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長輩帶娃總是有矛盾 隔代教育需要注意點啥?

2021-01-13 人民資訊

環球網

01月13日06:30

如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小區裡遛娃的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少見工作日時間有爸爸媽媽遛娃的。所以現在的隔代相處和隔代教育就成了普遍現象,隔代教育的矛盾也慢慢浮現出來。

生活中也會聽到媽媽抱怨: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都是爺爺奶奶給慣出來的,說了很多遍就是不聽。但是自己又不能辭職全職帶娃,需要長輩的幫助,內心很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兩代人存在「認知差異」,即對於一種事物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處理方式,往往會在溝通問題的方式上讓對方產生誤會,上升到「情感」層面,就像蝴蝶效應一樣,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發生,那麼隔代教育的家庭該如何相處呢?

1、學會「好好說話」

人和人之間的思想差異是非常大的,所以你不說出你的心中所想,有時候別人是不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說出來和好好說又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很多人都是好話會說,比如妻子叫丈夫少吃點油膩的,因為丈夫血脂高,實則目的的關心丈夫的身體,話到嘴邊就變成了「你看看你真不自覺,花了那麼多錢看病,還是管不住你的這張嘴,真是沒用……」。

這種不好好說話的現象也存在於我們和長輩之間,當孩子出一些狀況時,大家都會內心緊張,這時候說話的語氣可能會不太友好,甚至還會出現互相責怪的情景,很容易矛盾升級。

2、在心中制定底線標準

可以在心裡制定一個大前提標準,比如孩子不受到傷害就行了,至於長輩們的帶娃方式就不要太插手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風格,你去幹預太多會引發長輩的負面情緒,甚至還會遭到控訴「我辛辛苦苦給你帶孩子,你居然還數落我……」所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只要孩子健康,其它的方式都只是殊途同歸。

3、每周定期家庭會議

可以將每周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羅列下來,在每周周末的時候坐在一起開個家庭會議,聊一聊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解決辦法。定期的家庭會孩子身上的問題會及時得到修正,而且也是個了解孩子的好方法和途徑。

4、周末帶長輩一起出遊

工作日長輩們在家帶娃,被限制住了自由,,周末的時候可以給他們放放假,或者帶他們出去逛逛玩玩,透透氣,換換環境,調節心情。

試試上面幾種方法,或許在隔代育兒的道路上會順利得多!

相關焦點

  • 開福區三角塘社區開設隔代教育「樂齡學堂」 探究最佳帶娃模式
    (課堂通過更好的引導祖輩家長協助子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向祖輩家長們傳授如何達成「最佳帶娃模式」。餘名祖輩家長相聚三角塘社區「樂齡學堂」,通過更好的引導祖輩家長協助子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向祖輩家長們傳授如何達成「最佳帶娃模式」。
  • 孩子長相繞過爸媽,被長輩「截胡」是啥體驗?隔代遺傳太強大了
    孩子長相繞過爸媽,被長輩"截胡"是啥體驗? 著名小品演員潘長江的外孫,就是避開了父母的優良基因,遺傳了潘長江的相貌。 什麼最容易「隔代遺傳」? 1、五官 在隔代遺傳當中,最容易遺傳的就是五官了。例如鼻子,眼睛,嘴巴,眉毛和耳朵。 很多人基本都是隔代遺傳的五官,例如某某的眼睛像長輩,而輪廓大多遺傳父母。
  • 關於長輩給帶孩子,你有什麼感想?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為了更高質量的生活,很多年輕一代的父母都是跟長輩在一起生活的,一個是為了更好的工作,一個是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更好地照顧。當然在享受這些好處的時候,也會產生較多的矛盾!年輕父母忙於工作,將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老人卻固守以往經驗,因此,與接受現代育兒理念的父母常產生矛盾和衝突;很多人都在吐槽,沒生孩子前婆媳關係還不算難處,生完孩子婆媳關係立馬緊張化了。矛盾都出現在了孩子身上,思想觀念和教育上的迥異,大家的各自堅持己見,讓本來就不好相處的婆媳關係更加緊張!
  • 隔代育兒矛盾多,老人和孩子均受傷,多數家庭難避免
    ,要知道帶娃是份壓力很大的工作,帶好了皆大歡喜,稍微出點差錯,老人就遭埋怨,吃力不討好,心理壓力很大。  ■有經濟壓力  養娃除了要耗費精力,同樣需要大量的金錢,有的老人帶娃時不僅沒有帶娃費,反而要自掏腰包為娃買這買那,有的子女甚至「啃老」,老人的經濟壓力很大。
  • 自己帶娃真的好嗎?還是婆婆帶娃更好?看完扎心了
    很多年輕媽媽生完寶寶之後,都很苦惱,要不要家裡長輩幫忙帶娃,是自己一個人帶娃更輕鬆?還是長輩幫忙帶娃更輕鬆呢?在老家帶孩子不能和在城市一樣,穿得乾乾淨淨的,見識也會不一樣,並且她還覺得婆婆觀念陳舊,自己就不愛乾淨了,更別說帶孩子了。對於婆婆,她也不好說什麼怨言,只能和婆婆說孩子在老家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就把孩子帶走了。自己帶娃和婆婆帶娃會有哪些區別呢?1.
  • 老人帶娃需要一場「得體退出」,錯過兩個關鍵時間點,對誰都無益
    但是,孩子年齡和心智在逐漸成熟,老人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方式,確實不適合現代社會,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卻不懂退出,隔代教育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三觀。老人帶娃需要一場「得體退出」,錯過這兩個關鍵時間點,對誰都不好第一個「關鍵點」:3歲左右從出生到3歲的這幾年,可以說是寶寶最難帶的一段時間。
  • 隔代帶娃的辛苦,你懂嗎?
    03請多感謝那些為你帶娃的老人有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達到60%-70%,3歲以上佔比40%,老人帶娃基本是現代社會的1、別吝嗇感謝老人帶娃是一種情分,所以如果有老人幫忙帶娃,作為晚輩首先應該感謝。甚至不要吝嗇當面講感謝,時常買點小禮物感謝一下老人帶娃的辛苦。
  • 可怕的隔代親讓人很頭疼,只要找到根源就能避開出現矛盾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隔代親這個詞,相信很多做媽媽的都是對這個詞深有體會,每當小寶犯錯的時候,還沒等做媽的責罵幾句,就受到了爺奶等人的阻止。面對長輩的阻攔,做媽媽的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罷手。可是小寶犯了錯,做媽媽的肯定想要正確的教育小寶,讓他知道自己的錯,如果這一次不教育的話,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又會讓做媽的為難。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通過觀察寶寶的外在表現,就能夠看出來平時是由爸爸媽媽帶娃,還是爺爺奶奶帶娃的一大根據。如果是父母帶娃,是絕對不能忍受孩子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的,趁早糾正孩子,否則孩子在大腦中形成固定思維,壞習慣就難以改變了。同時,老人還固守某些陳舊觀念和陋習,比如給孩子穿開襠褲、滿月剃光頭、睡扁頭和綁腿等,容易給孩子造成身體傷害。如果父母帶娃,會採取更為科學的育兒方式。
  • 隔代育兒發生分歧怎麼辦?老人做好幾點,輕鬆培育出優質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老人帶娃是如今比較普遍的現象,多數家長將孩子交由老人照顧的同時,又會擔心老人過於溺愛孩子,對娃成長不利,隔代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依舊有老人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 別讓「隔代親」變成「隔代吼」,養育孩子這件事兒必須得是自己做
    老爺子還在喊,旁邊已經有位大姐在勸說了,可是老爺子好像根本就聽不進去。我也順嘴說了一句:別大聲吼孩子,容易被嚇到。老爺子還是依舊大聲對孩子說:你TM的走不走?推推搡搡的,孩子就被推進了電梯,電梯裡還有一位老太太和一位稍微大點的孩子。那個大點孩子,嚇的一句話都不敢說。一家四口就這樣上了電梯,回家了。
  • 隔代教育如何才能雙贏?別著急,太子樂育兒專家可以幫到你
    隔代教育是許多家庭都無法迴避的話題,且一直存在爭議。太子樂育兒專家表示,要正確認識隔代教育,家長如果處理不當會出現更多問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呢?看完以下這幾點,相信家中的長輩和寶寶都會受益。
  • 孩子長相繞過爸媽,被爺爺奶奶「截胡」,隔代遺傳威力太強大
    01孩子長相繞過爸媽,被長輩"截胡"是啥體驗?忍不住笑出聲小陽和丈夫結婚後的第二年懷上了寶寶。旁邊的人看到娃後,忍不住笑出聲,並指了指娃的爺爺奶奶,說道:"孩子長相繞過爸媽,被爺爺奶奶"截胡"了。"小陽看看娃的爺爺奶奶,又看看娃,無奈地笑了笑,感慨隔代遺傳的威力太強大。
  • 海清為了婆婆餵飯和老公吵翻:關於「隔代教養」的那一地雞毛
    如果有統計工具能自動統計媽媽群的熱門話題「TOP10」,那麼「隔代育兒矛盾」一定能名列排行榜前3。 老人帶娃,「餵飯」似乎都是逃不掉的常規操作,也是隔代育兒矛盾最大的爆發點。
  • 雙商高的兒媳,在婆婆幫忙帶娃時懂得「三不言」,帶娃自然賣力
    不時總會收到寶媽的留言,說婆婆沒有過來幫忙帶孩子,婆媳矛盾什麼的根本不存在,可自從婆婆來家幫忙帶娃後,問題也隨之接踵而至。很多寶媽甚至表示,早知道是這樣,當初就該狠心,即使是在工作的時候帶娃再苦再難都要一個人帶娃,現在就是這樣了,自己挖坑自己跳。
  • 隔代教育會教壞孩子嗎?試用「金字塔溝通法」,實現家庭和諧教育
    比如在該不該讓孩子吃零食這件事上,小雲爸媽認為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膩油炸的食物,可是兩個老人總是會屈服於孩子的哭鬧,最後把孩子帶去麥當勞;小雲爸媽覺得小孩子看電視對眼睛不好,但是和外公外婆在家的時候,兩個老人經不住孩子糾纏,又會打開電視給孩子看。這樣的事情在家裡數不勝數,小雲爸媽也和孩子外公外婆說了很多次,但是兩個老人也固執地用自己的教育方法來照顧孩子。
  • 有一種疼愛叫「隔代親」,一張讓人淚崩的圖道出「姥姥帶娃」真相
    小羽老家在北方,生了兒子後,她把媽媽接到杭州幫忙帶娃,一帶就是三年多。 前段時間小羽換了工作。因為離家遠,下班晚,每天到家都是晚上7點以後,晚飯的時間就更遲了。小羽覺得兒子小,晚飯吃太晚不健康,就多次跟媽媽講,讓他們不要等自己。
  • 誰說老人帶娃只有溺愛?這位婆婆帶娃,到了飯點寶寶乖乖自己吃飯
    文|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總是不乖乖吃飯,餵飯也不肯吃,怎麼辦呢?可能在很多人心中,老人帶娃,都是溺愛無比,凡事都順著寶寶,讓寶寶養成很多壞習慣,以至于越來越難帶。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帶有偏見的。隔代親,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並不是說,老人帶娃,就是一無是處,還是有些老人,能夠將娃娃帶得比父母都好。比如,下面這位老人。
  • 老人帶娃不靠譜?那是你的方法不對,正確引導,不為娃擔驚受怕
    都說隔代最親,那麼為什麼很多家都是全職媽媽帶娃,而不是讓家裡的老人帶呢?有人說老人帶孩子不靠譜,都是老觀念;還有人說,婆婆不是自己,對孩子沒那麼上心。我們家樓下的鄰居都是雙職工,獨生子女,這樣家裡就有4個老人,小夫妻倆個結婚不到兩年就生了個娃給父母照顧,兩家老人輪流照顧孩子,這不這個星期是公公婆婆來家裡照顧!
  • 養娃導致家庭矛盾,年輕父母為何走不出困局?
    當你的任何一個家人對你提出反對意見,不管是伴侶,還是長輩,你都會感覺到不舒服,怎麼能阻止你彌補童年遺憾呢?於是,矛盾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手機app推送的,是各種學霸養成記,是各路專家的各種教育理念;微信群和朋友圈裡頭,是家長們各種積極表現和各種曬娃曬付出;出門聚會聊天,媽媽們十句話就有九句在探討如何帶娃;……你被逼著往前走,不得不思考你的帶娃方式是不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