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以自嗨鍋為首的自熱火鍋逐漸被大家所接受,並且以其方便、快速制熱、食品新鮮多元化、口味豐富等等特點迅速被年輕人所喜愛。自熱火鍋的一大特點就是利用自熱包化學反應產生熱量對食品加熱。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自熱火鍋可以歸到危險品類。而這種新食品產品方式的產生, 也就帶來部分監管標準缺失的問題。 目前,自熱火鍋,自熱餐飲製品還沒有相關的國家標準。這也就給企業、政府、消費者都帶來了諸多困擾。那麼我們就在此有一問了,以自嗨鍋為首的自熱火鍋如何保證其安全性?
拜恩檢測作為專業食品檢測機構,其行事風格歷來都是唯法以綱,依標而檢。我們想要檢測自熱火鍋的安全性,首先,查閱的就應該是相關可供參考的標準。還真別說,雖然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但是我們發現兩項有關自熱火鍋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它們分別是 T/CGCC 8-2017《自熱方便菜餚製品》、 DBS51/009-2020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自熱式方便火鍋生產衛生規範》。
DBS51/009-2020 《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自熱式方便火鍋生產衛生規範》作為四川地方標準,主要是從法理上依據上給諸多參考,如因為是食品類產品,所以必須執行GB 14881—2013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GB 185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輻照加工衛生規範》。而且具體裡面的食物則依據相關種類的標準進行檢測,如肉製品可以依據GB/T 29342-2012《肉製品生產管理規範》。包裝材料則要符合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製品通用安全要求》中的規定。包裝材料如果是塑料材料則應該符合GB4806.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製品》。而自熱反應水則需要符合合GB 5749-1985《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我們都知道,一般一個行業出現新品,如果沒有相關國標,行標。通常都會先出一個團體標準來規範。T/CGCC 8-2017《自熱方便菜餚製品》 就是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團體標準。該標準在一些具體指標上,還是進行詳細規定。檢測項目大致分為感官、理化指標、食品安全指標等幾個大類,具體如下:
1、感官指標:色澤、組織狀態、滋味、氣味、雜質;
2、理化指標:水分含量、食用鹽含量、酸價、過氧化值、淨含量;
3、食品安全指標:汙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劑。
其實自熱火鍋食品安全指標,我們還可以檢測農藥殘留限量、微生物限量等指標。當然,最重要的自熱包的安全性能檢測,我們應該依據哪些標準呢?首先,自熱包裡的自熱物質應該符合GB 30000.12-2013 《化學品分類和標籤規範 第12部分:自熱物質和混合物》的定義。 那麼如何評價自熱物質?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熱實驗來測定。SN/T 2244-2009 《危險品.自熱物質自熱試驗方法》通過了完善的自熱實驗的測試方法。
自熱試驗的原理就是,將測試樣品裝在變成為25mm或者是100mm的立方體鋼絲網容器裡面,然後將實驗溫度調節到100℃、120℃、140℃等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暴露在空氣中,然後通過觀察樣品是否會出現自然現象,或者出現顯著升溫情況,從來來確定自熱物質是否會產生氧化自熱,根據最終試驗結果來評定。
當然,自熱試驗不僅適用自熱火鍋的檢測,對於一些易燃物品、進口危險貨物、自熱礦石、自熱煤炭、部分農藥等都可以檢測其自熱物質,自熱固體的自熱安全性能。可供參考的標準如下:
GB/T 21612-2008 危險品.易燃固體自熱試驗方法
SN/T 2173-2008 危險品易燃固體自熱試驗方法
SN/T 1828.15-2016 進出口危險貨物分類試驗方法 第15部分:自熱固體
JT/T 1121-2017 船舶載運易自熱煤炭安全技術要求
NY/T 1860.37-2016 農藥理化性質測定試驗導則 第37部分:自熱物質試驗
所以,自熱火鍋檢測、自熱餐盒檢測、自熱餐飲製品檢測、自熱方便菜餚製品檢測,這些產品安全性主要還是圍繞食品安全性以及危險品安全性的檢測。無標可依,無標可檢。是生產企業、政府監督部門、消費者維權以及第三方機構面臨的尷尬局面。自熱火鍋發熱技術良莠不齊,更完善的自熱試驗也是有待開發的。這些都是自熱火鍋檢測亟待解決的問題。