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掛記憶:3歲識三千字,5歲背600首古詩,離不開奶奶的3個堅持

2020-12-23 果果媽育兒之道

開掛記憶:3歲識三千字,5歲背600首古詩,離不開奶奶的3個堅持

相信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朋友,一定對王恆屹這位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這位只有5歲的小朋友,是這季比賽第一個出場的選手。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小恆屹出場時就氣勢不凡。

王恆屹在比賽中,剛一上場就被主持人龍洋"刁難",用在場人的姓氏直接飛花令,不過王恆屹的表現非常驚豔,不但沒有怯場,而且非常淡定自如。

這位神童3歲時就識字超過3000字,這個字數已經遠遠超越很多小學生,更遑論是同齡人。更令人驚豔的是他不僅會背600首詩,更知其意,被稱為"行走的小詩庫"。讓人們直呼這記憶力仿佛開了掛一般!

在王恆屹答題的過程中,有一些題目很多百人團成員都無法答出來,但是沒想到他竟然可以很自然的回答。

在這個環節中,王恆屹的表現更是非常精彩,十幾首詩信手拈來,在場的主持人、嘉賓和觀眾都嘆為觀止。

現在肯定有不少家長特別好奇,追問王恆屹的父母是怎麼教會孩子這麼多古詩的,是不是孩子天生記憶力就特別突出?

其實,寶寶的超強記憶力是可以鍛鍊的,成功的背後是不懈的努力和堅持。

我們所說的海馬體就是大腦形成長期記憶的重要器官,然而儲存在海馬體中的記憶,就算是經隔多年,也不會被輕易的忘記

神經學科的研究表示:人類大腦負責記憶的海馬體從胎兒25周開始發育,直到寶寶4歲。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認為:人類的海馬體會很早就進入發育期,並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2-4歲是為寶寶記憶力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在海馬體快速發育的時候,激發寶寶的記憶功能,將來寶寶記憶力會更好。

在寶寶2歲左右的時候,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也從一開始的感官認識逐漸變成理性認知和感官認知並進,同時也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邏輯概念了,這都是長期記憶的結果。

家長如何幫寶寶提高記憶力?

王恆屹如此的優秀,離不開奶奶的三個堅持,家長可以作為參考。

1、 啟蒙教育從小做起

1歲時,王恆屹媽媽就為他買了各種各樣的識字卡片,教他識字,並給孩子讀詩詞。

奶奶何霞退休後,為了豐富退休生活,經常在家裡播放名家詩詞朗誦,學著繪聲繪色地朗讀。

旁邊的小恆屹耳濡目染,也對詩詞表現出極大興趣,於是奶奶便試著開始帶他背誦,在他耳邊教《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等。

久而久之,小恆屹便能完整地背誦完一首詩,成就感十足。

2、激發興趣,互出考題

孩子學習新知識如果不是出於興趣肯定會左耳聽右耳冒!

王恆屹的奶奶就有奇招:用相互出考題的方式來激起小恆屹的興趣,整個遊戲的過程中互相比誰答出來對,答出來的更多。

在這種緊張有趣的模式下,小恆屹逐漸的愛上了背誦詩詞,同樣記憶力也得以最大程度地開發,也為之後舞臺上的比賽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3、感受詩詞意境,日積月累

人的記憶都是有限的,都是有遺忘律的,這對王恆屹來說,同樣不例外。

恆屹奶奶為了孫子能夠記住讀過的古詩詞,每讀一首詩就會先帶著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上三四遍,對每一個字的發音、字形以及含義進行講解告訴孩子古詩中的意境,加深理解,這樣就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了。

在這裡我向大家分享一套能把古詩學活的書籍——《笑背古詩》。

這套書籍是由《中國詩詞大會》的點評嘉賓、中南大學教授楊雨老師點名推薦的,不僅可以讓孩子做到自主閱讀,父母不再操心孩子的背誦,還可以逐漸養成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以後的學習生涯來說影響至深。

這本書到底好在哪?你看看就知道了!

咱們先不著急看正文,光看書的"序"就能讓娃樂呵呵地背起了詩中的名句!

以上都是經典名句,也是考試中的"常客"。而經過這樣一番超搞笑的講解,是不是讀一遍就能記住了?

當然,這還只是"開胃菜"。

本書中涵蓋了小學生語文課標必背古詩詞75+80首300+詩詞名句分為詩人篇、技法篇、常識篇、文化篇

儘管有這麼多知識點,但是孩子讀起來卻毫不費力。

因為每本書的架構非常清晰,詩詞"橫"著看:同類型、同題材、同詩人、同手法的,背一首,關聯多首。

比如,"文化篇"中, 講到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書中從鸛雀樓,延伸到中國"四大名樓",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的詩篇悉數呈現。

四座樓,四首詩,四位詩人,四種情懷 背一首,關聯四首。

孩子在學詩的過程中,廣泛涉獵地理、歷史知識,一舉多得

你知道李清照有一個外號叫"李三瘦"嗎?你知道詩仙李白也有自己的偶像嗎?

據統計,李白給孟浩然寫過五首詩,孟浩然卻從沒給李白寫過詩,反倒是杜甫,給李白寫過十五首詩,李白卻只給杜甫寫過三首。

這樣一套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還飽含人情味的漫畫書,讓孩子讀起來,就捨不得放下。

"詩歌嗶哩哩"的環節,則語言風趣幽默古樸與現代的交織,讓孩子們一秒get到詩人的性格特點,對詩歌的理解也更加透徹和深入。

書中含有100個獨立音頻掃碼即聽、音頻聽背,貼在書桌前或是床頭一角,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讀、用心記,一氣呵成,完全解放家長

這套現在售價48.4元,本書全4冊,共800多幅漫畫,每一幅都特別引人入勝。

有新的學期馬上開始,各位媽媽,想要讓孩子像王恆屹一樣愛上古詩詞嗎?將這一部漫畫古詩詞帶回家,喚起孩子的讀詩熱情吧!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3歲認識三千字,5歲半能背600首古詩,神童王恆屹為何被質疑?
    在這個環節中,王恆屹的表現更是非常精彩,十幾首詩也是信手拈來。雖然王恆屹最後沒有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走到最後,但已經讓很多人記住了這位只有5歲半的小選手,畢竟他還小,未來的路還很長,人生的機會也很多。其實,說起王恆屹,有些朋友可能在之前就認識他,因為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參加電視節目了。他曾經參加過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中表現出來的超強記憶力已經非常驚人。
  • 5歲萌娃背詩500多首,識字超3千,離不開奶奶的「滾雪球」記憶法
    因為他早在3歲時,就在《了不起的孩子》裡憑超強記憶,獲封「千家曲庫」火了一把。4歲時,熟練背誦《將進酒》,嚇得撒貝寧連書都掉地上了。5歲的時候,識字超過3000個,能背誦360首唐詩,100首宋詞,堪稱「中華小詩庫」,把董卿也圈粉了。今年參加詩詞大會的時候已經能背詩超500首了。
  • 「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現實生活中的「呂秀才」到底有多聰明
    「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這句話看過《武林外傳》的人肯定都不陌生。劇中的呂秀才可以說從小就是神童,熟讀四書五經在他看來根本不在話下。而在現實中,也有這麼一個小神童,他就是山東青島的王恆屹。王恆屹在3歲的時候,就能夠認識3000多個漢字,5歲的時候,就能夠背熟至少460首詩歌。
  • 5歲萌娃背詩「五百首」,識字超3000,多虧奶奶的3點教育法
    當時的王恆毅只有3歲,但是已經會背很多古詩了,還記得200多個國家的國旗。 天才當然不會就此止步,2019年,王恆屹參加了《挑戰不可能》的總決賽,被稱為「行走的詩詞典」。5歲的他挑戰了讓大人也覺得難的唐詩九宮格,他輕鬆地就過關了。 能夠輕鬆的過關,自然和他的知識儲備有關, 這是很多大人都比不上的。
  • 3歲寶寶熟背古詩近百首,超強記憶力的背後,是家長的3個堅持
    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當一個3歲的寶寶能在你面前熟練的背出那麼多首古詩,我真的是見誰都想給人誇誇能夠這麼快學會背古詩,並且可以記住那麼多,要多虧了我一朋友的經驗分享。朋友家的孩子今年3歲了,能夠熟背古詩近百首,聽起來是不是很驚訝,這多虧了朋友的堅持。
  • 5歲識三千字,背詩280首,這位奶奶的教育方法火了,家長應該學習
    5歲「神童」的詞彙量遠遠超過初中生,奶奶的育兒技巧也頗受歡迎,值得家長們借鑑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小時候注重科學育兒,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長大後,重視教育,不斷給孩子報培訓班。這都是父母的好意。然而,受教育的孩子總是不如人家的好?
  • 5歲萌娃背詩五百首,識字超三千,他的家庭教育厲害在哪裡
    你孩子5歲的時候,會背多少首詩?能認識多少字?我從未覺得孩子的起跑線有多重要,直到我在電視中看到5歲的王恆屹,能背詩580首,認識3000個漢字,我第一次認識到同齡孩子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因為父母要去上海工作,於是小小的王恆屹就跟爺爺奶奶在青島長大,所以說能養出這麼個「神童」孩子,奶奶功不可沒,那這位奶奶的家庭教育厲害在哪裡呢?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一、國學啟蒙、背古詩如果說這位退休奶奶有何過人之處,就要提到她的愛好。
  • 3歲寶寶會流利背唐詩,超強記憶力的背後,離不開家長的3個堅持
    而圓圓家的孩子,今年才3歲,但是古詩詞背的特別溜。「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詞可以說是張口就來。很多人都問圓圓,你家孩子是怎麼做到的?
  • 退休帶娃的奶奶,堅持讀詩詞養出5歲小「神童」
    退休帶娃的奶奶,堅持讀詩詞養出5歲小「神童」撒貝寧主持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上,有過這麼一位年齡只有5歲的小嘉賓。他因為熟背「300多首唐詩、100多首宋詞、識字量3000+」,被撒貝寧稱之為「行走的中華小詩庫」。
  • 2歲半寶寶能熟練背詩,超強記憶力的背後,離不開家長的3個堅持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是鄰居家2歲半的悅寶又在背誦唐詩了。雖然還不到3周歲,但悅寶背起唐詩來興致勃勃,吐字清晰,韻律明快,在小區裡是人盡皆知的「小明星」。
  • 一個五歲孩子:能背誦五百多首古詩詞,會認三千多字,怎麼做到的
    有家長問:孩子還小,背誦大量古詩文,很多是機械記憶反覆強化的結果,八九成不解其義。有益嗎?可行嗎?五歲孩子,如此大的詩詞儲備量,令人驚嘆不已。怎麼做到的呢?我翻看了王恆屹的所有網絡視頻,從三歲時會背三百多首,到現在五歲能背五百八十多首,這就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背誦的成果。
  • 《中國詩詞大會》: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
    對於參加詩詞大會的選手也都非常離開,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亦姝,更有4歲就能背500多首古詩詞的小男孩王恆屹。4歲神童背580首古詩,驚豔表現令人側目「神童」王恆屹3歲就認識3000多個漢字,4歲被稱為「中華詩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僅會背詩,還可以出色的完成詩句的運用,這一點連主持人龍洋都稱讚。
  • 2歲萌寶能熟背詩詞,怎麼教的?驚人記憶力的背後,離不開3個堅持
    鄰居家的孩子樂樂今年剛好2歲半,每天晚上大家都會聽見她大聲地背誦古詩。別看她年齡小,可背起古詩來可一點不含糊,不僅發音準確,還十分流利。有一次在跟鄰居聊天時,鄰居說樂樂已經能夠背出好多古詩詞,這讓不少家長羨慕不已,直誇鄰居命好生了個那麼聰明的孩子。結果鄰居卻說,其實樂樂能熟背那麼多古詩詞,實際上是自己培訓以後的結果。
  • 陪孩子玩飛花令遊戲,輕鬆記憶《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
    古代玩法行「飛花令」時只能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例如: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開堪折直須折」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人獨立"。我無論是正在忙什麼,都停下來積極配合她們的請求,四歲的小寶也努力參與進來,玩得不亦樂乎。三. 用飛花令巧記《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必背篇目,我們經常用飛花令形式來記憶這些篇目,孩子們有了興趣,就能學得輕鬆而且有趣。
  • 學齡前兒童古詩啟蒙的最好方式:讓孩子玩著熟記100首古詩
    央視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迎來了一位年僅5歲半的選手——王恆屹。雖然年紀小,但他已認識三千多個字,會背五百八十多首古詩詞。一開場,他就用橫掃千軍的形式,讓現場不同的選手站起來,只要對方告訴姓氏,他就馬上說出相應的詩句。他的詩詞積累和反應能力已經超越了多數成人,讓觀眾嘆為觀止。
  • 孩子背古詩堅持這3個原則,能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會更強
    許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多背誦一些古詩,讓孩子把古詩當成興趣,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形成記憶習慣,還可以讓孩子陶冶情操。但是有些家長對於孩子背古詩的行為持有不同態度。有些家長不同意3-4歲的孩子背誦古詩,他們認為這段時間讓孩子背誦古詩,孩子不僅記不住,還會傷害孩子的大腦。
  • 「三歲識千字,六歲能閱讀」離不開教育三大秘訣
    當主持人問道他的學習經歷,不禁讓人自嘆不如,這哪兒還只是一個6歲孩子的智商的。說到自己的學習經歷,他告訴大家,他三歲習得差不多三千字,五歲的時候就能夠背誦幾近六百首唐詩宋詞,同樣是六歲,在別的孩子還在剛認字的時候,他便能拿起書本就自己開始閱讀了。看到這裡,許多家長們多羨慕不已。
  • 5歲萌娃識字超三千,方法得當,不再死記硬背,您家寶寶也可以
    五歲萌娃識字超3000,背誦古詩超500首5歲的王恆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被王恆屹這個小選手驚呆了,「姓氏飛花令」讓全場驚呼。他的一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讓我瞬間汗顏,我根本不知道這首詩的出處。大家不禁問道,這是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教出來這麼厲害的娃,還是孩子天生是「神童」接受採訪時才知道,最大的功臣是孩子的奶奶。
  • 他不到6歲,識字3000,熟背詩詞580首,怎麼做到的?奶奶道出真相
    《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於大年初四正式跟大家見面,來自青島的小選手王恆屹,圈粉無數。不到6歲的他,認識3000多字,會背詩580多首,節目中出色的表現,鎮定自若的樣子,讓人太驚嘆了!剛上場時,小恆屹介紹說,自己喜歡畫畫,寫字,彈鋼琴,但是最喜歡的是詩詞。先是一組「姓氏飛花令」—「請問你貴姓」。
  • 3歲寶寶認識3000字,奶奶:沒有刻意教,抓住了識字敏感期
    到底幾歲學習才合適呢?要怎樣讓孩子愛上認字說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歡樂中國人》的節目中,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被許多網友稱為神童,小小的年紀卻能熟背上百首古詩,還能富有情感的背誦出來。他就是來自青島的王恆屹,董卿也被這個聰明的孩子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