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與規模齊飛 公募基金迎歷史「大年」

2021-01-09 網易

  2020年,基金創下多項行業紀錄。行業總規模(截至11月底)達到18.75萬億;成立新基金約1400隻,合計募集規模3.12萬億。 2020年,在制度支持、環境培育及行業共同努力下,公募基金取得出色投資業績,主動權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34%,最高的達到160%。

  基金髮行超級「大年」

  募集超3.1萬億

  2020年公募基金創下了太多新紀錄。

  發行市場上爆款基金貫穿全年。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年內成立新基金1398隻,合計募集規模3.12萬億元。這當中,權益基金是絕對主角,發行規模達到2.001萬億,佔比64.15%,這也是權益新基金第一次年度成立規模超過2萬億。

  其中,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100億,這一數據是今年新基金創下的又一個新紀錄。7月份,鵬華基金王宗合的新基金鵬華匠心精選一天吸引1371億元認購資金,刷新新基金單日認購紀錄。

  易方達、匯添富、鵬華、南方、廣發、嘉實、華夏等8家公司今年新發基金規模都在1000億以上,易方達和匯添富兩家更是超過了2000億。

  今年公募基金的「超級大年」有諸多助推因素。2019年底,證監會提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2020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多方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此外,在全球低利率、低增長和高負債的大環境下,A股成為性價比相對更優的資產。公募基金也展示出了不俗的投資水平,激發了投資者的入市熱情。

  3萬億新發規模激動人心,公募基金完善的內控體系和穩健的業績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未來,公募基金依託強大的管理能力,繼續高質量發展。

  炒股不如買基金

  收益最高163%創5年最佳

  疫情襲來,2020年市場幾經波折,公募基金把握住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強勢展現「炒股不如買基金」實力。

  市場主流指數今年都呈現上漲態勢,公募基金表現要好於主流指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權益基金整體獲得32.85%的收益,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率達到34.38%,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別為45.76%和39.45%;55隻基金業績翻倍。

  目前業績最好的基金收益率超過163%,為近五年的最佳表現。農銀匯理基金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基金,收益率分別達到163.33%、161.96%、152.42%,處在領先位置。

  2015年,宋昆管理的易方達新興成長混合獲得171.78%的收益,如果新能源繼續大漲,趙詣有望超越宋昆,今年公募基金也將再誕生一個新紀錄。此外,2019年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的3隻基金包攬年度業績冠亞季軍,趙詣也有望在今年重現這一輝煌。

  此外,陸彬管理的滙豐晉信低碳先鋒、黃樂安的工銀瑞信中小盤成長、李遊的創金合信工業周期精選A、孫迪和鄭澄然的廣發高端製造今年以來收益率也都超過130%。

  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把握機遇,「炒股不如買基金」得到強化。

  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跑贏主要指數,獲得廣大投資者的認可,不僅顯示出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水平,關鍵時刻能夠把握市場機遇,更重要的是促使市場發生深刻變化:市場越來越成熟,股票定價更趨理性,專業投資機構話語權上升。

  公募基金

  總規模18.75萬億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2家,管理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8.75萬億元,創出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歷史最高值。公募基金規模在2020年增長了4萬億,增長幅度達到27%。令人欣喜的是,權益類基金勢頭最勁,規模激增2.7萬億,達到5.88萬億元,在公募基金總規模中佔31.37%。

  權益基金大發展也讓基金經理「百億俱樂部」大幅擴容。截至12月24日,目前管理規模超過100億的權益基金經理(含指數型產品)達到216位。從主動權益基金來看,有18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超400億,廣發基金劉格菘、易方達基金張坤、南方基金毛煒、匯添富基金胡昕煒、鵬華基金王宗合、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嘉實基金歸凱等的管理規模超過了500億。資金追捧明星基金經理已成趨勢,未來績優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或以千億計。

  此外,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的重要代表,在市場中話語權明顯增強。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合計3.87萬億,佔兩市流通總市值的6.75%,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佔比時隔7年重回6%之上。

  根據監管要求,新的一年,基金公司還將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比重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助力資本市場繼續高質量健康發展。

  基金銷售新規出爐 尾隨佣金限高

  8月28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下稱《銷售辦法》)及配套規則,10月1日起施行。該《銷售辦法》2004年首次發布,2011年、2013年兩次修訂;此次大幅修改後的《銷售辦法》為今年如火如荼的基金銷售市場帶來大變革。

  根據新的《銷售辦法》,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可以依據銷售機構銷售基金的保有量提取一定比例的客戶維護費,用於向基金銷售機構支付銷售及客戶服務活動中產生的費用。針對行業反映的客戶維護費不斷攀升、侵蝕行業持續發展基礎的問題,新規對其比例上限做好差異化規定:對於向個人投資者銷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戶維護費佔基金管理費的約定比率不得超過50%;對於向非個人投資者銷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客戶維護費佔基金管理費的約定比率不得超過30%。

  尾隨佣金新政影響很大。長期來看,對尾隨佣金比例上限做出限制,將使銷售與資產管理環節雙方的利益得到均衡,或改變行業的生態格局。

  新規的實施,宣告了靠尾隨佣金比拼銷量時代的結束,未來要比的是業績和服務。行業普遍預測「尾傭限高」將加劇銷售資源向頭部公募集中,品牌影響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將受益,中小型公募則應該在產品和渠道上展開差異化競爭。

  再也不見!分級基金正式退出

  誕生於2007年、最高管理規模曾達到5000億元的分級基金,在存續了13年後終於告別市場。

  2020年,在資管新規整改大限的尾聲,存量分級基金紛紛公告轉型、召開持有人大會、取消分級機制,12月初,分級基金密集公告分級份額終止運作並將終止上市,產品最後交易日為今年12月31日,2021年1月起終止上市,分級基金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分級基金的13年,經歷大起大落。2007年7月,我國首隻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基金成立,這也是封基市場在停擺5年後推出的首隻創新型封閉式基金。不過,分級基金運作機制複雜,投資者對這一新品種相對陌生,再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股市暴跌,到2013年管理規模都不足500億元。

  分級基金大發展是在2014年-2015年牛市階段,分級B創造了遠超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收益,為市場矚目,規模快速擴張,2015年半年報中躍升至4577億元,當年股市高點時規模可能超過5000億元。然而,2015年下半年股市暴跌,分級基金頻繁觸發下折,B類份額在下跌時的放大效應導致部分持有人損失慘重。證監會於當年7月份暫停了該類產品的註冊,並對存量產品開展規範和整改。

  2018年4月27日,「一行兩會一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存量分級基金應當在2020年底前取消分級運作,完成規範和整改。

  外資持股比限制放開 首家外資全資基金公司獲批

  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成立於2002年,18年後,外資資管機構終於以獨資形式進軍國內公募市場。

  今年4月1日,基金公司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全球資管規模排名第一的貝萊德當天就遞交了第一份公募基金設立申請。8月21日,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核准設立,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100%控股,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貝萊德基金註冊資本金為3億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等。

  早在2017年11月10日,財政部宣布將國內基金公司控股權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3年之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2019年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將基金管理公司放開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4月1日。

  在政策的支持下,外資機構開始尋求獨資基金公司,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對合資基金公司尋求控股權,如上投摩根基金等收購股權的模式;另一類是外資機構直接申請設立新的基金公司,類似貝萊德的作法。

  截至2020年底,146家基金公司中,合資公司有44家,除了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兩家外資機構也遞交了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公募基金業迎來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和基金行業的競爭生態也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側袋機制指引正式落地

  為進一步提升公募基金風險防控能力,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側袋機制指引(試行)》於8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募基金迎來了新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

  側袋機制是指在符合法定條件下,將難以合理估值的風險資產從基金組合資產中分離出來進行處置清算,確保剩餘基金資產正常運作。《指引》明確了側袋機制的啟用條件、實施程序和主要實施環節的操作要求。此外,《指引》還落實了基金管理人的風險管控主體責任,著力規範費用收取、信息披露等投資運作環節及相關內部控制,明確了託管人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職責,形成管理人內部約束、公眾監督、外部專業機構制衡的機制。

  此後,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相關合同模板,8月起多家基金公司開始根據新規更改新基金合同,在基金招募說明書中新增「側袋機制」章節,對側袋機制實施條件和程序、實施側袋機制期間的基金份額申購贖回、實施側袋機制期間的基金投資、側袋帳戶中特定資產的處置變現和支付、側袋機制的信息披露等都有明確約定。

  《指引》發布以來,公募基金行業尚未出現正式實施側袋機制的案例。

  公募REITs開閘

  基金公司積極準備產品落地

  4月30日,證監會、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同時,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業內期盼已久的公募REITs正式開閘。

  此後,交易所、基金業協會等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多份公募REITs相關的政策文件及徵求意見稿,對公募REITs詢價定價、網下投資者配售、公眾投資者認購、原始權益人戰略配售、份額登記等多個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

  上市公司也積極參與到公募REITs的籌備工作中來,11月11日,光環新網發布公告稱,擬開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申報發行。此前,協鑫能源、東湖高新、渤海股份、首創股份、蘇州工業園區等都披露了正在進行REITs籌備。

  基金公司「摩拳擦掌」備戰公募REITs開閘,尋找項目、搭建團隊、成立「REITs基金管理部」等工作都在同時推進。

  公募REITs試點在年末進入答辯階段,有約20多家基金公司接到通知,參與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基礎設施REITs項目答辯。之後,有部分項目已經由發改委推薦至證監會。

  指數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發布

  ETF規模突破萬億

  2020年指數基金迎來重磅文件,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規模突破1萬億元大關。

  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3號——指數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旨在進一步規範指數基金投資運作,更好發揮指數基金資產配置工具屬性,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指引》內容包括強化基金管理人專業勝任能力要求、加強標的指數質量管理、嚴格規範指數基金投資運作、標的指數許可使用費由管理人承擔、信息披露明確指數編制方法、持有人利益優先原則等六大要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市場上共有ETF產品373隻,規模合計1.1萬億。

  2020年,ETF產品的投資範圍得到拓展,投資策略更加豐富,從傳統寬基向風格、行業、跨市場、資產類別等方向精細化、多樣化縱深發展,資產類別涵蓋股票、債券、商品、貨幣等,投資地域覆蓋全球主要資本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待指引正式出臺,公募指數產品將迎來一個更穩健發展的新時期,也將有更多ETF創新品種上市。作為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工具型產品,ETF將持續為打造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轉型升級。

  公募直播元年

  2020年對於公募基金來說還有一個重要標籤——直播元年。和許多領域一樣,直播熱潮也席捲金融行業,公募基金營銷形式有了新的形式。

  隨著支付寶宣布打通淘寶直播,一時間理財直播成為基金公司標配。掌管百億資產的基金經理走進直播間,直面投資者,談投資談市場;負責品宣和電商業務的工作人員化身主播,講理財講投教;甚至有基金公司高管坐鎮線上平臺,派紅包派福利……基金公司弄潮搏浪,掀起一場「營銷革命」。

  面對嶄新變革,各家機構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創造了一連串新紀錄。7月,8家基金公司發起「好基直播聯盟」。8月,近60家基金公司參與理財直播節,展開流量競賽。9月,基金直播首現浸入式場景聯播,景順長城基金主播現身超市、基金經理親赴網紅店。10月,光大保德信基金通宵達旦直播14個小時,創下基金淘寶直播時長新高。11月,20多家基金公司借勢「雙11」開展引流活動。12月,劉格菘、傅興友等明星基金經理集結開啟的直播獲得超過60萬的觀看數量,造就基金業內直播的流量巔峰。

  基金直播元年,轉化率並非公募追求的首要目標,如何在新業態下有趣又合規地拉近與投資者的距離、培養用戶習慣、傳遞科學的投資理念,仍是當前直播參與機構需要探索的命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科創50ETF、新三板基金、公募REITs……在剛過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創新提速,規模和業績均表現不俗。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
  • 基金「大年」頭部公募加速「跑馬圈地」
    從最初的300億元,到後續的150億元,再到如今的80億元,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在年內新品規模限制的逐步收縮,不僅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對管理規模的合理控制,也從側面突出了「基金大年」當下,投資者借道公募基金進行資產配置的強烈需求。在此背景下,頭部公募加速「跑馬圈地」。
  • 公募大發展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
    規模的增長靠的是過硬的業績。截至2020年11月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6.49%,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6.87%,公募FOF年化收益率9.38%,各類型基金取得了長期良好業績,公募基金成為養老、家庭理財等普惠投資的重要工具,「炒股不如買基金」理念深入人心。
  • 基金迎3萬億「超級大年」 大熱過後更需穩健前行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2020年,爆款公募基金可謂從年頭「紅」到年尾,助推基金行業眾多數據刷出歷史新高。一方面,截至12月16日,年內成立新基金1355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這是基金業史上首次出現單年度新基金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另一方面,今年權益基金唱起主角,整體發行規模逼近2萬億元,佔比達64.23%,這也是年度權益新基金合計成立規模的歷史最高紀錄。今年公募基金出現「超級大年」,有諸多助推因素。2019年底,證監會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 李迅雷:公募基金超高業績能否持續
    公募基金最近兩年業績特別好,年初以來,所有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收益率中位數是36.8%,這是2010年至今的最高收益率水平,從超額收益(相對滬深300)來看,今年至今公募基金收益中位數跑贏滬深300指數15.2%,排名歷史第四,而其餘幾次分別是2008年、2013年和2015年,均是股票市場表現不好的階段。
  • 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
    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合適?】今年2月份,儘管國內市場飽受疫情衝擊,但依然不改公募基金的蓬勃發展之勢。截至2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總只數達到6685隻,公募基金總規模創新高,14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達到16.36萬億元,較1月增長了8662億元,其中貨幣基金增長了5000多億元。關於基金規模,真的越大越好嗎?對於這個問題呀,我們要一分為二的來看。
  • 權益類基金引領規模和業績「雙增」新基金創新不斷
    科創50ETF、新三板基金、公募REITs……剛過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創新提速,規模和業績均表現不俗。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關口,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公募基金新增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
  • 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跑進18萬億時代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 四破萬億關口 「優等生」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18萬億時代到來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 業績表現突出,公募基金分紅創歷史新高
    一、投資視角:業績表現突出,公募基金分紅創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基金賺錢效應明顯,基金規模的不斷增大,公募基金分紅總額創下歷史新高。1.公募基金已經連續兩年取得高收益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規模逼近18萬億元,較二季度末增長9273.68億元,有19家公募基金進入千億級別。2019年、2020年滬深300漲幅分別為36.07%、19.41%。得益於A股連續兩年上漲,公募基金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表現。
  • 七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進出,公募大年更是高端人才競爭大年
    財聯社(深圳,記者 沈述紅)訊,2020年已經來到尾聲,年內公募高管變動人數也悄然創下了歷史新高。截至12月31日,今年共有333位公募基金高管出現變更,這一變動人數使得2020年成為了我國公募基金歷史上高管變動人數最高的一年,同比去年的323位高管變動,增加了10位。
  • 公募大年實錘!「固收+」基金再現百億爆款 年內百億級基金增至40隻
    剛剛宣布,「固收+」基金再現百億爆款  繼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之後,「固收+」基金再現百億爆款。12月4日,華夏基金髮布公告稱,公司旗下華夏鼎清債券基金成立,首募規模達106.4億元,這一規模在今年新成立的二級債基中排名第一,也是今年第6隻發行規模超百億的「固收+」基金。
  • 規模排名「硝煙四起」 基金公司頭部效應顯著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8.43萬億元。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
  • 公募基金規模突破18萬億,連續三個月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1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8.31萬億元。
  •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市場兩極分化
    2020年是基金髮行的「大年」,也是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的「大年」。按非貨幣基金規模統計,基金公司排名前十的榜單與去年相比出現「洗牌」,易方達、匯添富、廣發、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嘉實、招商、鵬華十家基金公司入圍。其中,南方基金和鵬華基金為新晉非貨規模前十。此外,匯添富、廣發、華夏、富國、博時、嘉實今年非貨規模增長均超過90%。
  • 中國公募基金長期業績排名榜單(24個分類)
    來源: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中國公募基金長期業績排名榜單(24個代表性分類榜單)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倡議書提議,全面踐行基金評價的長期性原則,自2020年起,基金評價主要考察三年及其以上期限的業績。杜絕短期業績排名,不對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基金進行排名,不對不足一年期的基金單一指標進行排名,不進行管理規模排名。在提供一年期業績的基礎上,突出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十年期與十五年期的長期業績與年化業績。引導投資者認識長期投資、定期定額投資的作用,培育投資者關注長期收益的科學投資理念。
  • 泓德卓遠混合型基金一日狂賣超140億 「超級大年」年底爆款基金...
    值得關注的是,泓德卓遠混合型基金擬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發售時設置了單個投資者A/C類各10萬的認購上限,這意味著購買者將以散戶為主。然而,在此限制下,泓德卓遠混合仍出現「一日售罄」,募資超百億規模的現象。該基金啟動比例配售已成定局,據此計算,配售比約為35%。事實上,今年新發基金規模創紀錄。
  • 公募基金規模創紀錄,基金公司規模前十榜單微調
    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各只基金的最新規模全部出爐。公募基金規模再度刷新記錄的同時,各家基金公司的規模也略微發生了些變化。// 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隨著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中國基金業協會也發布了《公募基金市場數據(2020年9月)》。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公募基金規模17.80萬億元,再度刷新記錄。
  •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公募基金大時代,將客戶的小夢想作為我們的...
    今年無疑是公募基金的大年: 整體規模首次突破18萬億元。2020年前10個月基金行業管理規模增長3.54萬億元,整體管理規模首次實現突破18萬億元。同期公募基金數量增長超千隻,刷新了歷史記錄(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 年內新發基金也呈現井噴式增長。
  • 公募基金規模大躍進 基金經理們如何回應靈魂拷問?
    這是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年出現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3萬億元。投資者的「買新贖舊」已經不是新鮮話題。雖然市場總量突破18萬億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但總體增量也不過3.8萬億元。此外,《財經》記者研究發現,由於監管對基金經理管理產品的數量有不超過10隻的上限要求,「卸老發新」的行動正在悄悄進行,多位基金經理藉此實現了管理規模的百億級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