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故事
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老人
幸福社區裡有個熱心腸的王美蘭
徐淑英老人生前,王美蘭經常給她上門理髮。
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黨員,30年來,她義務照顧著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直到老人安詳去世。她就是西固區先鋒路街道幸福社區的居民王美蘭。
做好事,貴在堅持。從不惑之年到年逾古稀,王美蘭一直踐行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她的善行不僅讓轄區裡的老人老有所依,更在整個小區點亮了一盞道德的明燈,向社會傳送了撼動人心的正能量。
非親非故 30年如一日照顧軍烈屬
今年75歲的王美蘭,退休前是一家國有理髮店的理髮師,1995年退休時工資也只有170多元,她有3個孩子,家庭並不富裕。但這並不影響她助人為樂。「看到他人有難處就幫一把,誰都有老的時候。」王美蘭總認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王美蘭家所在的幸福小區裡,有一位軍烈屬徐淑英,丈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兒子單位效益不好,還患有慢性病,兒媳又患乳腺癌去世。王美蘭覺得老人太需要人照顧,就承擔起了給徐淑英洗澡穿衣、端湯送水等護理工作,30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徐淑英年事已高,還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有啥事都會找王美蘭幫忙。徐淑英因為看病吃藥,經濟上很困難,王美蘭就經常自掏腰包買些副食品、米、掛麵等生活用品給徐淑英送到家裡。遇到逢年過節,除去吃的喝的,更是把老人身上穿的從裡到外都買個遍,徐淑英常抓住王美蘭的手,眼淚止不住地留下來。
「每天都要看一眼老人」成了王美蘭的規定動作,也成了徐淑英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徐淑英的兒子閆景斌每每說起王美蘭,總是親切地稱呼她為大姐。「我媽遇到好人了!」閆景斌感慨地說。
有一次,王美蘭照例去看望徐淑英,還沒進門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就知道是徐奶奶出狀況了,急忙推門進去一看,徐淑英因為前一天吃壞了肚子,大小便失禁,王美蘭急忙放下手裡的東西,捲起袖子就開始清理,她先給老人洗澡,接著從裡到外把衣服換掉,扶老人出門在院子裡曬太陽,並囑咐周圍的居民照看一下老人,然後回徐淑英家,換洗了床單,打掃了家裡的衛生,等到屋裡的異味散完了才把老人接回來。閆景斌知道後感動地流淚說:「你就是我媽的親閨女啊。」
王美蘭說,她早就把徐淑英當成自己的親人了,照顧她就像照顧自己的媽媽一樣,沒覺著有什麼特別的。閆景斌告訴記者,2020年年初,93歲高齡的母親安詳地走了,彌留之際也一直拉著王美蘭的手。
古道熱腸 鄰居都贊她是「活雷鋒」
王美蘭退休前就是一名理髮師,退休後更是成了社區老人們專屬的髮型師。
2016年夏天,在小區裡打牌的穆師傅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王美蘭趕緊把老人送去醫院並墊付了醫藥費用,然後通知了他的兒女們,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到家中。因為王美蘭的及時救送,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康復出院後,老人和她的兒女非常感謝王美蘭,她卻擺擺手說:「大家都在一個小區住,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不過是舉手之勞。」
退休以後,王美蘭一直關心社區公益事業,在幹好社區支部分配的工作的同時,她還兼任樓院長,經常入戶走訪,對每家每戶的情況摸得很細。婆媳矛盾,她登門調解;居民遇到水管跑水、暖氣不熱也都找她幫忙,她也會想辦法解決。
社區有老人去世的,她也會登門義務給逝者理髮,讓逝者有尊顏地離開。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王美蘭更是主動加入疫情防控黨員志願者隊伍,協助社區做好防疫工作,並帶頭捐款購買防疫物資。她說:「黨員一定要響應黨中央號召。這錢不捐出去,我睡不好覺。」樸實的言語裡飽含王美蘭的熱心腸。
文/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熊園 圖/幸福社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