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州數字經濟
規模、增速均全省第一
2019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
城市排名位列優秀梯隊首位
政務公開排名全省第一
R&D經費投入總量
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
此外,12345平臺
在2020年全國政務熱線運行評比中
榮獲「全國十佳熱線獎」
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
排名第一
12345平臺網站截圖。
16日,福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舉行,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福州市科學技術局、福州市民政局、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四部門通報「十三五」成果及「十四五」發展思路。
林瑞琪 攝
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
連續五年獲評
「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
「十三五」以來,數字經濟迅猛發展,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達3900億元,GDP佔比達43%,規模、增速均全省第一。成功打造了顯示、光電晶片、物聯網、軟體信息、大數據等五大產業基地,以及金牛山網際網路小鎮、倉山人工智慧小鎮、東湖數字小鎮等各具特色的數字小鎮。
東湖數字小鎮。鄭帥 攝
數字政府建設居全國前列,2016年以來,共實施數字福州政務類項目207個,打造了「e福州」、政務數據、信用信息、健康醫療等一批城市級大數據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行政審批電子證照全流程應用。12345平臺在2020年全國政務熱線運行評比中榮獲「全國十佳熱線獎」,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排名第一。
打開「e福州」,可清晰知曉疫情動態。葉義斌 攝
2019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城市排名位列優秀梯隊首位,網上服務能力指數在全國32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9,政務公開排名全省第一。同時,福州連續五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
大數據助力我市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張人峰 攝
構築數字城市建設新格局
推進綜合管理平臺應用建設
福州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升級「一雲、一網、三平臺」政務基礎支撐體系,推廣電子證照應用;全面提速「城市大腦」建設,構築「一屏全面感知、一網全城統管、一碼全域服務、一鍵全局聯動、一站全產賦能」的「五個一」數字城市建設新格局,以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建設為抓手,推進CIM平臺、智慧社區、城市綜合管理平臺應用建設。
講解員在介紹5G+智慧社區項目。福州電信供圖
福州市科學技術局
R&D經費投入總量連續四年
保持全省第一
「十三五」以來,科技創新發展指標完成較好,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迅猛發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444家增至1407家,佔全省比例近30%,今年可突破2000家。R&D經費投入水平快速提升,從98.76億元增至201.7億元,投入總量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投入強度由1.76%增至2.15%。
福州高新區。福州高新區供圖
創新成果轉化現成效。2016年-2019年,我市技術市場交易總額累計136.38億元,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11家,其中國家級12家、省級58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7家,其中國家級6家。福州市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APP正式上線運營,形成了「線上線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新局面。
創新服務展現高質量。累計選認市級科技特派員1907名,省級980名,實現科技特派員鎮村全覆蓋。加強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大力推廣「高新貸」「科技貸」及貸款貼息等業務,共計發放貸款37.79億元。
福州臺江區的高科技辦公樓宇海西科技金融大廈。鄭帥 攝
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發展
福州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強化高水平研發平臺建設,推進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到2025年,力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眾創空間等創新平臺達400家以上;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鏈條,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到2025年,力爭全社會R&D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
福州臺江鰲峰廣場騰訊眾創空間。鄭帥 攝
福州市民政局
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覆蓋率達100%
「十三五」以來,城鄉低保標準不斷提高。實現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2020年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760元/月,即年標準9120元,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年標準分別比2015年提高2280元、4572元。現有54837名困難群眾納入低保,五年累計發放低保金20.04億元。此外,實施臨時救助13.64萬人次,同比增長1.3倍,位居全省前列;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1.4億元。
社區為孤寡低保老人送上暖手寶。黃立新 攝
養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創新福州特色「3443」養老服務模式,為全省養老服務發展提供可複製樣板。五年間,全市養老機構增至162家,建成社區養老服務中心97個、鄉鎮敬老院70個、農村幸福院1675個,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
鼓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內,老人享用可口午餐。池遠 攝
社區治理創新不斷深化。率先在全省試點「參與式預算」微實事協商項目,改「政府定實事政府做」為「百姓定實事參與做」。2160個社區完成達標社區創建,佔全市社區的80.02%,其中651個完成標杆社區創建,佔比24.2%。市財政投入991.5萬元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和城鄉社區「三社聯動」試點項目76個。
「紅色驛站」為社區居民提供義診等服務。池遠 攝
打造事業產業協調、機構社區居家融合
醫養康養結合的幸福頤養體系
福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兩年內,配建、新建16個城市示範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個農村示範性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推動城鄉養老服務設施提檔升級;建設36個老年人助餐點,推進60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強化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帶動作用。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養老機構,鼓勵醫養融合發展,到2025年全市養老床位新增10000張,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達60%以上。
鼓東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內,老人們圍成一圈踢球。馬麗清 攝
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全市累計新增就業67萬人
「十三五」期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控制在「十三五」目標3.5%以內。截至11月底,全市累計新增就業67萬人(約佔全省新增就業數的1/4),提前超額完成66萬人目標任務;實現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6.67萬人,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4萬人的167%。
同時,牽頭制定出臺人才政策40餘份,在全省首創人才共有產權房制度,在全省率先放開高校畢業生和引進人才落戶限制。通過創新「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機制,打造「向幸福之城出發」等系列引才品牌,引導人才向重點產業和企業集聚。全市人才總量118萬人,高技能人才24.6萬人,其中市級及以上人才總量超過1萬人,數量居全省前列。
第四屆「榕博匯」暨高校畢業生對接會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陳暖 攝
此外,2017年至今,累計幫扶定西貧困勞動力就業6.5萬人次,其中:輸轉來榕就業1.33萬人次(建檔立卡戶1.1萬人次),定西來榕務工建檔立卡人員總收入達到2.6億元,人均月收入超過4500元,直接帶動10餘萬定西貧困人口脫貧。
定西高校畢業生搭乘專列來榕就業。池遠 攝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壯大高素質人才隊伍
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圍繞「雙循環」,積極發揮人社部門職能作用,圍繞我市產業發展目標,拓展高質量就業崗位供給,重點發掘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等就業崗位增長點,力爭全市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加快推進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人才社會性流動機制體制改革,力爭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70萬人。
參加「榕博匯」的學子代表與在榕人才代表,在牛崗山公園「閩都人才林」種樹。陳暖 攝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值得期待~
發送「招聘」
獲取最新招聘信息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蘇怡蓮 林瑞琪
編輯 肖遠強
審核 劉寶英
監製 趙金華 吳文霖 黃而海
【來源:福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