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不放心?退休帶娃的奶奶,堅持讀詩詞養出5歲小「神童」

2020-12-14 果兒媽媽育兒記

隔代撫養不放心?退休帶娃的奶奶,堅持讀詩詞養出5歲小「神童」

撒貝寧主持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上,有過這麼一位年齡只有5歲的小嘉賓。

他因為熟背「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識字量3000+」,被撒貝寧稱之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在節目上為了考驗王恆屹,給他出了幾種挑戰,而虎頭虎腦的萌娃王恆屹,卻選擇了一條非常硬核的挑戰方式。

這個挑戰便是由評委董卿,從場上300卷古詩詞中,隨機挑選10聯,並隨機保留3個字。

王恆屹需要做的就是根據這3個字的提示將這首詩背下來。

為了幫助王恆屹熟悉規則,先讓他試了一首保留4個字的詩詞挑戰:_ _ _ 明無 _ _,_ _ _ 處亦_ _。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王恆屹小朋友稍加思索就想出了答案,屬實是令我目瞪口呆,感覺自己大學都白上了。

接下來就要開始正式的挑戰了!

_ _ _ _ 草 _ _,澗 _ _ _ 復 _ _。

考慮到這道題的難度有點大,王恆屹的年紀有比較小,所以主持人撒貝寧和評委董卿都想幫他一把,但是小恆屹堅定地說「不要」!

不過這道題的難度確實挺大,最後在董卿提示了一首詩的作者姓氏下,王恆屹小朋友圓滿地完成了挑戰!

在董卿僅提示一首詩作者的姓氏外,他圓滿地完成了十聯詩句的挑戰!

放大可觀看王恆屹的答案!

網友們也紛紛表示:真厲害!我一首也不會……(說實話小愛媽就打上來一個)

在挑戰結束後,王恆屹還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成功學」秘籍

「做一件事,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直到成功為止。」

慚愧與感慨之餘,很多網友也將問題聚焦在:這樣的小神童是如何培養的呢?

家庭高學歷並不是必要項!

看到這樣的「小神童」,大部分家長可能會想他一定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這樣他「天賦高」,也並沒有什麼稀奇的。

但是據採訪了解,王恆屹的父母只有大學本科的學歷,爺爺奶奶是大專的學歷,姥姥姥爺更是只有初中的學歷。王恆屹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生活在一個「神仙家庭」,甚至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十分接地氣的家庭中。

不過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王恆屹只能長期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此王恆屹也算是在「隔代撫養」的環境下成長的。既沒有上早教班,也沒有經過「魔鬼式」的天才培訓計劃,那麼王恆屹是如何掌握這麼多知識的呢?

王恆屹奶奶的育兒經,值得所有父母以及隔代撫養的爺爺奶奶學習

王恆屹的奶奶從小就在他的耳邊讀《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從小受古詩的薰陶,讓王恆屹在很小的時候就對古詩詞產生了興趣。

王恆屹一歲的時候奶奶也沒閒著,準備了各種各樣的識字卡片,在孩子識字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記憶力很好,好多字教一遍就認識了。

例如背國旗卡片的時候,因為把所有的國家和國旗都記住了,還上過電視節目呢!小愛媽現在能認識的也才幾個而已,自愧不如!

而小恆屹對詩詞的興趣,也是來自於家裡的耳濡目染。

「我一直都喜歡唱歌、跳舞、朗誦和閱讀。」

奶奶何霞透漏,自從退休後,每天就會在家播放各種名家的朗誦,並學著人家語調,配上表情和動作繪聲繪色地給小恆屹朗讀,

當小恆屹有了興趣之後,奶奶才開始嘗試讓他背誦。

背誦的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鑑:每首詩先帶著孩子一個字一個字,讀上三四遍。之後王恆屹就可以背誦一遍,奶奶再通過注釋講解一遍。對每一個字的發音、字形以及含義,孩子就能同時掌握了。

0~3歲的幼兒階段,是孩子可塑性最高,是施教最容易的黃金時期。而3-6歲也是孩子閱讀的黃金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雖然孩子的天賦很重要,但是真正讓孩子散發光芒的,還是來自於後天的努力。

家長不玩手機,樹立學習的榜樣

奶奶每天都會堅持給王恆屹讀一首古詩,養成習慣之後,王恆屹也是每天都要背一首古詩才會出門,時間一長,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背詩的動力也就更強了。

不過奶奶也表示教育孩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她也是用了很長時間才培養成了守規矩、能自律的習慣。

當然在培養的過程中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就像王恆屹的媽媽就十分看重「有效親子陪伴」的作用,所以他們一家基本上都不會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儘可能地給孩子100%的親子陪伴。

為了教育孩子,奶奶也表示:我們哪怕是退休了,依然會堅持每天學習!

學習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情,並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就可以放棄的。

說實話這樣「終身學習」的態度,就應該成為是我們推崇的家風!

如何帶孩子「玩」詩詞

古詩詞富有節奏感以及韻律感,讀起來的時候會感覺朗朗上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語感,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發展他們的想像思維,讓孩子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小愛媽教孩子古詩,並不是希望她能夠成為什麼作家、詩人,但希望孩子遇到某個風景時,就會忽然想起那首詩,那句詞。夏天到來之際,去公園遊玩,看到美麗的榴花盛開,孩子脫口而出的不是「臥槽,真美!」而是「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不少媽媽覺得,孩子這麼小,根本理解不了古詩,不知道用什麼方法給寶寶做詩詞啟蒙。

其實在給小恆屹念詩詞時,奶奶就會給他準備相應的圖片進行記憶加深,例如背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看一張令人震撼的瀑布,讓孩子感受作者當時的情感,這樣也會讓古詩變得更加有意思。

小愛媽為大家分享一套寓教於樂的古詩書——《跟著爸爸學古詩》

當今家庭教育環境總是以女性為主,「喪偶式」育兒不僅給母親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還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愛,因此小愛媽推薦這套《跟著爸爸學古詩》。

跟著爸爸學古詩:人情之暖、懷古之思、家國之愛、山川之美。央媒「金話筒獎」著名播音主持人蘇楊和孩子一起品讀詩詞韻律之美。《跟著爸爸學古詩》全書一共4冊,是由是三個爸爸的父愛之作,給全天下孩子一份親子共讀的禮物。

《跟著爸爸學古詩》的特點是按主題分冊,單本輕,字號大,插圖精美,畫工精緻,就是不知道這麼多得背到什麼時候了,中國古典繪畫作品,並附有二維碼,掃描即可聆聽。

《跟著爸爸學古詩》原價需要168元,我為大家申請了專利,在這裡購買僅僅需要88元即可,教會孩子背古詩是一輩子的財富,與其讓孩子天天玩手機,看電視,不如讓他們在書籍中尋找快樂。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除了學古詩之外家長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因為這個黃金期只存在3-6歲的階段,一旦錯過,再想培養就需要付出雙倍的時間和精力。

而小愛媽作為資深的育兒師,在兒童繪本挑選這條路上混跡了將近5年,這次為寶媽們帶來《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這是一套10冊裝的中英雙語繪本,不僅內容全彩,還是環保印刷,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閱讀環境是基礎也是關鍵,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媽媽愛你、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我愛幼兒園、禮儀我最棒、從小有愛心、我真棒、知錯能改、輸了沒關係、我來幫幫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事情深刻的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原價是1冊15元,一套是150元,小愛媽為回饋粉絲一直以來的支持和鼓勵,現只要59.8,平均一本不到6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一舉多得!怎麼算怎麼划算!

我是小愛媽,6歲女兒的寶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讚、評論,想要了解更多育兒乾貨,關注我,持續為您更新優質育兒秘籍!

相關焦點

  • 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隔代「親子」,求您哪兒涼快待哪去
    媽媽群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大家都在吐槽,親子關係的事情,而且和隔代帶娃有很大關係。寶媽:隔代幫忙我謝謝你!小裴有些無奈地跟朋友互訴衷腸,可是字裡行間都是自己的無可奈何。朋友越聽越不是味兒,不由得問她:「你這話裡話外,孩子跟奶奶比跟你都親,不應該啊?難道你一直沒帶過孩子?」原來小裴學歷高,嫁的婆家也「明事理」,即使生了孩子一家人也都不贊同小裴回家帶娃。畢竟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本錢,回家帶娃實在「浪費」了她的好學歷,反正婆婆也退休了正好能幫忙帶帶孩子。
  • 奶奶「假帶娃」風氣興起,3種性格缺陷,讓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孩子作為父母的心肝寶貝,從他們生下來後就給出了更多的關懷,希望孩子的童年更快樂,去往更好的學校學習。只是,對年輕人來說,30歲正是事業的上升期,很難有太多精力去照顧孩子。為了能有更多精力投身事業,很多年輕人則是叫來自己的父母,想著「隔代親」,奶奶在孩子的照顧上應該會很上心。卻不知,如今「假帶娃」風氣興起,很多老人並沒有真的用心帶娃,反而因3種性格缺陷,讓孩子形成不良習慣。
  • 開掛記憶:3歲識三千字,5歲背600首古詩,離不開奶奶的3個堅持
    開掛記憶:3歲識三千字,5歲背600首古詩,離不開奶奶的3個堅持相信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朋友,一定對王恆屹這位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這位只有5歲的小朋友,是這季比賽第一個出場的選手。"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小恆屹出場時就氣勢不凡。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奶奶:不是不想帶娃,是被迫隱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媽圈裡流行一個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姥爺天天跑市場,爸媽回來就上網。生動地刻畫了不少家庭帶娃的現狀。◆文姨:坐月子的時候是我伺候的,不過兒媳跟我脾氣不對付,帶孩子的理念也不統一,一開始是小吵,後來是大吵,家裡弄得烏煙瘴氣,都很不愉快。後來兒子說,兒媳本來就有產後抑鬱,更嚴重了,把孩子扔在床上不餵奶,我就不敢管了,隨他們去吧!
  • 隔代撫養,中國祖母被「上崗」?致敬「無名英雄」!
    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隔代撫養在我國城鄉十分普遍。本文基於對廣州市祖母隔代照料家庭的實證調查,發現在「二孩」照顧安排上能夠維持隔代撫養的家庭,夫妻更願意生「二孩」。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老人帶娃是如今比較普遍的現象,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 5歲萌娃背詩500多首,識字超3千,離不開奶奶的「滾雪球」記憶法
    5歲的時候,識字超過3000個,能背誦360首唐詩,100首宋詞,堪稱「中華小詩庫」,把董卿也圈粉了。今年參加詩詞大會的時候已經能背詩超500首了。看完《挑戰不可能》,不少網友心疼地抱住自己:「我已經輸給五歲的孩子。」
  • 1歲孫子胳膊成「蓮藕」,奶奶沾沾自喜,退休醫生:帶娃去醫院吧
    在老一輩人養娃的經驗中,讓孩子吃飽穿暖,那就是最好的照顧了。於是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小孫子,甚至我們經常看到,兩個老人端著碗拿著勺在後面攆著餵食前面奔跑的寶寶。在如今的社會中,年輕的夫妻們都忙著自己的事業,生下了寶寶卻無法照看他們,因此大多都把孩子交給老人帶。
  • 頗具爭議的隔代撫育,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告訴你該如何權衡利弊
    楚天都市報曾在微博上發起過一場投票:二孩時代老人成帶娃主力軍,你會讓家裡老人帶娃麼?從圖中可以看出得票最高的選項就是:一起帶。這個選擇可能是當今家長們平衡工作與撫養孩子最兩全其美的方法了吧。兩年前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和所有職場媽媽一樣我也在懷孕時仔細斟酌過孩子出生後究竟是自己帶還是交給老人幫忙帶的問題。思索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辭職和老人一起帶。
  • 老人帶娃不靠譜?那是你的方法不對,正確引導,不為娃擔驚受怕
    都說隔代最親,那麼為什麼很多家都是全職媽媽帶娃,而不是讓家裡的老人帶呢?有人說老人帶孩子不靠譜,都是老觀念;還有人說,婆婆不是自己,對孩子沒那麼上心。我們家樓下的鄰居都是雙職工,獨生子女,這樣家裡就有4個老人,小夫妻倆個結婚不到兩年就生了個娃給父母照顧,兩家老人輪流照顧孩子,這不這個星期是公公婆婆來家裡照顧!
  • 開福區三角塘社區開設隔代教育「樂齡學堂」 探究最佳帶娃模式
    (課堂通過更好的引導祖輩家長協助子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向祖輩家長們傳授如何達成「最佳帶娃模式」。餘名祖輩家長相聚三角塘社區「樂齡學堂」,通過更好的引導祖輩家長協助子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向祖輩家長們傳授如何達成「最佳帶娃模式」。
  • 老人帶娃成潮流?子女光想著減壓,殊不知可能有一種潛藏危險
    趙奶奶已經六十多歲了,本身和老伴兒在鄉下老家過得很舒適自在,可是兒子兒媳忙著上班,無法準時接送孩子上學,於是便請她來城裡幫著照顧。 老人確實喜歡膝下兒孫滿堂的幸福感,但這並不意味著晚年生活完全被孩子替代,充當著孫輩的「全職保姆」,甚至有些父母完全將孩子交由老人,讓娃成為「留守兒童」,隔代撫養越來越普遍,甚至這一比例在北京高達70%。
  • 5歲萌娃背詩五百首,識字超三千,他的家庭教育厲害在哪裡
    我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被王恆屹這個小選手圈粉了,一組「姓氏飛花令」讓全場驚呼。他的一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讓我瞬間汗顏,我都不知道是哪首詩。我當時就想,人家這孩子是怎麼養的,啥樣的家庭能教出這麼優秀的娃!
  • 孩子把雞玩得不下蛋,爺爺憋出焦慮症!隔代帶娃的辛苦,你懂嗎?
    孫子非常頑皮,再加上從城市回來,孫子對爺爺養的十幾隻雞非常好奇,整天追著爺爺養的雞玩,玩到最後,雞一見他就跑,雞整天都在擔驚受怕中,最後被折騰的直接不下蛋了。但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吃力不討好,一邊辛苦著,一邊被子女指責埋怨著。小仙曾看過一個叫做《媽媽的媽媽》的小短片,短短10分鐘,卻讓人看得心裡酸酸的。這位外婆屬於「北漂」一族,從老家背井離鄉來到北京,幫女兒帶娃。
  • 5歲萌娃識字超三千,方法得當,不再死記硬背,您家寶寶也可以
    而這位教師媽媽只是淡淡的一笑,解釋:「育兒不要人云亦云,要追究事情的本質,漢字與字母不一樣,漢字是象形文字,與死記硬背的字母不在同一個碼域,學習漢字是左腦右腦合作完成,所以孩子不會因為學習漢字而限制想像力。五歲萌娃識字超3000,背誦古詩超500首5歲的王恆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被王恆屹這個小選手驚呆了,「姓氏飛花令」讓全場驚呼。
  •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老人帶娃,「餵飯」似乎都是逃不掉的常規操作,也是隔代育兒矛盾最大的爆發點。 當看不慣老人帶娃的一些事情時,孩子的父母們(通常是媽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孩子的親生父母,接觸到了更多新時代的育兒知識,因此,更應該、更有權利主宰孩子的未來。 但往往說了也等於沒說,爺爺奶奶們不會有什麼改變的打算。
  • 請長輩帶娃總是有矛盾 隔代教育需要注意點啥?
    環球網01月13日06:30如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小區裡遛娃的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少見工作日時間有爸爸媽媽遛娃的。所以現在的隔代相處和隔代教育就成了普遍現象,隔代教育的矛盾也慢慢浮現出來。生活中也會聽到媽媽抱怨: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都是爺爺奶奶給慣出來的,說了很多遍就是不聽。但是自己又不能辭職全職帶娃,需要長輩的幫助,內心很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辦。
  • 別讓「隔代親」變成「隔代吼」,養育孩子這件事兒必須得是自己做
    老爺子還是依舊大聲對孩子說:你TM的走不走?推推搡搡的,孩子就被推進了電梯,電梯裡還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位稍微大點的孩子。那個大點孩子,嚇的一句話都不敢說。一家四口就這樣上了電梯,回家了。旁邊勸說的大姐抱著寵物狗狗,對我說:他們家,教育孩子一直這樣,爺爺奶奶天天吼叫孩子。孩子爸爸媽媽,因為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才回家看孩子。老大,膽子特別小,老二還好一些。
  • 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
    但是,這個伴兒可不是那麼好找的,因為很多奶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帶孫輩,所以育兒方式不相融的話,爺爺和奶奶就很難組成一家人。60歲奶奶帶5歲孫子去相親,七旬老人見到她育兒方式,果斷離去王奶奶今年60歲,倆兒子結婚後,她獨居很多年了。
  • 《中國詩詞大會》: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
    對於參加詩詞大會的選手也都非常離開,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亦姝,更有4歲就能背500多首古詩詞的小男孩王恆屹。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神童」王恆屹3歲就認識3000多個漢字,4歲被稱為「中華詩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僅會背詩,還可以出色的完成詩句的運用,這一點連主持人龍洋都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