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期間推出「金融方舟」服務方案,在深圳南山科興產業園發布「創業者港灣」品牌,創新推出小微企業「雲快貸」,成功進行我國首宗抵押貸款房產公開拍賣,成為國內第一家開辦樓宇按揭貸款業務的銀行,開辦系統內第一筆個人港幣出納業務,率先在全國辦理私人儲蓄業務,率先在全國建行辦理現金出納業務……特區40年發展歷程中,這是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下稱「深圳建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舉措和結果。
40年櫛風沐雨,40年春華秋實。紮根深圳特區這片創新沃土,見證深圳從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深圳建行始終與特區攜手創新、共同發展、振翅騰飛。在為深圳經濟民生文化事業發展服務的同時,深圳建行也取得了高速發展,逐步成長為深圳金融行業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和標杆。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推進的背景下,深圳建行將繼續緊跟深圳特區的發展腳步,創新服務深圳企業的同時,貼心服務深圳市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再創金融機構新的輝煌。
●王春豔
1 基建助力城市騰飛
「深圳速度」背後的金融支撐
提起特區40年的歷史,許多人都會想起深圳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的口號從這裡響徹全國,成為特區精神的象徵。可以說,深圳國貿大廈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深圳經濟特區的快速崛起,是「深圳速度」的體現和象徵。
包括國貿大廈在內的建築實現「深圳速度」的背後,離不開深圳建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特區成立之初,由於深圳建行代行政府財政職能,深圳市政府的各項建設投資項目從標底編審、招標組織、竣工驗收到工程款結算等,都離不開該行的參與。
「深圳速度」的實現離不開建築企業的參與。1988年,深圳市分行與建設局等部門聯合成立了「建築業信用等級評估委員會」和「建築業信用等級評估顧問委員會」,於1989年8月評出並向社會公布了第一批信用特級、一級企業。
其實,這些措施的推行,對於支持深圳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回頭來看,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深圳北站、蛇口工業區、核電站、鹽田港、科技工業園、沙頭角保稅區、錦繡中華、民俗村等基礎設施、文化娛樂設施的建設方面都有深圳建行的身影。
上世紀90年代,建設中的深圳機場資金短缺,深圳建行就進行了出資支持。1993年機場建成後,得知當時市政府經費不足,無法開展配套道路設施建設時,該行再次向基建項目「輸血」,讓通航工程「活起來」,於是便有了如今車水馬龍的深南中路和北環大道。
1993年,為優化信貸資金投向,深圳建行將廣深鐵路、機場公司、鹽田港等大型企業和項目作為重點信貸支持客戶,新發放流動資金貸款向重點項目和企業傾斜。不到一年時間,該行兩次牽頭組織其他銀行向在建的深圳機場共發放貸款3億元,其中分行貸款1.15億元;1995年8月,再投入1.1億元資金支持機場建設。
2000年,深圳建行與深圳機場籤署了包括綜合授信額度、按揭額度和開發貸款在內的總計9億元的銀企合作協議。2003年,該行在國內銀行界首次推出深圳機場候機樓集合委託貸款業務。同年,深圳市首次認定5個重點物流項目,這些項目將首先享受市政府的相關政策優惠和扶持,並進入「綠色通道」聯合審批。包括機場物流園區的國際貨運村,需用地面積3.6萬平方米,投資規模0.9億元。
如今,深圳機場已成為全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19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萬人次,全球排名從第32位上升至第26位;貨郵吞吐量全球排名從第25位上升至第23位。
特區風風雨雨40年,深圳建行這隻「金融大手」為特區建設「添磚加瓦」,「小漁村」終發展成國際大都市。
2 讓深圳市民住有所居
住房金融領域市場領軍
住房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提到房子,對於深圳市民來說,「要買房 到建行」的口號早已深入人心。
40年來,深圳建行在住房金融領域的探索從未停止腳步。2018年8月14日,深圳建行正式發布存房業務,推出「要存房 到建行」口號。該行融合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推出「建信房管家」業務,將房源的拓展由B端向C端延伸,推動個人業主將空置房源投入市場。
一年前的2017年,深圳建行踐行普惠金融理念,進軍住房租賃市場。同年10月,《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個人住房租賃貸款實施細則》出臺,向符合條件的個人發放貸款,用於其本人支付房屋租金等,引導百姓由「短租」變「長租」。同年11月,全國首筆個人住房租賃貸款(按居貸)成功發布。
深圳市民不知道的是,深圳建行在住房金融領域的探索在全國是「領跑者」。早在1985年,為了盤活企業資金,解決南油集團員工在購房時遇到的資金困難,建設銀行深圳蛇口支行南油辦事處借鑑香港經驗,首次推出職工購房抵押貸款,辦理了第一筆樓宇按揭貸款,從而使廣大工薪階層能夠在深圳安家的夢想得以實現。
彼時,深圳的房改是「三三制」,個人出30%、單位出30%、集團公司出40%。但哪怕是自己出30%,南油集團的一名員工也拿不出錢(當時要1萬多),後來首期先交了3000元,還差9000元。
當時香港有按揭、有分期付款,深圳則無先例。彼時,深圳建行的員工憑藉著一條房貸利率的公式,用行裡的電腦反覆計算,最終確定了貸款金額、利息等數據,為了這筆房貸,還專門去公證處做了公證。這是深圳建行在金融系統中,邁出的敢為人先的一步。
2004年9月,深圳建行開辦第一筆拍賣房個人按揭貸款和開辦深圳市第一筆轉按揭貸款。2006年,建行首筆固定房貸成功發放,此筆貸款同時也是深圳首筆固定房貸。固定房貸是個人房貸的一種細分的輔助性產品,適合具有一定利率判斷能力的客戶,相對於浮動利率房貸,固定利率房貸意味著更多風險。
對於深圳建行來說,類似這些住房金融領域的創新不勝枚舉。成立40年來,該行始終與時代同步,把深圳市民的需求放在首位,金融助力深圳市民「住有所居」,最終讓「要住房到建行」的口號深入千家萬戶。
3 堅持支持實體不動搖
「創業者港灣」貸款突破百億元
深圳市北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出的企業,企業聯合創始人張瑞博士另外一個身份是先進院北鬥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瑞博士透露:「我們的主要客戶是政務客戶,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回款比較慢。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多個項目受到影響要往後延,回款的速度比較慢。」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深圳建行「創業者港灣」為北鬥智能送上了「及時雨」。這也是北鬥智能獲得的第一筆貸款。張瑞透露:「我們還藉助建行『創業者港灣』雲路演,對接了不少投資機構,目前正在跟其中的一些洽談。」
北鬥智能只是入戶深圳建行「創業者港灣」1041戶企業當中的一家。截至7月末,運營僅18個月的深圳建行「創業者港灣」對中小科創企業的貸款餘額已達101.52億元,入灣企業達1041戶,已與142個機構平臺合作,與近400家企業籤署認股權協議。在這些入灣企業中,首次獲得銀行貸款的企業佔比超過三成;獲得創投機構投資的企業佔比超過三成;以信用方式定貸佔比近六成。
建設銀行「創業者港灣」是近年來創新服務創新產業的重要舉措,這也是該行踐行普惠金融的縮影。截至目前,深圳建行普惠金融貸款突破1700億元,貸款餘額四大行佔比超過50%,打造了普惠金融的「建行樣本」。
這一切要從2013年說起,當年深圳市率先在全國啟動商事主體登記制度改革後,深圳市內小微企業數量激增。但當時四大行小微企業授信客戶僅佔全市商事主體0.26%,實際能在銀行體系獲得融資的小微企業群體很少。
時不我待。2014年底,深圳建行跳出傳統辦貸的思維,創新推出小微企業「雲快貸」業務模式,利用大數據勾勒小微企業「精準畫像」。隨後,陸續推出「雲」系列普惠產品「雲快貸」「雲稅貸」等,通過不斷完善產品、完善服務、提升效率,從5年前的1300多個小微企業客戶迅速發展到6.5萬戶。
數據顯示,2014年「雲快貸」業務推出以來,該行普惠金融業務累計發放貸款超5000億元,服務了8萬多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僅0.6%,5年發生實際損失僅90萬元。
疫情期間,深圳建行的普惠金融的擔當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該行開展的「春風行動」切實幫助了不少企業。深圳建行大膽提出「金融方舟」設想,醫療領域「方艙醫院」理念,支持受疫情影響深陷困境的中小微企業,包括外貿出口、交通物流、批發零售等企業,產業鏈上的重要節點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的先進位造業企業。
同時,該行推出「復工貸」系列產品,幫助高新技術企業、製造業、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企業解決工資發放、租金支付等難題,切實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此外,該行還推動深圳市政府推出50億元的風險補償池,探索銀政風險共擔機制,鼓勵深圳市銀行同業願做普惠事業,敢為小微企業放貸,構建普惠金融新機制、新模式、新生態。
這種創新舉措更是讓深圳企業家刮目相看。首腦董事長高穎就對「復工貸」讚不絕口:「之前我們首腦和建行只有結算業務合作,是沒有融資貸款合作的,這是我們第一次接受銀行授信,48小時內就完成開戶、籤約、審批、放款全流程。建行推出的貸款產品非常精準地解決了我們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