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照料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

2021-01-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老年人的隔代照料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世界範圍內,雖然西方文化強調個性獨立,東方文化以家庭黏性為主,但隔代照料都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早在1998年,美國就有43%的祖母們定期為孫輩提供一定程度的照料。歐洲學者漢克(Hank)於2008年的調查也發現,歐洲超過一半的老年人參與了隔代照料。在我國,2015年「中國身心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參與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比例已達53%。隨著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落地,這一比例將持續上升。

  目前,關於隔代照料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理論,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古德(Goode)提出的「角色緊張理論」。該理論認為,個體在社會中擔任不同的角色,角色間要求的差異使得個體面臨不同的困擾,同時佔據不同的個人資源。持消極觀點的學者支持這一理論,他們認為隔代照料不僅佔用老年人維持自身健康和學習新事物的時間,而且可能會造成較嚴重的身心健康風險。

  20世紀70年代後,西貝爾(Sieber)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角色提升理論」。該理論更強調個體在社會多種角色扮演中所獲得的資源和情感性收益,認為收益可以抵消多重角色衝突引發的「角色緊張」狀態。這一理論與持積極態度的學者的觀點相契合,他們認為隔代照料有利於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也賦予了老年人新的角色,通過與孫輩間的互動更有助於對抗抑鬱心境,使其更具生命活力。

  隔代照料究竟如何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當前國內外的實證研究比較豐富,但得到的結論並不一致。根據現有研究的結論,可從生理和心理方面將相關研究歸納為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類。

  一是積極影響。當前,有關隔代照料產生積極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在生理健康方面,隔代照料促進了老年人的行為活動,有助於改善其生理健康狀態。正如宋璐、周晶等人通過對安徽省老年人的調查研究發現,相比不照料孫輩的老年人,照料孫輩的老年人生理健康優勢更為明顯。吳培材發現參加鍛鍊行為是隔代照料作用於老年人生理健康狀況的機制之一,即伴隨著隔代照料行為,老年人參與鍛鍊的可能性有所提高。而國外學者班達爾(Baydar)和布魯克斯(Brooks)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定期照料孫輩的老年人具有更好的身體健康水平,他們更傾向於報告無日常活動能力障礙(如吃飯、洗澡、穿衣、如廁、下床和走動等)。

  在心理健康方面,隔代照料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老年人抑鬱狀態的減少和生活滿意度的提高上。在國內,庫(ku)等人對中國臺灣地區老年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與不照料孫輩的老年人相比,提供孫輩照料的老年人出現抑鬱症的狀況較少,心理健康狀態更好。黃國桂、宋靚珺利用2014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的研究也證實,隔代照料行為與老年人抑鬱程度呈顯著負相關。而國外學者格蘭迪(Grundy)、金姆(Kim)等人的研究同樣發現,相較於不提供隔代照料的老年人,照料孫輩的老年人抑鬱程度更低。此外,肖海翔、王亞迪的研究還發現,與孫輩的互動能夠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正如古德費洛(Goodfellow)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樣,老年人「在照料孫輩的過程中,充實和豐富了其晚年生活,使自身發揮出教導新生代的功效」。此外,王亞迪、吳培材的研究還表示,提供隔代照料會通過增加老年人參加社交活動的頻率來改善其心理健康。

  二是消極影響。當前,有關隔代照料產生消極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外。在生理健康方面,穆西爾(Musil)和阿瑪德(Ahmad)的研究發現,與不提供隔代照料的老年人相比,提供照料者尋求就診的次數更頻繁。貝克(Baker)和西爾弗斯坦(Silverstein)的研究也指出,提供照料會加重老年人的健康負擔,擠佔其鍛鍊身體和醫療就診的時間。而具體至慢性疾病上,李(Lee)等人的研究發現,相對於不照料孫輩的老年人,照料孫輩者的自評健康得分更低,報告患冠狀動脈、高血壓、高膽固醇疾病或身體疼痛的概率更大。而國內學者肖雅勤、黃國桂的研究也發現,照料孫輩會有惡化老年人的健康(自評)和日常活動能力的趨勢。

  在心理健康方面,隔代照料有可能提升老年人的抑鬱風險。休斯(Hughes)等人的研究發現,提供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比不提供者的抑鬱程度更高。明克勒(Minkler)、斯賓塞(Spencer)、多利(Doley)等人的研究認為,提供隔代照料的老年人的日常活動主要圍繞著家庭,容易產生厭煩感,且照料孫輩的責任還會給老年人帶來精神壓力,不利於其心理健康。國內學者肖雅勤等人的研究也指出,提供隔代照料者的抑鬱水平得分要略高於非提供照料者,可能會增加老年人的抑鬱風險。

  無論理論還是實證研究,隔代照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均表現出積極與消極並存的兩面性。究其原因,或許與照料強度是否適當有關。陳(Chen)和劉(Liu)的研究表示,低強度照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保護作用。明克勒的研究則指出,以每周30小時的照料時間為界,超出此時間,老年人日常活動的失能率便可能升高。吳培材的研究也發現,當老年人過去一年的照料時間超過3個月時,隔代照料對其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仍然存在,但程度有所下降。科爾(Coall)的研究發現,隔代照料強度與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間是一種非線性關係。韓保慶和王勝今的研究進一步顯示,照料孫輩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隨著照料強度的增加呈現出先利後弊的倒U型關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關於隔代照料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研究,包含「角色緊張」和「角色提升」兩種效應,難分伯仲。在實證研究中,國外研究多且消極影響偏多,國內研究相對少但以積極影響為主,這可能與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隔代照料的強度是一個關鍵變量,隨著照料強度的增加,隔代照料所產生的積極效能會下降或消失。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參與、保障」為支柱的積極老齡化理論。在此背景下,應提倡促進老年人的社會性參與。而在我國,隔代照料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一種重要且普遍的表達方式。因此,政府要倡導、鼓勵老年人適當的隔代照料行為,以便發揮其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城鄉社區公共場所,開展「照料新知識講座」,幫助老年人群體更好地參與孫輩照料;肯定老年人隔代照料的價值,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高社保水平或設立專項補貼等)。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西南邊境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現狀及養老需求的調查研究」(17BSH10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雲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兒童節談兒童照料:隔代撫養的全球趨勢及中國特點
    學者們的基本共識是,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作為兒童照料的主要承擔者,承受巨大的照顧壓力。這種困境與我國缺乏對普通家庭兒童照顧的家庭政策及支持性服務有關;同時,轉型期家庭規模小型化、關係多樣化,人口流動增加,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兒童照顧精細化也加劇了照顧資源的緊張。大量研究發現,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祖輩發展出代際合作育兒(下稱隔代撫養)方式。
  • 中國家庭|從同性家庭的隔代照料看「新家庭主義」的實踐
    與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國,婚姻與生育的社會規範對同性戀群體具有較強影響。那麼,中國同性家庭的生育或養育行為是如何發生的?同性家庭育兒的隔代照料行為和模式如何展開?與異性戀家庭有何共同點或差異?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魏偉與研究生高曉君在《中國同性育兒家庭中的隔代照料》一文中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該文發表於《中國研究》2020年第1期。
  • 隔代撫養,中國祖母被「上崗」?致敬「無名英雄」!
    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隔代撫養在我國城鄉十分普遍。本文基於對廣州市祖母隔代照料家庭的實證調查,發現在「二孩」照顧安排上能夠維持隔代撫養的家庭,夫妻更願意生「二孩」。
  • 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
    隔代照料影響生育時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中提到,保持人口代際均衡發展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
  • 聚焦|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 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
    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 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人口結構老化和少子化是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徵,通過延遲退休提升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優化生育政策提升生育率,是應對老齡化衝擊的兩件「法寶」。然而,在(外)祖父母已成為我國照料嬰幼兒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之下,鼓勵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 神木高家堡日間照料中心,讓老年人有了「小夥伴」
    這個小屋,正是神木市高家堡鎮高家堡村日間照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剛建起來,我就過來了。我平時沒事就到村裡的日間照料中心,這裡有專門給我們做飯的,一天有兩頓現成的飯吃,還能和其他老年人在一起打撲克、下象棋,一點也不孤獨。」在神木市高家堡鎮高家堡村日間照料中心,74歲的貧困老人屈香勝說。
  • 不要讓「隔代親」成為「隔代慣」 「隔代養育智慧叢書」新書首發
    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王伯軍指出,上海家長學校自成立以來,以推進家庭教育的發展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為己任,積極開展「建設和美家庭、培育智慧父母、推廣科學育兒、提升隔代養育」等各項活動。為了讓廣大祖輩在家庭中都能成為智慧的長者,享受天倫之樂,與孫輩共度幸福晚年,上海家長學校著力打造「祖輩成長課堂」,並組織專家隊伍編寫「隔代養育智慧叢書」。
  • 隔代探望的困難
    目前現行的法律法規設立探望權的行使主體是未成年的父親或者母親,旨在保護父母離婚後的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免受不完整的家庭造成傷害。詳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但這個規定的弊端是導致探望權的行使主體只是未成年子女的父親或者母親,並沒有規定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有探望的權利。
  • 重陽節|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海南醫生推薦「五個處方」
    老年人的健康不僅是家庭關心的問題,也是社會關注的問題,那麼,老年人該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安享晚年呢?醫生為老人義診。記者 王洪旭 攝「對於老年人來說,做好慢病管理是重點。」海南省幹部療養院(海南省老年病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病主任醫師張勇表示,目前慢性病患病率高已成為影響海南省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且隨著年齡增長而迅速增加;做好老年人的慢病管理,尤其是心腦血管病方面,提倡「五個處方」的健康理念。
  • 德清縣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健身助殘,養生強體」主題活動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出現逐漸衰退的現象,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疾病的接踵而至。而殘疾等特殊老人群體因為自身的限制防護能力更加脆弱,寒冬驟然來臨,為了提升轄區老年人的防寒意識,增強老年人的體質。12月1日,下渚湖街道八字橋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了「健身助殘,養生強體」主題活動,為老年人普及冬日養生知識,從而幫助老年人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活動時間臨近,老年們陸陸續續來到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天氣雖冷,但阻擋不了老人們參加活動的熱情。活動開始,照料中心社工先是播放了冬日養生知識學習視頻,視頻中包含了飲食生活起居等相關養生內容。
  • 一家四世同堂,10人中9人感染,北京防疫人員家中老年人兒童無人照料...
    02服務保障一線防疫人員家中,無人照料的老年人、兒童可免費託養隨著全市疫情發展形勢的變化,推進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一些新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說參與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親屬的保障問題、慈善捐贈物資的規範管理問題以及疫情期間的社會心理調適問題等。
  • 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隔代「親子」,求您哪兒涼快待哪去
    媽媽群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大家都在吐槽,親子關係的事情,而且和隔代帶娃有很大關係。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小裴有些無奈地跟朋友互訴衷腸,可是字裡行間都是自己的無可奈何。於是小裴出月子沒多久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婆婆美其名曰:「怕孩子打擾夫妻二人休息」,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把寶寶帶在自己身邊照料。時間久了,就連孩子的母乳也由奶粉代替,如果不是偶爾能聽到幾聲寶寶啼哭,小裴都有些懷疑自己有沒有生活一個寶寶。慢慢地,事情卻有些變了味兒。
  • 疫情期間老年人兒童青少年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這份營養指導建議請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2日17時14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今(22)日,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年人、兒童青少年營養健康指導建議。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所(食品安全與營養)副所長羅書全介紹,老年人免疫功能弱,容易受到傳染病的侵害。較長時間的居家生活極大影響本就脆弱的老年群體身心健康。
  • 最新社區調查顯示:隔代教育監護人與被監護人間關係非常融洽的不到...
    據上海樂揚紅樹林慈善公益中心(以下簡稱「樂揚公益」)在社區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社區居民的幼兒主要由外公外婆隔代教育外孫、外孫女的,佔62.2%;隔代教育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關係非常融洽的只佔不到三成。日前由長壽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街道婦聯搭建平臺,沙田物業攜手樂揚公益舉辦的這個講座,為隔代養育家庭提供了專業、暖心的支持,幫助改善養育方式。
  • 「隔代育兒」最傷人的3句話,第1句影響不算大,第3句有人天天說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幫助子女帶孩子的比例高達66%,2歲半以前的孩子由老人照顧的家庭高達70%。在校門口、公園裡,每天都能看到很多陪伴孩子的老人;他們為了孩子茁壯成長,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傾其所有。這讓許多年輕父母不禁喟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 黃田中家庭:隔代孝老成就人間佳話
    在參內鎮羅內村,提起黃田中一家,大家都對這個妻賢子孝、隔代孝老,其樂融融的家庭交口稱讚。黃田中家庭於2017年3月被福建高院評為「全省法院五好文明家庭」;2018年2月榮獲「安溪縣首屆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不久前,黃田中家庭評為泉州市文明家庭。
  • 身心安康 老有所樂(解碼·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核心閱讀  面對面宣講健康知識、線上直播科普講座、提供心理諮詢……為了給老年人提供精神關愛,多地開展豐富活動,提供貼心服務,老年人的健康素養不斷提升,身心健康得到更好保障,提高了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 隔代寵:孩子更親老人咋辦?巧用遊戲力和地板時間,重建親子聯結
    而父母如果在生命的前三年,缺乏對孩子的陪伴,不僅容易出現孩子轉向其他照料人,形成與他人的安全依戀,與父母變得不再親近,還有可能對未來的人格造成重要的影響。父母和老人的矛盾有多深,就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和傷害。這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扭曲,不利於身心健康的成長。3.親子關係的缺失,不利於未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日間照料中心成了老年人頤享晚年的好去處
    1月6日,大武口區人民路街道辦事處民生社區的老年人在日間照料中心讀書、觀影和按摩,頤享晚年。
  • 柳林縣棗林村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的第二個家
    受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多數老年人不願遠離子女,渴望居家養老,為解決家門口養老問題,日間照料中心應運而生。近日,記者走進我縣賈家垣鄉棗林村日間照料中心,深入探訪了中心日常工作、老人滿意程度及安全等情況,良好的管理和服務受到了老人們的一致好評。臨近午飯時間,照料中心的廚房裡早已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