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
隔代撫養在我國城鄉十分普遍。本文基於對廣州市祖母隔代照料家庭的實證調查,發現在「二孩」照顧安排上能夠維持隔代撫養的家庭,夫妻更願意生「二孩」。
中國祖母參與照料孫輩,為家庭和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們的付出應當得到社會承認。
同時,也應意識到兒童照料責任已呈現「家庭化」「女性化」和「代際化」的趨勢,需要對家庭政策及時調整,給予家庭和女性充分支持。
隔代撫養在我國城鄉十分普遍。這種模式的出現與我國缺乏對普通家庭提供兒童照顧支持的家庭政策密切相關。
本文從(外)祖母(如非特別所指,下文統稱祖母)的角度出發,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對廣州市10個存在祖母隔代照料的中產階級雙職工家庭的祖父母及其成年子女進行了深度訪談,並訪談了兩個沒有採用祖母帶孫輩的家庭,形成對比。藉此考察祖母的「一孩」照顧經歷和對照顧「二孩」的反應,以及由此對夫妻生育決策產生的影響,並考察兩代人圍繞著「二孩」照料和生育決策的實際互動過程。
珍貴的照料資源
一個基本且重要的事實是,祖母為工作母親無償地提供了大量時間和照顧服務。
在孫輩三歲以前,所有10個家庭的祖母都以全職方式照顧孫輩,每天時間約10個小時。
在孫輩上幼兒園以後,祖母們則以半天或者周末輪班的兼職方式提供照顧。
由於祖母參與照顧,工作母親得以兼顧工作與育兒。相較於父親及祖父,母親及祖母承擔大量的育兒工作。這說明,家務勞動的性別不平等在隔代撫養中持續,同時在女性成員中進行代際轉移和分工。
外祖母的作用明顯提高,在非獨生子女家庭中同樣如此。幾乎所有年輕父母在訪談時表示,外祖母是照顧孫輩最可信賴的第一人選。
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最終是否由外祖母來帶,取決於外祖母的身體狀況、女兒/老人的工作情況、老人與女兒/女婿的關係以及居住條件。其中,居住條件值得特別關注,這取決於家庭經濟能力。
在公共託幼服務稀缺的情況下,祖母照料孫輩的工作對父母有重要價值。
在12個家庭中,只有4個家庭曾經或者正在聘請保姆,包括短暫過渡、配合祖輩等方式,也沒有家庭將孩子送去私立早教機構。同時,沒有一對夫婦專門就育兒向祖母支付服務費。
這說明即便對中產家庭,長期使用高昂的市場化託幼服務也是一種經濟負擔。這使得工作母親必須依靠祖母提供的無償服務。
而且,與市場手段相比,受訪父母們普遍認為「交給老人帶更安全、更放心」。這說明中產家庭的兒童風險防範意識很高,而託幼市場的監管機制有限。
帶孫輩就是「上崗」
祖母們將照顧孫輩明確定義為一份工作,具有勞動與責任的含義。
在她們照顧孫輩的敘述中,「辛苦」「責任」和「壓力」是主題。她們經常使用「上崗」或「上班」等詞語,來描述帶孩子的事情,把休息時段稱為「下崗」或者「下班」。
相反,父母們強調帶孩子讓老年人「有滿足感」,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兩代人講述兒童照顧感受的不同方式說明隨著兒童照顧責任從國家轉移到家庭和女性,它不再是休閒活動而是一項艱苦工作,照顧者對此有複雜感受。
儘管祖母表示帶孩子對身心有壓力,但是她們更強調「不自由」,無法自主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
在訪談中,她們表示晚年生活大部分被育兒事務佔據,「人被孩子綁得死死的」「哪裡也去不了」。當照顧孫輩與個人事務發生衝突時,家裡人期待她們優先考慮孫輩和子女需要,個人願望被壓縮。
向隔代撫養告別
大部分祖母在一孩時候,都十分樂意為子女照料孫輩。她們沒有質疑女兒/媳婦出外工作的正當性,也理解勞動力市場競爭中工作母親的辛苦。
祖母們積極帶孫輩既有利他也有互惠的考慮。尤其是外祖母,她們對女兒的關愛之情,以及希望保障其職業生涯、經濟安全的考慮較為明顯。同時,她們希望通過幫助子女帶孫輩,能讓雙方關係更好,為自己未來增加養老保障。
但大部分曾經照顧「一孩」的祖母表示不願意再帶「二孩」。她們向其子女明確表示或者暗示不希望再帶「二孩」,甚至因此反對年輕父母生「二孩」。相反,沒有帶過孫輩的祖母則願意帶「二孩」,甚至希望子女生「二孩」。
此外,照顧「二孩」的意願呈現明顯的性別差異。承擔育兒工作更多的祖母,比祖父的反對更強烈。這些說明,獨生子女政策階段,祖母照顧孫輩的辛苦降低了她們參與帶「二孩」的意願。
這些祖母很少從經濟或物質角度不願意為子女帶「二孩」,更多是擔心持續照顧「二孩」,會損害個人身體,擠壓晚年生活的時間和自由。在餘下有限的晚年時間裡,她們個人追求優先於子女及家庭利益。
維持隔代撫養:
協商、妥協與合作
儘管大部分受訪父母強調,生「二孩」與祖輩的想法無關。但是,從實際的生育決策看,那些在「二孩」照顧安排上能夠維持隔代撫養的家庭,夫妻更願意生「二孩」。
在12個家庭裡,決定不生「二孩」的5對夫妻表示,不願意放棄母親的個人職業發展、不想降低一孩生活質量、不想再拖累老人、缺老人帶「二孩」等。這意味著在現有制度條件不變,育兒壓力又難以轉移給祖母的情況下,育齡夫婦決定不生「二孩」。
相反,已經或者決定生「二孩」的5對夫妻承認,事先都與祖輩協商過「二孩」照顧方案。這些方案包括:請保姆,讓祖輩從旁照看;換另一方祖輩照顧;採取兩邊老人輪流照顧等方式。這說明動員兩邊祖輩、與市場手段搭配,均是維持隔代撫養的方式,是鼓勵育齡夫婦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
然而,延續隔代撫養會帶來額外開支和關係調整(例如,購置房產、聘請保姆、協調兩邊老人等),這增加了生育第二個孩子的不確定性。如果無法維持隔代撫養,父母需要尋求完全市場化方式,或者父母一方退出正規勞動力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夫婦很可能放棄生育「二孩」。
真正的「無名英雄」
中國祖母參與照料孫輩,為家庭(尤其是工作母親)和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果沒有祖母們長時間無償地照顧孫輩,在現有的福利制度和勞動力市場結構下,包括中國年輕女性在內的年輕人不可能有比較高的勞動參與率,國家也需要支付大量的託幼服務開支。祖母這個群體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她們的付出應當得到社會承認。
我們也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兒童照料責任已「家庭化」「女性化」和「代際化」的趨勢。
目前工作母親看似實現工作與照料平衡,不是因為福利制度給予家庭和女性充分支持,也不是因為私人生活領域男女不平等得到根本改善,而是通過代際之間將照顧責任部分或全部轉移給老年女性來實現的。
而且,與以往父系傳統不同,外祖母也以更靈活的方式為女兒照顧孫輩,緩解年輕女性的結構性困境。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曾經照料「一孩」的祖母們不願意繼續照料孫輩。這說明長期缺乏公共託幼服務等支持,祖輩身心承受壓力、也缺乏退休生活的自由,削弱了她們照料孫輩的意願。
祖母告別隔代撫養,不僅降低家庭的兒童照顧能力,也抑制了育齡夫妻的生育意願。如果家庭政策不及時調整,給予家庭和女性充分支持,會持續影響人口政策調整的效果。
(作者鍾曉慧為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教授,彭銘剛為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原標題:《隔代撫養,中國祖母被「上崗」?致敬「無名英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