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2個深度貧困縣建幸福大院照料農村困難老人 照顧用心 家人...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核心閱讀

新疆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的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當地農村有養老困難的老人陸續入住。三頓飯有人做、生病了有人管、衣服髒了有人洗,子女可以踏實務工,家裡收入提高了一大截。政府投入資金補貼老人的生活,制定指南規範幸福大院的運行管理,讓老人住得安心、靜心、舒心。

今年,為減輕農村特別是貧困家庭的養老負擔,讓老人安度晚年,新疆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建成了207個農村幸福大院。6月底,幸福大院全部投入使用,有需求的老人已全部入住。幾個月來,他們生活得怎麼樣?家人們放不放心?記者進行了採訪。

「兒子終於能安心賺錢了」

吃完午飯,75歲的艾買提·達吾提打開電視機,躺在床上一邊跟同屋聊天,一邊看起了電視劇。隔壁屋的老夥伴也過來湊起了熱鬧——這裡是喀什地區嶽普湖縣嶽普湖鎮幸福大院,82位老人在這裡安享晚年。

剛聊了一會兒,在縣城務工的兒子打來電話,說等過陣子來看他。他說:「別牽掛我,你好好工作,我在這裡吃得好、睡得好!」

兒子在外務工,兒媳種著18畝地,管著家裡2頭牛、20隻羊,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地裡活多的時候,兒媳婦自己都忙得顧不上按時吃飯!」為了照顧老人,兒子的工作也是斷斷續續,每到家裡忙不開的時候就只能回家,等忙過了再去縣城找活幹。

現在,艾買提不愁了,住進了幸福大院,三頓飯有人做,生病了有人看,衣服髒了有人洗,「兒媳婦照顧好家裡,兒子踏實務工,終於能安心賺錢了,家裡收入提高了一大截。」

今年6月底,22個深度貧困縣的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像艾買提一樣,當地農村有養老困難的老人陸續入住,開啟了晚年新生活。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兜底脫貧辦公室副主任賈國文介紹,南疆四地州農村幸福大院的207名院長和3092名管護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已經配備到位,並全員進行了培訓。民政廳制定下發了《農村幸福大院運行管理工作指南》,以規範農村幸福大院的運行管理。「建設農村幸福大院是讓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困難老人幸福安居,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保障兜底工程。下一步,民政部門將認真履行主管部門職責,做好農村幸福大院常態化運行管理指導,確保農村幸福大院規範有序運行,讓老人住得安心、靜心、舒心,安享幸福晚年。」賈國文說。

「開水有人給打好,冬天還有暖氣」

嶽普湖鎮幸福大院裡,麥妮莎·拜合提側躺在床上,護理人員阿孜古麗·阿不來海提正在給她塗藥、按摩,「阿姨在住進幸福大院之前不小心摔倒傷了腰,現在我每天都要幫她按摩,好得快些。」

幸福大院的護理人員不僅負責照顧老人,還要給需要的人進行康復訓練。記者看到,樓上有專門的康復訓練室。嶽普湖鎮幸福大院院長吐拉洪·沙依木說,民政部門還為大院配備了專業的康復設備,即將到位,到時候能做比較專業的康復訓練。

記者到幸福大院的時候,剛好是午飯時間,二樓的餐廳坐滿了人,護理人員為每位老人盛好飯後,單獨準備了3份送到房間:「有3位老人目前行動不便,我們就把飯送到床前。」

午飯後,不少老人來到棋牌室,下起了西洋棋,打起了撲克,有需要理髮的徑直走進了理髮室,老人們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娛樂項目。

住在幸福大院,生病也不愁,每個大院都配備一名醫護人員,並為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嶽普湖鎮衛生院常駐幸福大院的醫生古再努爾·阿布力孜告訴記者,日常慢性病不用離開幸福大院就能看,如果遇到心肌梗死等突發疾病,衛生院離幸福大院只有5分鐘車程,「打個電話救護車就來了,隨時可以送往上級醫院。我們這個大院現在就有25位老人在上級醫院住院,等病好了再回來住。」

「24小時提供熱水,房間裡就能洗澡!」「開水都有人給打好送到屋裡來,冬天還有暖氣!」「這可真是比家裡人照顧得還周到!」——這些是老人們共同的心聲。

幸福大院不僅解決了老人養老問題,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合適的就業崗位。阿孜古麗·阿不來海提原本是嶽普湖鄉喀依古勒村家庭婦女,曾在本村的日間照料中心照顧過老人,有一點護理經驗,經過培訓後,到幸福大院工作,「每24小時輪班一次,每月有2300元工資,還給交社保,我安心在這裡照顧老人,家裡生活也越變越好了。」

「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到點上」

據了解,207個農村幸福大院中,新建195家,原址改擴建12家。

嶽普湖鎮地處縣城近郊,縣民政局辦公地點就在鎮上,民政局一棟閒置辦公樓經過改造變成了幸福大院,因面積較大,覆蓋到周邊兩個鄉鎮的老人。而該縣其他鄉鎮則選擇對敬老院進行改造或原址新建,消防管網、室外供排水管網資源共享、合理利用,統籌補充管護人員。

吐拉洪·沙依木告訴記者,縣民政局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對幸福大院進行補貼,「我仔細測算過,早餐按照一個雞蛋、一袋牛奶、一個饢或者饅頭的標準,午餐是拌麵或者抓飯,晚餐是易消化的稀飯、湯飯、水果等,這樣的標準老人能吃好。每人每天只需要12元就夠了,剩下的錢,每個季節為老人置辦兩件衣服,購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為了讓老人吃好,吐拉洪每周針對夥食向老人徵求一次意見,再反饋給兩位廚師,「要讓每一分錢都花到點上」。

于田縣有1萬畝葡萄種植基地,該縣在保障幸福大院建設用地之外,從葡萄種植基地劃撥2000畝,收益用於4個幸福大院運營支出。于田縣民政局局長張衛權介紹,縣裡幸福大院選址規劃都比較適合農村老年人生產生活習慣,又不遠離自己原有的村,方便親友探視和老人返鄉探親,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劃撥的2000畝葡萄園託管給企業,民政局安排幹部對葡萄園的種植、銷售和利潤情況進行監控,每年按照該種植基地的平均收益對幸福大院進行補貼。

釀酒葡萄已經採收,收益達300萬元。「目前按照每位老人每月200元的標準對幸福大院進行補貼,加上低保金、撫養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各項惠民補貼,以及葡萄園的收益,每位老人每月的生活和日常開支標準達到了500元。」張衛權說,「我們儘可能地做好保障工作,讓老人們安心生活。」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新疆32個貧困縣摘帽記
    鄒懿 攝11月中旬,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出的一篇公告,令天山兒女倍感振奮——莎車縣等最後10個未脫貧縣經評估核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和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 柳林縣棗林村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的第二個家
    受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多數老年人不願遠離子女,渴望居家養老,為解決家門口養老問題,日間照料中心應運而生。近日,記者走進我縣賈家垣鄉棗林村日間照料中心,深入探訪了中心日常工作、老人滿意程度及安全等情況,良好的管理和服務受到了老人們的一致好評。臨近午飯時間,照料中心的廚房裡早已忙碌起來。
  • 老人在這裡很幸福
    說起在端芬衛生院醫養融合中心養老的幸福生活,陳月蘭老人笑得合不攏嘴。今年6月,80歲的陳月蘭老人不慎摔倒,導致左手和左腳骨折。7月10日,她入住端芬衛生院醫養融合中心康復訓練,在醫生、護士和護工的精心照料下,身體恢復較好,生活已經可以自理。為應對社會老齡化問題,解決老年人養老難、看病難、缺護理的難題。
  • 居家照料志願者 「替父上崗」照顧殘疾女兒
    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女孩姚琳,因為疫情認識了一群新朋友,獲得了「親人」般的照顧。4月22日,記者獲悉,瀋河區殘聯為殘疾女孩兒姚琳配備居家照料志願者,解除了堅守工作崗位的姚琳父親的後顧之憂。由於母親過世,她的日常生活全由父親照料。疫情防控期間,姚琳父親單位要求所有人員均須在單位集中封閉。由於家中沒有其他親屬可以照顧姚琳,父女二人左右為難,一籌莫展。瀋河區殘聯通過街道社區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來到姚琳家走訪,根據實際情況,安撫父女情緒,一邊讓父親安心上班,一邊溝通協調,及時幫姚琳配備了居家照料志願者,幫她打掃室內衛生,洗衣做飯,照顧日常起居,解除姚琳父親的後顧之憂。
  • 幸福大院裡的幸福年
    他們是一群同命相連、命途多舛的孤苦老人,曾久經貧寒,但卻無力改變,不過隨著近些年孫吳縣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沿江滿達鄉哈達彥俄羅斯族村衛疆屯應勢而為建起了幸福大院,他們的生活有了新的變化!沿江鄉副鄉長 、包村幹部崔洪波接著向我們介紹到,「幸福大院是村集體的共有財產,經村集體合理分配,既能讓孤苦老人和蓋不起房子的貧困戶免費居住,一次性解決住房問題,又能讓他們互相幫助,在生活上有個照應!」
  • 照顧老人春節不回家!大紅門養老照料中心多措並舉保證全天運轉
    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養老中心,50餘名員工中只有我一個是北京的,大家在外漂泊一年,春節回家過個年,是再正常不過的願望了。」只不過,與熱熱鬧鬧的各家各戶相比,養老照料中心情況特殊。大紅門養老照料中心住著173位老人,因為種種原因,每年只有少數老人會被接回家中過年。史桂如告訴記者,養老照料中心內的多數老人都需要常年在此居住。
  • 癱瘓在床,四年照料!西城這位老人終於站起來了~
    有一位因為年輕時脊柱損傷癱瘓在床的老人因為無力負擔養老院的費用養老院為老人爭取到了政府補助同時用愛心奉獻護理和照料了老人四個年頭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樣一位老人因為老人家裡不具備康復照料條件,同時家庭困難,也無力負擔養老院的費用。得知這樣的情況,善果養老照料中心為老人爭取到了政府補助,同時對老人入院的費用進行了減免,讓老人順利入院,並得到精心的照顧和護理。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隨著春天的到來,大地復甦,冰雪開始融化,由疫情所形成的烏雲,在人們頭頂也逐漸的散去。本來一切都象徵著美好,但是在農村,有一位空巢老人,卻並沒有迎來新的希望。
  • 鼓勵用人單位支持子女照顧病中的老人,杭州探索建立子女護理照料假...
    1,助餐、助浴、助潔、助行、代辦、家電維修、管道疏通等生活服務; 2,體檢、醫療、護理、康復、用藥指導、家庭病床、臨終關懷等醫療衛生和護理服務; 3,安全指導、緊急救援服務; 4,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託養等服務;
  • 寧陝:讓農村貧困老人不再孤單
    在我省農村,公辦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戶,這些五保戶入住後,所有費用全部免除。不過,在安康市寧陝縣,卻有這樣一群老人,他們不是五保戶,但卻住在公辦的敬老院裡,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些老人雖然都有法定贍養人,但法定贍養人的生活並不富裕,贍養老人有一定的困難。
  • 幸福食堂:養老從一口熱乎飯開始
    今年,曲阜市按照政府主導、村級管理、村民自願、非盈利性等原則,在23個試點村居建設起「新時代文明實踐幸福食堂」,為破解農村貧困獨居老人「吃飯難」、探索未來農村養老路徑作出了有益嘗試。但在後續的提檔擴面中,幸福食堂卻遇到了建設難、運營難等問題,甚至「嚇跑了」不少尚不了解情況的村居。
  • 23個!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公布
    農業農村部表示,下一步將聯合有關部門加大典型宣傳力度、改革探索深度,加強制度建設,推動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10.浙江柯橋馬鞍:「八個一」惠民工程促農村公共服務提標擴面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馬鞍街道創新實施農村公共服務「八個一」惠民工程,堅持一村一圖一策一清單,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建管用育並重,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 老人生病,你覺得應該請護工照顧,還是自己親人照料呢?
    雖然我國發展水平不斷在提升,但是現在國內人口老齡化也越來越嚴重,再加上現代生活節奏快,許多年輕人承擔過多的壓力,花費大量的精力在工作上,沒時間仔細去照顧老人,所以老年人該如何更好的關懷和陪伴其實是很大的難題。因此選擇一個老年護理 公司是個不錯的選擇。
  • 大院情愫
    為大院增添了無盡的活力!在南面那幢青磚青瓦的普通平房裡,「軍隊要整頓」「軍隊要下力解決軟、散、懶」,一個偉人的聲音至今還在團黨委會議室裡迴響(1975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精神在這裡傳達)!「改革開放」,這改變中國命運,寫在大院牆上普通的四個漢字,為「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注入了新的營養!
  • 「我的扶貧故事」從農村來到農村去 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甘溪鄉坪...
    我是農村人,童年時期一直在貴州大山深處生活,周一到周五上學,周末隨大人上山放牛幹農活。多年以來始終不變的是對農村深厚記憶和情感。再回到農村駐村扶貧,既擔憂又激動,擔憂的是我所駐村是深度貧困村難以脫貧,全村有497戶186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71戶677人,貧困發生率35.99%,是全縣2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 中國家庭|獨生子女一代對父母和配偶父母的照料意願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講師Helmut Warmenhoven與團隊採取混合研究方法,從性別、獨生子女身份以及城鄉區別三個方面分析了獨生子女一代對父母、嶽父母/公婆的照料意願。
  • 南召縣鰥寡孤獨特困老人安度晚年盡開顏
    現在是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政府配備空調、電視、衣櫃、桌椅、被褥,有大電視看,有人陪聊天,有人做飯吃,天天不重樣、頓頓不一樣,人到晚年真沒想到能享受到黨和國家的扶貧好政策,沒想到住上幸福大院的好房子,也更沒有想到飲食生活有專人照顧,在這裡生活十分開心!」入住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白土崗鎮寺上村幸福大院的何立付,說起眼下的幸福生活臉上樂開了花。
  • ...11個貧困縣如期退出、1023個貧困村(含167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
    五年來,贛州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盡銳出戰、越戰越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前與全國、全省一樣,贛州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貧困縣如期退出、1023個貧困村(含167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12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贛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逸告訴記者。
  • 時代先鋒|張令華:為留守老人建起「幸福港灣」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年輕人增多,留在農村的孤寡老人也越來越多。想到村中還有很多像他父母一樣的老人得不到周到的照顧,患病老人無法幸福度過餘生,張令華毅然決定開辦養老院,他要為農村留守老人創造一個安定住所,讓他們晚年有個頤養天年的去處,也為在外務工子女們盡一份孝心。
  • 遼寧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銷號
    原題 遼寧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銷號  新華社瀋陽1月6日電 歲末年尾,遼寧北票市三寶鄉紅石砬村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一卡通內,都能收到幾筆分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