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19歲:公募基金這一年

2021-01-11 網易財經

中國網財經12月27日訊(記者 張明江) 1998年,國泰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等首批公募基金正式成立,至今已過去19個年頭。對於公募基金行業來說,這是承前和啟後的一年,更是「蛻變」和尋求「新生」的一年。

縱觀全年,整個公募基金行業都在圍繞著「監管」舞動,同時艱難尋求「蛻變」。流動性新規推到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多個基金品種走向末路,基金公司也在主動調整產品策略。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提出要求,貨基不再計入資管規模,對於基金行業來講無疑又是一場地震。

有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行業又一個發展周期接近尾聲,行業或許又將經歷一波大洗牌,公募基金必須思考再下一個周期應該如何樹立行業地位和口碑。但不管如何,2017年無疑就是這波洗牌的「起始之年」。

 「強監管」時代來臨:多個基金品種走向末路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金融監管部門共出臺重要監管文件超過20個,行政處罰超過2700件,罰款金額超80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堪稱是「嚴監管」元年。基金行業自去年三季度以來也接連迎來多個行業管理新規。

為防控風險,在公募基金領域,流動性新規、再融資新規、避險策略基金的指導意見、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減持新政相繼發布,今年12月,基金業協會叫停貨幣基金規模排名,再次為基金行業監管扔下一顆重磅「炸彈」。至此,繼機構定製的定期開放式基金、保本基金、分級基金、定增基金之後,公募基金衝規模「利器」貨幣基金也被列入監管。

針對公募基金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發布之後,定期開放式基金髮行銳減,保本基金紛紛轉型、清盤,分級基金也逐漸被邊緣化、定增基金運作受限後開始調整策略或轉型,多個創新型基金品種至此被戴上「緊箍咒」。

近年來,貨幣基金成為基金公司年末衝規模的「利器」,然而這種快進快出的「幫忙資金」存在大幅回撤造成基金淨值虛高、公司規模虛假排名等諸多問題。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召開基金評價業務座談會,會議叫停貨基規模排名,同時貨幣基金禁止宣傳,要求公募基金公司重視主動管理能力,公募基金規模排名再次迎來大洗牌。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受嚴監管影響最大的並非公募基金行業。公募基金是信息最透明、運作最規範的金融機構,未來的監管方向包括「一行三會」統一監管的核心精神是參照公募基金監管制定的,對保險、券商、信託等其他行業的影響可能較大,但公募基金也必須調整思路,唯有適應「環境」,才能跟上市場發展。

困境之一:公募基金規模增長全靠貨幣基金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末,公募基金總管理規模11.41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11月末規模增長3.14萬億元,增幅近四成。

不過,公募基金規模增長全靠貨幣基金。數據顯示,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從去年11月末的3.91萬億元增長至今年11月末的6.80億元,規模激增2.89萬億元,貨幣基金規模增長佔公募基金合計增長規模的92%。

與之相反,權益類基金規模佔比在持續縮水。數據顯示,去年11月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分別為0.75萬億元、1.98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佔比分別為8.56%、22.65%,而今年11月末,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分別為0.75萬億元、1.80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佔比分別為6.57%、15.78%,規模佔比雙雙下降。此外,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數量則分別增長了120隻、437隻。

困境之二:公募基金市場話語權逐年降低

近年來偏股型基金規模增長已然陷入停滯期,公募基金在各大機構中持股佔比也持續降低,公募基金正在喪失話語權。

大智慧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證券投資基金佔所有機構持股市值比分別為4.04%、6.90%、3.92%,佔滬深流通A股市值比分比為2.34%、4.23%、2.33%。而在2007年之前,證券投資基金佔所有機構持股市值比常年保持在60%以上,2007年後此項數據持續降低,至2013年末該項數據已降至10%左右,也是證券投資基金佔所有機構持股市值比最後一次佔比超10%,2014年以來該項數據再未超過10%。

此外,證券投資基金佔滬深流通A股市值比在2014年後也降至5%以下,而2007年末該項數據最高時曾高至26.49%。

人才流失之痛:人才內部培養成大趨勢

多年來,人才流失一直是困擾公募基金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基金基金經理投奔其他行業趨緩,基金經理更樂於在跳槽到其他基金公司,但隨著行業持續發展,投研人才內部培養已經成為大趨勢。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來已有185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78家基金公司。另據統計顯示,2016年共有166位基金經理離職,2015年有多達301位基金經理,近兩年來基金經理離職明顯趨緩。

另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108家基金公司共新聘基金經理,嘉實基金、招商基金、銀華基金新聘基金經理最多,新聘基金經理人數均為11人,共30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經理人數在5位以上。此外,共32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全部來自於內部提拔,超九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80%以上來自內部提拔。

據媒體報導,基金公司重視內部培養的主要原因還是公司投研體系建設,一位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基金經理的培養成本非常昂貴,一個新人成長為獨擋一面的基金經理往往需要四五年的時間,但由內部培養輸送,一來可以使得投研團隊板凳夠厚,梯隊建設足夠充分,二來團隊溝通效率更高,更容易形成統一的風格和理念,穩定性更好。

突破:FOF基金終面世

今年9月,證監會公布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單,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建信基金、海富通基金、泰達宏利基金6家公司旗下均有基金獲準發行,業內爭議了多年的公募FOF基金產品終於上市。而首批公募FOF也不負眾望,除泰達宏利全能優選外,其他五隻基金首募規模均超20億元,華夏聚惠穩健目標首募規模超46億元居首,六隻產品166億元的首募規模讓業內為之振奮。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權益類基金業績大幅波動正是該類型基金規模持續萎縮、中小基民出逃的主因,而FOF高度分散化的投資可以有效提高風險調整後收益,改善持有人的淨值體驗。此外,公募FOF不僅適合普通投資者,也有可能成為養老金的重要投資途徑,還可以成為高淨值客戶和機構客戶的選擇,未來十年或許是中國FOF基金的「黃金十年」。

近年來基金髮行進入「寒冰期」,公募基金平均首募規模已降至5億元以下,首批公募FOF順利發行為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一條出路,目前已被受理和待批公募FOF基金已近百隻。

前路:行業的未來在差異化經營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包括券商資管和保險資管在內,目前公募基金公司已增至128家。而隨著監管趨嚴、金融機構競爭日漸激烈,且新成員不斷加入,公募基金行業未來將向何方發展,已成為業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日前,一位基金公司副總經理預言,未來能夠活下來的基金公司,可能只有兩種:一是規模大倒不了的基金公司,二是在某一領域或幾個領域做到極致的有特色的基金公司。

這位人士表示,沒有銀行和保險股東背景的基金公司,如果想要穩健發展,必須重新重視投研,尤其是基金業協會叫停貨基規模排名之後,投研實力將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這也與監管層的要求相符。而公司前段時間花重金從另外一家公司招攬了一個投研團隊,將作為公司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

目前公募基金行業已經出現了一批規模不算太高,但是特色鮮明的基金公司。其中海外投資、量化投資、定增、新三板、人工智慧等成為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實現規模躍升和樹立品牌的最佳突破口,九泰基金、財通基金、鵬華基金等在定增、量化基金等特色投研團隊的發展上已經獲得行業認同。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規模靠前、成立較早的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優勢依然十分明顯,未來隨著FOF產品等新型產品的逐漸上市,配合這些公司成熟的渠道,他們未來的優勢或許會更明顯。

(責任編輯:王君)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火熱行情激發公募創業熱情?又一家「個人系」公募上報,海富通基金...
    截至7月14日,今年以來已成立新基金超700隻,合計募集規模高達達1.19萬億元,按照這一趨勢,2020年有望刷新此前的基金髮行規模紀錄。因此,權益市場的火爆氛圍進一步激發了公募行業創業熱情。海富通基金前董事長申請公募牌照7月14日,證監會官網顯示,張文偉申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當前審批進度顯示,已接收相關材料。這意味著,又一家「個人系」公募上報。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張文偉正是此前從海富通基金離任的前董事長。
  • 公募銀行理財?還是公募基金?未來如何選擇
    原標題:公募銀行理財?還是公募基金?   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基金數量為7682隻,管理人為145家。相比之下,2019年底的公募基金規模和數量分別為14.77萬億和6544隻。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和數量就已經分別增長24%和17%。
  • 市場的力量|專訪王宏遠:公募基金二十年如何從自卑走向引領
    王宏遠26歲任基金經理、27歲任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由前海開源基金聯席董事長王宏遠保持的這一紀錄,在國內公募基金行業中,至今尚無人打破。以王宏遠為代表的第一代公募從業者,堅信價值投資方式是正確的,他們研究和投資的好公司是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穿越市場周期的。王宏遠等公募基金人「孤獨地扛起了價值投資大旗」,也因而敬畏市場。第三階段是平等階段,王宏遠說,導火線是1999年的「5.19行情」。當年5月19日,A股午盤突然井噴,以網絡股為首的多隻股票漲停。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科創50ETF、新三板基金、公募REITs……在剛過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創新提速,規模和業績均表現不俗。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
  • 公募基金髮行刷新紀錄 這輪「爆款潮」有何不同?
    公募基金髮行刷新紀錄 這輪「爆款潮」有何不同?】2020年對公募基金而言,是刷新紀錄的一年——發行數量和發行份額雙雙創新高。兩組數據足以表明公募基金的火爆:據統計,截至9月21日,年內新成立的基金數量為1059隻,發行份額合計22042.14億份。
  • 公募基金髮行火熱B面:年內24隻公募發行敗北
    這意味著,聚源寶A在發行期間因無法達到成立條件而發行失敗,而這也是今年年內首隻發行失敗的二級債基。申萬菱信該只基金的發行失敗只是冰山一角,據經濟觀察網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2020年以來共有20家公募機構旗下的多達24隻公募基金出現了發行失敗的情形。
  • 一年89名總經理變更:「公奔私」頻現 公募基金如何才能留住人?
    來源:中國證券報一年89名總經理變更,「公奔私」頻現,公募基金如何才能留住人?餘世鵬 近日,國開泰富基金髮布高管變動公告稱,鄭文杰因工作調動離任董事長,新任孟天山為董事長。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剛過去的「基金大年」,公募高管變動人數達到了343位,創下了自1998年以來的「歷史之最」。
  • 首批公募MOM獲批 華夏等5家基金公司拔頭籌
    來源:證券時報2020年最後一天,基金行業收到 「新年大禮」。首批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正式獲批,投資者將在2021年迎來一類新的基金產品。首批公募MOM獲批經過一年的系統搭建、人員籌備、產品答辯,公募MOM正式揚帆起航。
  • 博時基金代總裁王德英:公募基金年內募資超3萬億創歷史新高 公募...
    公募基金承擔著管理經濟財富,支持創新企業的紐帶作用,隨著註冊制全面實施,企業上市將迅速增加,公募基金應當發揮專業投資能力,通過深入、持續的基本面研究,優化社會資金配置,支持創新企業發展。王德英強調,公募基金需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公募基金應該加強深度的投研,促進創新企業的合理定價。首先應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研究深度。
  • ...基金|公募基金|偏股型基金|富國高新技術產業混合|萬家行業優選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莫謹榕數據眼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賺錢效應凸顯。按截至2020年12月3日最新淨值計算,公募偏股型基金(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牛」足兩年,共有1108隻基金在過去兩年內淨值翻倍,2845隻公募偏股型基金(剔除掉近兩年成立的基金)過去兩年的平均回報率為85.67%;3119隻公募偏股型基金(剔除掉年內成立的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回報率為39.18%,增幅也十分可觀。
  • 公募基金新發份額突破3萬億,爆款基金持續「刷榜」 衝刺規模大決戰
    臨近年末,公募基金新產品發行依舊持續發力。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到18.31萬億,這也是公募管理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超過1330隻,合計發行總份額突破3萬億份,刷新往年記錄。
  • 公募基金抱團持股促成漂亮50 哪些公募熱衷「抱團」?
    市場中一種觀點認為,公募基金的抱團持股促成了漂亮50。不過,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總持倉佔部分白馬龍頭(貴州茅臺 、美的集團等)流通股的比例並未出現顯著增長,表現出參與基金數增長強勢但總持股量增長弱勢的矛盾。「今年以來部分白馬股抱團的行為實際上是在白馬股相對大盤出現上行趨勢下,公募基金採取了跟隨投資,且由於在趨勢形成時個股股價漲幅已經較高,因此基金增持的倉位普遍不高,公募基金更接近行情的參與者」。
  • 李迅雷:公募基金超高業績能否持續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迅雷據統計,年初至今,所有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數達到36.8%,這也是公募基金2010年以來的最高回報率了。這與成熟市場的估值體系的結構恰好相反。2017年以後,未來業績相對具有「確定性」的大市值公司的估值水平明顯有了提升,而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公司估值水平有所下移。確定性溢價提升了機構投資者整體資產的估值水平,這或許是公募業績創近10年新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時代的天平正在向機構傾斜。
  • 首批5隻公募MOM獲批——基金投資品種更豐富
    在MOM基金相關操作指引發布1周年之際,全市場首批5隻公募MOM日前正式獲批,投資者資產配置再添新工具。MOM(Manager of Managers),即管理人中管理人基金,是海外發展非常成熟、規模體量很大的一類資產管理產品,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資產、多元風格」的特徵,既可以實現管理人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又能發揮不同資產管理機構在特定領域的專業投資能力。建信基金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公募MOM主要具備三大優勢:一是資產類別更加多元化。
  • 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公募基金步入黃金賽道
    原標題: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公募基金步入黃金賽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隨著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居民理財的重心正在發生轉移,公募基金在資產配置結構中的比重迅速提升,這是未來的新趨勢,也是資本市場未來穩步發展的堅實基礎。」
  • 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破冰 風控重點關注這三大指標
    作者: 郭璐慶  新三板轉板制度落地的同日,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也正式「破冰」。包括南方創新精選一年定開發起式等首批6隻新三板公募基金6月3日獲批。  根據測算,新三板市場中市值3億元以下的公司居多,市值10億元以上的公司僅380家左右。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投資策略及防範諸如流動性不足等風險,對公募基金提出了較高要求。
  • 業績與規模齊飛 公募基金迎歷史「大年」
    這當中,權益基金是絕對主角,發行規模達到2.001萬億,佔比64.15%,這也是權益新基金第一次年度成立規模超過2萬億。  其中,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100億,這一數據是今年新基金創下的又一個新紀錄。7月份,鵬華基金王宗合的新基金鵬華匠心精選一天吸引1371億元認購資金,刷新新基金單日認購紀錄。
  • 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跑進18萬億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孟凡霞 李海媛一年連破4個萬億關口。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
  • 尚智逢源:分化加速 公募基金投資優勢有望維持
    2020年為公募基金「大年」,基金管理規模屢創歷史新高。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出現大幅增長,半數取得30%以上的收益率。從日前發布的公募基金2021年投資策略來看,多機構認為,隨著A股市場進一步分化,具有強大選股能力的公募基金有望在明年延續優勢,而收益穩健的債券基金或成為銀行理財的替代品。
  • 首批5隻,公募基金產品線再增新品
    首批MOM公募產品終於獲批了。近日,記者獲悉,包括招商基金、鵬華基金、華夏基金、建信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在內的5家基金公司,旗下均有MOM產品拿到了正式批文。這也意味著,公募基金又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投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