試水權益投資「套個救生圈」,但一定要做組合分散,安全性重於收益率。」
定增累計浮盈達23.44億元新宙邦等3個定增標的浮盈超100%
今年儘管宏觀經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在全球流動性寬鬆的帶動下,權益類資產估值快速提升,受益於此,今年參與定增的公募基金也賺得「盆滿缽盈」。
Wind數據統計,截止12月2日,162隻公募基金今年以來參與定增累計浮盈23.44億元,廣發科技先鋒、中歐時代先鋒、興全趨勢投資、廣發科技動力4隻基金累計浮盈過億,但也有7隻基金目前在定增上仍處於浮虧狀態。
公募基金在個別定增項目上獲利頗豐,例如今年4月10日,嘉實低價策略股票、中歐時代智慧、廣發聚瑞等28隻公募基金以34.80元/股的價格參與新宙邦定增,新宙邦12月2日收盤報85.38元,相比定增價格上漲了146.77%,公募基金在新宙邦上合計浮盈6.92億元。
此外還有華夏希望債券基金參與的東方盛虹定增,興全恆益債券、興全滬深300參與的藍黛科技定增,目前浮盈也超過100%。
談及如何挑選定增標的,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杜曉海表示,會從國家政策重點支持、未來前景較好的行業,以及上市公司產品天花板、行業地位、競爭格局、盈利能力、歷史業績兌現情況,募集資金投向,上市公司關聯方參與度,上市公司估值歷史百分位、定增折價率等多個維度對擬參與定增標的進行評估打分,選擇綜合得分最高的定增項目參與。
「在定增標的的選擇上,我們優先選擇股價低位、估值低位的股票,規避短期市場熱點,股價因市場情緒階段性被炒高的股票,並充分把握解禁期業績釋放情況。具體來說,看好低估值標的、外延併購標的、估值低且增長確定的傳統行業細分龍頭、行業成長穩定的優勢賽道以及未來景氣度有望不斷提升的行業。」 國泰基金如是稱。
創金合信基金資管投資部副總監何媛則談到,公募基金參與定增更多的還是從基本面角度出發,輔以考慮折價率因素,在她看來,現在鎖定期縮短至6個月之後,定增更多以股票多頭的持有買入策略為主,如果機構本身認可標的的基本面,願意長期持有,並且又能有不錯的折價率,相較於直接買入,定增買入更為合適。
定增項目中標難度不高「投研化」定增有望獲超額收益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近期發行的定增項目發行價總體就是基準價格(定價基準日前20日均價)的80%略高一點,換句話說,基本就是底價發行,中標難度不是很高。「部分熱門的上市公司項目折扣較低,定增價為基準價格的90%,甚至沒有折扣,這些特別熱門的項目中標難度相對高一些。」
「三季度以來,定增市場兩級分化明顯,一些明星項目的參與投資者非常多,折價率只有5%-10%。與此同時,很多標的募資不足,折價率低至20%-30%。因此,若是不追明星項目,而是選擇折扣較大並且長期基本面也不錯的定增項目,中標難度並不算大。」 創金合信基金資管投資部副總監何媛指出。
相比過往定增市場的套利策略,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定增市場將以主動管理的擇股策略為主。
「目前市場機構投資者定價的趨勢越來越明顯,2016年以來,結構化行情已經持續了4年之久,核心資產不斷創出新高,在外資的不斷湧入之下,機構成為市場主要定價力量。」 國泰基金認為,機構主導的市場主要靠研究驅動,「投研化」定增未來有望取得超額收益。
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杜曉海表示,目前市場大部分定增都靠近底價(基準價的80%)發行,只有部分優質項目才可獲得溢價。「當前這一市場是買方市場,買方會選擇優質的標的參與,定增的投資機會仍需要視具體項目的投資價值而定。」
創金合信基金資管投資部副總監何媛更是認為,目前創業板無論是IPO還是再融資環節均已全面實行註冊制,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參與定增,選擇標的也會更加豐富。因此,未來將把精選個股放在定增策略的首要位置考量,其次才是考慮項目的折價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