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

2020-12-22 央視網

  人口結構老化和少子化是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徵,通過延遲退休提升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優化生育政策提升生育率,是應對老齡化衝擊的兩件「法寶」。然而,在(外)祖父母已成為我國照料嬰幼兒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之下,鼓勵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一篇刊發於今年第9期《經濟研究》上的論文對這一矛盾給予了及時的關注。這篇名為《退休年齡制度的代際影響——基於子代生育時間選擇的研究》稱,延遲退休年齡不僅會影響到臨近退休一代人的勞動參與,還將對他們下一代(子代)產生影響,家庭代際時間轉移可以在一定程度緩解已婚女性生育和工作的兩難境地。

  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封進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有關部門在制定延遲退休政策時也應考慮與嬰幼兒照料政策之間的協調平衡。在女性生育機會成本較高和缺乏社會託幼服務的環境中,延遲退休可能會導致生育年齡進一步推遲,衝銷生育政策的效果。

  因此,封進認為:「彈性退休是一種比較好的政策選擇,在一定年齡範圍內允許勞動者選擇退休的時間。如果家裡有第三代需要照顧,他們可以權衡是自己工作,還是自己退休讓子女工作,看看哪種決定對於家庭來說是最好的安排。」

  隔代照料影響生育時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中提到,保持人口代際均衡發展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久之計。我國人口正在經歷從數量壓力到結構性挑戰的歷史性轉變,老年人口偏多,青少年人口偏少將成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這既不利於保持代際和諧和社會活力,也不利於維護國家人口安全和增強人口長期發展戰略。

  上述百問中的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6左右水平,每年出生人口在1600萬上下。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後,在2016年和2017年形成了生育小高峰,分別出生1786萬人和1723萬人,但2018年就降至1523萬人,2019年又降至1465萬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近期呼籲,「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

  人口學界的共識是,初育年齡越晚,總和生育率越低。我國當代女性的生育年齡已逐漸推遲,實際初育年齡由1995年的24.36歲,上升到2012年的26.60歲。

  上述論文稱,相比於父代超過退休年齡之前,父代超過退休年齡之後的子代生育率有顯著提高,說明子代會根據父代退休時間規劃自己的生育時間。

  從我國現實的情況來看,在家庭(尤其是育齡女性)面臨生育和工作矛盾時,她們的父母是否有時間提供隔代照料可能改變生育時間的選擇。上述論文採用中國家庭跟蹤調查(CFPS)數據,發現父代退休對子代生育有積極的影響,基本結果顯示子代的生育概率會由此提升約6~9個百分點,提升了約44%~61%。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延遲退休的複雜性體現在我國臨近退休的一代人,需要承擔照顧家庭的老人以及第三代的責任。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大約有33.6%的老年人在被調查時的最近6個月裡幫助子女照看過孩子。

  中國健康與養老跟蹤調查(CHARLS) 2011年和2013年的兩期數據也顯示,被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的女性和男性,辦理退休手續後照料孫子女的概率分別提高了30個百分點和16個百分點。

  封進表示,很多辦理了退休手續的老人開始照料孫子女,一方面由於照料孫子女是我國長期保持的家庭傳統,另一方面與我國社會化照料體系嚴重缺乏有關。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員張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延遲退休政策和提高生育率是存在一定的衝突,主要是因為很多老年人延遲退休後工作和照料第三代之間存在衝突。但兩個改革目標並不一樣,兩項改革都是需要的。

  延遲退休與提升生育率如何並行

  隨著女性勞動參與的深入,母親的時間價值與生育之間的衝突更為突出,女性工資存在「生育懲罰」,即生育導致女性勞動時間減少,工資下降。

  我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較高,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女性勞動參與率為61.49%,同年美國為55.74%,日本為50.50%。因而我國女性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很高,面臨生育和工作的兩難選擇。

  上述論文提到,生育對女性工資率有顯著負向影響,通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追蹤數據(CHNS)發現每生育一個孩子會造成女性工資率下降約7%,並且這種影響在受教育程度高、國有部門工作的女性中更為顯著。

  封進表示,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時間價值與生育之間存在衝突,父代提供隔代照料可以幫助工資收入較高的女性減少可能存在的生育懲罰,應對社會嬰幼兒託管提供不足和成本高昂的狀況。

  就社會託幼服務看,隨著市場化改革,教育部門和集體辦幼兒園佔總體比例由1997年的77%下降到2016年的33%。而且多年來,3歲以下幼兒的託兒服務依然十分缺乏,衛健委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嬰幼兒在各類照護服務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1%。

  不僅公辦託兒服務嚴重缺乏,社會力量興辦的託兒機構供給也十分不足,而且費用昂貴。

  延遲退休與提升生育率如何並行?

  封進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需要考慮到其對放開生育政策效果的影響。相比於強制延遲退休年齡,靈活退休政策對於生育率和女性全職工作概率的負面影響更小。當前需改革僵化的退休年齡制度,將「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和「退出就業崗位的年齡」分開,規定一個最低的領取養老金年齡,但並不要求人們必須退出勞動力市場。

  張熠表示,延遲退休後我國還會實施更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老年人中差異性很大,延遲退休旨在促進人力資本較高、身體狀況較好的、企業迫切需要的老年人繼續從事正式工作。在家庭生產中還非常富有生產力的老年人,仍然可以早點退休,並且通過家庭政策支持他們照料第三代。

  「不要只看到兩者之間的矛盾,也要看到他們目標的差異,以及我們通過更富有彈性的退休制度以及家庭支持政策,讓這兩個改革成為相互配合的左右手。」張熠說。

  上述論文建議,通過完善社會嬰幼兒託管機構建設,減輕女性生育成本。對於0~3歲的嬰兒照料服務,目前的社會照料基本空白。但一些國家如韓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嬰幼兒服務已經列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範疇。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小步慢走,彈性實施,注重激勵」的原則下,一方面漸進式的實施延遲退休,對現有勞動力市場衝擊比較小,老年勞動力和所在家庭有適應的緩衝空間;另一方面,在實施進程中要加大家政服務、生育服務和育兒市場的建設,鼓勵服務型機構的建設和良性競爭,為家庭提供合理價格的專業服務。

  此外,姚凱還建議,通過老年人延遲就業收入的合理化提高購買市場服務的購買力,政府也可以通過稅收補貼和創造就業崗位激勵支持家政和育兒市場服務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聚焦|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 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
    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 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人口結構老化和少子化是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徵,通過延遲退休提升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優化生育政策提升生育率,是應對老齡化衝擊的兩件「法寶」。然而,在(外)祖父母已成為我國照料嬰幼兒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之下,鼓勵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 二胎「失策」人口老齡化加劇,延遲退休已成定局,老年人咋就業?
    二胎「失策」人口老齡化加劇,延遲退休已成定局,老年人如何就業「二胎」政策放開後,我國的出生率「不增不降」,實際出生率與估計數字相差近千萬,這也意味著我國將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億多,到2050年,人口預計將超過4億,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如果年輕人仍然不願生育的話。年青人少,年老人多,這時就要面對勞力不足的難題,延遲退休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但是這項政策要實施,還有許多問題和矛盾,這也是廣大人民最關心的事。
  • 為什麼反對延遲退休?35歲被優化,45歲連賣菜都沒資格怎麼辦?
    延遲退休,顧名思義就是把目前我國的「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退休」進行適當延長,減輕養老金支付的壓力。為什麼會出現養老金缺口?日本推進延遲退休後,是否解決了養老問題?我們又該怎麼解決延遲退休問題?
  • 延遲退休將至 就業市場「35歲歧視」這幾道坎怎麼跨
    原標題:延遲退休將至,就業市場「35歲歧視」這幾道坎怎麼跨   在老齡化倒逼之下,一拖再拖的延遲退休政策走到了必須儘快出臺的關口。
  • 延遲退休方案什麼時候正式實施?最新退休年齡多少歲
    再者不少國家是彈性退休制,什麼時候退屬於個人選擇,退的早就少點退休金,退的晚就多點,給每個情況不同的人不同的選擇。  @耿向順  像日本等國家,已經進入很嚴重的老齡化社會,老年人佔了社會的很大比重,因此參與延遲退休年齡一點都不奇怪。
  • 延遲退休將至,就業市場「35歲歧視」這幾道坎怎麼跨
    一位社保研究專家對第一財經表示,延遲退休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所有籤訂勞動合同的規範就業正規就業都會受影響的,體力勞動者絕大部分都不願意延遲退休。制定延遲退休政策另一個必須考慮的現實是,由於我國對於三歲兒童及老年人護理方面的公共服務基本上是空白的或是不足的,當前退休人員中很大一部分人要承擔這方面的責任。
  • 延遲退休,這次真的要來了!專家建議女性退休年齡延至……
    「實施」兩個字,標誌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這就意味著,熱議多年的延遲退休,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國在官方層面首次提出延遲退休,是在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當時的表述是「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 二胎「失策」人口老齡化加劇,延遲退休已成定局,老年人如何就業
    文/小何社會論標題:二胎「失策」人口老齡化加劇,延遲退休已成定局,老年人如何就業「二胎」政策放開後,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增反跌」,實際人口出生數與預估人數相差近千萬年輕人數量減少,老年人不斷增多,這時我們就必須要面臨勞動力不足的難題,延遲退休就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但此政策想要實行還存在很多問題與矛盾,這也是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事情。根據我國相關退休規定,男性滿55歲就可退休,而女性則是50歲退休。當場初設定這個年齡段也是考慮到老年人的勞動能力及就業問題。
  • 延遲退休對「打工人」是利是...
    可能你並不明白什麼是早減晚增,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讓咱們這些「打工人」晚點退休,讓那些已經退休的人有養老金可領,對於此事你怎麼看?下面贏家財富網和大家聊聊延遲退休,看看為什麼要延遲退休,看看延遲退休對咱們這些「打工人」有哪些壞處!
  • 退休年齡將延遲到75歲!
    如果您有去過日本的朋友,您可能會發現60多歲和70多歲的銀髮老年人在許多行業中幾乎無處不在。面對如此嚴重的老齡化狀況,日本政府還考慮了許多鼓勵年輕人生育更多子女的措施。但是,日本人的生育意識仍然太弱,這種激勵措施並沒有太大作用。最終結果是,許多日本老年人被迫推遲退休年齡,各行各業。
  • 如何理解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聊一聊咱們的養老問題
    為什麼要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這樣一個政策?因為根據統計,到2028年至2033年間,我國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四億。這意味著不到二十年後。我國將出現七億人口養七億人口的局面,錢道73年生人,2033年,13年後,我居然也60了?我也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
  • 日本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日企:將退休的年齡延遲到75歲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改善,衣食住行等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老年人是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長壽。而因為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年輕人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對於生育孩子的想法和意識也越來越薄弱,最終社會上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越發嚴重。
  • 彈性退休要比延遲退休更具人性化!
    近年來,延遲退休制度一直被官方及主流媒體頻繁提及,所以,這個問題是倍受社會各界的關注。9月3日,人社部在一封回信中,對延遲退休的事項進行了回應。人社部沒有正面回答「是否確定延遲退休」及「何時推出延遲退休」。但是人社部卻指出,我國目前的老齡化問題及人均壽命現象。
  • 延遲退休來了!80、90接盤俠們該如何規劃養老投資
    但現在看來,這將成為美好的童話故事,因為在現實中,你還要繼續在搬磚5-10年,延遲退休對背鍋俠80後來說是一個無比沉重的話題。那為什麼要延遲退休?延遲退休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大家好,我是光頭君。本次內容,我們來聊一下這個令你惆悵、令你憂的延遲退休。
  • 如果延遲退休,企業又辭退50歲以上的大齡工人,老工人該怎麼辦?
    99%的人反對延遲退休。大家反對延遲退休的原因,絕大多數情況不是我們幹不到退休,而是被辭退,沒有活幹,沒有收入。 年紀大了,沒有工作,無法辦理退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五六十歲這個年齡,正值父母需要養老,兒女需要結婚的時代,大家正需要大筆花錢的時候。
  •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 2020延遲退休最新消息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  新華社記者姜琳、閆起磊、霍思穎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  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 延遲退休只對領導幹部有利?說說延遲退休那些事
    ——聚焦延遲退休六大焦點新華社記者姜琳 閆起磊 霍思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裡的這一表述,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延遲退休有沒有「時間表」?男女是否該同齡退休?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焦點一:延遲退休有多大必要性?
  • 2022年延遲退休時間表是真是假?延遲退休要來了?
    延遲退休時間表2022年成定局是真的嗎?  就目前延遲退休推進工作來看,有可能會在2022年實施延遲退休時間表,但也有可能實施不了。因為在十四五規劃中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實施這兩個字,意味著著延遲退休將要從此前的研究層面,變成現實。具體實施時間以國家統治為準,延遲退休時間表2022年成定局多半是假消息。
  • 延遲退休已定,老人不下崗,會在多大程度上擠壓年輕人就業?
    該制度始於1951年2月23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當時中國人均預期壽命還不足50歲,如今人均預期壽命已提升至77歲。「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平均就業年齡也在提升,大家進入『老齡』的時間變晚。很多人還有工作能力就要退休,這也是一種人力資源浪費。」
  • 漸進式延遲退休,您怎麼看?丨媒體聚焦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現實情況是壽命普遍延長、生育意願降低,如果退休年齡不調整,意味著勞動者相對減少,被供養者相對增加,無法實現群體養老財務平衡。從以上兩點看,延遲退休增加了個人的工作時間,減少了個人被供養的時間,增加了勞動者數量,減少了退休者數量,有助於實現養老財務平衡,提升養老制度的可持續行,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