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料志願者 「替父上崗」照顧殘疾女兒

2020-12-22 環京津網

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女孩姚琳,因為疫情認識了一群新朋友,獲得了「親人」般的照顧。4月22日,記者獲悉,瀋河區殘聯為殘疾女孩兒姚琳配備居家照料志願者,解除了堅守工作崗位的姚琳父親的後顧之憂。

姚琳是瀋河區濱河街道勒石社區居民,因患腦癱導致二級肢體殘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由於母親過世,她的日常生活全由父親照料。疫情防控期間,姚琳父親單位要求所有人員均須在單位集中封閉。由於家中沒有其他親屬可以照顧姚琳,父女二人左右為難,一籌莫展。瀋河區殘聯通過街道社區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來到姚琳家走訪,根據實際情況,安撫父女情緒,一邊讓父親安心上班,一邊溝通協調,及時幫姚琳配備了居家照料志願者,幫她打掃室內衛生,洗衣做飯,照顧日常起居,解除姚琳父親的後顧之憂。

近日,瀋河區殘聯工作人員、志願者再次來到姚琳家,幫她洗衣服、曬被子,屋裡屋外收拾得煥然一新。志願者還通過微信視頻把姚琳的情況向她爸爸做了匯報。姚爸爸在視頻裡非常激動,愛女之情溢於言表,言語之間都是對姚琳的關心和對政府的感謝。他表示:「父女二人一直相依為命,在疫情封閉束手無策的危急關頭,幸虧瀋河區殘聯出手幫忙,殘聯的工作人員就是我們的家人。」

瀋河區殘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解決殘疾群眾實際困難,用真情和關愛增強特殊人群的幸福感。

瀋河區殘聯負責志願者服務的張軍表示:「殘疾人是最需要關愛的群體,基層殘疾人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所以我們的工作宗旨就是:殘疾人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殘疾人幸福我們就幸福。」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封葑

相關焦點

  • 志願者演繹照料佳話
    不是親人,不是朋友,甚至之前素不相識,但僅僅因為老人生病住院,無人照料,振峰公益團隊的志願者們就攬下了這份重擔,到醫院照顧老人,陪他過夜,給他洗衣服。這真是人間大愛。志願者陪王世所做各項檢查2日凌晨,振峰公益團隊隊長朱振峰接到一個求助電話,曾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王世所因胰腺炎住院了。王世所的老伴癱瘓,還需要人照顧,王世所住院,老伴根本沒有能力去照顧他。而他們的兒子遠在深圳,也沒有辦法趕回來。親屬也不方便。於是焦急萬分的老伴想到了振峰公益團隊的志願者。
  • 德清縣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健身助殘,養生強體」主題活動
    而殘疾等特殊老人群體因為自身的限制防護能力更加脆弱,寒冬驟然來臨,為了提升轄區老年人的防寒意識,增強老年人的體質。12月1日,下渚湖街道八字橋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了「健身助殘,養生強體」主題活動,為老年人普及冬日養生知識,從而幫助老年人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活動時間臨近,老年們陸陸續續來到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 隔代撫養,中國祖母被「上崗」?致敬「無名英雄」!
    藉此考察祖母的「一孩」照顧經歷和對照顧「二孩」的反應,以及由此對夫妻生育決策產生的影響,並考察兩代人圍繞著「二孩」照料和生育決策的實際互動過程。珍貴的照料資源一個基本且重要的事實是,祖母為工作母親無償地提供了大量時間和照顧服務。在孫輩三歲以前,所有10個家庭的祖母都以全職方式照顧孫輩,每天時間約10個小時。
  • 同安區新民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揭牌
    10月23日上午,同安區新民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以下簡稱「照料中心」)舉行揭牌啟動儀式。這是同安區正式投用的第七家鎮級照料中心。記者在儀式上獲悉,今年年底,同安區第八家鎮級照料中心也將建成投用。屆時,該區將實現鎮級照料中心全覆蓋。
  • 德化古稀老人照顧兩殘疾兒子,不離不棄用母愛撐起了家
    她,53年如一日攙扶著眼盲的二兒子生活,又細心照料因車禍癱瘓的小兒子12年;她,用一雙戰慄溫暖的手和沉默無言的母愛,為兩個身患殘疾的兒子延續著生命的長度,書寫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她叫彭華香,德化縣龍門灘鎮磻坑村人,今年已76歲了。
  • 31秒|天寒地凍暖人心 濱州無棣志願者為照料中心老人包餃子
    濱州無棣德正社工的志願者們到無棣馨園日間照料活動中心,通過包水餃的形式為老人們送去溫暖。1月6日一早,活動中心已經忙活起來,志願者們分工協作,和面、擀皮兒、包餃子,讓平日裡安靜的照料中心一下子就熱鬧起來。經過一個上午的忙碌,志願者們為早早等在餐桌邊的老人們端上熱乎乎的餃子,老人們吃得津津有味,對志願者的手藝更是讚不絕口。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原著的故事算是一個圓滿的故事,女兒替父從軍十二年無人知道是女人,最後一家人團聚,家國平安。而影片依然是採用線性敘事推進劇情,從花家收到徵召令開始,花木蘭就在謀劃如何替父從軍。只不過她是瞞著父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偷取父親的甲冑、劍,騎著駿馬投奔軍營。
  • 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年而無人知是女兒身,果真是她隱藏的好嗎?
    花木蘭,我國著名的民間傳奇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木蘭辭》則總結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整個前因後果。因為像《木蘭辭》這樣的敘事詩有很強的「寫實」色彩,這就意味著《木蘭辭》等敘事題材的詩歌是有一定歷史研究意義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推理和分析就不妨從這首耳熟能詳的《木蘭辭》上去尋找相關的依據。
  • 鼓勵用人單位支持子女照顧病中的老人,杭州探索建立子女護理照料假...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具體包含哪些? 推進「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建設 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享受日間照料與全託服務 長期窩在家裡沒事幹,年紀大了不想幹活燒飯……種種原因,促使老年人走進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 高中同學突然離世 她替同學照顧父母30多年
    本文轉自【成都商報】;一聲「女兒」背後的情義:高中同學突然離世 她替同學照顧父母30多年 這是一段跨越30多年的溫暖故事。 在四川攀枝花市米易縣,有一對命運多舛的老兩口。三十多年前,他們的女兒不幸離世,這讓二人幾近崩潰,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動力。好在他們還有一個孝順「女兒」,名叫羅朝會。
  • 兒童節談兒童照料:隔代撫養的全球趨勢及中國特點
    當人口可持續發展、性別平等、兒童教育及發展日益成為新世紀全球關心的議題時,許多學者對中國兒童照顧展開研究。學者們的基本共識是,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照料的主要承擔者,承受巨大的照顧壓力。相反,祖輩在照顧同時,還要支付孫輩活動花銷,每年總金額高達38億英鎊。在美國,有31%的(外)祖輩每周提供少於10小時的照料,同時也有33%照料時間超過30個小時。
  • 990名東博會志願者開始上崗培訓
    11月16日,由共青團廣西區委、自治區教育廳、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主辦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志願者上崗儀式及培訓在廣西團校舉行,近千名全區志願者以觀看直播的形式參加了培訓。
  • 我從老家趕來照顧外孫,女婿卻總把我與曾照料過孩子的奶奶做比較
    兩年前趙阿姨的女兒生了一個男孩,夫妻倆平時忙於工作,無暇照料孩子,打算請育兒嫂幫忙照顧,孩子的奶奶卻說不放心孩子交給外人看顧,一面提議自己帶孫子,一面又說身體不好,照顧了孫子就照顧不了自己,要求夫妻倆給她請個保姆。夫妻倆覺得請保姆的費用比育兒嫂便宜很多,便答應了孩子奶奶的要求。
  • 養老照料中心傾情照護 讓癱瘓老人重獲行走能力
    感謝養老照料中心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照護的不止張素義及其家屬,還有一位在住老人,名叫徐俊,2016年,頸椎手術影響了下肢功能,導致癱瘓。老人家裡不具備康復照料條件,也無力負擔入住養老院的費用。得知情況後,養老照料中心幫老人申請到了政府的相關補助,同時減免其入住的費用,讓老人順利入住,並對其進行精心的照顧和護理。
  • 媽媽離家8歲女童輟學獨自照顧病父 父親:愧對女兒
    媽媽離家 女童輟學照顧病父  因父親心臟病惡化第四次住院 八歲女孩託起家庭重擔  8歲,本該是與同齡夥伴一起上學、做遊戲的年齡,可在小女孩月月(化名)的生活裡,這些都成了奢望。為了照顧重病父親,她沒有去上學,而是在醫院陪伴父親,用自己瘦弱的肩膀託起這個家的重擔。  懂事小女孩照顧重病父親四年  12月5日,記者在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住院大樓見到月月時,她正在細心地照顧著父親,稚嫩的臉上帶著微笑。父親楊永順說,因為自己患有嚴重心臟病,長時間住院治療。
  • 「心靈之翼」志願者協會:為殘疾人插上致富的翅膀
    巨晟電子商務公司是由我縣「心靈之翼」志願者協會贊助裝修的殘疾人服務基地,主要經銷我縣無公害綠色食品和土特產。侯憲虎告訴記者,自從做了一名志願者,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能幫助更多的殘疾人。直播特別適合殘疾人,不風吹日曬,也不東跑西走,坐在這裡就能把錢掙了。
  • 家家樂康:打造「V型」居家養老新模式
    居家養老服務也不限於技術層面,更多的是人文的溫度,情感的投入和灌注。」高夕結告訴記者,居家養老服務,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居家照護服務人員。「目前,公司有專業管理和服務人員近400名,由執業護士、執業康復師、居家照護師、社工和志願者組成。這個團隊很多都是從專業院校畢業的年輕人,學習能力快,團隊凝聚力也很強。」
  • 替父還2億債務,反而前途盡毀,謝金燕有這樣的父親當真讓人心疼
    替父還2億債務,反而前途盡毀,謝金燕有這樣的父親當真讓人心疼在娛樂圈裡,明星的收入高已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高收入,這還需要看明星本身的受歡迎的程度。在出道沒多久,謝金燕跟姐姐出去玩的時候,不小心遭遇到車禍,母親當時剛好不在身邊,只好再三叮囑父親要好好照顧他們。或許豬哥亮想到自己欠下的債務還有大半沒有還清,便盡心地陪伴在孩子身邊照顧。
  • 照顧老人春節不回家!大紅門養老照料中心多措並舉保證全天運轉
    只不過,與熱熱鬧鬧的各家各戶相比,養老照料中心情況特殊。大紅門養老照料中心住著173位老人,因為種種原因,每年只有少數老人會被接回家中過年。史桂如告訴記者,養老照料中心內的多數老人都需要常年在此居住。春節期間,即便是家中有人,不少老人回家過年仍然會面臨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