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類基金引領規模和業績「雙增」新基金創新不斷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科創50ETF、新三板基金、公募REITs……剛過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創新提速,規模和業績均表現不俗。

  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關口,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公募基金新增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至2019年3年基金髮行規模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4%,絕對規模為歷史最高,佔比為近5年最高。

  公募基金存量和增量市場發展順暢,與2020年業績表現穩健和賺錢效應提升密切相關。聯泰基金統計顯示,2020年權益類基金業績表現搶眼,共有84隻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超100%,這是繼2007年以後翻倍基金數量較多的一年。

  分類別看,2020年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均超過25%,遠跑贏2020年的大盤指數。在股票基金方面,根據基金2020年三季報的持倉顯示,2020年業績前十名基金經理的重倉股基本集中於新能源、光伏主題。相對來看,2020年業績排名靠前的混合型基金中,基金經理的配置更加多元,除了新能源板塊以外,高端製造、消費醫藥等板塊也均有涉及。

  在債券型基金方面,可轉債債券基金表現突出。受債市調整、信用債違約等影響,2020年債券型基金業績表現相對低迷,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僅為3.3%。而在A股市場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可轉債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10.5%,超出債券基金平均收益水平約7個百分點。

  2020年公募基金為何能實現規模和業績「雙豐收」?金牛理財網高級分析師宮曼琳表示,基礎市場走勢給力,政策支持權益類基金髮展、居民儲蓄「搬家」需求增加以及行業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等因素共同促成基金業發展日趨良性。

  2020年,股市、債市等基礎市場走勢穩健,為公募基金等資管產品帶來業績支撐。A股2020年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分別上漲13.87%、38.73%、64.96%、39.30%,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中證全債指數、中證轉債指數分別累計上漲3.07%、3.05%、5.26%。

  「公募基金市場的發展離不開賺錢效應,2020年公募基金收益大幅度跑贏主流指數,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趙亞贇表示,相比其他投資渠道,公募基金較為規範,投資者資金安全有保障,在賺錢效應的加持下,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居民儲蓄從房地產等渠道搬家,促進基金規模增加。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理財意識不斷加強,公募基金成為居民理財的重要工具。從2020年市場表現看,貨幣環境寬鬆與權益類產品業績持續走高,也是助力公募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過去一年裡,監管部門一直不遺餘力支持公募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髮展。2020年1月召開的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在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時明確提出,持續推動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在12月布置2021年重點工作中,證監會再次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

  投投科技旗下聯泰基金金融產品部總監陳東認為,監管部門反覆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為權益類基金營造良好制度環境,有利於基金註冊、發行、評價、基金投顧等業務的發展,有效提升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佔比,推動我國資管行業以及資本市場繼續高質量發展。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公募基金通過更理性的投資行為和更強的價格發現能力,能夠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2020年,從修訂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相關管理辦法,放寬公募基金牌照「一參一控」限制,到公募基金獲準參與投資新三板精選層,再到涉及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的一系列文件陸續發布,公募基金投資範圍和領域不斷擴大,新基金品種不斷豐富,牌照界限有所變化,產品運營管理的規範水平持續提升。

  趙亞贇表示,目前市場流動性充足,基金賺錢效應吸引增量資金借道資管產品入市,2021年公募基金髮展機遇更大。

  1月4日,A股2021年的首個交易日就見「日光基」,景順長城核心招景混合型基金、廣發興誠混合型基金、富國均衡優選混合型基金和中歐悅享生活混合型基金均「一日售罄」,4隻基金募集規模上限達到380億元。

  李湛表示,權益類基金有望成為公募基金未來重點發力方向之一。首先是因為我國A股市場發展不斷成熟,長期投資的理念逐步形成,優質上市企業易脫穎而出,對公募基金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其次,我國居民資產配置中權益類比例相對較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將處上升趨勢,配置權益類產品也意味著增加直接融資比重,整體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趨勢,也符合監管層對公募基金市場的引導方向。

  「公募基金的未來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公募行業內的同質化競爭,策略靈活的私募基金競爭。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步放開,公募基金還要面對外資基金的競爭。未來唯有修煉好資產管理內功,才是在市場長久立足的保證。」趙亞贇說。(經濟日報記者 周琳 馬春陽 )

(責任編輯:張雪)

相關焦點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科創50ETF、新三板基金、公募REITs……在剛過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創新提速,規模和業績均表現不俗。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
  • 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跑進18萬億時代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 四破萬億關口 「優等生」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18萬億時代到來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喜報連連,在年內新發基金數量、規模屢創新高的同時,百億級爆款基金也頻現,促使新發基金規模不斷逼近3萬億元大關。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 公募大發展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
    會議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要求,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以信義義務為根基、淨值化管理、規範運作、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2020年給市場和億萬基民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2020年,公募新發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權益類基金佔比提升9個百分點。
  •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市場兩極分化
    □本報記者 張凌之 實習記者 張舒琳   權益類基金規模快速增長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市場上公募基金規模已達到18.43萬億元。從基金公司規模來看,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僅前十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就佔據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的36.96%。
  • 申萬菱信基金迷失爆款權益大年 旗下多隻產品贏了業績輸了規模
    從公司新發產品情況看,年內惟一的爆款產品來自於債券領域,若從權益類陣營來看,剔除量化和偏債混基外,公司年內惟一新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是申萬菱信醫藥先鋒,然而其最終募集金額僅有8.7982億元。「公司沒有權益爆款的主要原因還是缺乏領軍人物,雖然公司老的基金經理孫琳、俞誠今年都有新基金髮行,但是就他們的影響力來說,暫時還達不到爆款基金的要求。」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表示。
  • 千億資金瘋搶 爆款權益基金不斷 這些基金公司做對了什麼?
    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發行市場分化明顯,爆款基金出現的範圍非常小,只有少數公司少數基金經理能夠做到。   為什麼火的是他們?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表現突出的8家基金公司,一起探討這些公司實現權益產品規模業績雙增長的內在動力。
  • 業績與規模齊飛 公募基金迎歷史「大年」
    這當中,權益基金是絕對主角,發行規模達到2.001萬億,佔比64.15%,這也是權益新基金第一次年度成立規模超過2萬億。  其中,有40隻基金髮行規模超過100億,這一數據是今年新基金創下的又一個新紀錄。7月份,鵬華基金王宗合的新基金鵬華匠心精選一天吸引1371億元認購資金,刷新新基金單日認購紀錄。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在當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內外雙循環」宏觀經濟背景下,公募基金新發市場正在推動權益類基金大發展,強化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恆強」的格局,驅動公募產品結構多樣化發展進程。驅動3萬億元新發基金背後的力量和邏輯是什麼?基金行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突破與挑戰?
  • 多隻主題權益類公募袖珍化生存 建信基金打造科技爆款或「半途而廢」
    從建信主動權益類產品陣營來看,根據《紅周刊》記者計算,全部該類產品年內平均淨值增長率僅為13.06%,其中有17隻產品淨值增長率尚不足10%。業績不佳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公司權益類產品話語權薄弱:目前建信混合型產品和股票型產品規模分別約為112.08億元和168.31億元,僅佔公司總規模比例約2%和2.9%。
  • 財通基金業績平平,成立9年規模不足300億 「定增王」能否挽尊?
    作為一家成立9年的基金公司,財通基金曾憑藉定增基金「發家」,並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脫穎而出,但後因踩雷樂視網(300104.SZ)等公司吞下苦果,且近年來基金規模、業績並不盡如人意。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公司管理規模為240.62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固收類基金規模分別為93.02億元、147.6億元,股債發展稍顯不均衡。
  • 本周爆款基金集齊「五朵金花」 劉格菘新基金認購規模或超800億元
    1月17日,擬由2019年包攬業績前三的劉格菘擔任基金經理的廣發科技先鋒開始發售,渠道人士透露,廣發科技先鋒一日售罄,全天的認購規模大概率會超過800億元。 此前,本周已誕生銀華科技創新、鵬華科技創新、泓德豐潤三年持有、交銀科銳科技創新四隻爆款基金,加上廣發科技先鋒,本周爆款基金集齊「五朵金花」,這也讓本周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周」。
  • 中基協公募基金專業委員會:堅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12月24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近日,協會公募基金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委員會會議認為,隨著融資端改革逐步深化,今年IPO速度較快,市場的資金需求量較大,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表現亮眼。
  • 規模下滑頻收罰單 東吳基金業績「吊車尾」
    兩次收監管罰單新品申報陷停滯「之前監管對東吳基金產品募集的處罰應該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滬上某不願具名的基金從業人士如是說,「在監管推動權益類基金審批節奏加快的當下,基金公司的新品申報也在提速,不僅包括市場熱點產品,還會根據對未來走勢的判斷進行新產品設計。
  • 方正富邦權益基金規模不振 去年虧損額擴大76%
    公募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依靠管理費,不過在新基金髮行方面,中小型基金公司在銷售渠道、品牌效應等環節優勢不足。  根據Wind數據,《投資時報》研究員對最近一年(2019年4月13日至2020年4月13日)新基金髮行份額和數量進行詳細梳理。期間共有1690隻新基金(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納入統計,涉及127家基金公司。
  •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Wind資訊數據顯示,華富基金今年三季度末的全部資產合計約為643.52億元,這一數值僅比二季度末時規模微增3.91億元,總資產規模排名降至第52位。從原因上看,權益基金產品發行不力是重要原因,其年內僅發行了一隻華富成長企業精選主動權益類產品,成立時的份額為20.31億份,距業內普遍的50億爆款標準有一定距離。
  • 方正富邦權益類掌門大變動,總經理崔建波親自下場操刀,新秀基金...
    在如此一系列變更背後,《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發現問題的根源或許還是出在公司主動權益類產品業績不佳、規模袖珍上。在崔建波的加盟下,方正富邦或許會對主動權益陣營中的一眾產品重新「排兵布陣」。方正富邦主動權益類基金悉數「迷你化生存」年內業績、排名表現慘澹Wind資訊數據表明,目前方正富邦基金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包括了方正富邦新興成長、方正富邦天恆、方正富邦創新動力(310328)、方正富邦天睿靈活配置、方正富邦天璇靈活配置、方正富邦紅利精選、方正富邦科技創新、方正富邦天鑫8隻基金,均分為
  • 方正富邦權益基金規模不振 2019年虧損額擴大76%
    公募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依靠管理費,不過在新基金髮行方面,中小型基金公司在銷售渠道、品牌效應等環節優勢不足。根據Wind數據,《投資時報》研究員對最近一年(2019年4月13日至2020年4月13日)新基金髮行份額和數量進行詳細梳理。期間共有1690隻新基金(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納入統計,涉及127家基金公司。
  • 國金基金新產品發行,多隻權益基金面臨清盤,高管頻頻變更
    10月26日,資本邦獲悉,國金鑫悅經濟新動能今日首發,募集時間截止到2020年11月13日。基金管理人為國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金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其現在面臨著基金基本上為固收類基金的「天下」,權益類基金佔比不到3%,多隻基金面臨清盤,高管頻頻變更的情況。
  • 10年長跑王牌基金業績榜單公布 明星基金經理教你如何選基金
    今年爆款基金不斷,然而在琳琅滿目的基金中,投資人一般也只會選擇有限的幾隻。投資人最想知道的是王牌基金是哪些?21世紀資本研究院從7000多隻基金中,選擇了爆款基金出沒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做了一個10年、5年、3年業績的篩選。10年長跑王牌基金篩選結果讓人非常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